项目阶段报告_20xx0905

工作完成情况

1.         文字传输功能                        【按计划完成】

2.         修改视频图像传输部分                【按计划完成】

3.         对整个程序进行修改提高效率          【按计划完成】

4.         初步的测试                          【按计划完成】

5.         对文件传输功能所需资料的查阅        【按计划完成】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或需要的支持

1.         程序效率还有待提高

2.         测试时,两台电脑连接通信出现错误

3.         在数据传输设计部分不够完善

阶段工作计划

1.         完成后续整个程序的实现

 

第二篇:项目工作报告

《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示范推广》

项 目 工 作 报 告

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组

四、项目投资效益

通过项目示范推广,进一步完善了“甘肃河西地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项目成果,扩大了推广面积,提高了以高台县为代表的甘肃河西干旱区进行樟子松示范造林成活率和科技含量,为调整河西干旱地区防护林林分结构、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立较为长久防护寿命和稳定防护功能的防护林体系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了甘肃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示范效益。林项目示范造1020亩,苗木的成活率达98 %。使项目区内生态防护效果明显改善,为河西走廊荒漠区防护林营造、防沙治沙提供了示范样板,推动了南华镇整体生态环境的好转。一是项目区建成后将产生明显的防护效益,据有关单位初步测算,防护效益提高15%,冬季提高25%,降低风速15%。二是延长了防护寿命,河西地区杨树的防护周期为16年,樟子松的防护周期一般达到50年以上甚至更长。三是具有节水效益,与杨树等其它树种相比节水10%。同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造林面积0.3万亩,苗木还销往临近省区,扩大了影响,发挥了项目示范推广效益。

2、实现了技术突破,积累了实践经验。项目通过示范推广解决了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苗木移植成活率不稳的技术难题,将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60%~75%,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解

决了造林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关键,提出了一套实用造林技术,基本掌握了樟子松在这一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长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的营造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首次在干旱的高台县、临泽县沙漠前沿地带进行樟子松示范推广获得成功,并提出了干旱沙漠区樟子松造林的合理技术措施,总结出适合当地及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措施。

五、组织管理经验

1、严格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成立了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由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资金负总责,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总结。造林期间,我局项目组技术人员和协作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项目区现场指导工作,一边抓工程质量、造林进度,一边做技术指导,解决问题,有力促进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二是严格按照项目合同执行。我局与项目协作单位以及造林所在的高台县南华镇签订了合同,各单位和项目组成员职责明确,配合协调紧密,管理措施到位,确保了项目按设计施工,按标准考核。三是对项目实行全程监理。我局委派甘肃金沙园林环境艺术公司(具有乙级资质)对项目建设质量实行全程监理,监理人员与蹲点工程技术人员相互配合,从整地到造林结束自始至终严把造林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造林质量的提高。四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为了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债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基本建设财务

管理若干规定》及国家林业局“慎用钱”的要求,对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并按照项目批复安排使用资金,落实报账制度,杜绝了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造林质量

在造林过程中,坚持先设计、后施工、施工后按设计检查验收的制度。一是选择优质壮苗,把好苗木关。在造林的当天或前一天开始挖苗,做到现挖现栽。起挖前,对苗木树冠集中喷洒300倍的GGR8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和500倍旱地龙保水剂,以减少树冠水分蒸发、促进根部生长。起挖时,待0.3米的土球,对土球进行草绳包扎,装运栽植时轻拿轻放,防止土球松散。二是严格整地。采用全面开沟整地,将造林地以灌水渠和林间道路分成宽50米的地档,每档全面整平的基础上,按4米的行距开挖东西方向、深0.5米的植树沟,每条植树沟东西成一个水平面,以利灌水。按1米的株距打点挖植树穴,植树穴口长宽各0.5米、深0.5米,做到开深沟、挖深穴,保证了多蓄水、减少蒸发,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加强抚育管理。固定专人管理,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定期做好灌水、扶苗、补植等抚育管理。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项目技术小组注重从实践中培训科技人员,把科技意识真正落实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一方面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把重点放在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造林专业施工人员和农民群众上,提高他们掌握使用和传播林业技术的能力,逐步增强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力量

和人员素质,保证项目实施和苗木培育期间,专业技术人员始终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数据调查、生长观测等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和实践锻炼,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技术小组人员到项目区从整地、起苗、栽植、浇水抚育等环节亲自实践操作,抓技术、提质量,以此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工作水品,夯实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基础。同时,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组成员会议,开展信息交流,对各项目协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技术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探讨,保证了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1、建议继续对推广项目予以支持

本项目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较好的完成了项目合同任务,但对于整个甘肃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防护林建设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由于樟子松种苗价格高,幼苗生长较慢,大面积推广和营造樟子松防护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而现阶段国家对于三北工程投入标准过低,我省在适宜地区栽植樟子松成本较高,困难较多。请国家林业局三北局继续给予项目指导和支持,扩大樟子松示范推广范围,并拨付剩余项目款,以便顺利进行项目的后续工作。

2、苗木价格较高影响樟子松大面积推广

目前,我省河西地区樟子松造林范围大多限于城镇、街道、庭院及工业园区、景区绿化,而在农田林网,防风固沙中造林比例较小,其原因在于苗木价格高,这是当前制约樟子松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瓶

颈。高台县40-70厘米高樟子松苗木价格在20-30元,1.5米左右的价格在80-100元左右,每亩地仅苗木投入就达千元乃至数千元,单位面积造林成本高,影响面积大。

3、造林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本项目主要以高台县南华镇为樟子松种植示范基地,以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武威及周边地区农田林网和绿化建设为推广对象,着重就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示范与推广,目前,虽然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樟子松造林示范基地,总结探索出一些种植经验,但樟子松在我省进行造林技术试验示范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樟子松生长性规律以及造林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掌握,还要进行系统的观测和记载、科学分析和总结提高。建议国家三北局继续给予支持,以便对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更全面和深层次的示范推广。

甘肃河西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技术报告

甘肃河西干旱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组

前言

改善河西地区生态环境、调整防护林林分结构、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立较为长久防护寿命和稳定防护功能的防护林体系,是干旱荒漠区造林的主要任务。根据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实施20xx年度三北工程科技推广项目的精神通知,甘肃省林业厅三北局依托“甘肃河西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项目成果,结合目前河西走廊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正大力发展樟子松的现状,从20xx年开始在高台县实施“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此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提高工程建设的成效。

一、 项目应用的科技成果

项目示范推广的科技成果,来源于甘肃省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完成的“甘肃河西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该研究项目通过实验研究及示范,解决了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中出苗、保苗、造林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樟子松在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育苗难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育苗、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基本掌握了樟子松在该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长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对河西走廊各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划分了适宜的引

种区域,指导当地的樟子松引种与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育苗,缩短了育苗周期。项目成果于20xx年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二、 项目的技术路线及方案

(一) 技术路线

1、以“甘肃河西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于推广”研究成果为依据,以项目区为基础,在高台县和河西地区进行造林技术推广与示范;

2、结合当地营造林实践,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3、依靠国家集体林场、苗圃,以技术服务为中心,推广应用实用的樟子松造林技术;

4、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在生产条件好的林场、苗圃建立推广点,并协助有积极性的农户建立个体苗圃,发展苗木生产。

1、种苗规格。使用本地繁育的苗木造林。选用5年以上生优质壮苗,苗高0.8~1.1米,要求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顶芽完整、侧枝分布均匀。

种苗管理。保证林木成活,苗木起挖是关键。苗木起挖,要根据造林的计划来协调安排,必须在苗圃地解冻后、苗木的顶芽萌发前进行,在造林的当天或前一天开始起苗,做到现挖现栽,减少苗木树冠的水分损失。

2、整地技术。采用全面开沟整地。将造林地以灌水渠和林间道路分成宽50米的地档,每档在全面整平的基础上,按4米的行距开挖东西方向、深0.5米的植树沟,每条植树沟东西成一个水平面,以利灌水,并在沟底回填麦草、熟土、羊粪配制的混合物。按1米的株距打点挖植树穴,植树穴口长宽各0.5米、深0.5米。

3、带土球栽植。项目区气候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低,蒸发蒸腾强烈,樟子松裸根苗造林的成活率较低。项目实施期间,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栽植和起挖樟子松苗木时,使根系携带5、10、15、20、25倍于苗木地径的土球,造林成活率与土球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土球越大造林成活率越高。实际生产中考虑到既要降低苗木调运的成本又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双重因素,一般以苗木地径15~20倍大小的土球为佳,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4、栽植方法。采用植苗造林,营造樟子松成片纯林。株行距1×4米,造林密度167株∕亩。带土球栽植,栽植时,先在树穴底部填入0.2米深的表面熟土,将苗木放入植树穴中央扶正,再填入沙土,沿苗木根部土球周边踏实。栽植时间为3月20日至4月5日。

5、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旱保水剂的应用

(1)ABT生根粉应用。ABT生根粉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性植物生根促进剂和生长调节剂,可加速植物代谢,增加呼吸强度,提高酶的活性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植物体内氮、磷、硫的吸收与

转化,对促进苗木的扦插生根和苗木受伤根系的恢复,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有显著的作用。据研究,在造林和苗木定植中的应用,生根粉可使苗木移栽成活率平均提高37.5%。

栽植时,在苗木根部土球周围(即毛细根裸露的地方),用喷雾器喷洒配制好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浓度为100ppm)。

溶液配制方法:配制时先将1克ATB生根粉(1~5)在非金属容器中溶于0.5kg95%的酒精,搅动充分溶解后,加清水0.5kg即配成1000ppm的ABT生根粉原液,再按所需浓度加入相应的清水,即配成所需浓度溶液。如需配制100 ppm的ABT生根粉溶液,再加入清水9kg稀释10倍即可。

(2)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旱保水剂的应用。苗木起挖前,对苗木树冠集中喷洒300倍的GGR8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和500倍“旱地龙”抗旱保水剂,以减少树冠水分蒸发、促进根部生长。苗木栽植后第二天,每隔10天喷洒一次“旱地龙”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物(比例为“旱地龙”100g,磷酸二氢钾250g,水20000g),连续喷3-4次即可。可以封闭苗木气孔,减少蒸发,增加本身伤口愈合所需微量元素。

6、抚育管理

由于造林地段在立地条件较差,风沙较大的沙荒地区进行,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苗木成活率,为苗木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尤其是水分条件,是造林地达到较高的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及早成林,其抚育措施主要有灌水、扶苗、补植、病虫害防

治和管护等。

灌溉。鉴于项目实施区特殊的立地条件,苗木定植后要及时灌第一次水,2天后将倾斜的苗木扶正。5-7天后灌第二次水,以后每15天灌一次水,8月底以后控制灌水,11月下旬灌冬水。到第二年以后,视土壤墒情和降雨情况,每年灌5-7次水即可。

松土除草。一般情况下,每浇灌一次松土除草一次,或浇灌二次松土除草一次。将苗木周围1米范围内的杂草结合松土铲除,保证苗木的水分养分的吸收,而其它地方的地面杂草根据情况予以适当保留,有利于保墒保湿,减少地面水分蒸发,节约用水。

管护。严禁在项目区放牧和人为破坏,切实加强林地管护,严禁野外用火,防治火灾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和区域范围,指定专人管护,促使幼树正常发育。

补植。造林后,在当年秋末或第二年春季对造林成活率进行全面调查。对成活率低于85%的地段全面补植补造。

经调查测定,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较不采取任何措施提高7.5%-12%,达到98%,苗高增加22cm,新梢平均生长量达32cm。

三、 项目执行情况

(一) 技术方案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技术方案进行整地、选苗、起苗、栽植和抚育管理,技术方案整地执行良好。技术方案

中栽植密度出现调整,由42株∕亩增加到167株∕亩,主要原因是协作双方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前提下,以尽多的培育可投入造林绿化的优质苗木为目的,同时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二) 技术消化吸收情况

对照应用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用成果的消化吸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在消化吸收原有的基础上,经造林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及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措施,解决了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苗木移植成活率不稳的技术难题,将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60%~75%,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

2、通过现地调查和观测,进一步掌握了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完善了樟子松营造和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在原有的技术措施中,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旱保水剂,提高了苗木成活率,丰富了造林技术措施。

(三)技术创新成果

1、本项目的推广范围除河西地区和附近白银、临川等市(州),还涉及到内蒙古、宁夏、陕西等省(自治区),推广面积大、地域广。

2、首次在高台、临泽县干旱的沙漠前沿地带进行樟子松示范推广获得成功,并提出了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的合理技术措

施。

3、总结出适合当地及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4、首次在当地樟子松造林中,推广应用ABT生根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旱保水剂,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四)干旱荒漠区樟子松苗木的生长状况

河西走廊5~7龄樟子松高达0.8~1.5m,地径2cm以上,即可做为城市绿化、“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及防风固沙林的造林树种,苗木移栽造林2~3年后,生长量明显增加,进入加速期。经在高台县九坝村测定,樟子松最大高生产量为47.2cm;嘉峪关市西郊樟子松最大高生产量为80.2cm,油松为60.6cm。正常情况下,河西沙区樟子松顶芽每年有4~5个壮芽生长成轮生侧枝,其年生长量小于高生长,其年生长量(长度)最大为55.9cm,最小为19cm,平均38.3cm。樟子松系根深树种,中熟龄树木的主根可达2~5m,根系主要分布在1m左右的土层中,侧根发达,延伸范围为冠幅的1~5倍,毛细根多,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风倒现象。樟子松根上发育着生有大量的团状和分枝状的根菌,有助于根系吸收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因而对水分的需要量减少,对本身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2、干旱气候对樟子松造林的影响

樟子松栽培地张掖高台县为典型的干旱荒漠区,造林的3~5月份多大风天气,早晨灌溉,到午后2~3cm厚的沙土就被风

干了。夏季,沙区的沙面温度高达50~70℃,对幼苗有灼伤作用。另外荒漠沙区干燥度大,樟子松幼苗蒸腾作用强烈,对幼苗的正常生长不利,冬春季土壤表层干燥,风大沙多等因素容易导致沙区造林当年樟子松苗木保存率低,苗木生长量小,生物量积累低的现状。因此,在河西干旱荒漠区进行樟子松造林时,并且第一年在酷夏时必须采用增加灌溉次数降温的措施,过冬时采用灌溉冬水措施。

3、樟子松在当地生长发育的适应性

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所栽培樟子松的种源大多数来自于辽宁章古台,据在项目区进行的物候观测发现,樟子松表现出以下优良特性。一是耐寒性。樟子松对温度的反应不敏感,耐低温,可耐-40℃~50℃的温度,对当地-31℃~39℃的温度,樟子松均能正常生长。二是抗病虫害性,从20xx年栽植至20xx年6月份,尚未发现病虫害发生。三是耐旱性。樟子松自3月下旬至4月初萌动,针叶开始发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新梢生长最快,6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新梢以形成木质化为主。观测还表明,樟子松对干旱环境的耐旱适应性比新疆杨、二白杨、沙枣、柳树等强;对河西走廊5种常绿树种(侧柏、油松、樟子松、青海云杉、刺柏)的耐旱性观测综合分析也得出樟子松最耐旱,其生长量最大。如在高台县元红路段,同样立地条件和缺少灌溉情况下,垂柳出现生长不良甚至个别死亡的现象,但樟子松还能正常生长,其现象表面,樟子松在干旱沙区具有优于同类树种的耐旱性。

4、不同土壤类型对樟子松的成活及生长影响

樟子松是瘠土旱生树种,一般不苛求土壤。据对项目区和当地樟子松生长情况观测发现,樟子松造林地土壤类型以沙壤土、风沙土成活率最好,壤土次之,粘土和盐碱地较差。在流动沙地上营造樟子松防护林或防风固沙林,初植当年应对造林地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定植苗木采取带状、团簇状方式。保证樟子松苗木根系特别是毛根的完整性,并使土壤保持湿润,是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成活和苗木良好生长的关键性措施。造林适合的初植密度应为147-190株∕亩,稳定保存密度81株∕亩。

四、 示范推广情况及所得的效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的评价

(一) 示范及推广成效

1、 完成了示范推广任务

在高台县南华镇营造樟子松成片防护林1020亩,并配套抗旱造林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开展了樟子松幼林抚育管理,培训当地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150人次,制作宣传标牌,发放技术资料等。同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造林面积近0.3万亩,苗木还销往临近的省区,扩大了影响,发挥了项目示范推广效益。

2、 示范生态效益明显

(1)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项目运用“甘肃河西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项目成果,示范造林1020亩,使项目区内生态防护效果明显改善,为河西走廊荒漠区生态环境

的好转。建成后的项目区防护林效益提高15%,冬季防护效益提高25%,降低风速15%,节水10%,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护效益将会越来越大。

(2)经济效益。项目区现有的樟子松苗木,按市场价格1.5米规格80-100元,预估可形成经济效益1360-170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现有樟子松苗木也可以木材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以五十年成才计算,每亩出材量7立方米,按1500元∕立方米,则每年每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0元。若按10年后河西地区推广栽植10万亩樟子松林计算,每年经济效益可达2100万元。,

(3)社会效益。通过项目自身建设及宣传、培训,促进了周边农民群众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了科技兴林意识,农民群众在参与项目中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增强,增加了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工程建设采用的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当地科技兴林的全面推进,加快了高台县林业科技推广的步伐。通过项目建设,可吸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群众得到了实惠,相对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3、丰富了造林树种和调整了林种结构

多少年来,甘肃河西地区针叶造林树种十分单调,只有少量的云杉、刺柏等几个树种。樟子松在当地造林成功并示范推广应用后,为我省三北工程及防沙治沙增加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树种,使河西干旱荒漠区的造林树种向多元化发展。随着三北五期工程

的实施,河西干旱荒漠区缺乏抗旱、速生、防风固沙效果好的针叶树种,由于樟子松的推广发展,不仅丰富了造林树种,而且也使林种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

3、 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项目通过示范推广解决了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苗木移植成活率不稳的技术难题,将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60%~75%,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解决了造林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关键,提出了一套实用造林技术;基本掌握了樟子松在这一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长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的营造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建立了樟子松造林示范和生产基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樟子松在甘肃河西地区可广泛用于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的营造和城市、农村庭院美化绿化建设。

(二) 樟子松在干旱荒漠区的应用前景评价

樟子松是喜光、耐寒、耐旱的光温性树种,又是常绿树种中较速生、丰产的树种;樟子松和现在河西干旱荒漠区防护林中的主栽树种新疆杨、沙枣等相比,是耗水相对较少的树种;樟子松根系无论是主根还是侧根都较杨树短而少,对农田的胁地作用相对小,也是农民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树种;樟子松还有比杨树等树种更有发展优势的是耐土壤瘠薄,在当地不同土壤类型下栽植樟子松获得了成功。事实上,近年来我省河西地区及周边省市的城镇、“四旁”栽植樟子松的数

量越来越大,但远距离调运,造林成活率低,苗木缺乏,价格高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依托高台县樟子松示范区建设,总结适合干旱荒漠区樟子松造林技术措施,逐步实现苗木的本地化繁殖,供应足够的优质苗木,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五、 存在的问题几打算

1、本项目主要以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高台县为造林示范基地,着重就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樟子松造林示范基地,但樟子松在我省进行造林技术示范推广还只是开始,樟子松造林,尤其是农田防护林营造、防风固沙中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建议国家三北局继续给予支持,以便对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更全面和深层次的示范推广。

2、我省栽培樟子松的历史相对较短,栽培区域仍不普遍,现有技术还需在推广中进一步验证,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问题,限制了示范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例如,目前项目区樟子松尚未发现病虫害,但并不等于今后就没有病虫害发生,应从现在起加强观测预防。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樟子松示范推广面积,丰富造林模式,同时,将对樟子松的防护效应、胁地问题、节水效果及冬季防风效益继续进行调节观测,进一步掌握其防护效能和生长生理特性,为樟子松在我省大规模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