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个案访谈报告

个案访谈报告

访谈时间:2011年6月1日下午15:00——16:00

访谈地点:xxx社区69栋楼下,一户居民的院子里

访谈者:XXX

记录者:XXX

撰写报告:XXX \XXX

访谈对象:吴奶奶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38年6月

文化背景:未上学

职业:务农

政治面貌:1961年入党

家庭住址:xx市xx区xx街道xx号

个人详细情况:

1. 健康状况:腰常痛,有关节炎,低血压,贫血,去年检查出来眼睛似乎出问题了;老伴身体也不好,常年疾病缠身。但是这些他们都没告知自己的子女,心想自己已经老了,而女儿们也都各自成家立业了,实在没必要再造成子女的烦恼,成为子女的负担,自己能忍就忍着。

2. 个性特点:勤俭节约,乐观开朗,热心真诚待人,很健谈,年轻时脾气较急躁,现在晚年较平和,懂得知足常乐。

3. 生平经历:可以说是一生坎坷。从小生活在农村,家中经济困难,4岁到男方家成为童养媳;14岁开始到处打零工赚钱;18岁和老伴结婚。但当时双方都不愿结婚,却迫于父母的包办婚姻的压力,男方在结婚后一个月就离家外出打工,三年不曾回家,夫妻双方结婚头7年不曾在一起,到后来双方之间的关系才有所改善。子女出生都比较晚,那时男方还是经常在外地打工,自己一人在农村独自带大三个女儿,还要照顾年买的父母,生活十分辛苦,此外还要忍受和丈夫时常吵架闹离婚。丈夫可能出于感动自己的付出而在1991年把家人接到现居住地,到那时自己家人实现“农转非”,夫妻生活、家庭生活才算正常化,渐渐的才过上好日子。

4. 现在的生活:早上五点半起床,和几个邻居老人一起去听一个养生健康讲座;上午在家洗衣服、洗菜、打扫卫生等;中午半个小时午睡;下午会下楼走动走动,通常就是和邻居的老人一起边聊天边织毛衣,或者看看人家打牌、聊天;晚饭过后会看电视,十点左右睡觉。平时会去附近公园散步,生活比较简单有规律。

家庭背景情况:

1. 现在居住情况:和配偶住在一起。配偶也是1938年生,与吴奶奶同龄;原是洪都制造厂的工人,现已退休,有退休金。

2. 子女情况:共3个女儿,都已婚且有了小孩。其中两个在外地,逢年过节才回家,小女儿就居住在洪科社区,离父母较近,经常照顾两位老人。

3. 家庭关系:女儿比较孝顺,和女儿关系良好;和老伴虽然年轻的时候经常吵架,还闹离婚,但是到了现在已经习惯并且磨合得很好了,相处融洽,互相照顾。

4. 家庭经济状况:自己年轻时没有工作,老年就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养老金,没有退休金,现在就只享有国家对70岁以上老人免费医保政策。现在家中经济全靠老伴每月1400多的退休金,没有依靠女儿,出于不想照成子女负担的思想。

人际交往情况:

1. 朋友圈:有自己的固定的交往圈,都是一些老人,有隔壁的也有其他楼栋其他单元的,平常空闲时间就和朋友坐在院子里聊聊天,玩玩扑克牌或织毛衣等等。

2. 社区关系:与邻里关系很好;曾做过楼栋的巡防员,社区居民都认识她,见面彼此都会打招呼。

3. 其他:几乎不去市区,不坐公交去其他地方,活动范围局限在社区里面和旁边的超市、菜市。

对于目前养老情况的看法:

1. 对国家养老的看法:对国家实施的养老政策了解很少,目前自己没有享受社保、没有退休金,和我们聊天才得知70以上老人可以享受免费医保政策,还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没有问儿女们要过钱,目前的养老完全是靠老伴的退休金保证。虽然经济略显紧张,但是很满足;去年社区居委会上门看望她,给她包里500元的红包,她很开心。此外,对于国家和社区,吴奶奶不想拖累,不多提要求,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党员,不应该麻烦国家和人民。

2. 期望:吴奶奶虽然老了,但是闲不住,想在社区找点事做做,赚点生活费,让家庭生活更宽裕点,减轻家中负担。她不想向子女拿钱养家,心想女儿们都已成家立业,有各自的家庭要照顾,不要增加他们的负担,自己生活能过就过;吴奶奶还希望自己和老伴健健康康的,没有什么大病就好。

我们的分析总结:

1. 发现的问题:

(1)健康方面:吴奶奶有挺多小毛病的,前段时间还检查出来眼睛有问题,医生建议她去做手术治疗,但是吴奶奶不想增加儿女负担,就瞒着这事,也没有去看眼睛。我觉得,这样拖下去,怕以后眼睛真的会出大问题了;

(2)经济方面:吴奶奶和老伴都很勤俭,从来不向儿女要钱,这可能导致子女习惯成自然也没有给老人赡养费。仅凭老伴的退休金,两老口还是有点紧张的,双方身体都不太好,经济不佳的话,饮食营养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3)老年生活:老奶奶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平时不打牌,就是聊聊天和做点简单的家务,也没有什么活动,生活比较单调枯燥;

(4)养老状况:吴奶奶没有退休金、没有社保,不向子女要赡养费,养老全靠老伴的退休金;据吴奶奶和社区老人说,社区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像她一样由于以前没有固定工作,老了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社保,而其子女又压力比较大,这部分老人的赡养全靠经济状况不佳的子女或者另一位有少数退休金的老伴,家庭养老压力太大。

2. 对策:

(1)健康方面,叫吴奶奶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平时多锻炼锻炼;事实上,吴奶奶也的确每天早上都素听讲座,锻炼。而对于吴奶奶的眼睛问题,建议吴奶奶向其子女如实相告,争取积极治疗;

(2)老年生活方面:建议吴奶奶多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多和其他老人沟通交流。对于社会工作者来到社区并举办活动,吴奶奶表示非常支持,非常有意义。丰富了她的生活,同时感到了社区的支持,国家的关心,在我们活动中获得的物质奖励(如洗衣粉、肥皂)也多多少少改善减少家庭支出。不过可惜的是社区社工举办活动也不是很多;此外,我觉得其实可以修建老年人活动室,组织老年人活动团体,组织兴趣小组等等,让老年人有场地去活动,有活动去参加。不过这点要做到,还需要好长一段路走,首先缺乏的就是资金,还有可以供建设的场地,参与组织的人员等等。

(3)养老状况方面:首先,由于吴奶奶不知道70以上老年人可享受什么优惠政策,我们告诉俩吴奶奶怎么去办7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证,以便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国家保证医保的政策;其次,建议社区居委会的社工和老人的儿女沟通一下,每月提供一定的营养费给老人。只是这点实施上有点难度,因为我觉得这是家事,而且老人坚持不麻烦子女。再次,呼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向城镇没养老金的孤寡老人们适当的倾斜,对他们的晚年生活实施适当的支出补给,让其安享晚年。适当关注像吴奶奶这样的没有退休金的老年转到城市养老的边缘老人。

3. 其他思考:

(1)从吴奶奶身上,可以看到这一代老人的共性。思想觉悟很高,认为不应该给社区、给国家添麻烦;勤劳朴素,省吃俭用;具有奉献精神,爱惜子女,宁愿自己过得紧张,也不要子女过得紧张;知足常乐,不抱怨,尽管生活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满足了。这些都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

(2)包括吴奶奶这样的很多老人在内,可能并不觉得我们所列举的这些是问题。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这样,社工就存在“贴标签”“虚拟矛盾”的嫌疑了。这就是一个矛盾所在,社工若要针对老人开展活动,是必须首先考虑老人的想法或者征得老人自身的同意的。

(3)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如果出了什么纠纷,若非实在太严重,都倾向于自己解决,很排斥外人插手。因此,吴奶奶不愿意问儿女要生活赡养费,并且对现状很满意,我们虽然觉得儿女真的就不怎么给付赡养费不合适,但也没办法,不好插手。

 

第二篇: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报告设计

个案工作的设计方案

案主是一个24岁女生,内向寡言。普通家庭,有父母和妹妹。经过多方的了解,案主的父母比较关注妹妹,因为妹妹学习好且即将高考,父母的重心都在妹妹身上。父母对案主平日关注比较少。案主技校毕业曾经做过收银员,社会经历比较简单。吸烟喝酒诱因是男友和周围同事的影响,案主因为男友的背叛而精神受挫,更是伤心难过而吸烟染上烟瘾。因此被强制隔离戒烟30日后,与戒烟社会工作站签订社区戒烟的帮教协议,来社区禁烟工作站报到。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是愿意找社区社工的,并且根据协议前来社区报到。社工在帮助过程中采取了主动接近沟通的方式。这是典型的“来访者”主动来访,在理论的运用方面应比较轻松应对,对案主运用这一疗法可以作为来访者中心的经典案例。

在经过各方面了解和直接接触,对案主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和预估。案主的自我概念界定比较清晰。但案主十分寡言而且不自信,在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时,鼓励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包括消极的和积极的)上,有一定程度的障碍。案主的自我概念清晰,对自己进行这类定位:“胆小但不怕事、 “单纯、易受骗”“经常感觉自己很没用”等等,含有较多的贬义色彩情感。案主长期接受到得的价值观理念,即“学习好、工作好、挣钱多,就叫有能力”“这些不行就是没出息”等,认为自己“很没有用,肯定也戒不掉烟和酒”。

事实上案主有着改变自己的倾向。案主表示“想让家人重视她、看得起她”“想让自己勇敢的站起来,不能再像现在一样了”“不想再混日子了”,从这类表述中案主表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强的愿望。

治疗目标:帮助案主加强自我概念、重新定位自己;帮助案主重新找到价值感、肯定自己、重拾信心;帮助案主发现自己的潜力肯定自己的能力,并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努力改变进步。

(二)收集资料和介入

首先,根据罗杰斯的假设,社工要首先要相信案主是积极向上的,本质是善良的。要对戒烟戒酒对象尊重和接纳的开始,避免用歧视或其他消极态度对待案主。社工要相信案主能够经过引导正确认识自己,并且相信案主具有实现自我的潜能,社工要不以自己主观的行为态度明显指导案主,注意弱化自己,将主动性交给案主。社工要通过与案主的接触分析其自我概念是否歪曲,帮助其澄清自我概念,帮助其找回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己价值和真实需要。最后通过外因和内因的双重作用帮助案主自助,即实现自我的成长。

介入步骤如下:

一,建立关系(第一、二周)。让案主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戒烟戒酒对象对自己的非健康史是介意的,由于社会大众的标签定义,使他们自己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与人隔离,也就是罗杰斯所说的防御机制产生。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平等、尊重、接纳正是在这种情境下打破隔阂的方法。社工表明身份,以“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来接触案主。申明社工的工作宗旨、工作内容、工作原则等等。

在此阶段,社工并非强调关于“吸烟喝酒、戒烟戒酒”这一沉重话题,而是将焦点放在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上,尽力使案主消除排斥性和其他疑虑。案主非常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较强,由于与社工的年龄差别不大,交流障碍较少,轻松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收集资料并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引导案主澄清自我概念(第三周至第五周)。先从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工作、兴趣等方面入手,根据设置访谈的问题和得到的回答来初步判断案主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自我概念、自我实现的倾向性等。通过访谈,社工初步判断,案主十分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有着比较严重的自卑。这与家庭的环境,案主将“不被看好”这种外在价值观长期内化。案主的真实自我诉求中的“我也能„„”曾经在学习上、工作上的“不如人”的不良情绪,在吸烟喝酒的体验中得到了虚幻的满足。

三,服务计划的实施,在此阶段,引导案主表达、倾诉,社工以“非指导”的原则,在真诚、同感、理解的基础上,不予评判。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情感表达,都要接受。并且在过程中,通过技巧引导案主发现自己积极的、模糊的情感,在这时候对积极情感进行强化。比如案主提到“自己作为家中的老大,没能让父母省心,还给妹妹带来不好影响”,可以得知案主是想实现作为家中长女和姐姐的社会角色应该完成的责任,社工就肯定了其这种积极的责任感。引导案主将需要得到的肯定和认同联系到现实中来,使其得到鼓舞敢于面对困境。

在本案中,社工真诚地肯定了案主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彩妆技巧,并将其强化,鼓励案主新产生的信心。案主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了自我概念与外界影响、自我真实诉求与现实条件的冲突。社工的积极关注与肯定是案主的支持力量。在这一阶段引导案主进行新的自我整合。

四,最后,案主的自我实现过程(第十周至以后)。这一阶段,案主自身的努力和社工的实际帮助共同作用。案主经社工帮助,与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从父母和妹妹得到的关爱和支持变多;与邻里、亲戚的人际关系网得到修补,不再惧怕与人交往,开始参加社区活动;经过免费彩妆课程申请,案主经过接受培训,习得新的生存技能并找到感兴趣的新工作,生活和精神都有所寄托,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增加。并且,案主对未来有了展望,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完成作为长女的责任,好好孝顺父母和照顾妹妹。在这一点上,案主进入了自我实现的新阶段。

(三)结案与评估、

结案但是不能结束,还需要继续为案主服务。在过程中,案主的自我实现倾向性和社工给予的认同、尊重,使得案主很配合地接受戒酒戒烟相关环节的各项要求。并且,案主的这种自我使命感和成就感,来自于家庭、朋友等相关人员的肯定和认同。除了案主要经历必要的定期检测,社工并没有强调刻意戒酒戒烟。社工在整个过程中,对案主所需的这种整体氛围做出了诸多努力,积极运用社区的资源,包括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的配合、资源的提供和家庭、亲戚、社区居民的接纳。充分“以案主为主”,发挥案主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助、调整、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