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系统信息化工作要点

工商系统20xx年信息化工作要点

20xx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市工商局和分局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法治工商”为主题,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不断开创分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一)加强网络建设和维护,努力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一是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市保密局关于办公网与互联网

物理隔离的要求,按照统一网络规划、统一安全标准、统一互联网出口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内外网物理隔离,提高基层网络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二是进一步加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加强病毒检测、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系统备份与恢复和防火、 防雷、防静电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做好设备安全维护,确保系统时刻处于良好状态

随着网络设备和计算机数量增加,外部入侵风险增多,设备

运行维护工作量和难度加大,要继续推进桌面安全系统建设,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做到对IP资源分配情况实时掌握和对IP地址合理规划、事前告警、迅速定位,实现对机房环境、设备运行

— 1 —

远程监控、远程诊断、远程处理。同时,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维护规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规范操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三)落实信息安全“五禁止”规定,全力推进应用安全。加强对计算机使用人员信息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内部用户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内部人员上网行为,严格U盘和移动硬盘等终端媒介使用程序,禁止将涉密信息系统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禁止在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杜绝因内部非法下载、传送文件和移动储存设备混用引发病毒传播和“黑客”攻击,努力构筑内部应用安全屏障。

二、加大业务软件应用,适应信息化工商业务。

(一)继续贯彻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内容复杂,系统性强,分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化资源,用好信息化手段,提高法制化水平。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深化工商登记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保障,为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根据业务工作改革创新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对软件的应用,实行市局统一开发分局积极参与的办法。另外还要做好,一是维护机房网络管理系统。为确保我局红盾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加强网络相关故障的查找、排除手段,需要机房网络管理系统— 2 —

的支持。二是推进业务软件应用。继续完善和维护企业年报系统和信用信息系统;深入完善电子地图及二维码移动巡查系统的使用,做好全系统移动巡查终端设备的维护工作。三是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市工商局对分局网站评估的有关要求,做好我局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工作。

三、积极配合市局推进硬件设备升级步伐,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配合市局推进分局办公场所信息化升级。一是积极推进办公设备提升改造。在市局为分局增配新计算机的同时,逐步淘汰分局老旧设备,充分利用市局分配的档次较高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二是积极推进视频会议室信息化提升改造。分局按市局要求检查现有视频会议室的背景色彩、照明、音像设备等状况,如不符合市局视频会议要求的,及时向市局报告加以改造,保证视频会议效果;三是推进注册大厅信息化提升改造。与市局、管委会沟通进一步完善分局注册大厅电子公告牌、电子显示屏、查询机、排队机、电子评价等设备的完善,做到统一配置、整齐划一,全面提升分局信息化设备配置水平,塑造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认真抓好基层信息化设备升级完善。20xx年分局继续向“需求来源基层,服务面向基层”的理念转变,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向基层工商所倾斜。同时抓好基层移动监管、流动办公所必需的硬件设备配置。加大工商所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

— 3 —

训力度,提高工商所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使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更加充分融合,更加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需要。

四、深入推进网上电子政务,加强门户网站运行管理

深入加强分局网站建设,建立健分局网站内容保障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分局网站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网站效能信息化评估,落实各部门准确及时更新、发布信息。二是丰富网站内容,不断提高网上办事能力。三是将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管理、服务、警示等与政务公开相关的信息,及时搜集、整理、上报、上网,确保网站内容及时、新颖、准确、实用。四是对上网信息严格审核、把关。严禁发布涉密信息和不良信息,确保信息质量,提高网站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五、持续加强数据建设,建立完整准确的数据库

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数据质量建设。依据市局定期发布数据质量检查通报结果进行对照第一时间查漏补缺,提升分局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覆盖、全互通的效能。一是统一数据标准、统一业务软件的要求,建成统一完善、及时准确、开放共享的各类监管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支撑体系,提高基础信息资源的服务保障能力。二是以数据质量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四化建设”,健全数据质量建设长效机制。三是建设数据质量考核评价系统。坚持“谁办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各业务口数据录入、检查、审核制度,将数据质量问题消除在日常业务流程中,确保入库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并根据工作实情,切实加强数据质— 4 —

量的监控,对监测情况适时予以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使其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

六、提升档案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咨询代理工作

20xx年,依靠市局重点开展电子档案归档工作,进一步加大电子档案扫描工作力度为依托,全面推动分局档案管理工作。分局要积极配合市局对电子档案扫描的工作,并继续做好档案目标管理认证工作。健全服务制度,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当场办结制等一系列规范化服务制度,大力提倡超前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切实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精心打造工商办事绿色通道,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费票据,按时足额上缴收费

一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和预算管理。保证服务收费主要用于信息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和信息中心人员经费。二是规范收费票据管理。按照市物价局和财政局批准的收费依据,系统信息中心收费为事业性收费,统一使用财政票据收费,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建立票据领用、交费、结算等管理台帐,确保票、款相符,帐目清晰。三是按照市局有关规定,要及时、足额上缴。上缴收费将用于支付网络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升级所需经费,确保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制度建设,培养素质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 5 —

一是对制度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自觉维护制度规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形成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建设、以制度强管理、以制度保应用的工作格局。建立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制度,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实行全过程管理,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保证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强化廉政风险点的防范和管理。二是采用学术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分期、分批地组织对技术人员进行网络、软件、数据库、硬件设备等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分局干部职工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工作技能。

— 6 —

 

第二篇:工业和信息化部20xx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20xx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切实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20xx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提高标准水平,夯实技术基础,为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满足调结构、上水平对标准的需求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紧密围绕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推进两化融合、培育新兴产业、质量信誉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完善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兵工民品、电子、软件、通信等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各行业或领域标准制修订重点见附件)。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组织制修订标准3400项,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继续开展标准复审工作,提高标准水平

启动标龄满五年的工业和通信业行业标准复审工作。通

过标准复审,修订落后标准,淘汰不适用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以及标准的适用性,优化工业和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在基本解决标准不适应和老化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复审的常态工作机制,使复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重点对比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差异,进行水平对比分析,研究将“与国际标准对标”纳入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度,提高标准整体水平。

三、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增强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以国际标准提案为核心,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规划布局,同步参与国际标准竞争。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承担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工作,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对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分析和研究,及时采用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四、推进标准贯彻实施

加大标准宣贯力度,组织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活动。会同地方主管部门引导和激励企业

贯彻执行标准,提高企业贯标意识,增强企业贯标能力,鼓励企业采用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收集标准实施情况,组织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推进标准贯彻实施。

五、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

继续探索建立“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形成部门、地方、行业协会、标准化支撑机构和企业良性互动的工作体系。一是深化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会商机制,认真落实形成的各项共识,积极稳妥推进会商合作,努力做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有机衔接。二是组织召开地方主管部门标准化工作座谈会,研究确定与地方在标准化工作方面的互动工作思路,加快建立部省标准化互动机制,推进在标准制定、标准贯彻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继续完善部行业标准管理机制,分行业制定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逐步建立可查询的责任制度。四是加强对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管理,研究制定规范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规划指导、理顺工作体系、明确规则程序,打造高水平的标准化组织。

六、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引导企业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企业与高校和

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标准化人才。加强对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具备标准化知识、专业技术、掌握规则的标准化人才,并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梯队。注重培养和选拔国际标准化人才,力争产生一批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的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对科技人员标准化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科研、开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效能,促进标准化与科研、产业化的互动。

七、加强标准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资源数据库、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高效、及时、准确、权威的标准化服务平台,形成互动的沟通渠道,提升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八、完成工业和通信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做好“十二五”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开展工业和通信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工作,完成标准体系现状分析报告。做好前瞻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标准化共性课题研究。开展“十二五”标准化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指导标准化工作。

附件:20xx年工业和通信业各行业(领域)标准制修订重点

附件:

20xx年工业和通信业

各行业(领域)标准制修订重点

石化行业:研究制定国Ⅳ车用汽油的行车试验、国IV车用柴油标准;修订乙烯、丙烯等石化有机原料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做好丁基橡胶、异戊橡胶以及合成树脂高档专用料产品标准以及相关基础标准和专用测试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化工行业:着力完善基础化学品质量规格、安全、卫生、环保、节能减排、化工机械、设计、工艺等标准体系;开展危险化学品的检测和评价方法、精细化工、化学品安全管理、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合成橡胶及橡胶制品、工程塑料和有机硅、高效低毒农药、肥料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全限量、新型肥料、肥效评价及检验方法、轮胎安全性能、涂料和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橡胶塑料和工业循环水再生利用、废弃化学品处理和处置、合理用能设计导则等标准的研究制定。

钢铁行业:研究制定国内重大工程和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高速铁路用钢、石油天然气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机械用钢、大型电力(火电、水电、风电)建设用钢、矿井用高性能钢、高强度桥梁用钢和电梯用钢、仪器仪表用特殊合金、高品质特殊钢(工模具钢、弹簧钢、轴承钢、大锻件)等标

准;完善建筑用钢系列标准。

建材行业:重点研究制定新型墙体屋面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石材、胶粘剂等建筑材料的质量安全要求标准;工业废渣废弃物的利用、企业节能降耗评价、特别是摩擦材料、木塑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特种玻璃材料,特种纤维增强材料以及特种水泥领域的新材料和新产品的标准制定。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制定能耗限值、再生金属、节能材料、用于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的关键材料、以及电力、交通、机械、轻工用产品等标准;做好安全生产类标准的研究制定。

稀土行业:研究制定节能新材料、三基色荧光粉、LED粉分检、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等标准;完善稀土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制定杂质分析方法标准。

黄金行业:研究制定黄金产品高纯度金标准,完善分析方法、检测方法等标准体系。

汽车行业: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标准、汽车电子及电磁兼容标准、汽车关键零部件标准、汽车安全标准、汽车节能标准、车辆报废与回收再利用标准的制定工作。

机械行业:重点做好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设备,

大马力、多功能、智能化农业装备,冶金、矿山、工程装备,大型养护机械装备,装备配套基础零部件,石化设备,印刷机械及文化办公设备,现代制造服务业,制药装备,装备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和再制造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启动风电设备、环保设备、冶金矿山装备、基础零部件等行业企业设计、制造、试验、运行规范及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航空行业:按照《民机标准体系建设及急需标准制定》项目计划,重点开展民用航空器总体与结构、液压气动系统、电气系统、电子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针对ISO/TC20国际标准化,重点开展航空电气系统、航空电子系统、飞机总体、航空流体系统、紧固件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继续推动《ISO/CD 12384 飞机供电特性参数数字式测试设备通用要求》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船舶行业:围绕《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贯彻实施,加强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开展主流船型优化、高新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标准设计建造、船舶关键配套设备、现代造船模式推广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强对国际海事公约、标准和规范的跟踪研究,积极推进船舶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标准研究制定。

轻工行业:重点做好节能环保型家用电器、废旧家电再生利用、绿色高效照明产品、电池、日用杂品、少数民族用品、轻工机械、五金工具、首饰、表面活性剂、香料香精、

化妆品、陶瓷、家具、工艺美术、造纸、皮革、塑料、乐器、文体用品、日化用品、日用玻璃、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标准制修订工作,以及乳制品、豆制品、坚果加工、谷物加工制品、制盐、饮料、酿酒等食品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纺织行业:重点完善检测方法标准,研究制定高新技术纤维、功能性羊绒织物和家用纺织品、功能性和生态类新材料试验方法、纺织品安全环保及有害物质检测、新型纺织成套设备、纺织印染和化纤等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综合利用等标准;加快制定产业用纺织品校准及其应用领域使用规范。

航天行业:研究制定航天器及运载火箭总体、航天动力系统、控制与制导、地面设备、专用材料及制品、航天电子元器件和通用零部件、航天制造技术、航天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等标准。

兵工民品行业: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防化器材、光学仪器、工装器具、专用材料、民用枪弹及民用爆破器材等标准。开展WJ1256光学仪器装配通用工具技术条件、WJ1339—1343光学件金属件用刻刀等标准的修订工作。

核能行业:研究制定铀矿地质、铀矿冶、核用分析检测方法、反应堆功能设计等方面的标准;组织修订通用核仪器、辐射防护仪器、辐射防护与核应急、核工业质量管理等方面标准。

电子信息行业:围绕《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落实和质量安全年活动的开展,推动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电子基础产品领域:重点推进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电子测量仪器、印制电路板等系列标准的制修订;电子整机产品领域:重点推进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数字家庭、数字音视频、网络电视机、立体影像、高性能计算机、内容保护等系列标准的制修订;信息技术应用领域:重点推进电子标签、北斗卫星导航、信息技术产品能耗、物流等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软件服务行业:研究软件服务业标准体系、工业软件标准体系以及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的软件标准体系等,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服务、UOF2.0、版式文档、SOA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相关标准,积极推进SOA、云计算、服务外包等国际标准化工作;继续做好中文信息处理标准化工作,主导当前国际标准制定;制定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标准。启动游戏机、网络游戏等领域有关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通信行业:围绕泛在网体系结构、业务应用等,研究提出标准体系,制定网络互通、M2M、无线城市等重要技术标准。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手机电视、IPTV等三网融合国家标准。研究制定TD-LTE标准,做好4G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IPv6、P2P、云计算等互联网网络及业务应用标准研制。加强网络

与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完善电信网和互联网信息安全、安全防护等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宽带接入、互联互通、信息无障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共建共享、应急通信、移动支付等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领域:围绕九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所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突出体现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要求,重点制修订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阶段亟需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工程建设标准。

节能综合利用领域:建立完善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继续完善重点工业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进一步加强节水、节材、清洁生产、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尾矿、赤泥综合利用标准制定工作。

安全生产领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依靠技术进步,围绕提升本质安全,全面推进工业、通信业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和民爆器材行业标准化工作。重点落实各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顶层设计,组织开展化工、船舶、电子、航空等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