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东西巷调研报告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总结报告

项目概述:本次设计选取的基地位于桂林市东西巷。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至今的唯一的一片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宜人,是桂林古历史风貌的观景区,包含了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这些古老的街巷体现了桂林的历史文脉。

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此片地区的各种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的居住要求,例如狭小的空间让老人们没有场地进行娱乐活动,糟糕的排水系统使得一下雨这片地区就被淹在水中......虽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里有许多的不足,但在这里居住的人们邻里关系和谐,你可以在那里寻找到一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息。每栋房子的主人都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朴居民,每家的庭院都种满了花草,人们都过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本项目着眼于老城中老人们生活的不便,为老年人在在古老的城区中提供一处现代化的休闲场所,但与此同时继承周围建筑特点以及东西巷人们的生活特点。这样就使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感到不突兀,使得建筑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同时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又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在无形中改变人们的生活,让旧城重新焕发生力!

基地选择:桂林市东西巷(下图均为基地现状图)

调查范围:基地及附近居民区

调查对象:年龄在50岁以上的居民

一、调查人群基本状况

1. 本次问卷调查共随机调查基数为35人,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如下表。

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81岁。

 

2.这些老人以前的职业主要为工人,干部,教师。其中还有一位设计院院长。

3.本次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老人不需要带小孩。即使有部分老人需要带小孩,但他们认为小孩的接送还是很方便的。

        

       

  

 4.大部分老人与自己的子女一起居住

5.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老人会去其他老人住处串门

6. 老年人娱乐活动

      

二、调查对象对老城区的看法

1.90%以上的老人对旧城区的状况不满意,不满意的方面如下图

  

2.大多数老人认为即便是对旧城区改造,也应保留一些旧城有价值的东西。具体事物如下表:

7.老人认为旧城区也有许多优点可供我们借鉴,例如优美的绿化环境,和谐的邻里关系浓重的人文气息,便捷的购物方式。

三、调查过程所发现问题及其采取措施

问题一:在调研中有老人表示旅游局对靖江王城旅游景点的封锁导表示极大的不满,由于景区封锁,老人休闲的场所减少。

展开调研:老人们是否愿意在庭院内休闲放松呢?

深入调查:老人主要在庭院进行哪些活动?

小结:经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老人们愿意到新庭院去休闲养生,老人们在庭院主要是聊天扯家常,散步和用于乘凉小憩的,故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有这样特点的新庭院。

采取措施:老年人活动中心建造可供老人娱乐休闲的庭院

问题二:老人在节假日时期与亲人团聚时因为家里场所狭隘不得不到外面聚餐,苦恼于外面饭店价格的昂贵。

展开调研:老人们能接受这样一个聚会场所么?

( 1接受   2不接受   3看具体情况而定)

小结:相当一部分老人对这样一个聚会场所还是有着更多的期待,可在设计作品中增添这样一个场所。

深入调查:

1..若有一个可提聚餐并且价格适合的场所,希望这个场所具备哪些优点?         

2.除了全套厨房设备以外,他们希望这个聚会场所还具备哪些功能呢?

 

3. 希望这个聚会场所风格是什么样的?

小结:经过调研结果,老人希望有一个空间宽敞,价格适宜的聚餐场所外,还要致力于营造一个服务好,有情调,有归属感,并包含有大投影室,茶室,麻将室的聚餐场所,并主要应为中式,现代风格。

采取措施:在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聚会场所。

问题三: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老人普遍文化水平并不高,对法律意识也比较低。于是我们针对老人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例进行调查:

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了解多少?

小结:随后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大约有65%的老人有要了解法律的意愿或者是需要更为便捷的法律援助途径。

采取措施:在老人活动中心增添老人法律咨询站

问题四: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孤巢老人,尽管只是

少部分,但在调查中约有43%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与子女产生隔阂或者感到孤独等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老人的心理健康是迫在眉睫的。

采取措施:建立一个老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

问题五:在我们与老人们交流过程中,发现在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由于医院诊所偏远,就医成了一个难题,特别是独居老人,就医更是难上加难。

采取措施:建立小型诊所,解决老人日常中部分健康问题

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大概了解了基地附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状况以及到老年人们在娱乐休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活动需求,以及为老年人提供身心健康咨询并解决和法律咨询的场所,经过全体组员讨论,拟在基地建设一座老年人活动中心,其功能空间大体如下。

(一)主要活动用房

1.书法室  60㎡

2.绘画室  60㎡

3.棋牌室  3×60㎡

4.图书室  60㎡

5.茶艺室  90㎡

6.园艺房  90㎡

7.摄影间  60㎡

8.排球室(层高要求较高)  90㎡

9.羽毛球室(层高要求较高)  90㎡

10.乒乓室  60㎡

11.小型影院  90㎡

12舞蹈室(健身操、广场舞) 3×60㎡

13.老年电脑室  60㎡

14.游泳馆  90㎡

15.歌唱室  60㎡

16.展厅(可结合门厅)  60㎡

17.多功能厅(小集会、文艺晚会)  120㎡

18.乐器活动室  60㎡

(二)活动中心办公用房

1.志愿者支援中心  30㎡

2.管理中心  60㎡

(三)辅助用房

1.心理咨询中心  30㎡

2.法律咨询中心  30㎡

3.小诊所  60㎡

4.厨房  12㎡

5.餐厅  30㎡

6.值班室(保卫室、监控室) 12㎡

7.储存室(数量视情况而定) 12㎡

8.厕所(数量视情况而定)  15㎡

9.门厅 

10.更衣室 

 

第二篇:桂林恭城红岩村经济建设调研报告(已整合修改)

恭城县红岩村经济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桂林市恭城县在全区率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工作经验,20xx年4月7号,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建办公室组织人员到恭城县红岩村进行了学习考察,对恭城县红岩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深受启发和教益。

恭城县红岩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民也迫切希望摆脱贫穷落后,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为了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的面貌,恭城县在经济建设这方面上不断进行对外探究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恭城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生态农业质量,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来抓,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

20世纪90年代前,红岩村的经济发展非常落后,乡村家家户户主要以耕地种田传统模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90年代以来,在政

府的引导下,他们探索发展“一村一产业”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漫山遍野种月柿,村里建起太阳能路灯,建起沼气池,致力发展生态农业。而今,红岩村以柿子种植生产和加工、销售为主业,以观光农业带动旅游旺村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成为了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乡村之一。

一、红岩村“柿乡”特色

为促进乡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绿色食品在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20xx年起,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莲塘岭绿色食品(月柿)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带动全县月柿生产上新台阶,促进全县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1.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水果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健全水果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为工作重点,依靠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和科技支撑,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盒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食品(水果)标准化栽培技术,推进水果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加快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水果产业的整体效益发挥示范作用。

2.基地规模

红岩村是恭城县绿色食品(月柿)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基地总面积12000亩,中心示范面积1000亩。基地中建好标准区间道路4条,完善了低压灌溉设施,在基地中规划设施观景台2处。

3.主要技术措施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恭城月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操作管理。

A.合理整形修剪,形成良好树冠。

B.实施长草割草栽培,营造果园生态环境。

C.施有机肥为主,配施化学肥料。主要品种有腐熟的猪 牛栏粪、沼渣、硫酸钾、钙镁磷肥、微量元素肥等。

D.不使用禁用农药,少用化学农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如生物农药、“以螨治螨”、诱虫灯诱虫杀虫技术等。

E.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科学排灌。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岩村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在种柿子,距离红岩村只有几公里的莲花镇交易市场是恭城月柿最早的交易市场之一,每到月柿成熟的时候,南来北往的客商都会云集在这里。

柿子可以卖鲜果,每年的10、11月份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红岩村会迎来很多外地游客和收购商。柿子还可以晒干做成柿饼,特别是霜降以后,柿子上糖,上糖以后做成的柿饼更好,由于霜降之后的柿子逐渐完全成熟,不但大大增加了甜度,而且颜色也从黄转红。这样的优良产品得到的外界的好评,自此,红岩村的柿饼一半就出口到了韩国和东南亚。在我们的考察中,看到了村子的宣传栏里写着收购柿子叶,经过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柿子也大多被远销日本,日本有柿子叶包着的饭团寿司。所以在每年的5、6月份柿子树修剪的时候,村民收集不要的叶子,按照规格进行加工,这样也可以得到一笔不错的收入。就这样,红岩村的万亩柿林都是一树三卖,秋季卖鲜果,冬季卖柿饼,夏季还能卖叶子;这三头并进的发财路,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的收入。

二、生态农业旅游促经济发展。

红岩村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而远近闻名,在20xx年开始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以来,村民陆续搬到红岩新村后,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特色旅游。

红岩村和谐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整洁的农家别墅,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也吸引市民前来休闲旅游。村里兴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停车场等旅游设施,修建了景区大门、柏油路和果园观光小道,开设了平江河水

上乐园,建起了垂钓小区,开发了观花采果、自助探岩、民族风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村里多处张挂着旅游资询电话,及设有旅游信息公布栏,为旅客提供当天的有趣旅游信息。一位村民对我们说,村子里不时还会有他们自编自演的瑶族民俗表演,很受旅客的欢迎。每年九、十月份是柿子的成熟期,期间村里会举办“月柿文化旅游节”,广大游客慕名而来,这段时间也成为了红岩村的旅游旺季。

发展“农家乐”是富裕新农村的机遇。这些年来,村里陆续开设旅游咨询点、医疗救护点,建立旅游接待中心,基本形成了食、宿、行、娱、购、游相配套的服务体系。村里很多人都在自家办起了农家乐,每天来村里旅游的人数超过千人以上,特别是周末,村民“农家乐”客房经常爆满,住宿要提前预订的。

特色产业和旅游结合,每年实实在在的给红岩村的父老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实惠和丰收的喜悦。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家园”建设,红岩村的生态农业跃上新台阶,村容村貌显著改变,村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红岩村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生态富民示范村” 、“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已显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