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研究报告1

广州特派办查处八家非法集资企业的案例分析

-----第六小组研究报告

报告题目:广州特派办查处八家非法集资企业的案例分析

报告人:杨卉

第六组成员:杨卉 宋勤 王爱连 丁贞 高迎迎 胡翠 邓春娟

报告具体内容:

本案例主要是说明国家审计署针对一起非法集资活动进行审计调查,最终水落石出的经济案件。20xx年1月,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在对广州分行审计中发现:该市有8家企业以合作开发果园等名义大范围非法集资8亿元,并承诺给集资者所认购的果园五十年的使用权及收益权,但一旦无法向农户支付租金,农户随时有权收回土地,企业将无法对出资人的该项收益权和使用权兑现。而且,中国人民银行在19xx年已经下发了有关严禁企业利用庄园开发进行非法集资的紧急通知的背景下,8家企业还在政府的包庇下,里应外合,达到非法目的。因此,这是一起具有明显金融诈骗性质的经济案件。

通过人行的监管记录为突破口,集资资金为主线,企业银行账户为出发点,调查该市某些农业企业如何进行非法集资以及资金去向。

在特派办对人行广州分行进行审计,发现8家企业存在非法集资问题,这次调查的范围是8家企业的资金往来情况及其企业背景。首要调查的是该市中心支行的监管记录,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详细资料,接着审查这些企业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银行存款账户资金的流向,各种集资的相关原始资料,从而了解资金的来源、流向、结余的情况,重点关注集资以及资金去向问题和企业的政府背景资料。

该案例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人员在明确了审计目标后,因A市某龙头果业公司回避审计人员,故审计人员只有对该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进行了详细审计。审计结果发现,2000--20xx年该公司将外地集资款1.04亿元划入了其在农行A市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而这些集资款至20xx年底在账户上仅存14.8万元,剩余资金去向不明。

其次,因该公司拒绝提供与集资相关的原始资料,故审计人员采用实地盘查法去果园现场核实,发现该公司提供的集资果园亩数证明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且存在统一块地被多次用于集资的现象。

接着,审计人员通过对其余几家企业的原始凭证和与集资相关的白条进行了详细核查,结果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现金交易及白条报账现象,有的企业账册不全,甚至很长时间不记账。此外,审计人员对当地国土、农业、司法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实地询问调查,获取资料,发现集资活动带有明显的政府背景,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最后,特派办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得出下列结论:

1、A、B市8家企业存在非法集资的严重现象,而且与政府部门存在合谋。

2、某些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建立不健全,账册建立不完全。

3、不符合我国现金管理制度,库存现金余额不能超过1000元,大额交易必须通过用银行结算方式进行。

4、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后,对企业处理或处罚不及时,而且严惩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如建立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和相关岗位,并注意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和牵制。

第二,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提高自律、自觉性,如在给企业提供相关担保之前,应对企业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和事后的跟踪调查。

 

第二篇:政府绩效审计1

政府绩效审计

第一章 政府审计概述

政府绩效审计是扩大了传统政府审计范围的结果,是现代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要认识和掌控政府审计有所了解。

一、政府审计的涵义

(一)传统的政府审计

1、涵义:是指政府特设的审计机关,对政府机关的财政预算收支活动和各种经济核算资料资料所进行的独立检查。

2、目的:

一是检查政府机关账簿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正确。是否与决算反映相一致。是否有利于政府工作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二是对政府财政预决算做出客观的鉴定和公正。监督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合规、合法、合理地使用,纳财政于正轨;

三是揭露财政上的不法行为。确定或接触行政人员的责任,以促进政府公务员廉洁行政。 利马宣言指示:公共资金的管理意味着一种委托关系,因此,有公共财务管理就一定要有审计。”政府审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一方面,国家管理事务中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提出了监督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国家的强制权力又为实施规定的监督提供了保证。

审计是为了弥补直接监督的不足,促使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更严格地履行经济责任而诞生的。审计是以独立的经济监督来完善原有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现代的政府审计

1、现代政府审计的产生

政府审计早于社会审计,但发展缓慢,促进了政府审计在审计准则和方法上的不断变更。同时,政府活动和工作的扩展及其复杂性,要求政府审计保持同步。

(1)现代国家管理,要求政府官员和其他受托的公共资源管理者高效率地、经济地和有效地使用资源,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2)现代国家管理,要求政府官员和其他受托的公共资源管理者有责任遵循适用的法律和规定。

(3)现代国家管理,要求政府官员和其他受托的公共资源管理者有责任建立和保持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以确保管理目标得到实现,资源得到保护,法律和规定得以遵循,可靠的证据得以取得,保持和公正地予以披露。

(4)现代国家管理,要求政府官员和其他受托的公共资源管理者,在为项目和服务提供资源方面要向公众及其各级政府负责,并要向那些对之负责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报告。对政府报告的审计是公共控制和经济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众多信息的需求,扩大了政府审计范围,使它不得再局限财务审计的范畴,而涉及更加广泛的范围,以便满足那些审计报告潜在使用的合理需要。

2、现代政府审计的涵义

是指特设的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机构的财务、行政和其他工作所进行的客观、系统、专业和独立的检查。

3、现代政府审计的基本设想

(1)可以作为一种机制或过程来获取政府资金的会计情况,进行财务审计以明确责任性;

(2)它提供政府行政机关的经营、管理、计划和政策的状况及执行计划的官员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绩效审计以明确经济责任。

二、政府审计的任务(目的)

1、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与公允表达及一贯性;

2、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有关法律和规章;

3、查明被审计单位资源利用是否经济与节约;

4、查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是否有效率;

5、确定各项规划与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三、政府审计的范围

1、审查一个机构或一组预算单位的财务、行政和其他业务活动或这类业务的任何一部分活动;

2、评价被审单位的业务活动,把它们同经营标准、质量、成本限额或任何其他标准,(包括单位政策、计划和战略)作出比较。

四、政府审计的种类

所有的审计都应涵盖从确定审计目标开始,这些决定着要进行的审计类型和要遵循的审

计准则。审计工作目标可能是一个组合,或者是某一种或某些方面的目标。按照美国政府20xx年修订的政府审计准则中的规定,政府审计和鉴证业务,主要种类是财务审计,鉴证业务和绩效审计。

(一)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遵循了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在所有重大方面公认表达提供合理的保证。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和承担不同的工作范围的财务审计的其他目的,包括:

1、对财务报告的特色要素,账户和项目提供专门报告:

(1)遵循综合会计原则而不是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财政报表;

(2)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

(3)合同协议或有关被审计财务报表的法规的遵循情况;

(4)按照合同协议或法规要求的财务说明;

(5)按规定的格式表达的财务信息或要求规定格式的审计报告的计划。

2、对期中财务信息进行审核;

3、向保险商和某个其他申请方出具证明;

4、对所服务组织的业务处理绩效报告;

5、结合财务报表设你或者作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副产品,对有关政府资助支出和其他政府财政援助的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财务审计可以促进政府更加负责任地使用公共资源。

(二)鉴证业务

主要是对被鉴证事项或者与被鉴证事项有关的陈述(是管理当局作出的有关依据或遵循所选择的标准的任何说明或系列说明)进行检查、审核或执行商定程序并报告其结果。

鉴证业务能够覆盖广泛的财务或非财务问题,也可以作为财务审计或绩效审计的一部分。

1、多种形式的对象:

(1)历史的或预期的业绩或状况;

(2)物理特征;

(3)各个历史事件;

(4)分析;

(5)系统和过程或行为;

2、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的报告:

(1)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报告的内控制度;

(2)被审单位对具体的法律、法规、规章、合同或拨款协议的遵循情况;

(3)被审单位在保证遵循某些具体规定方面的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比如有关拨款和合同的招标、账务处理和报告方面的规定;

(4)管理部门的讨论和分析说明;

(5)预期的财务报表或估计的财务信息;

(6)绩效标准的可靠性;

(7)最终合同成本;

(8)拟定合同总额的限额和合理性;

(9)被鉴证事项的具体程序(商定程序)。

鉴证业务也有助于明确政府使用公共资源和提供服务的责任。

(三)绩效审计(详见第二章)

(四)提供的非审计业务

非审计业务即指在审计组织所提供的咨询业务,即政府审计制度或准则未规定的服务,与财务审计、鉴证业务和绩效审计所不同的是:

1、执行管理部门所要求的直接辅助被审单位经营的任务:

(1)制定和落实会计制度;

(2)确定账户余额;

(3)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4)制定资本化的标准;

(5)处理薪金业务,交易事项的过账,评估资产,设计和确定信息技术或其他系统;

(6)进行精算研究。

2、向需求方提供资料和数据,但不进行验证、分析或评价,也不为有关资料或数据的结论、建议、意见提供依据。可以出具报告,也可以不出具报告。

因为这种服务不是审计,也不是鉴证业务,更没有必要遵循审计准则的规定,但为了保证非审计服务的质量,审计组织应制定相关政策和应遵循有关专业准则的规定。此外,更应该确保,提供非审计服务不能损害他们开展审计的独立性。

五、政府审计的特点

(一)强制性

1、审计制度由法律规定;

2、主体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3、客体承担有管理和经营国家资产的责任,必须接收国家监督;

4、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二)系统性

1、政府审计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审计机关采用垂直或非垂直的系统的管理体制;

3、国家审计机关向被审单派驻审计机构或人员。

(三)独立性

1、机构;

2、经费;

3、工作安排;

4、处理和处罚。

(四)广泛性

1、政府机关的行政活动;

2、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3、公营企业及接受国家补贴企业的经营活动;

4、财务审计、鉴证业务和绩效审计等。

六、政府审计的地位

(一)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政府审计是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强化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是一种制约和控制工具,是加强廉政建设,促进民主政治,改善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国家强化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主导地位

1、承担的国家、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的全方位的审计任务;

2、对内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七、政府审计的原则

1、灵活性——事后、事中与事前;

2、恰当性——程序与方法选择应有利于实现审计目标;

3、公正性——保持形象与实质的独立性;

4、系统性——专业的审计计划和方案,系统地检查;

5、专业性——遵循专业规定、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谨慎执业。

八、政府审计人员的职责

1、遵守服务于公众利益和保持最高度的诚实正直、客观公正和独立性的原则;

2、行为方式应该是为公众的利益服务,珍惜公众的信任,秉持之夜特性;

3、审计师需要作出与所审计的项目或活动的公众利益相一致的决策;

4、为维护和扩大公众的信任,审计师要以最大的诚信履行所有的专业职责;

5、服务和公共信任不应当置于个人利益之下;

6、履行专业职责时,应当客观而且不存在利益冲突;

7、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和方法、确定进行的测试和程序、开展工作和报告结果;

8、有责任帮助管理部门和其他的报告使用者了解规定的审计人员的职责、规定的各类审计业务范围,了解业务目的、审计期限和需要的数据等。

九、审计组织的职责

1、在业务开展阶段保持客观性和独立性;

2、计划、实施和报告结果时运用专业判断;

3、执行审计业务的人员有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小组具有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4、定期开展独立的同业互查;

5、确定后续审计的政策和程序,以确定重大审计结果和建议是否落实,并为未来审计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第二章 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一、政府绩效审计概念

世界审计组织与于19xx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来统一各国对该类

审计的不同称呼。

从字面上讲,绩效可以理解为成绩和效果;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要素审计。

绩效审计实际上就是对资源借阅与浪费状况,投入与产出关系及完成预算或计划目标状况所进行的审计。

(一)世界审计组织的定义

绩效审计是对政府事业、项目、组织高效率、有成果地开展运作的程度进行独立评价或检查,评价或检查时需要对经济性进行考虑。

事业——经济性

项目——有成果

组织——高效率

审计目的——为公共措施的执行和后果提供相关的信息。

审计依据——以立法机构的决定和意图为依据。

审计范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半国营机构。

审计意义:

1、绩效审计是纳税人、投资人、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普通公民和媒介深入了解不同政府活动的运作和成果的途径,有助于提高政府在管理方面的责任、洞察力和透明度。

2、由代表公众利益者独立开展活动,并出具可信的、重要的、有用的和可靠的信息,不仅有助于社会公众真正了解政府的活动,也有利于政府对未来投资和活动进行决策。

3、对政府活动既进行检查又进行深入了解,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在这个资源有限、不确定性又众多的复杂的世界中,非常有必要开展绩效审计。

(二)美国关于绩效审计的定义

20xx年美国在新修订的政府审计准则中揭示:绩效审计是指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还要为在改进项目经营和决策以及加强公共责任方面提供信息。

对照标准、收集与评价证据;

政府绩效审计1

评价——项目绩效和管理;

评估——前瞻性问题、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某一深层次问题;

提供信息——改进项目经营和决策,加强公共责任方面。

审计目标——项目的效果性和结果,经济性和效率性,内部控制,法律和其他规定的遵循情况;提供前期的分析、指导和总结性的信息。

审计范围——可宽可窄

审计方法——包括不同层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果、结果和建议,发布一份报告。

1、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目标

项目效果性和结果的审计目标——确定项目的效果性和对该项目实现其目的的程度进行常规的评价。

经济性和效率性的审计目标——关注的是单位为达到项目目标是否高效地取得、保护和使用了资源。

两类目标相互关联,而且可能在一项绩效审计中同时强调,很难划分,其评价事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法律、法规或组织规定的目的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2)产生较好的项目绩效或消除阻碍项目效果的因素的各种方法的相对能力;

(3)项目执行的相对成本效益或成本有效性(重点是对成本、产出或效益和达到的效果或结果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4)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或产生了目标之外的影响;

(5)项目与其他项目重复、交叉,或抵触的程度;

(6)被审单位是否遵循了良好的采购实务;

(7)有关政府项目效果性和结果、经济性和效率性的绩效目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8)有关项目执行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或相关性。

2、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与管理部门用以完成其任务、达到目的和目标的计划、方法和程序有关。内部控制包括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项目经营的程序和过程,以及建立的评价、报告和监管项目执行的体系。其目标,包括项目内控对下列方面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度:

(1)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达到目的和目标;

(2)遵循法律、法规或其他规定使用资源;

(3)保护资源,防止未经授权的获取、使用和处置;

(4)出具的管理信息和公共报告是否完整、准确而且与绩效和决策相一致;

(5)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防止或及时发现未经授权的接触方面的安全性;

(6)为防止未经允许的对信息系统所支持的活动和功能进行干扰的应急计划。

3、合规性审计目标

合规性要求可以是财务性质的,也可以使非财务性质的。

(1)法律、规章、合同条款、拨款协议和其他有关规定对被审单位的获取、保护和获取资源造成的影响;

(2)对被审单位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及时性和成本造成的影响;

(3)关注项目的目的、项目执行和提供服务的方式、项目受益的群体。

4、提出前瞻性问题或提供指南、最佳实务信息等工作的目标:

(1)评估项目或政策方案,包括根据各种假设预测项目结果;

(2)评价提案的优缺点;

(3)分析利害关系方对决策者的政策议案的观点;

(4)协助立法机构分析预算草案或预算请求;

(5)在评价项目或管理系统中,为使用者确认最佳实务,包括财务和管理系统;

(6)就审计组织研究问题,提出各个项目或多个单位有影响的高层次的报告或汇总报告。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还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政府绩效审计是对一个政府组织、计划、经营活动或职能的财务绩效或业务绩效所作的客观检查,目的在于确定取得更大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可能性。

2、政府绩效审计是保护政府行为取得效益的一种手段。

3、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促进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责任。

4、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是对一个项目、一项计划、一个政策或一个组织的绩效作一定的结论和判断。

政府绩效审计的一般定义为:政府绩效审计是对一个政府组织的经营活动所作的评价,检查其资源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否符合经济责任的要求。

二、绩效审计的内容

(一)范围:

1 2

3

4、涉及各种定量与定性标准

1、对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保持有效控制

2、对资源、债务和经营活尽职

3、财务报告的可信、详细、有用

4、是否遵守法规,有无违规违纪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合法、完整、正确、一致、分类、估价、截止 效益审计目标:

1、经济或节约——实际投入比计划投入

2、效率——实际投入比实际产出

3、效果——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

4、适当与公平——计划投入比计划产出

5、环境——内、外经济、社会、自然等

资源财产所占或所费 得

实际投入 ( =效率 )

(=节约 ) (=

资源财产所 效果) 实际产出

计划投入 ( =适当 ) 计划产出

(三)内容:

按“三E”模式审计内容

1、经济性审计内容

(1)资源取得是否正当

(2)有无完善的采购制度

(3)资源存量是否适当,补偿与开发是否恰当

(4)资源用途是否适当

(5)采、存、用有无浪费积压

(6)查明积压浪费原因

2、效率性审计内容

(1)财力、物力节约审查

(2)资源充分利用审查

妨碍有效使用资源因素:

(1)目标不明或无目标

(2)重复劳动

(3)工作程序不合理

(4)工作条件不完善

(5)无效使用设备

(6)存货控制薄弱

(7)计划不当

3、效果性审计内容

(1)使用标准的合法性与适当性,以判断效果

(2)使用方法的适当性,以评价的效果

(3)签查积累计算的正确性

(4)重查获及成果的可信性

目的——确定项目是否完成了应予完成的目标

应注意的问题:

1、有无明确的目标

2、有无可供稀量的标准

3、估量结果是否建立在同一基础上应注意的问题

4、包括是否齐全、正确

5、阻碍结果实现的原因

6、有无更好的方法保证目标实现

按管理审计模式进行审计的内容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三层次

政府绩效审计1

审计内容:

1、经营战略活动审计内容

(1)制订前,审计影响中著名因素

(2)制订中,对不同方案比较审计

(3)制订后,对可行性审计

(4)执行后,对实现效益审计

2、职能管理活动审计内容

(1)审计管理机能是否健全、有效

(2)审计管理部门是否健全、有效

3、业务经营活动审计内容

(1)供应活动审查

(2)生产活动审查

(3)销售业务审查

(4)财务状况与成果审查

4、外部环境审计内容

(1)市场环境审查

(2)政策环境审查

提高生产力水平

提高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外部政策、内部规章遵循检查 资源使用效益检查 目标完成情况检查

对经营活动审计的内容 :

1、材料、设备采购效益审计

2、存货效益审计

3、人力资源效益审计

4、经济合同效益审计

5、经营结构和管理的绩效评价

6、设备使用效益审计

7、生产操作过程效益审计

8、销售效益审计

9、创建效益审计

10、效益系统评价

???

对管理活动审计内容(美国外部审计)

1、管理功能分析

2、企业结构分析

3、收益真实性评价

4、为股东走引专项调查

5、研究与发展分析

6、为董事会提供分析资料

7、检查财务政策落实

8、分析生产效益

9、销售趋势分析

10、总体系统分析

注意点:

1、对未来的予测与分析

2、对整个企业、责任、利益中心分析评价

3、对管理引为领导能力和品德分析评价 生产方案

审查内容销售方案

资金方案

我国认为管理审计一是审查管理机能,二是评价管理部门。 管理技能审计内容:

1、决策机能审查

2、计制机能审查

3、组织机能审查

4、领导机能审查

5、控制机能审查

管理部门审计内容:

1、计划部门审查

2、生产部门审查

3、销售部门审查

4、物资部门审查

5、劳动管理部门审查

6、技术管理部门审查

7、财务部门审查

8、信息能力审查

、支持业务经营活协的管理特征 2、支持资源管理的利益管理制度

3、规划和业务经营活动

、工作成果审查

、资源成本审查

、绩效标状审查

绩效审计重组

、工作方法审查

5、管理工作控制审查

6、其他影响因素审查

、综合评价

、经营决策审计

、计划目标审计

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生产技术审计

、管理机能审计

6、成本收益审计

7、奖金效果审计

第三章 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原因——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

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初期

初期内部审计

中期内部审计——与内部牵制相联系,评价各经营部门的业务性及会计工作成绩。 现代内部审计——20世纪40年代以后,独立评价活动与内部控制相联系,服务经营管理。

(一)经营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基础——财务审计

目 的——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和业务程序是否经济有效,为了提高经营业务活动的效率,而不是管理活动的效率。作为警告系统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且协助管理部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产生与发展过程:

1、早期经营审计

1875年德国公司经营审计萌芽

19xx年前后美国铁路公司对餐厅经营审计

2、20世纪40年代要求内审扩大经营审计范围——非会计事项审计。

3、20世纪50年代出现“经营审计”一词、介定了经营审计的工作范围。

4、20世纪60年代美国归纳出内部审计五个方面基本目标,经营审计手册出版。 5、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内部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

(二)管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审计目标——评价管理部门为达到其目标所取得的成绩,评价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以及评价为达到设定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决策和行为的充分性。 管理审计实质——评价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经营审计是为管理的审计

管理审计是对管理的审计

管理审计特征:

1、先确立一种良好的管理标准

2、把标准变为操作中的调查问题

3、通过调查,查阅取得“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4、综合评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管理审计迟于经营审计,起源于管理发展的要求。

19xx年英国出版了第一本《管理审计》专著;20世纪50年代才被众多人所接受;3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北美和欧洲的审计。

管理审计定义:

1、对一个公司、单位或政府机构、或其组成部分,或其计划和目标、经营方式以及对

人力和物力的使用所做的一种综合、全面和建设性的检查。

2、管理审计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所有各级管理部门的活动所进行的面向未来的,独立和系统的评价。

管理审计目的:

1、促进各种管理职能的履行

2、促进项目目标、社会目标和职工发展的实现

3、增强组织获得能力

4、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管理审计证据主要来源:与组织目标有关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决策

管理审计内容:

1、评价管理控制制度

2、组织目标实现以及管理质量 指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建议

管理审计实质是为了明确组织中存在或潜在的薄弱之处,对管理人员在实现组织目标方案

的努力进行建设性评价。到了60年代初经营和管理审计已开始合并。

(三)三“E”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世纪40年代致力于各项支的付款凭单审计

年代,引向三“E”审计

80年代评价政府各项业务活动(19xx年——19xx年绩效审计达85%以上)

经济性

三“E”审计效率性

效果性(规划审计)

具体内容:

1、是否节约,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

2、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

3、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效率的法律规章

4、预期效果或效益是否正在达到

5、是否考虑以低成本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咨询的产生与发展

(四)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年,对政府审计机关提出了抓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

国家审计 19xx年暂行规定中内容

年审计条例中规定

作为内审的重点

年若干规定内容

实务建立与发展

年加强了内审工作报告中内容

19xx年内审工作规定的内容

社会审计 19xx年社会审计工作规定的内容

年代初,重点介绍国外经济效益审计经验

年代中,探讨中国经济效益审计模式

年,中国审计学会探讨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范围、程序、方法

19xx年内审学会探讨了为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

19xx年审计学会三次会议系统探讨了理论、方法、发展趋势 19xx年审计学会理事会主要讨论了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一)效益审计与相临工作关系

1、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

目的不同

对象不同

标准不同

方法不同

作用不同

立体不同

2、效益审计与经济活动分析

性质不同

范围不同

方法不同

主体不同

3、效益审计与管理活动

(1)经济效益审计属于监督体系

(2)经济效益审计不参与任何管理活动

(3)其根本目的有一致性

(二)基本特征

独立性

建设性

广泛性

多样性

系统性

客观性

可行性

第四章 绩效审计的特点、目标和权限

一、绩效审计的特点

绩效审计关注的是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管理原则和实务以及管理政策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计;

2、对使用的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效率性进行审计;

3、联系被审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单位业绩的有限性进行审计,联系期望效果对被审单位活动的实际影响进行审计。

1、绩效审计不过分地受制于具体的要求和期望;

特点、绩效审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绩效审计不拥有通用的公认审计形式

二、绩效审计

在绩效审计中,经常通过回答一下两个基本问题来实现审计目标:

1、是否在以正确的方式行事?(政策决策是否得到恰当执行)

2、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所采取的政策是否得到恰当执行)

投入——产出模式

事业→投入→行动生产→产出→成果

经济性与资源有关,效率性与生产和输出有关,而效果性则与成果有关。产出可以被视为投入和为事项具体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的综合结果。

三、绩效审计内容

1、管理活动的经济性;

2、是否经济地使用资源并将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

1、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2、项目、单位和活动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约束、组织和执行;

3、政府服务是否及时提供;

4、项目目标的实现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1、是否遵守采购做法;

2、是否以恰当的成本获取了恰当种类、质量和数量的

资源; 、是否恰当地维护了其资源;

4、是否应用最佳数量的资源及时生产或提供恰当数量 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5、是否遵守资源的采购、维护和使用的法律要求。

1、政策目标是否得到实现;

(四)效果性审计2、所产生的理想结果是否可以归功于所遵循的政策。

1、评价继续进行的项目所设立的目标和选择的方

是否恰当、连贯、合适或相关;

2、评价目标是否实现;

3、评价所造成的社会或经济影响的导致因素;

4、确认影响令人满意的业绩和目标为实现的因

素;

5、评价项目是否对其它相关项目产生反作用,

有无补充、重复或交叉等;

6、评价管理控制系统是否足以衡量、监测和报告

项目的效果性;

7、确认不同的方法在产生业绩或消除影响方面的

相关用途;

8、确认使项目更有效的运作方法。

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三类审计,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孤立对待。

四、绩效审计的权限和目标

(一)绩效审计权限

审计权限一般有法律规定。审计权限确定了审计机关审计公共部门项目和机构的程度。绩效审计权限一般具体说明最低的审计和报告要求,具体说明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并为审计人员提供开展审计工作和报告审计发现所需要的权力。相应地,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以审计权限为指导。很多国家在宪法或其他法律中均明确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具体权利,有些国家对绩效审计的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上作了一些限制;一般都把审计对象确定为政策、项目、组织和管理。

1、政策: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资源实现一定目标的努力;

2、项目:为了执行某项(财务、法律等)政策而应用的一套具有内

在联系的手段;

、组织: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人员、结构和过程的总汇;

4、管理:为对人力、财务和实物资源进行应用、指导

和会计处理采用的决策、行动和规则。

管理经常与组织内在运作有关;政策与项目有立法机构、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决定,可能与某个具体组织有关,政策与项目内容广泛,比较外向。

(二)绩效审计总体目标

1、为立法机关提供对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相关政策独立审计检查服务,或履行这种独立检查的权力,包括对执行政府项目所使用的手段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的检查;

2、确定并分析显示政府项目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业绩似乎较差的领域,以便帮助被审单位或者政府部门整体改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3、对项目的影响进行报告,并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没有实现的情况进行报告;

上述目标还包括为立法机构提供对行政部门所公布的业绩指数或自我评价说明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独立深入分析的服务,或履行这种独立分析的权力。

许多国家绩效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并改善政府项目、中央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运作。

五、业绩衡量、业绩评价和绩效审计

(一)业绩衡量与绩效审计

业绩衡量指对项目成就,尤其在实现既定目标方面的进展,进行监测和报告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主要应用效益衡量指标进行持续性衡量,它是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内容,而不是外部审计师的任务。

绩效审计的对象是政府事业和项目采用的效益衡量系统是否高效率、有成果。

(二)业绩评价和绩效审计

业绩评价是为了评价项目如何运作而开展的系统化个别研究。

绩效审计中的项目评价,对项目是否运作,采取何种措施改善运作结果等内容进行评价,其检查的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了业绩评价。人们已经把项目评估看作旨在对某一事项进行彻底评价的各种活动和方法的缩影。

世界审计组织项评估工作小组认为,审计和评价可以分为七种:

1、合规性审计:审计有关规则是否得到遵守?

2、经济性审计:审计所选用方式是否对公共资金的最经济使用?

3、效率性审计:审计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与所应用的资源保持一致?

4、效果性审计:审计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5、对政策一致性评价:评价政策所使用的手段是否与既定目标保持一致?

6、对资产影响的评价:评价政策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是什么?

7、对政策效果性的评价和对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和分析所观察到的结果是政策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美国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中有以下四种普通项目评估:

1、过程评估:评价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按原计划运作;

2、产出评价:评价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以产出为焦点的目标;

3、影响评估:评估项目的净影响;

4、成本效益及其评估:将产出与成果成本进行比较。

第五章 绩效审计原则要求、过程和基本方法

一、绩效审计的总原则

1、明确绩效审计的审计权限

2、在审计权限内自由选择审计领域;

3、绩效审计一般是事后审计;

4、立法的一般目标被认为是正确的。

二、对绩效审计人员的要求

绩效审计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专业价值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

(一)对审计机关的一般要求

1、招聘具有合适资历的人员;

2、发展并培训审计人员,明确晋升的基础;

3、编制审计手册和其他书面指南、指导;

4、维持审计机关已具有的技能和经验,并确认所缺乏的技能,并为审计任务分配足够的和具有相关技能的人员,进行恰当的计划和监督;

5、检查审计机关内部准则的效率和效果。

(二)对开展绩效审计人员的资历要求

1、了解适用于绩效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并具有应用知识所需的教育、技能和经验;

2、了解政府组织、项目和职能;

3、具有清楚有效的书面和口头交流的技能;

4、具体审计项目所需的具体技能(统计学、电脑技术、工程学或者关于被审事项的专门知识)。

三、绩效审计过程

(一)制定战略计划

开发并维护相关信息,制定计划;选定项目,制定具体说明;开展初步调查,收集有关信息;确认项目的重要性。

(二)审计执行

1、审计方案开发和实施;

2、收集审计证据和编制工作底稿;

3、分析审计发现,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4、核实审计发现。

(三)撰写审计报告

是不断提出假设、测试假设和修改假设的过程。

(四)后续工作

1、确认执行审计建议的进展情况并进行文字记录;

2、跟踪审计。

绩效审计周期关键步骤

政府绩效审计1

政府绩效审计1

四、绩效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以结果为重点的方法和以问题为重点的方法;

(二)从上到下的方式和从下到上的方式;

(三)强调责任机制或者问题的原因。

第六章 绩效审计的标准

一、标准涵义:判断确定绩效优劣的准绳,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审计证据与审计标准的区别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区别

二、标准特征

1、可靠性

2、客观性

3、有用性

4、可理解性

5、可比性

6、完整性

7、可接受性

三、标准的作用

1、为沟通交流提供了通用的基础;

2、将审计目标与审计实施执行的测试方案相联系;

3、为建设审计证据的收集程序提供依据;

4、提供审计发现的依据。

四、标准确定准则

1、综合全面性

2、先进合理性

3、科学系统性

4、统一可比性

五、标准开发与应用

1、在初步研究中得到开发;

2、在深入研究中得到拓展;

3、为审计实施提供指导;

4、争取被审单位的投入;

5、通过理性思考作合理的判断。

六、有关标准内容

1、创建时确定的目标,任务及经营方向

2、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

3、计划和预算指档

4、各项经济指标、定额或标准

企业单位绩效标准5、以往年度经济指标水平 6、同行业先进指标,定额或标准

7、国家经济法规

8、国际国企业先进水平、平均水平

定性标准

以定量评价为主体定量标准

1、法规与规定

2、单位规章制度

、工作业绩

2、经费节约率

3、服务质量

4、工作效率

5、回用率

第八章 绩效审计案例

案例一 加强加拿大审计署对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审计

背景介绍:20xx年4月,加拿大审计署对政府10个部门13项服务内容进行了审计和评价,以判断加拿大政府是否为国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一、审计目标

1、确定19xx年以后政府部门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的进展;

2、检查政府部门是否对服务结果进行考核并报告给国会;

3、检查财委秘书处是否帮助部门履行政府承诺的服务质量,是否向国会报告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的进展;

4、检查部门或机构是否执行了19xx年的审计建议。

二、审计范围

(一)被审计部门:海关及税务局、移民局、环境局、外贸部、人力资源发展部、产业局、公园管理局、查询局、皇家骑警、统计局。

(二)被审计服务内容:

1、海关检查;

2、税收询问;

3、提供公民身份及移民有关信息;

4、提供天气信息;

5、发放护照;

6、为海外事务提供领事服务;

7、提供就业保险;

8、提供老年安全及养老计划;

9、提供商业服务中心的信息;

10、为游客提供服务

11、回答“蓝页”中的800个电话以及如何与政府联系问题;

12、在城乡提供警察服务;

13、各地的查询中心提供统计信息。

(二)被审计的服务方式:

1、电话服务;

2、其他服务方式。

三、审计方法

(一)文件审查。以相关部门及机构中收集有关业绩和支持性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分析中主要根据审计标准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还审查了13项服务线19xx年到19xx年向国会上报的所有报告。

(二)现场审计调查。选择服务数量较大的中心进行现场调查。

(三)对照检查。利用被审计单位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或服务标准)来对照检查实际的落实情况如规定护照签发目标时间是10天,几年来他们到底用了多少天。

(四)强调审计的连贯性。不满足于一次性发现问题,坚持跟踪审计。 (五)广泛面谈和交谈。与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讨论,进行后续检查。

(六)对相关部门检查。出检查服务线质量外,还检查财委秘书处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所取得作用

(七)利用外部报告和结果。报告中直接利用外部报告和结果来直观的说明问题。 (八)图表、图形表述法。报告中引述了16张图表。包括表哥、引文、流程图、照片、柱形图、饼形图等多种方式。

服务数量——1995-1996以及1998-19xx年度对比表

单位:万

政府绩效审计1

政府绩效审计1

政府绩效审计1

电话服务的可获得性

政府绩效审计1

四、审计标准

1、应该在成本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服务数量;

2、对所提供的服务应该设立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该能反映客户的需求并与客户进行过商讨;

3、考应告知客户其提供服务的成本,并运用服务及成本信息判断是否在可能的成本范围内提供了最高质量的服务;

4、应按照服务目标考核其业绩,并向客户报告; 5、应当建立完善的申诉和赔偿机制;

6、向国会提交的业绩信息应该是相关、清晰、全面的,而且应该含有相应的成本信息; 7、财委秘书处应该指导、支持部门和机构履行政府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对国民的承诺; 8、财委秘书处应该对服务进行监督,并将提高服务质量的进展情况向国会报告。 五、审计评价 (一)基本评价

1、信息技术有大幅进步;

2、电话中心更为普遍;

3、其他联合服务方式增加。

(二)在取得服务质量方面取得的进展

1、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大幅度提高

(1)13条服务线所提供服务数量增加;

(2)以银行划账作为付费方式的大大增加;

(3)电话询问数量不断增加;

(4)普遍使用新技术。

2、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1)及时性或者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

(2)服务时间有所延长;

(3)其它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如缩短了护照签发时间。

(三)存在问题

1、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电话无人应答情况依然存在;

(2)有些部门服务质量下降,如电话接听率下降;

(3)接通后等待时间长;

(4)可靠性、礼貌、服务环境等存在问题。

2、有些服务未提供信息来判断其是否取得了进步;

3、《蓝页》的进展不令人满意;

4、与客户沟通不足;

5、向国会提供的有关服务质量报告存在下列问题:

(1)没有揭示变化趋势;

(2)报告不准确,报喜不报忧;

(3)成本信息披露不足或几乎未提及。

六、审计建议

1、应该实施针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以发现需要提高的地方;

2、应加强审计计划实施、责任和预算等方面的细节工作;

3、应加强与同行业比较工作;

4、应加强申诉和赔偿机制;

5、改善报告的质量;

6、在《蓝页》项目上,建议政府设立更为现实的时间目标,注意各机构间的合作和已经发生的大量费用;

7、财委秘书处应采取更为有效地方法系统监督政府在为国民提供服务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将结果向国会报告

七、政府的反馈

政府同意审计意见中所说的客户满意度是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目前还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政府承诺以国民为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蓝页》的重新设计。

秘书处同意审计署在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以及对报告进行考核方面的建议。秘书处将继续与各部门合作,帮助它们以统一的形式,报告服务质量的有关信息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