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报告

河南省专科大学生沟通软实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而且对大学生沟通类软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这种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很不平衡。因此大学生提高此类软实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河南省专科院校 大学生 沟通软实力 用人单位

一. 河南省专科院校

经调查知:河南省共有55所专科院校。其中,郑州市有27所,新乡市有3所,商丘市有3所,漯河市有2所,洛阳市有2所,信阳市2所,南阳市有2所,焦作市有2所,开封市有2所,登封市有1所,三门峡市有1所,永城市有1所,济源市有1所,周口市有1所,濮阳市有1所,鹤壁市有1所,许昌市有1所,平顶山市有1所。有这55所学校的分布可知,其中27所集中分布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其它28所零散分布于河南省的其它市区。众所周知,郑州市是河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高校云集,教育实力雄厚,其它市区经济教育实力都不如郑州。我们不难得出: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守平有密切关系,正相关。河南省专科院校分布不均这一现状提醒我们:教育与经济密切相关,省教育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河南省的其他市区开设更多的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其教育水平,缩小河南省内部市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河南省整体专科院校的教育水平。

经分析综合可知,这55所高等专科院校综合类有14所,工业类有5所,商业类有4所,信息科技类有4所,医学类有4所,师范类有3所,警察类有3所,其他的分别为:农业类,牧业类,纺织类,安检类,水利类,铁路类,武术类,旅游类,交通类邓等性质的高等专科院校。可见,河南省专科院校涉及多个领域,专业性比较强。但也有个别类型的院校没有涉及到,如:音乐来,体育类,航天类等等。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好几万,就业压力也很大,所以省教育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开设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专科性院校。一方面提高河南人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经过对河南省专科院校的调查分析,不仅提高了我运用互联网和网上搜索的能力,还让我对本省的专科院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 河南省专科院校开展沟通类课程信息报告

此次调查,每位同学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认真真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调用自

己身边可以调用的一切力量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各个院校开设沟通类课程的具体情况,从中我们既得到了所需资料,也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学习沟通类课程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我们采取任务细分制,把55所学校进行细分,然后分给各个小组,再有同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电话网络聊天,发送邮件直接询问同学,朋友,网友等。2.利用实习周亲自走访学校3.从百度网站进行搜索。4.查看相关报纸,杂志。

从河南省专科院校开展沟通类课程信息中分析可得出:1,未开设沟通类课程的学校较少;2,从专业看,文科类专业开设沟通类课程的比重大,而理科类开设此类课程的比重小,理科类学生本身专业缺乏文学性,理论性,却又不注重沟通交流方面的学习,对将来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不利影响;3,从开设课程看,开设公共关系学的院校较多,约占34%,并多数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其他科目繁多;4,经济学类专业大多数开设商务交流,商务谈判为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需要的结果,经济学类专业除专业必需的沟通课程之外很少有开设该性质的其它学科,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非经济学类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较多,如:社交礼仪,人文修养,就业指导等,但这些课程多作为选修课,考查课且课时少,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影响小,无法真正起到作用;5,从对是否双语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沟通类课程没有开设双语的,说明虽然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但仅限于汉语沟通,没有从社会,国家发展需求出发。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日益增多,应该注重培养双语或多语沟通型人才,以更好的应对国际交流;6,作为专业课的沟通类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长,大多数是两个学期,学时也较多,30—60之间,少数是开设一个学期。而作为选修课,考查课的学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多为一个学期,而且课时较少,小于20个课时。从开设时间总体上来看,开设时间都较少,仅占大学时间的17%—33%,说明沟通类课程并没有引起学校教育的重视。

三,河南省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大学生沟通软实力的调查

在当今社会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各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软实力”相当看重,在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能力等在内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同等对待,这无疑对大学生本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调查显示,在意已就业的大学中,因不能满足企业对基本工作技能的要求而遭辞退和因自觉能力不足而主动辞职的人数所占比例很高,在外资合资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中,离职率更高。而且,应届大学生在各类企业中的离职率远高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而表明了河南省应届大学生对市场适应能力的不足,在学校所学非企业所需,职业技能缺乏,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在回答用人单位工作中什么能力最重要时,这些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回答最多的就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这样写也被企业认为是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调查显示,越是热门的工作,对交流能力的需求越高。大学生心仪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认为此项能力非常重要的比例也接近90%。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根认为,这一调查街而过反映了应试竞争带来的弊端:学校往往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并不高,反而那些综合能力如:沟通,表达,谈判技巧等解决复杂的能力更被用人单位看重。20xx年12月09日,大河网的调查中,河南某实业有限公司,一位黄先生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事业单位占据来了招聘会的大多数席位,在放松对专业的限制同时,毕业生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则成了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 。我们需要的就是在工作初期就具备良好的沟通与适应能力的毕业生。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尽管众多企业及相关人事部门提供较多的职业,但较多的应届毕业生因软实力不足难以就业,而企业等也因毕业生不满足自身提出的软实力要求而招聘不足合适的相关人才。

这次调查可知,当今大多数用人单位均看重的是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沟通类软实力问题,用人单位之所以强调毕业生的沟通类软实力问题。用人单位之所以强调毕业生的软实力也基于一部分原因,企业管理杂志中显示:1.倡导沟通是建立和谐型企业的重要内容。首先是企业内部的和谐,有了顺畅的沟通,就有了理解支持,有了团结协作,也才会有和谐企业。2.倡导沟通,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方式。学习型企业需要全体成员,所有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促进知识在公司内部快速流畅的传播。3.倡导沟通,是建立服务型企业的重要手段,从企业外部来说,与客户积极沟通,找准客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也需要较强的沟通技能。4,有利于企业增强对市场应变的能力。

三.小结

有以上调查及分析可知,河南省专科院校开展的有关沟通类课程较少,但社会用人单位对应届大成学生的沟通软实力有很大需求。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要想让自己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社会以及市场的需要,高校必须根据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1. 调整专业结构,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

2. 调整课程设置,从重视知识灌输转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转变,为学生搭建起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3. 学科设置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全面发展,为学习搭建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软实力的培养为基础,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无论是文科类院校还是理科类院校,都应加强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学科设置方面的改进,特别是理科工科类,改变课程的性质为必修类的,增加沟通类课时,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

(二) 做好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与成才,促进学校与社会结合,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了解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掌握求职技巧,不断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学校应从大学生进入校门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明确社会的需要,正确处理自身“硬技能”与“软实力”的协调。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特点和实际开展活动,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的精神,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本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 个人加强自身建设

很多大学生片面追求专业学历,提升专业化知识,而人文知识却相对贫乏,所以大学生个人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人才标准,在客观评价自我合理职业定位方面早作准备,在大学期间珍惜时间把握机会,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加强自身专业知道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沟通软实力。此外,大学

生还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是大学生直接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对技能的要求,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蒋昕捷

《成功教育》20xx年11期 作者:朱书华

《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程磊

《中才网》 20xx年10月1日

《中国教育报》 20xx年6月19日

《河南日报》 大河网讯

 

第二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院          计算机学院              

20##年8月20日

摘要

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调查当今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和看重的素质,另一方面采访已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看看他们关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素质有何看法,以求找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并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学生,就业,调查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年7月10日 至 20##年8月20日

调查地点: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http://www.sojump.com/jq/1516700.aspx)及受访者的住处

调查方法: 以问卷法和访问法为主以文献法为辅 

调查人:

注:由于问卷对象主要为上海交大电院与北邮计算机院,受访企业员工大多从事IT行业,报告倾向于IT行业。

学生调查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就业形势越发紧张,再加上如今大学门槛降低,大学生数量大增,拿着本科文凭的大学生要想找个工作已经变得十分不易。到20##年,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总数已达650万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业毕业生从20##年到20##年累计竟达1115万人。那么,就业如此困难的原因是否仅仅是人才的泛滥呢?从各大招聘会的招聘方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应聘的大学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职位出现招工困难的情况。企业在如此多的应聘大学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惊讶,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就业素质,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素质情况的调查。一方面调查当今在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和看重的素质,另一方面采访已就业的毕业大学生,看看他们关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素质有何看法,以求找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并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要求很高,同时也比较有自信。即使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中已经不再稀缺,大学生这个群体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业群体。受访者中有61.1%的人会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00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访大学生普遍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在国内一线城市及其他发达地区工作,分别有58.3%的人将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同时,选择国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有27.8%。仅有13.9%的人选择在相对落后一些的国内二三线城市谋求职位。除此之外,调查发现有44.4%的大学生希望将来能进入合资企业或者外企。同时,有25%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国企。希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占一小部分,达11.1%。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并对自己的未来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时,当代大学生相对比较稳重,比较多的人希望在比较繁荣的大环境下,在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下谋求职位。并没有很多的人选择大胆的自主创业,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发展。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就业素质,对于其应聘企业,以及将来在企业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访大学生都将面临择业而非创业的问题,而择业又是跟所学专业及兴趣有关的,我们的调查中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可能会比较灵活。有75%的受访者在将来择业时将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动,可能不会选择与自己所学对口的职业。事实上,受访者中仅有13.9%的人将会坚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的职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受访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对自己专业满意的人不超过半数,仅41.7%。同时,有41.7%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不满。但是,我们也可看到,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在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在未来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总数的57.3%。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那么满意,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学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学会觉得专业课程是重要的。这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应该着重培养何种能力有所迷惑。我们还统计了受访者对未来的规划情况。我们共设了三个选项,其中选择对未来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只有少部分受访大学生明确表示对自己的将来有详尽的规划,占到16.7%。

很多学科的理论探索,通常会寻找和分析那些一般的、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受限于科学研究对于“重复”、“可验证”的严谨性约束。但是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分析极端现象的价值常常会远大于一般现象。比如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就反复强调分析极端现象的重要性。而凭借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这个研究路数颇为另类的学者,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研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共同点,从而得出非常有启发性的结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者”的一系列特质。在另一领域,创新设计的顶级公司IDEO十分热衷于研究“极端用户”,用以激发全新的创意,来解决异常棘手的难题。

现实问题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常常瞬息万变、变幻莫测。尤其在风云变幻的商界竞争中,变化的节奏快得令人窒息。例如,前段时间京东对苏宁的电器价格战,自刘强东微博宣战不过数个小时,作为第三方的一淘网,立即上线针对性的电器比价产品,其快速响应的意识和执行力都令人瞠目。而在象牙塔中,一篇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周期一般为两年,有些学科如数学甚至会长达五年以上(据@陈浩);而一本更新及时的教科书,里面最新的内容,也至少是五年以前的研究,绝大多数会是十年、二十年前的结论。因此,以前作为思想和知识前沿阵地的大学,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今天,似乎已经变得过于缓慢和笨重。

既然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将来比较迷茫,真正有相近规划的只占少数,而又有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很多人将来择业时会有变动的可能,所以我们的结论是,现在大学生择业的情况比较不确定,有很多变动的因素。在未来的工作中,专业能力并不是唯一需要被看重的能力,有很多其他需要的素质有待当代大学生培养。为了观察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否相符,我们先调查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再通过采访一些已经就业的大学生来了解情况。我们很难通过一张调查问卷来评判一个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他们对各种能力的重视情况来推测情况。以下表格是受访者对于各种能力的看法。我们能看出,比较受大家重视的能力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紧随其后。不太受重视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可能和大家对自己的定位有关。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刚毕业后是以应聘者的身份求职的,所以这三种能力不太重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受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外,有一些能力的受重视程度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比如忍耐力和持久力、动手实践能力。而在我们采访中,我们发现,恰恰是忍耐力和持久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会在企业用人的时候给自己加分。而且,可能由于调查人群的关系,我们的受访者中有高达47.2%的人将来会从事专业性较强的产品研发工作。这些人应该更加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

职场(职场文化,职场人,等等)跟大学生(校园文化)也存在脱节,而这并非哪一方单方面的责任。上次跟一位作家朋友聊天,受启发很大,他说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游戏精神。当时我就想起大学生与职场脱节这个问题。现实状况是到踏入职场的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我们才认识到要尊重游戏规则,要注重跟队友的协作和沟通,要预判、应变、承担责任、承受压力、在规则允许范围内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不仅要学会如何度过低潮期(大部分学生生活还是比较苦逼的),更要学会如何应对鲜花掌声之类的东西(我们工作不就是为这个嘛),无论高潮低潮都不要迷失自我。

这些,就是游戏精神,是一个人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的东西。因前文所述的国内青少年社会化生存环境缺失之原因,我们往往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陷入迷惘,乃至踏入职场后感觉脱节。当然,从大学开始培养游戏精神一点儿不晚。

顺带说一嘴,踏入职场后,如果单纯因为钱的问题感到被 loser,也可能是因为你跟一群 loser 待在一起。他们也许有房有车,吃好玩好,但他们没有游戏精神,他们才是 loser。游戏中获得的快感,是钱无法给予的。在一家好的公司里,你会感受到尊重游戏精神带来的好氛围。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之一。全面分析制约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的因素,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破解就业难的困扰。一、就业能力素质的有关概念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包括获得知识和技能)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它作为完成某种活动(包括获得知识和技能)中稳定的心理过程特点,以学习和长期训练的方式为人所掌握,表现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动态过程中。素质的概念,最早由麦克利兰(McCleland)提出,指和参照效标(有效的绩效或优秀的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并且麦克利兰提出了“能力素质”的概念和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认为能力素质是指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个人工作结果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征。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中,知识、技能属于外显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属于隐藏部分。

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当今大学生比较自信,这有好的一面,但同时要警惕由此带来的自负心态。要摆正心态,如果选择择业,那么就踏实地从基层干起。第二,当今大学生普遍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将来缺少规划。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会缺乏自主思考和自主的能力培养,盲目跟从大学课程。从调查中我们还能看到,实际上受访者大多认为当前的大学在培养就业能力方面做得一般。当然,大学是以学术为本质的,大学不是求职的培训基地。所以我们应该对将来有所规划,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职业,并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做出各阶段的计划。第三,当今大学生由于缺少就业方面的知识,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必需素质缺乏了解,对于能力的自我培养有一定的误区。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努力了解将来所工作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找到重点,着力培养。

员工访问调查

除了调查问卷,我们也访问了一些在网络上熟识的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企业员工关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问题,如之前所述,人际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忍耐力和持久力则被大大低估。

由于IT行业现状,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者则对技术一窍不通,导致IT工作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对于大多数公司,IT技术人员的生存环境往往相当恶劣,不合理的策略、加班,频繁的更改需求以及领导拍大腿的想当然,对于在企业中工作下去,良好的忍耐力是不可或缺的,外企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IT相关工作者依然需要经常体验不合理的加班与超长的连续工作时间。Macintosh HD:Users:fancl:Downloads:Twitter-1.jpgMacintosh HD:Users:fancl:Downloads:Twitter.jpg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中国教育的现状导致大学学习的知识往往与公司实际脱节,这一点在计算机这个处在飞速发展期的专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进入工作后往往发现大学学到的东西都是过时而无用的,同事也不可能重新教你,所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被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而且在IT行业,如果不能时刻学习新的知识,那么很快就会被新的技术所淘汰,失业也是理所当然的。Macintosh HD:Users:fancl:Downloads:Twitter-2.jpg

人际交往能力虽然重要,但其地位被远远高估,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体现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的润滑剂,但是其重要性远不及之前两点,IT企业的话只要不与领导起冲突,有专业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较容易的获得与同事间良好的关系。

另一个被远远高估的则是创新能力,即使在创业企业中,创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对于企业来说,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远不如一套存在多年,虽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实用的解决方案,现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时候都是最优的,这点与学术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相对阿波罗登月时期几乎没有改变,使用的语言都是古老的语言,因为在企业中,稳定、易维护、健壮、可扩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为成本的瓶颈时才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学习新的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时冒险尝试新的技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视情况而定。

对比两边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可见大学生依然无法摆脱象牙塔的熏陶,对将来工作的艰辛没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宣传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往往在企业中反而不受重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偏差,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采铜 《 大学生和职场脱节在哪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79854/answer/15158846

2.  葛维东《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的制约因素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年第S1期

 

 

附录

网页问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