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寿县山水旅行社旅游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汉寿县山水旅行社旅游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汉寿县各家旅行社管理者对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与落实程度,掌握汉寿县各家旅行社在旅游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二、调查对象:公司职员

三、调查方式:访谈法

四、调查时间:20xx年6月28日

五、调查内容:了解汉寿县山水旅行社在旅游安全方面做了哪些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

六、调查结果:汉寿县山水旅行社领导人员对导游人员人身安全存在着忽视的情况。

(一)、对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到了以下几点:

1、山水旅行社成立20年以来,一贯坚持“游客利益至上,公司信誉在先”的理念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和业务管理,并专门设有游客投诉处理机构,按照“汉寿山水”统一品牌,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制定了多项服务和管理标准,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与省内外信誉可靠的同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网络。因此,公司曾多次承办县市市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单位的境内外考察,会展、商务、文教交流等重要活动,均获得圆满成功。

2、明确了旅游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①定期检查、指导、督促本社各部门、各单位贯彻执行本社及国家制定的旅游安全各项规范的情况;②每月组织实施旅游安全教育和宣传,并会召开一次会议;③对各个外办进行开业前的安全措施检查和验收工作;④受理游客有关安全方面的投诉,并妥善处理;⑤参与涉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处理。

3、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①对轻微事故,责任人要做好记录并由副组长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处理。待恢复正常后,一天之内,由副组长负责上报材料、分析、研究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②对一般、重大、特大突发伤亡事故,一线工作人员应立即报警,并会同事故有关责任人、责任单位,及时严格地保护现场,在第一时间进行组织施救并上报公司;③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公司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并将事故情况迅速报知总经理,必要时通知县旅游局相关职能部门;④公司紧急事故处理小组成员在现场应进行调查取证、分析、核实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点;⑤对特别重大事故,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产生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追究的规定》进行处理。⑥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人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

4、明确了处理外国旅游者重大伤亡事故时,应当注意下列事项:①立即通过外事管理部门通知有关国家驻华大使馆和组团单位;②为前来了解、处理事故的外国使馆领导人员的组团单位及伤亡者家属提供方便;③与有关部门协调,为国际急救组织来参与对在国外投保的旅游者的伤亡处理提供方便;④对在华死亡的外国旅游者严格按照外交部《外国人在华死亡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七、关于忽视导游人员人身安全问题:汉寿县山水旅行社并没有给每位导游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八、建议:安全是旅游的重中之重,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汉寿县山水旅行社的领导人员应要注重导游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导游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应加强。

 

第二篇:旅游管理调查报告

旅游管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案

调查思路

该项调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搜集资料,对旅游管理有初步认识;第二步,实地调查,掌握陇南市武都区旅游法律法规及具体方针政策;第三步,走访群众,了解旅游情况及群众的满意程度;第四步,案例分析,剖析该区旅游工作情况,写出全程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目的

基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管理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旅游的日益重视,我们决定对旅游市场及管理做深入调查。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深入学习我国旅游法律法规

调查旅游法规的落实情况,分析现有的执行机制是否合理

找出促使我国旅游走上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依据 提出合理建议,构建更加合理的旅游发展前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 调查方法

个别案例分析法

走访调查法

实地调研

调查时间

2013/3/20----2013/6/10

二、调查报告:

前言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经济 作用逐步增强,20xx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将达1亿,位列世界第四。 《陇南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旅游集散地功能,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把陇南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随着陇南市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的发展,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20xx年陇南市人才市场信息和陇南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统计显示,旅游业人才供需比为0.63:1,高层次旅游业人才供需比更是达到0.32:1,明显旅游业人才供不应求。为完成陇南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另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就职于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部门等行业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调研 主要采用现场调研法、查阅资料法、问卷法、访

谈(座谈)法、电话访谈法等方法,对陇南市境内部分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联的产业行业主管部门、专家,旅游专业开办较好的旅游职业院校,以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比较成熟的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力资源网站进行调研,其中走访企业13家。本次调研主要了解本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了解掌握相关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了解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了解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掌握毕业生适应胜任岗位工作情况,探索建立适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概况,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企业是否已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及项目合作,企业是否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专项经费,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企业是否认为经济效益与单位的员工的思想素质成正比,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个更重,企业希望我院开设的专业有哪些等。另外企业未来四年人才需求情况,包括专业或岗位、预计需求人才数量、学历、人才来源等内容也作为我们这

次调查的重点。了解企业状况、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可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一)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旅游企业数量、人员规模及地域分布情况。此次调查的旅游企业(单位)共13家,从业人数1200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家,从业人数55人;教育培训单位3家,从业人数89人;旅行社6家,从业人数65人;旅游宾馆22家,从业人员3546人;车船公司1家,从业人员10人。同“九五”之初的96年相比,在近10年的时间,我市旅游企业数量增加了3家,直接从业人数增加了1000余人,年均增长28.9%,不仅行业规模不断壮大,而且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形成了网络化管理,县(市)区旅游企业分布更加合理,门类齐全,为旅游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业人员性别、年龄结构。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1200人,其中男性599人,女性601人,分别占总数的50%。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女比例协调,女性高于男性0.1个百分点,符合旅游服务业的社会劳动力性别差异特点,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从年龄结构来看,属于年轻化,

而且年龄构成也较合理,便于新老交替和经验的传授交递。 3、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及培训情况。本科学历为312人,专科学历为500人,中专及高中388人,其中旅游专业的为119人,占高中以上学历人数的10%。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历和旅游专业的从业人数在逐年提高,人员素质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熟悉外语和一般掌握的人员分别为55人和215人,分别占总数的17.9%和35%,两项合计占总数的52.9%,比例虽然不算小,但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达不到这个水平,行业内真正懂得外语的人才还很缺乏。 4、从业人员的来源及流动。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为650人,占总数的57.5%,超过半数。可以看出,近半数是从其他行业转到旅游行业的,而行业内交流的数量很小。这一方面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人员的加入,安置了不少下岗职人,另一方面表明我们行业内人员交流不是很大,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交流更少。 经调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体现如下三个特点首先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其定位非常明确,即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技能型应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特点。那么,从行业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望成为中级导游、宾馆、旅行社中基层岗位的生力军。为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地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以强化技能性训练力度。 其次强调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前已述及,从事旅游工作的不仅需要具备服务技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旅游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资源文化、经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专多能”已成为旅游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知识面越宽,就越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所呈现的宽泛性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趋势。 最后体现就业渠道的广泛性:由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具有广泛性特征。新闻媒体和人才市场时有“白领好求,蓝领难找”的用人信息。我们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急于聘用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旅游队伍中的“蓝领”。从某种意见上讲,蓝领较白领更具有实在的使用价值。专业人才市场对蓝领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白领。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也为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渠道。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服务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如旅游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通过对休闲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本专业的初级岗位、发展岗位与高级岗位,分别确定了如下6个岗位。(三)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1、缺乏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近年来济宁市的旅游专业人才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小,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由于缺乏高层次的规划、管理、开发人才,济宁市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小语种导游比较紧缺。随着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到周边国家旅游或周边国家到中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急需一大批掌握韩语、日语等小语种语言

的导游。但目前既懂小语种语言又经过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极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3.旅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容乐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及从业人员素质差距大,欠发达地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由于一些旅游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还出现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三流的服务质量”,“上等的绝美佳景,等外的服务态度”之怪状。一些高品位、高等级

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一些水平不高的导游员的解说下黯然失色。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状况

1、专业设置单调,开发不全面。济宁市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类专业主要是旅游管理和旅游英语,中等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以及烹饪等。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缺乏诸如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环境保护等符合社会实际需要、适应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的专业。 2、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规格偏离市场需求。一些学校旅游专业教育的人 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很

好地体现旅游市场需求,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有些缺乏针对性,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有些则偏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致使培养的人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偏离行业要求,以至于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缺少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训条件较差。一些院校均是近年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由于在校生少等原因,对旅游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致使许多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尤其是实训条件极差,“两张床位就办酒店管理专业”的现象不在少数。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骨干教师。济宁市现有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旅游专业是在外语、历史、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因此,相当部分旅游专业的师资自然也是从这些专业中产生,导致了师资力量先天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即便是近些年新进的教师,大多数也是直接从高校到高校,过于偏重理论,缺少实战经验。师资队伍中缺乏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骨干教师。 5、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修机会少,继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进修,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素质得不到持续提高,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增强。

三、旅游市场调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市接待的游客数量日益增多,但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远远没有跟上。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国家对节假日的调整,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服务和管理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经常招来旅客的抱怨和投诉。就拿今年旅游日来说,这次是全省各大景点免费旅游,结果导致大量游客涌向一个景点,武都的万象洞就是一例,平时门票挺高,这次听说免费,大家都涌向这一景点,最终由于景点接待能力有限而被迫关闭。导致大量游客被关在门外,不断有人抱怨投诉。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为促进旅游而给游客发放优惠劵,这样游客不必集中在一天,而是随时都可以去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