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调研报告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生管理的总抓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调研报告

安丘市东埠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生管理的总抓手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目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以往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愈来愈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反映:评价与管理脱节,只是急于应付,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反映:评价学生多,关注不过来,课堂、教师视野外的学生表现不好客观体现;学生反映:评价结果笼统,体现不出真实性、过程性,一刀切看不出个性,存在“失真”现象。

2009潍坊督导时,广文中学的王主任负责这个项目,当时我们自认为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比较完善了,但是在督导的过程中王主任提出了很多问题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所以督导过后基教科李主任带我们去了广文中学咨询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评定操作过程。回来后深受启发,因此我们对综合素质评定重新定位,形成东埠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东埠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施的目的是:以发展性教育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能力拓展、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让它成了学生管理的有力杠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人、发展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二、基本做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运作的总体思路:

1、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完善学校评价方案:自新生入学之日始,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素质成长档案,并利用新生军训期间让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了东埠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学生是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东埠中学违规违纪处理规定等等,结束后并对其学习内容情况进行考试打分。真正让学生领会其内容实质,最后让学生了解个人素质成长档案将如实记录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成长足迹,对学生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情况做出科学的评价。

2、重点关注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将“日常评价”、“期末评价”结果和学生本学期获得的标志性成果一并进行评价,即得出学生的“学期评价”结果。

3、毕业班的学生以初中三年六个学期的 “学期评价”结果分别按3:3:4比例计算,即得出学生的“毕业评价”结果。最后根据教育文件要求完成. 初中毕业生的评价结果,即

初中评价分数乘以70%(满分70分)+标志性成果分数×30%就得出学生的毕业综合素质分数。

4、平常学生的评价结果分别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并且在进行“学期评价”时,学校在保证“优秀”等级总体数量不超30%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量化成绩的不同进行“优秀”比例进行分配,各班级可以根据各小组量化成绩的不同进行“优秀”比例的分配,对优秀的班级和小组优秀比例可以适当增加,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班级之间和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积极作用

其次,确定操作办法与计算标准:

1、道德素养学生日常平价分数的50%+期末(学生评、家长评、小组评、班级评价总和50%)×35%即可得出学生的道德素养分数。

2、学习能力学生日常的考试等级(平日单元检测、期中、期末得分和)×50%+(学生评、家长评、小组评、班级评价总和50%)×30%即可得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数。

3、交流与合作学生日常评价分×50%+学生评、家长评、小组评、班级评价总和50%)×20%即可得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分数分数。(注意在期末评价中以上三项中学生自评占10%,小组评占30%,家长评占10%,班级评占50%)。

4、运动与健康:5分;审美与表现:5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分。

5、各项评价结束后,班主任把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汇总即可。

6、评价过程中使用分数,然后再按高分到低分排列好划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每班优秀学生不能超过30%。

6、对评价结果无异议后要在级部内公示,公示日期为5天。

第三,健全评价体系:

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校结合常规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评价内容(包括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以及参加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学习的情况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实行“日常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评价一次。

日常评价:

1、学校对级部的评价:学校各处室对级部的评价采取千分量化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各处室的量化分数为教导处300、政教处300分、团委100分、办公室150分总务处100分、党政工会50分),也就是说千分考核是学校每学年给级部1000元钱,然后根据每级部的量化情况来发放,如果级部学期结束的量化分为600分,那么这个级部最终发放600元钱,其操作过程是各处室每周对各级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例如政教处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学校每天安排督查组及学生会成员值班,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放学一天各种表现进行检

查,要求检查人员每天公布并上交检查结果)把检查结果当天公布在学校的公布栏内(校内两块黑板)并把检查结果上报政教处,政教处每周一汇总公布到每个级部。

2、级部对班级周量化通报制度:每个级部根据学校有关规定都制定了管理班级的量化考核标准,每个级部都成立了学生会。每个级部每天由值班主任带领本级部的学生会成员对本级部各班级表现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同样也是每天通报。每个级部办公室门前都有2-3块小黑板,上面每天都有检查通报内容。周末各级部把一周的情况汇总发给各个班主任。

3、班级对学生进行周通报量化制度:班级是根据级部内制定的级部管理规定来考查每个学生,每个班级每天有1名值日班长和9名小组长对所有学生来进行检查考评,小组长检查考评本组成员,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全班学生一天的各种表现并负责汇总一天的班级量化情况,周末各班班长或班主任把一周的小组量化及学生个人量化汇总后公布给每个学生。当然了如查学校或级部在检查过程中是某个学生因失职或违纪给级部,班级扣分,那么这个分数要扣到学生本人量化中去。这样日积月累,很自然的学生日常表现情况就有了依据。

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实行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班级评价等多元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素养的的六个纬度。

学生自评:让学生根据综合素质评价表对自己进行一次忠实的评价。为自己打一个分数; 家长评:把评价表发到每位家长的手中让每位家长为自己孩子定一个分数。

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平常各人在小组内的表现让小组成员为每个人定一分数,注意道德素养为组内每人行为习惯的量化,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是每人在小组内的合作评价分数,其余各项不需要在组内评价。(因为后面我要讲6个评价维度的评价办法)。

班级评价就是评价小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组成),让评价小组成员为每个学生作一次评价,也就是把前三项的分数评定出来即可,道德素养(35分)、学习能力(30分)、交流与合作(20分),满分为85分,然后班主任把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中每人的分数合并起来取平均分就得出每个学生的评价小组的前三项分数。

评价维度:

不论是日常评价还是期末评价都是依照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道德素养35分,学习能力30分,交流与合作20分,运动与健康5分,审美与表现5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5分,共100分,这六个维度的分数我们自己做了修改,从分数上可以看出我们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及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分值。

道德素养是根据学校关规定来对学生进行考评的,如入校离校: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不带学校禁带的物品入校;自行车排放整齐,上下楼梯贴右侧行走,文明有

序,保持安静;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校内外逗留玩耍;家长接送车辆不进入学校禁止停留处。文明礼仪:不着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化妆,不戴首饰;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同学间团结友爱,正常交往,不打架斗殴,不骂人;自觉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及公共设施,不乱写乱画;不在教学楼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吸烟喝酒,不欺诈钱财。

集会:集合快、静、齐,不说笑打闹;进入会场安静等待,听从指挥;专心听讲或观看,做文明观众,不起哄,不喝倒彩;保持场地卫生,有秩序退场。

卫生:勤洗手洗脸,衣冠整洁大方,不随地吐痰;按时干好卫生值日, 清扫迅速、及时、

彻底;爱护环境卫生,见到垃圾主动捡拾,不在校内吃零食,不购买无证经营的小商贩食品。 安全: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攀爬危险地带,不做危险性动作;体育课遵守体育

锻炼规则,实验课严守操作规程;慎重交友,不同陌生人交往;遇险情及时向老师汇报。 集体观:关心集体,乐于帮助他人,富有爱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合群,不偏激;服从集体决定;不妒忌他人的成绩,能与他人共同分享。

遵纪守信:积极学习法律常识,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真诚待人、正直守信,

没有欺骗他人的言行;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考试守纪,无作弊行为。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分平日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部分来考查学生,平日单元检测5分,按照3:5:2的比例,小组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以此得分5、3、2分。以六人小组为例,按照成绩等级,小组的前2名同学得5分,中间3名同学得3分,1名同学得2分。期中考试占10分,也是按照3:5:2的比例依次得10、7、4分。期末占15分,按照该比例依次得15、10、7分。当然,为了鼓励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全班的9个小组按照每次考试的小组总成绩,从高到低各小组依次得分9、8、7、6、5、4、3、2、1分。这样既培养小组成员间的竞争意识,同时也鼓励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

交流与合作能力:该项主要是各班班主任按照该小组组长的平日计分和值日班长的记录,

每周一汇总,每月一合计,打分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上课回答部题、小组交流等方面。每一项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上课回答”一项,每小组的六个成员因在本小组中的位置不同,得分也不一样。1号回答对问题只能给本小组计1分,但如果6号回答对则该小组计6分,这样能较好的体现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运动与健康: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成绩及平常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以

及学生在校以上运动会上获得的荣誉证书,两个分数的总和即是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的分数。荣誉证书按照校级每获奖一次加1分、县级加2分、潍坊市级加3分、省级加4分国家级加5分,加满5分为止满分为5分。

审美与表现是指参加学校的艺术活动、社团活动、优秀学生会成员、三好,优干、优秀

团员等等及其它的各种活动,这部分的分数每个学生基础分为2分,然后按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每获奖一次加1分、县级证书加2分、潍坊市级加3分、省级加4分国家级加5分,加满5分为止。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参加实验课的情况、科技发明、电脑制作、电脑绘画、机器人大赛、参加实践活动,在这项中基础分为2分,然后根据证书获得情况依次加分,加满5分为止。(以上各项证书加分,证书的日期只限于本学期内有效)

三、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

在评价机制的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前、课中、课间、课后、自修、作业等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入校、离校、文明礼仪、集会 、卫生、安全行为养成方面已成特色;课外阅读、实践探究、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等能力拓展方面大有提高;艺术特长得到发展、审美情趣得以陶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东埠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让它成了学生管理的有力杠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人、发展人,全面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

四、附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列表)

东埠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施以来,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xx年1月11日安丘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介会在东埠中学召开,东埠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在全市推广交流。同年,在潍坊市教育督导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成效得到督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调整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鉴定学习成绩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为学生接受终生教育、实现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案》,进一步推动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发挥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价。现将我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全组织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并组建了以赵启如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的组长为成员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认真研究制定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由过去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逐渐转化为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地、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使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提高教师教与学的质量上,放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放在人的发展上的评价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实践。

二、明确目的,转变观念

1、明确“一个目的”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目的的明确,更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树立“两个观点”

重要的是老师评价观的转变。一是重视平时的评价,改革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考查方法,强调重视考察学生探究的过程;二是树立起“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地评价中进行师生情感互动,在评价中塑造、显示儿童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坚持“三个有利于”

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坚持“三个有利于”,摒弃单纯以知识点的教学评价方式,代之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各要素综合的素质评价。

三、建立机制、全面实施

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要求,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努力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其家长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以展。

(2)内容多元: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

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水平。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素质手册》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学生阶段性操行评价表》,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参加文体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设计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自我评议或小组评议等三个小栏目。②学生知识能力。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观察、思考、想象、动手、质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考查学生的知识素质。③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根据学生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和速度素质综合评价。④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对学生的性格品质、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和意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⑤学生劳动技能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的基本能力及劳动创造力进行综合评价。⑥学生特长素质发展水平。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课外活动兴趣、课外阅读兴趣及学生的才能优势、学科特长、艺术体育特长等进行综合评价。

(3)方法多元: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特别注重定性评价,因为,它是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驱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以展,实现个体价值。我们在“定性评价”中按《课程标准》要求主要采用成长记录借助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见证者。学生、家长、教师从这个袋子中,能发现教与学的不足,使用权教学双方都得到发展,真下为学生服务,为发展服务。

(4)标准多元:卷面成绩不能作为评价的惟一标准。我们实行评价标准多样化与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以展的不同需求,以适应今后的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对评价标准我们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方式。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适合个性的发展,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2、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过程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评价系统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从形式上看,我们的评价退色

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群体中的互评,还有教师的评价;但从结构来看,我们的评价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较为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老师评价学生占主要的地位。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信息传递方向还较单一,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价系统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由于目前学校评价系统的结构不尽合理,以及部分教师对教育评价的目的把握不牢,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而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今后,我们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努力摸索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佳方法,为课改服务,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