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三岔-贺旗地区长8成岩作用研究

学生姓名                       

院 (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  课题的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可划分为西缘逆冲带、天环坳陷、伊陕斜坡、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伊盟隆起六个二级地质构造单元(图1),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已发现油田30多个,石油总资源量100多亿吨。截至20##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67亿吨,占总资源量的19%。显示了鄂尔多斯盆地极其雄厚的石油资源基础,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以及实施“西气东输”跨世纪工程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之一。近年来,随着低渗透-超低渗透油气地质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均居全国第一位。

研究区位于天环坳陷西南部,北起木钵,南抵三岔,西自殷家城,东至贺旗。但是由于目前发现的目的层砂体岩性偏细,孔隙度、渗透率偏低,对储集油气不利,尤其是对该地区目的层段的物源方向有不同的认识,导致摸不到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因此加强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相、砂体展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对三岔-贺旗地区长8沉积期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成岩作用的概念,国内外不同学者都有不同的认识。“成岩作用”这一术语最早由Von Guembel提出,表示沉积岩转变为结晶片麻岩和片麻岩过程中的一切变化。后来Walther将其只限于由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过成中所发生的作用。

郑浚茂(1989)将碎屑岩成岩作用定义为:沉积物在沉积后到发生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漫长阶段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及生物化学作用。而不是指狭义的、仅指沉积物的石化和固结作用。

成岩作用是储层评价、油层开发当中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研究。它对储层的孔、渗性质和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碎屑岩的成岩作用极大地影响到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对碎屑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岩作用的概念虽然很早就被地质学家提出来了,但是长期以来成岩作用的研究工作没有引起地质学家足够的重视,因而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成岩作用的研究也只局限于一些描述性工作或者是关于岩石学方面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国内外对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次生孔隙形成机理。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研究区所在位置简图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国内外对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的研究愈来愈重视,成岩作用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关于成岩阶段划分及其标志的建立有了统一的标准

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成岩阶段,一直存在着划分方案种类繁多、专业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等问题。在我国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由前苏联制定的有关成岩阶段的划分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1989年石油系统专门召开了成岩阶段划分方案的研讨会,并于1992年正式制订出了成岩阶段的划分规范。20##年对该规范做了一定的补充并制定了新的更为完备的标准。从而在我国石油系统内部对成岩阶段划分标准己趋于统一,并逐渐被各石油院校和地质部门广泛采用。

(2)成岩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

成岩数值模拟从时间域和空间域两方面拓宽了成岩作用的研究手段,在盆地范围内由点到面,由一维向二维和三维空间发展,研究成岩作用横向、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和成岩趋势,预测成岩阶段的空间展布特征。成岩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为在盆地范围内进行成岩作用时空展布规律的研究创造了条件,这一技术最初是

由孟元林开发。与中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合作并且在冀东油田做了应用。近年来成岩数值模拟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大型含油气盆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碱性成岩作用理论的提出

通常人们认为溶蚀型次生孔隙是由于有机质脱胶产生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引起岩石中可溶性矿物的溶解而形成的。一般来讲,次生孔隙的形成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发育有一定数量的原生孔隙;②存在酸溶性岩石组的;③具有一定量的酸性流体存在。

但实际上,地层水活动并不仅仅是指酸性地层水活动。储层中除了酸性地层水之外还存在一定的碱性地层水的活动,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总体以碱性环境为背景的成岩作用特征,这种总体上以碱性地层水的活动为背景的成岩作用类型称之为碱性成岩作用。碱性成岩作用强调碱性水在次生孔隙形成中的作用。其主要特征为石英的溶解以及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显著存在。邱隆伟通过对沉积环境、沉积岩(物)特征以及现今地层水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确认泌阳凹陷储层的成岩环境总体上为碱性,而酸性成岩环境的作用时间及其影响都较弱。

碱性成岩作用是目前成岩作用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方向,可以促使人们加强对成岩环境及其影响的认识和研究,正确认识储层不同成因类型的孔隙,为储层的评价和预测提供出一个新的思路,也可以为一些相关地质问题提供新的解释。

(4)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蓬勃发展

1978年,Curtis把一定埋藏深度范围内的碎屑岩看做一个体系,讨论了其中砂岩成岩作用和相邻泥岩中成岩反应的关系。成岩作用系统思想的萌芽便随之产生了。此后,有关成岩作用系统的研究便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们的浓厚兴趣。李忠从盆地动力学的角度,将“成岩系统”定义为与水文体制相对应的地质作用系统。他认为一个成岩系统是以独特的水文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水文学、水化学和成岩反应类型(组合)为特征的。

成岩作用发生在含油气盆地中,成岩环境的改变以及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与流体的化学温度、成分、压力条件以及有机质的热降解、盆地的沉降等因素密切相关。将油气盆地成岩史及其相关的压力场、温度场、源岩排烃史、油气运聚史的研究纳入到统一的时空发展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全面的石油地质研究,是目前成岩作用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

(5)研究技术和手段上的不断提高

在成岩矿物和成岩组构、成岩物理化学环境、成岩事件及标志、成岩序列、成岩相、成岩演化史等研究上作中引入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阴极发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波谱及能谱、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等现代分析测试技

术,使成岩作用的有关研究结果更加精确。应当指出,成岩作用仍然是当今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巫待加强研究的领域之一,该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就盆地西南缘三岔-贺旗地区而言,该区勘探工作进展缓慢,早在1994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就委托南京大学开展了延长组的地质综合研究,但由于该区勘探程度低、钻井少,关于沉积储层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但随着20##年以后西峰油田的成功发现,天环坳陷的南端又成为研究热点。

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研究区内重点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分析,研究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2)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等技术和方法,详细研究储层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作用。

(3)对储层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

(4)查漏补缺,依据导师的建议,对所进行工作之中的不足之处做进一步的修改,以便使本次研究的结论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5)总结所做工作,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完成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工作。

3.2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广泛收集研究区内完井报告和各种分析化验等相关资料。我们运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等理论,通过薄片观察、物性分析、压汞分析、X衍射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岔-贺旗地区长8储层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储层特征、成岩作用以及成岩阶段研究。

4.阶段进度计划

1.20##年12月~20##年1月30日:查阅文献资料,完成15000字符的外文文献翻译;

2.20##年2月27日~20##年3月18日:完成开题报告写作;

3.20##年3月19日~3月31日:总结现有研究成岩作用方法;

4.20##年4月1日~5月10日:根据流程图完成资料处理;

 5.20##年5月11日~5月20日:总结所得结果;

6.20##年5月21日~6月3日:毕业论文写作,论文答辩。

具体技术路线见图2

图2  技术路线图

5.参考文献

[1]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编.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一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刘宝裙,张锦泉.沉积成岩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郑浚茂,庞明.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5]卢红霞,陈振林,高振峰,等.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4):53-55.

[6]张路崎,陈恭洋.白豹一坪庄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1):75-82.

[7]赵宏格,刘池洋.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3,9,21(3):1-2

[8]罗静兰,李忠心,史成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J】地址通报,2008,1,27(l):l-2

[9]罗静兰等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及西峰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物源【J】.中国科学,D辑,第37卷:1-3

[10]罗静兰等.西峰油田长8沉积相研究.西北大学地质系内部资料2005,1-20

[11]郭正权.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古地貌油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中国石油勘探2001,4:3

[12]李克勤.中国石油地质志十二卷,1988:1-30


 

第二篇:学位论文开题

开题报告又名研究方案,是实施研究前写成的关于整个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对研究内容和整个过程的构思、策划和安排。一般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应该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主要参考文献、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组成部分。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论文、一般也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

具体说,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和每部分的要求如下:

首先就是题目了,把拟写的论文题目写上,题目后用括号写明“开题报告”,或者在题目的左上角用小字写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下要写上专业(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研究生(姓名及学号)。

然后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开题报告不需要开篇语,直接按照下列顺序写各部分(每部分内可根据需要再加小标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这个部分主要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阐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或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上是如何重要;再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如何如何不够;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注意与前面关于问题重要性的阐述要照应起来,不要重复,两者不同在于,前面谈重要性是比较宽泛地谈,而后面的意义或价值是具体到自己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后的意义或价值。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这个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一个重点,注意论证的严密性、说服力,让人看了觉得你的问题确实重要、也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也有条件研究这个问题,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这个部分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基本思路,不要颠倒了,因为没内容,还不知道要研究那些方面是无法谈思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你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此处写个“附提纲:见后”。提纲最好稍微详细点,写到3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

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多,但要谨慎下笔,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研究情况,照应起来,但是不要再重复文献综述,只谈自己的可能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不可轻易地随便写上几个方法完事。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你的研究类型,把研究设计搞明白,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

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这个部分罗列的参考文献,不是你写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而是你要写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你是不是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不可随便罗列一些了事。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另外还要注意文献的排列顺序。现在有的人主张按照字母或者姓氏笔画排列顺序,其实这是欠考虑的一种主张,因为这种排序对于毕业论文来说毫无意义,空填读者查阅的麻烦。我们主张,先按照中外文文献分(不需要标明,别人一看就晓得中文还是外文;还要注意,是中外文,不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的就是是中文的)、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也不需要标明,因为有些文献很难说属于哪个学科,只是相对区分),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可一个序号排下来。参考文献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传统格式可参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启示的要求)。

总之,开题报告也是一篇完整的论文,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不是可以随意编排的。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缺少规范,很多人对开题报告的结构各有说辞,不少人凭经验办事或者模仿上届同学的。别人的、上届同学的,可以参考,不同人的不同说法也可以参考,但是要看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乎逻辑。

以上所述,期望对朋友们写开题报告有所帮助,不当处可一起讨论、完善。 问题之二:“理论支撑"问题

2006-6-4 星期日(Sunday) 小雨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个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有些学者,甚至是一些科研成果颇丰、教学颇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开题报告里要有个专门部分明确写出“理论支撑”。我觉得这种做法和主张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固守一个理论视角、找出个对问题的“视角形象”。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对于那些“应用型”课题,它的研究本身就是要运用某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要交代这个理论。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需要再次强调,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个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是我们一些同学误解了导师的意思。或许导师要求你弄清自己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意是要你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有关理论基础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写出具体哪个理论是你这个课题研究

的“理论支撑”或“理论模型”。这种要求是针对我们一些同学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没有理论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理论思考。那么,对于大部分有理论基础却无具体“理论支撑”的研究,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理论基础呢?很简单,这些理论基础体现在你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文章或者开题报告,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这就是在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者“理论支撑”。这些仍然还是显性地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有的,看上去没有文字专门体现理论基础,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就是有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学位论文属于“互文式”的文章,对于那些众所周知(至少行内人知道)的理论,是完全不需要你再去费笔墨偏离主题烦琐赘述的。至于那些专门应用某个或某几个理论(尤其那些鲜为人知的理论)解决某个问题的研究,则另当别论。

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应该在开题报告的哪里体现或者必要时专门交代呢?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看过一些开题报告,既有硕士生的,也有博士生的,对理论基础或者必要的“理论支撑”的体现搞得很不顺,典型的就是专门列出一个部分写“理论支撑”,给人感觉是使开题报告“胀肚子”,甚至离题发挥。难听点说,显得很拙。其实,即使那种专门需要写具体某几个“理论支撑”的研究课题,也不必要独立专门列出个标题,去大写特写那些“理论支撑”的具体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有机地结合在两个地方来体现的:一是“问题提出”中文献综述时,你在评论别人研究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你评论别人的,自然就有个自己的观点立场,不用专门声明,别人就可以看出你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理论倾向,有运用自己坚持的理论的清楚意识。另一个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道理也是很简单,只有用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有对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个部分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最明显、最集中,但是也不见得要去大声声明、大写特写,很自然地就可以“顺便”交代出来。如“本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批判分析了当代西方几种主要哲学思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在教学认识论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同时,??;最后,根据“XXX理论”提出了??。别人一看,就很清楚你的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至于个别专门应用某个具体理论、尤其学界还不是很熟悉的某某理论来解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个部分专门列标题或用其他形式阐述理论支撑,但是也要与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弄成“理论的堆砌”,搞得与自己的研究“两张皮”,给人云遮雾罩、淡化主题的感觉。

总之,还是那句话,一篇开题报告本身就是一篇逻辑严密、说理清楚的完整文章,它有自己的基本结构,不要机械地去凑、去模式化,应该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写,建立在自己比较成熟的思考基础上去写。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给我们的问题研究制定出一个完整研究方案,让同行专家听了、看了以后,感觉问题重要、已有研究情况把握全面、有研究的必要、问题清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设计周密、方法得当。

顺便说一下,“开题”是什么意思。本来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但是问过部分同学,竟然有不少人不很清楚这点。甚至有人认为“开题”就是为“论文开头”。我似乎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很多毕业论文把开题报告囫囵地作为论文第一部分的原因吧。“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开题”与“写论文”(实际是实施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如演戏之

前导演与演员“说戏”与演员实际上台“演戏”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师上课之前与教研室同志“说课”与上讲台“讲课”的关系。演戏或上课时,没必要、也不应该加一些旁白说“我下面要如何如何唱了”、“我下面要配合理论讲解进行实验直观了”,同样,写论文的时候没必要、也不应该站到研究之外去,费那些笔墨唠叨自己要如何如何了。学位论文就是一篇比较长点的论文,与我们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没有本质不同,一样地要简洁明了,针对问题去研究就是,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包装”。在一次答辩会上,张诗亚先生曾经对这个现象打比方说:“就如一个小萝卜,包上一层层绸布,揭开以后,没东西了”。我觉得更像火车上卖的包子:咬一口不见馅,再咬一口,还不见馅,第三口,咬过了。说上这段似乎多余的话,是想提醒同志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要明白“开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白开题报告与论文的关系,这样才能知道开题报告该写什么。 人老了,好罗嗦,并且脑子不大转圈,经常语无伦次,手不灵活了,常有错别字。只希望通过这些唠叨,能给同学们一点帮助。不当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问题之二:“理论支撑"问题

2006-6-4 星期日(Sunday) 小雨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个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有些学者,甚至是一些科研成果颇丰、教学颇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开题报告里要有个专门部分明确写出“理论支撑”。我觉得这种做法和主张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固守一个理论视角、找出个对问题的“视角形象”。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对于那些“应用型”课题,它的研究本身就是要运用某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要交代这个理论。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需要再次强调,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个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是我们一些同学误解了导师的意思。或许导师要求你弄清自己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意是要你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有关理论基础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写出具体哪个理论是你这个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或“理论模型”。这种要求是针对我们一些同学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没有理论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理论思考。那么,对于大部分有理论基础却无具体“理论支撑”的研究,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理论基础呢?很简单,这些理论基础体现在你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文章或者开题报告,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这就是在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者“理论支撑”。这些仍然还是显性地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有的,看上去没有文字专门体现理论基础,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就是有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学位论文属于“互文式”的文章,对于那些众所周知(至少行内人知道)的理论,是完全不需要你再去费笔墨偏离主题烦琐赘述的。至于那些专门应用某个或某几个理论(尤其那些鲜为人知的理论)解决某个问题的研究,则另当别论。

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应该在开题报告的哪里体现或者必要时专门交代呢?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看过一些开题报告,既有硕士生的,也有博士生的,对理论基础或者必要的“理论支撑”的体现搞得很不顺,典型的就是专门列出一个部分写“理论支撑”,给人感觉是使开题报告“胀肚子”,甚至离题发挥。难听点说,显得很拙。其实,即使那种专门需要写具体某几个“理论支撑”的研究课题,也不必要独立专门列出个标题,去大写特写那些“理论支撑”的具体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有机地结合在两个地方来体现的:一是“问题提出”中文献综述时,你在评论别人研究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你评论别人的,自然就有个自己的观点立场,不用专门声明,别人就可以看出你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理论倾向,有运用自己坚持的理论的清楚意识。另一个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道理也是很简单,只有用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有对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个部分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最明显、最集中,但是也不见得要去大声声明、大写特写,很自然地就可以“顺便”交代出来。如“本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批判分析了当代西方几种主要哲学思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在教学认识论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同时,??;最后,根据“XXX理论”提出了??。别人一看,就很清楚你的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至于个别专门应用某个具体理论、尤其学界还不是很熟悉的某某理论来解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个部分专门列标题或用其他形式阐述理论支撑,但是也要与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弄成“理论的堆砌”,搞得与自己的研究“两张皮”,给人云遮雾罩、淡化主题的感觉。

总之,还是那句话,一篇开题报告本身就是一篇逻辑严密、说理清楚的完整文章,它有自己的基本结构,不要机械地去凑、去模式化,应该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写,建立在自己比较成熟的思考基础上去写。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给我们的问题研究制定出一个完整研究方案,让同行专家听了、看了以后,感觉问题重要、已有研究情况把握全面、有研究的必要、问题清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设计周密、方法得当。

顺便说一下,“开题”是什么意思。本来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但是问过部分同学,竟然有不少人不很清楚这点。甚至有人认为“开题”就是为“论文开头”。我似乎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很多毕业论文把开题报告囫囵地作为论文第一部分的原因吧。“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开题”与“写论文”(实际是实施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如演戏之前导演与演员“说戏”与演员实际上台“演戏”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师上课之前与教研室同志“说课”与上讲台“讲课”的关系。演戏或上课时,没必要、也不应该加一些旁白说“我下面要如何如何唱了”、“我下面要配合理论讲解进行实验直观了”,同样,写论文的时候没必要、也不应该站到研究之外去,费那些笔墨唠叨自己要如何如何了。学位论文就是一篇比较长点的论文,与我们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没有本质不同,一样地要简洁明了,针对问题去研究就是,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包装”。在一次答辩会上,张诗亚先生曾经对这个现象打比方说:“就如一个小萝卜,包上一层层绸布,揭开以后,

没东西了”。我觉得更像火车上卖的包子:咬一口不见馅,再咬一口,还不见馅,第三口,咬过了。说上这段似乎多余的话,是想提醒同志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要明白“开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白开题报告与论文的关系,这样才能知道开题报告该写什么。 人老了,好罗嗦,并且脑子不大转圈,经常语无伦次,手不灵活了,常有错别字。只希望通过这些唠叨,能给同学们一点帮助。不当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