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我们对动物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Experimemtal

animals与Laboratory animals区别,能够初步掌握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来源、主要用途以及实验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标准化实验动物

1) 定义

? 标准化动物,即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委颁布的“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

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清楚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 它保证研究的方法及产品经得起检验(而不受时间、地点或实验材料不同造成显著差

异之影响)

2) 获得

? 从已建立的繁殖群中获得标准的实验种群 。但一般的研究小组不具备自行繁殖的条

件,故只有通过外购获取。

? 外购要求:商品化的实验动物必须来源可靠,符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饲养

管理和健康标准。

? 保护使用和接触动物的工作人员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在学校里给学生做动物实验时

也应从合格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购取。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3) 处理

? 运输时必须对它们的健康予以负责。

? 使用标准化笼具,而且避免重复使用。

? 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的短暂,并避免受恶劣气候影响。

? 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动物的逃遁

2、 麻醉

1)目的

高等动物实施手术前进行麻醉既是遵守人道善待动物的准则,也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措施;对低等动物而言,因其身体柔软,麻醉能够防止身体激烈收缩变形

2) 常用麻醉剂:乙醚 、巴比土酸盐药物 。

3) 给药途径及方法

? 吸入式(乙醚)

? 注射

? 灌胃法(本试验)

4) 无脊椎动物的麻醉与固定

? 原生动物的运动阻滞:

? 甲基纤维素液

? 最简单的阻滞方法:利用脱脂棉花纤维或擦镜纸纤维

? 原生动物的麻醉

? 硫酸镍麻醉液

? 腔肠动物的麻醉

? 薄荷脑法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 蠕形动物的麻醉与固定

? 对于线虫、蚯蚓,应将虫体洗清后置于自来水内使其麻醉、松弛,或以氯仿、乙醚

麻醉,再放人70%浓度的热乙醇中杀死

? 软体动物的麻醉

? 硫酸镁或氯化锰或薄荷脑

3、 实验动物安死术

? 安死术(euthanasia)是指用公众认可的、以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的过程。按照它的

原意,是指“安乐地死亡”(easy death)。由此,就引申为没有焦虑或惊恐,无痛苦或安静地死亡。

? 人道安死术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安死术应具有保证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立即失去痛感

的早期抑制作用。

? 一些安死方法从美学上讲举止并不文雅,如断头术或放血致昏法,然而从上述标准

来看,不失为人道主义的。记住这一概念,必须根据待处死动物的感觉能力,选择哪种安死术,而不应根据实验操作者或观察者的主观感觉。

? 方法的选择

疼痛的表现最小,死时没有惊恐;迅速地致死或使其失去意识;方法可靠且可重复;对操作人员安全;心理上与生理上的不良影响最小;研究要求和目的的一致性;对操作者和观察者的情绪影响最小;环境污染最小;施术地点远离或隔开动物房。

? 疼痛和应激的评估

评估可靠性取决于对动物生理反应和异常行为的观察:动物是否恐惧和忧虑。神志清醒动物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挣扎、跌伏的逃离行为、悲惨地呻吟、防御性攻击或态度冷淡。生理反应表现为:肌肉战栗、瞳孔扩张、反射性排尿和排便、呼吸困难、出汗及心动过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从神志清醒的动物身上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忧虑和恐惧,但在实施安死术过程中,这种判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安死术的各种方法

致昏法;减压术;颈椎脱位术;触电法;脑脊髓刺毁法;非吸入性药物;吸入

麻醉剂 ;非麻醉性气体。

4、动物各系统的结构

1) 消化系统

? 唾液腺:颌下腺; 舌下腺; 腮腺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 口腔:门齿

? 会厌软骨及食道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 肝:最大消化腺体,腹腔前部,深红色

? 胆:肝内部,深绿色囊状

? 胃:扩大囊状,贲门、幽门

? 肠(盲肠):小肠与大肠交界处,草食性盲肠极为发达

? 胰:散于十二指肠弯曲处,多分支淡黄色腺体

? 脾:胃左下方深红色条状腺体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2) 呼吸系统:气管;肺。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3) 排泄系统

? 肾:紫红色豆状,腹腔背部,脊柱两侧

? 肾上腺:肾脏上方,粉红色圆形腺体

? 输尿管:肾发出的白色管道

? 膀胱:腹腔下部,与尿道连通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4)雌性生殖系统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 卵巢:肾脏后侧,一对紫黄色带有颗粒状的椭圆形

? 输卵管:卵巢后可见曲折盘旋的输卵管

? 子宫(双叉形):输卵管下方膨大成子宫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4) 雄性生殖系统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 睾丸:腹腔下侧,卵圆形

? 附睾:睾丸端部,白色盘旋管状结构,

? 输精管:从附睾处伸出,白色管状

? 精囊腺

生命科学院 张茜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111070094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5) 循环系统:心脏的构造(猪)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主动脉:左心室发出;肺动脉:右心室发出;冠状动脉:主动脉基部分离,入心脏内部;房室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半月瓣)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三、实验步骤

1、抓取

用手抓住鼠尾中下部拎起,勿使其前爪悬空,然后迅速用拇指和食指抓紧小白鼠颈部松软的皮肤,把它提起,把尾巴夹在小指和手掌之间进行操作

2、 外形观察: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雄)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雌)

3、 给小鼠腹腔注射1ml麻醉剂,观察小鼠的反应。

4、处死

1)过量麻醉致死:再腹腔注射0.5ml麻醉剂。

2)断颈处死

在颅骨基部的后侧(小鼠两耳中间)与脊椎两处(小鼠尾部基部)施加压力,使头颅与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脊髓分离,动物失去痛觉。

5、练习灌胃。

6、保定——背部保定

头部:将线绳拉紧动物的门齿,固定于蜡盘前端的钉子上。

四肢:将小鼠四肢伸展开,呈“大”字形。用大头针把四肢在末端固定。

7、 解剖及观察

用棉花蘸水润湿腹正中线上的毛,然后自生殖器开口稍前方处提起皮肤,沿腹正中线自后向前把皮肤纵向剪开,直达下颌底为止,再从颈部将皮肤向左右横剪至耳廓基部。观察其内部结构。

四、注意事项

1. 应尽可能使人员避免接触挥发性麻醉药气体。

2. 麻醉剂种类繁多,应用时需根据动物种类及实验性质慎加选择。

3. 动物在麻醉前应进行足以空腹的一段时间禁食。

4. 给小鼠麻醉时要小心,不要伤害内脏也不要把麻醉剂漏在外面。

5. 灌胃时要注意抓住小鼠的耳朵部位,让小鼠食道打开,但不能太用力导致小鼠窒息。

6. 灌胃时要注意用针头试探性沿食道往下探,用力过大可能会伤害老鼠食道或引起老鼠剧

烈挣扎伤到实验者。

7. 解剖时要先润湿小鼠的毛,先剪开外皮,以免剪破内脏,胸腔或唾液腺。

五、实验结果

1、给小鼠注射1ml麻醉剂,让其在大烧杯中休息片刻后开始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用前爪抓挠烧杯壁企图逃跑;身体缩成一团不停抹脸。由此判断该剂量麻醉剂使小鼠产生了幻觉。大约7min后小鼠逐渐缩成一团趴着不动,精神开始萎靡。于是补注射了0.5ml麻醉剂,小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鼠表现得更加萎顿,初步判断麻醉剂量已达到致死量。一段时间后小鼠几乎不动,但仔细观察发现仍然活着,于是采用断颈处死的方法让小鼠无痛苦死去,练习灌胃后解剖。

2、小鼠解剖图: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哺乳动物的结构解剖实验报告

 

第二篇:小鼠解剖(哺乳动物结构及解剖)

哺乳动物的解剖和麻醉

一、实验目的

1、正确处理活体动物;

2、观察哺乳动物内部结构,了解各器官形态学特征;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一步练习活体动物的安全抓取、麻醉处死、保定解剖。

二、实验原理

1、戊巴比妥:常用其钠盐,为白色、结晶性的颗粒或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极易溶于水,在乙醇中易容,在乙醚中几乎不溶。水溶液呈碱性,久置易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口服易吸收,迅速分布全身各组织与体液中。易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主要在肝脏代谢失去活性,并从肾脏排泄,只有约1%左右从唾液,粪和胆汁中排除,蓄积作用较小。  

戊巴比妥是中效类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机理为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致,且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丘脑新皮层通路无抑制作用,故无镇痛作用。戊巴比妥对呼吸和循环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使血液红,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延长血凝时间。苏醒期长,一般需6到8小时才能完全恢复。

用于全身麻醉及中枢神经兴奋药中毒的解救,因剂量不同而表现出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不同作用。注射一定量可致死,因此还被作为注射死刑的药物。

2、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具备许多独特特征,因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消化: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口腔:哺乳动物的口腔咀嚼和口腔消化引起了口腔结构的较大改变。出现了肉质的唇,为吸乳、摄食、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并为发音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为适应口腔咀嚼活动,哺乳类口裂缩小,并在两侧牙齿的外侧出现了颊部。口腔顶壁由骨质的硬腭及软腭所构成,从而把鼻腔开口(内鼻孔)与口腔分隔开,鼻的通路即沿硬腭。软腭后行,直至正对喉的部位,后鼻孔开口于咽腔。腭部常有角质上皮的棱,可防止食物滑脱。口腔内有十分发达的肌肉舌,有助于摄食、搅拌及吞咽,并为人类发音的辅助器官。舌表面分布有味蕾,为味觉器官。上、下颌骨上着生有异型齿,因齿的形状和功用不同,可分为门齿一一切割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咬、切、压、研磨食物等多种功能。不同食性的哺乳动物,其牙齿的形状、数目均有很大变化。

  咽:哺乳动物的咽构造完善,前接口腔,后通喉与食道。由于次生腭的形成,内鼻孔也开口达咽部,故咽部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交叉处。在咽部两侧还有耳咽管(欧氏管)的开口,可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而保护鼓膜。咽部周围有淋巴腺体(扁桃体)分布。喉门外有一会厌软骨,其启闭以解决咽、喉交叉部位呼吸与吞咽的矛盾。

食道:紧接咽之后,为一细长的管,下端接胃。食道为食物通过之通道,无消化作用。

胃:  是哺乳动物消化道的重要部分,其形态常因食性的不同而变化,多数哺乳类为单胃;草食性哺乳动物为复胃,又称反刍胃,一般由4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网胃)、瓣胃和腺胃(皱胃)。仅腺胃为胃本体,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其他3个胃室均为食道的变形。具有复胃的草食性动物,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要进行多次反刍,直至食物充分分解为止。

小肠:哺乳动物的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小肠分化程度高,其粘膜富有绒毛、血管、淋巴和乳糜管,加强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

大肠:较小肠短,粘膜上无绒毛,其粘液腺能分泌碱性粘液保护和润滑肠壁,以利粪便排出。在大肠开始部的一盲支为盲肠,其末端有一蚓突。盲肠在单室胃的食草动物特别发达,除海象、犰狳、大食蚁兽、蹄兔等有1对盲肠外,其他哺乳动物都只有1个盲肠。哺乳动物的大肠可分为结肠与直肠,直肠直接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泄殖腔消失),是哺乳类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显著区别。

消化腺:哺乳动物的消化腺除3对唾液腺外,在横隔后面,小肠附近还有肝脏和胰脏,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肝脏除分泌胆汁外,还有贮存糖原、调节血糖,使多余的氨基酸脱氧形成尿及其他化合物,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物质,合成血浆蛋白质等功能。

排泄系统: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构造完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此外,皮肤也是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哺乳动物的肾通常由一对组成,位于腹腔背面,脊柱的两侧。肾呈豆状,其内缘凹入称肾门,是动脉、静脉、神经扣输尿管等出入处。肾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在肾门部,输尿管的起端扩大成肾盂。皮质在肾的外层,由无数肾小体、肾小管及血管构成。每一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一个肾单位,每一肾脏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个肾单位,肾小管汇集到髓质内的集合管,许多集合管又组成肾乳头开口于肾盂,尿液即由此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后再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至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出球小动脉的管径较入球小动脉小,故使毛细血管内血压增加,因此血浆中的水分和除蛋白质以外的大部分物质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而进入肾小囊。故尿之产生,系由血压高低滤过所致。哺乳动物的尿是由尿素构成,而其他羊膜动物则为尿酸构成。尿素由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所产生,可使尿变浓。

   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腺:

哺乳类的雄性生殖腺为一对睾丸,其位置常因种类的不同而异。多数种类的睾丸在繁殖期有移位或下降现象。除单孔目动物象、犀牛等的睾丸终生留在腹腔内以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睾丸,在胚胎时便从腹腔经腹股沟下降到腹腔外的阴囊内。

睾丸是由众多的曲细精管构成,是产生精子的器官。曲细精管间具有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与曲细精管输出小管相联接的附睾,其管壁细胞分泌弱酸性粘液,以保证精子存活的适宜条件。附睾下端与输精管相联,输精管下端达于尿道。精液经尿道、阴茎通体外。此外,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是重要的附属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是构成精液的主体,并能促进精子的活性。其中前列腺分泌之前列腺素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受精。

雌性生殖腺:

为一对卵巢,其表层为生殖上皮,内有由生殖上皮产生的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滤泡,每个滤泡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其外有滤泡液,含有雌性激素,卵成熟滤泡破裂,卵及卵泡液即排出。其他残余的滤泡即萎缩,由一种黄色细胞所充满,成为黄体,可分泌激素,促进子宫和乳腺发育,为妊娠做好准备。成熟的卵排出后进入输卵管前端的开口,在输卵管上段完成受精后,沿输卵管下行达于子宫,受精卵即种植于子宫壁上进行发育。子宫经阴道开口于体外。哺乳类子宫有多种类型,有的为原始的双子宫,如兔形目、啮齿目和蹄兔目;有的为双分子宫,如鲸目;有的为双角子宫,如食虫目、鳞甲目、食肉目、海牛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翼手目及灵长目的部分种类;还有一种为两个子宫完全愈合为一的单子宫,如翼手目及灵长目的部分种类。这些不同类型子宫的发展,是由原始的双子宫向单子宫发展。单子宫的产仔数目通常较双子宫为少。

三、材料与器材

实验仪器:大烧杯、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针、注射器、大头针等

实验动物:小鼠1只/人

实验药品:0.2%戊巴比妥

四、方法与步骤

1、用手抓住鼠尾中下部拎起,勿使其前爪悬空(可搁在另一只手前臂上),将其从培养笼中转移到大烧杯中带回实验桌;

2、让小鼠的前爪抓住抹布或解剖盘,抓住其尾部提起其后腿,从后腿根部注射0.5mL戊巴比妥,观察小鼠反应;

3、小鼠进入麻醉状态后,可给其用0.5mL戊巴比妥灌胃;

4、待小鼠麻醉致死或进入深度麻醉后,解剖小鼠:

(1)  将小鼠四肢用大头针固定,使之呈“大”字型;

(2)  将小鼠腹部及头颈部皮毛用水润湿,以防解剖时毛乱飞;

(3)  从腹部最下端开一小口,剪刀上挑,先剪开上皮,剪至下颌处,观察三对唾液腺;

(4)  再剪开肌肉层(剪刀上挑以免剪坏内脏),沿腹白线自下而上剪开肌肉,暴露腹腔,再向上剪开肋骨,暴露胸腔,观察内脏结构,包括消化、生殖系统等;

(5)  将小鼠嘴部向两侧剪开,分开上下颌,观察会厌软骨;

(6)  实验完毕,将小鼠放入回收袋,洗涤器材,整理桌面。

注意事项:                     

①由于有些小鼠上午注射过戊巴比妥,可能会产生耐药性,药效发挥较慢;

②若小鼠胃中有较多食物,则灌胃时可能导致其呕吐;

③灌胃时灌胃针先沿上颚轻轻推入,遇到有阻力的地方,将灌胃针垂直竖起,慢慢下推,注意灌胃过程中灌胃针“虚拿”,轻轻推入,用力过大可能捅破其食道或胃部而导致其死亡;

④实验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被抓伤、咬伤。

五、实验结果

观察到:

1、三对唾液腺:

(1)  颌下腺:中间较大的一对腺体;

(2)  舌下腺:位于颌下腺上方,与其处于同一包膜内,连接较紧,不易分开,较小;包膜旁边可能有呈较淡颜色的淋巴结;

(3)  腮腺:位于颌下腺两侧,呈弥散状,颜色较淡。

2、内脏结构:

(1)  胸腔中:可观察到粉红色多叶肺,肺上方连接着气管;心脏位于胸腔正中,上方有白色的胸腺;食道位于气管下方。

(2)  腹腔中:

消化系统:

肝:位于腹腔上端,是最大的消化腺,呈深红色;

           胆:位于肝内部,呈深绿色囊状;

           胃:淡粉色扩大囊状,与食道相连;

脾:位于胃左下方,深红色条状腺体;

           胰:散于胃与十二指肠之间,多分支状,淡粉色腺体;

           盲肠:小肠与大肠交界处,呈膨大囊状;

   排泄系统:

     肾:位于腹腔背部,脊柱两侧,紫红色豆状,下端连有输尿管;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黄色色圆形腺体;

           输尿管:肾发出的白色管道;

        膀胱:位于腹腔下部,与尿道连通;

   生殖系统:

     睾丸:位于腹腔下侧,卵圆形;

     附睾:位于睾丸端部,呈白色,与脂肪体连结紧密;

 输精管:从附睾处伸出,白色管状,一部分卷曲成小球状;

 精囊腺:位于输精管另一端,稍呈透明,近白色的腺体;

包皮腺:开口于包皮内面,呈橘黄色。

3、会厌软骨:

六、实验讨论

哺乳动物重要特征:

(1)  脑容量的增大和新脑皮的出现,视觉和嗅觉的高度发展,听觉比其他脊椎动物有更大的特化,智力和感觉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  体表有毛、胎生,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四肢的特化增强了活动能力,有助于获得食物和逃避敌害;

(3)  牙齿和消化系统的特化有利于食物的有效利用,获得食物及处理食物的能力的增强;

(4)  保持恒温。呼吸、循环系统的完善和独特的毛被覆盖体表有助于维持其恒定的体温,从而保证它们在广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5)  用肺部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

(6)  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体直接产出胎儿。母体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提高了繁殖效率。胎生、哺乳等特有特征,保证其后代有更高的成活率及一些种类的复杂社群行为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