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费

第三章 舌尖上的浪费

3.1疯狂浪费后的社会现状

3.1.1难消的乞讨拾荒者(资料来自某个调查报告)

随着近几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中国经济的冲击,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问题逐步凸现,各年龄段的人群外出流浪者现象不断发生,流浪人口日益增加。他们由于无法得到安全的生活环境,可靠的生存保障和正确的教育管束,而主动或被迫的流落街头。救助工作出现新特点:表现为职业乞讨多,危重病人多,讨要方式多,帮助对象多,主动求助者少。

据调查,在20xx年,某市救助站一共救助了2040人,其中男的有1796人,占了88%;女的244人;而且2040人当中有81%的人是外省的。而且通过前五年的求助人数统计,茂名市救助站的救助人口从20xx年的大约1000人到20xx年以后的4年救助流浪者的人数都在2000人左右。从20xx年8月开始到20xx年12月31日为止,该市救助站共救助了大约9750人。

调查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有37%选择继续流浪,37%选择希望结束流浪生活,还有24%的流浪者觉得无所谓,综合分析有结束流浪觉悟的流浪者还是

少数。依据调查所示,高达72.41%的流浪者没有求助过,

没有及时地得到帮助也成为流浪者被迫流浪的原因。

在询问到流浪者了解的救助方式时,58.62%的流浪者选

择其他救助方式,也就是不清楚这些救助服务。只有

48.27%的受访者知道可以向救助站寻求帮助。由此可

见,救助服务宣传力度未够广泛。至于流浪者希望得到

的帮助中28.57%的受访者希望能够提供食物,20%的被

调查者希望可以提供工作,有17.14%的流浪者希望得到

金钱的资助,还有22.86%的流浪者并不希望得到帮助或

者不需要帮助。55%的流浪者是无助人群,看来社会大众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注还不够。

3.1.2农民工的收入及生活现状

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增加,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大部分

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打工地的经济地位仍然不高

调查显示,20xx年初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23588元,

人均收入7 408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4 314元,人均农业纯

收入20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7%。根据某经济

研究所20xx年的调查,20xx年,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26

065元,人均收入8587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5681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4.9%。与20xx年相比,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

成为农民工家

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

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情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这种反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针对农民工的生活住宿条件,大多数人是住在简陋集体宿舍中,5到6人挤在工地的临时帐篷,无论炎夏还是寒冬,他们为了生计早已忘记了生活的艰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存些钱寄回家里,省吃俭用。农民工的伙食很一般,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节约时间或者完成工作,他们只带着馒头和咸菜,更别说是鸡鸭鱼肉,就连热菜他们也没机会吃,大部分人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早餐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奢侈。在农民工中晚餐也许是最好的,而也只是吃点热菜,喝点热粥而已。一年到头吃鱼肉的机会也许就是逢年过节,或者喜事设宴。对于生活的艰辛,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这就是简单幸福的生活。

3.1.3世界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

紧急状态”。

世界粮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

当代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粮食生产、消费和

分配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状态。

在粮食生产方面,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

三的发展中国家,只生产占世界产量48%

的谷物,37%的肉类和23%的奶类。而占

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却生产

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谷物和大多数的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发达国家约为1,500斤,而发展中国家仅为500斤

在粮食消费方面,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其营养量大都低于正常的需要量。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大约有4—5亿人民处于饥饿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而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粮食,都超过了正常的需要量。过量的、富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及酪类的饮食类型,造成了广泛流行的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胜病和其他的退化性疾病。

世界粮食危机此前已在几个发展中小国家引发骚乱,现在这场危机愈演愈烈,连富裕发达的美国也受到波及。美国东岸和西岸多家大型零售商的分店对面粉、米和食用油开始限购,部分消费者也开始囤积五谷杂粮。

从菲律宾到埃及,许多国家都因食品问题爆发了骚乱。在西方,损失也许不那么惨重,但影响依然广泛。随着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瘪,政府正不断受到攻击。

3.2舌尖浪费现状

3.2.北京市餐桌扫描

元旦期间,记者对北京市餐饮业做了一番调查,发现不论是星级饭店、宾馆,还是街头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餐馆,都一样火爆。这无疑是人们生活富裕起来的一种表现,体现了群众消费观念的改变,显示了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政策的成功。然而,在这些可喜景象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餐桌上的浪费。

在亚运村、东三环路两侧、王府井大街的一些高档饭店、宾馆里,尽管有的规定了“最低”消费1888元、3888元、5888元、8888元不等,但几乎所有的宴会厅、包房都早早地被预定了出去。餐厅的领班告诉记者:节日临近,“感谢”的、“慰问”的、“联络感情”的、求人办事的络绎不绝,客人的消费基本上都超出了最低标准。在某中心四楼的一个包房,记者亲眼目睹了什么叫浪费: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的餐桌上,剩下的饭菜如按客人实际结算的2600多元估价,至少还值1500元,甲鱼、龙虾、大闸蟹应有尽有,几乎没有不剩菜的餐盘。服务员解释说,点菜的时候看他们只有四五个客人,就已经提醒过,但客人还是坚持要点这么多。

实际上,餐桌上的浪费远不止于此。有的客人为了追求上规格、档次,专拣贵重的名酒、洋酒点,结果因不适合自己的口味而造成浪费。

记者在北京市广安门大街、东直门内大街等地的宾馆、

饭店和一些街面上的餐馆,目睹了几个婚宴场面。在某

饭店宴会厅,几十张餐桌依次排列,上面摞了一层又一

层的大小餐盘。新郎的父母对记者讲,现在每个家庭只

有一个子女,办喜事唯一能在亲戚、朋友面前“露脸”

的,就是这顿饭了。为了保证筵席上不出差错、不出丑,

全家人提前在这里“试吃”了一顿,专门来挑毛病。餐

厅部经理对此习以为常。他说:如今,来给新人道喜的

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关系单位,出手都很大

方,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上千元。新人家庭不会、也不

应该太小气,拿出一半礼钱用到餐桌上就了不得。据这

位经理介绍,他们餐厅的婚宴每桌价格没有低于1000

元的。看着道喜的客人一个个离去,看着一盘盘多有剩

余的菜肴,主人也显得有些茫然:打包吧,拿回去一个月也吃不完,不打包吧,实在太浪费。最后还是一咬牙,“走吧”,一辈子不就这一次嘛! 3.2.2中国每年餐桌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

2000亿 富裕国家以吃干净

为荣

巴西、瑞典、德国和日本等4个国家外出就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论有些令国人尴尬。

日本

一桌饭吃下来至少要点5次菜

首先,日本餐馆的菜单设计就很人性化。每样菜或食物后面,都会标示具体的量,或直接标明这是“一人份”还是“两人份”;一般的快餐店或卖套餐的餐馆,食物或套餐都会

分为小份、普通和大份三个等级。有些餐厅,中午每份套餐的量分为两种,而价钱都是一样的,可是从来没有客人为了占便宜去点大份套餐,都量力而行。另外,现在很多餐馆还流行在每样菜后面注明热量,一来提醒顾客要注意身体,不要因为菜好吃而失去节制,摄取过多热量;二来无形之中督促顾客,不要过度点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顾客,不管是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还是和恋人约会,大家也都会“量力而行”,不会为了撑场面、摆阔气而铺张浪费。日本的点餐方式不像中国。中国基本是“一次性搞定”,一次就点十几样菜,结果往往是造成大量的浪费。而在日本点餐,一般客人进店被招呼坐下后,先一人点一杯饮料和一小份类似下酒的小菜,然后坐着边喝边聊。稍做休息后,再叫来服务员点上几个主菜,等吃完主菜,如果还觉得不够可以再加点其他的。一桌客人一个晚上吃下来,最少要点5次菜。

日本人这种节俭性格主要源于他们对国情的清楚认识。从小他们就通过各种教育建立起对自身资源不足的一种忧患意识,虽然发达的科学技术让日本成为富裕的国家,但他们却并不会因此忽视国情。在日本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养,没人会因为你节俭而嘲笑你。

德国

吃完面还要把盘子舔干净

德国人认为“”能吃光了是最大的礼貌。德国餐馆每张餐桌或菜单上,都有“请勿浪费”的提示。食物的分量也被精细地分为“小份”、“中份”、“大份”和“特大份”四种。有的餐馆还有专门针对女士和儿童的套餐。用餐完毕后,服务人员有义务提醒客人打包。经历过二战后“食品荒”的德国人,对“粒粒皆辛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德国人用餐时会“主动”防止浪费,经常做出三大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舔、要、拾。

德国有一个段子:前总理科尔用完餐后,不但吃得一干二净,还常把盘子里的酱汁舔干净。总理都这样,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记者和朋友在外用餐,经常见到他们在吃完意大利面后,淡定地拿起盘子,把上面的残余物质舔得干干净净,让讲究“富富有余”的中国人吃惊。

德国人还喜欢“要”剩饭吃。如果一个人在用餐时没有吃完,旁边的人如有兴趣且不嫌弃,会向你要来继续吃。记者一次在餐馆吃鸡排和薯条,饭罢和朋友聊天。这时,一个衣着普通的中年人走过来彬彬有礼地问道:“您剩下的鸡排如果不吃了,能给我吃吗?”记者有些诧异,事后问服务员:“为何有乞丐进来吃饭?”服务员答道,那男子非但不是乞丐,而且还很有钱,“家里有庄园,还养了一头大象。”

德国人拾起掉在桌上的食品渣粒继续吃是很自然的事。20xx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南京,早上吃自助早餐,到餐台切面包时,不小心把其中一块面包掉在地上。餐厅经理赶紧过去,但默克尔抢先把面包拾起,放回自己的碟中。后来,默克尔吃掉了这块掉在地上的面包。掉在地上的食物,只要不被严重污染,德国人一般不“嫌弃”。

瑞典

从幼儿园开始就餐教育

在瑞典的餐厅吃饭,也许你会因为说话声调有些高,或是一不留神把刀叉弄出过大的响动,而引得邻座微微地皱皱眉头;但如果你用手撕下一片面包,再用它蘸干餐盘内的最后一滴汤汁,放到嘴里品味,你的“馋相”绝不会引起旁人的不屑。因为吃掉餐盘内最后一粒食物,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瑞典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接受相关教育。在幼儿园吃饭时,孩子们就算晃晃悠悠走不稳,也要自己拿着盘子排队打餐,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吃完后把盘子放到待清洗的餐车上。老师会在一旁提醒孩子们不要浪费。久而久之,不浪费的习惯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一直伴随着他们成年,走向社会。

即便如此,瑞典政府每隔一年还要“管管”老百姓餐桌的事情。20xx年,瑞典食品局授权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平均每名瑞典人每年会丢弃100公斤完全可食用的食品;今年3月,这一数字降至56公斤。政府不厌其烦地提醒民众注意,食品被浪费不仅给个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巴西

有钱人也不会肆意挥霍

记者在巴西工作多年,很少看到巴西人的餐桌上杯盘狼藉,基本上都是一人一盘菜,既没有所谓的四菜一汤“工作餐”,更没有七大碗八大盘的那种盛宴,就连结婚或生日宴席也是如此。宴席之后,人走桌清,难见剩饭剩菜。

中华楼餐馆是巴西利亚一家较大规模的中餐馆,经营几十年来,接待过无数的巴西食客。饭店徐老板告诉记者,巴西人很爱到中餐馆聚餐,但点菜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自己爱吃什么,就点什么。一杯饮料,一盘菜,再加一盘餐后点心,从来不会点许多饭菜,吃不下剩下很多。

巴西人也不会盛情地让客人多吃。徐老板说,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也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没有客人会在乎主人的菜肴有多少,主人也不会以上菜多为荣。这样一来,餐馆里浪费的情况就很少见。

巴西流行吃自助餐。餐馆里摆放着各式菜肴,客人自由选择,按人头收费,不计量供应,巴西人也不会因此而胡吃海喝。不过,供应自助餐的餐馆常常因客流多寡而难以计量,常有剩菜剩饭。在这种情况下,餐馆一般都会将当天吃不完的饭菜叫餐馆打工者打包带回家,或是直接送到社会慈善机构,如孤儿院和敬老院。

在巴西人眼里,浪费是件很不体面的事,有钱人也不会因富裕而肆意挥霍。一次,记者应邀参观大豆农场。农场主是个百万富翁。他带着记者到其下属的几处农场去察看大豆收成。在农场的3天时间,每到吃饭时,他和农场职工一样,一杯饮料、一盘菜、一块水果,边吃边聊,非常自然。各地农场的经理也没有因为老板的到来而大摆宴席,更没有安排专人为老板做小灶。(环球人物)

我国每年餐桌浪费多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

餐桌的浪费,说到底是一个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问题。要改变餐桌上的浪费,就要彻底改变那些讲排场、摆阔气的陈腐理念,树立起务实、节俭的新风尚。

北京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亚洲告诉记者:“我国每年的餐桌浪费多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实在令人心疼!”究其原因,与文化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向来热情好客,请客吃饭自然是越丰盛越好。如果餐桌上都吃净了,没有剩的,就显得主人不够大方、不够盛情。请客吃饭,在推杯换盏中,吃的是面子、是感觉、是档次,吃完后还剩下了很多才表示主人的大方和盛情。这是个误区!我们去国外,许多人都曾有过在很高档的宴会上还吃不饱的印象。而我们在国内回请人家时又是多么奢侈,多么浪费。要改变这样的社会习惯并不容易,但必须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而且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社会学家周孝正教授也认为,要杜绝餐桌浪费,首先要改变观念,克服好面子、穷讲究的陋习,树立浪费为耻,节俭为荣的价值观。其次,饭店经营者应积极担负起监督与倡导的作用,向国外学习,科学设置菜单,建议客人合理消费。再者,有关部门可以从制度上对节俭消费给予奖励,对过分奢侈浪费者用加收垃圾处理费的方式给予惩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中国人从小也接受着节约粮食的教育,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有哪个家庭自己吃饭会奢侈浪费呢?但是在饭店,大鱼大肉吃不完倒掉确是常见现象,并且越是高档饭店,浪费越严重。这其中可能有公款吃喝问题,有请托办事面子问题??,但是,浪费可耻谨当铭记。

3.2.3浪费的特征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 ,中国 81 %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有食物剩余 ,但仅有 28 %的消费者表 示外出就餐时不考虑餐后打包 ;53 %的消费者表示 ,如果剩菜非常多才会考虑餐后打包 。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称为消费 ,而对人力 、财物 、时间等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称为浪费 。餐饮消费中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 ,其基本特征如下 :

1. 1 公款接待与宴席浪费惊人

公款宴请 、婚丧操办 、人际宴请等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 ,全国公款吃喝开支 1989 年为 370 亿元 ,2002 年则跃升为 2000 亿元 ,公款接待

浪费明显高于朋友 、家人聚餐 。

宴席浪费是餐桌浪费的“生力军”,如婚丧嫁娶 、满月过寿等大规模集中宴席所造成浪费的数量和规模是十分惊人的 。目前 ,各大饭店基本都采用固定价格标准来决定饭菜的档次 ,而很少考虑菜肴的口味要求和质量品质 ,再加上上菜速度普遍较快 ,现场

气氛热烈 ,客人的注意力往往不在吃上 ,剩得多就习以为常了 ,而且主人也普遍认为 :剩得多才说明大家都“吃好了”。

1. 2 浪费时段集中

客人浪费饭菜情况一般是午 、晚餐比早餐严重 ,正餐比便餐严重 ,因为正餐 、午晚餐的用餐持续时间长 ;另一方面 ,周末 、节假日比平时严重 ,这时人们用于餐饮的支出和精力较多 。

1. 3 浪费内容的多样化

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 ,餐桌垃圾从主食向副食转变 ,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 1 ] 。我国一些城镇居民在迈向小康的过程中 ,逐渐丧失了我国勤俭节约的美德 。不仅将吃剩的饭菜倒掉 ,甚至有些宴席在撤台时几乎是“整桌”被倒进了泔水桶 。

1. 4 浪费的日常化与普遍化

人们对浪费现象越来越习以为常 ,甚至对有些客人的节约行为嗤之以鼻 。如在饭后打包时 ,服务员做出不悦和鄙视的表情 ,也让许多客人不得不放弃打包 。

3.2.4餐桌浪费的消费者心理动因分析

消费者类型不同 ,产生浪费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

商务宴请中的排场摆阔 ,日常家宴中的多多益善 ,朋友相聚中的爱面子使餐饮浪费 。总之 ,屡禁不止的公款消费 、陈旧落后的消费观念 、日趋淡漠的节约意识是消费者明知浪费不对而一再持续的原因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吃 、 、豪吃 自谦等心理更加剧了餐饮浪费 。

2. 1 揩油心理

面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食物从自己手中滑进垃圾箱 。为什么明知道浪费是错误的仍然没有停止呢 ? 随大流、盲从的心理是关键 。

2. 2 讨吉心理

各种节假日及婚庆宴会上的浪费不但被许多人忽略 ,甚至还成了烘托喜庆气氛的必备条件 。有的城市的婚宴和节假日宴请 ,点菜为了图个吉利 ,一般都是双数 :四个凉菜 、八个热菜被称为“四平八稳”,六个凉菜 、六个热菜寓意“六六大顺”,十个凉菜 、十个热菜叫做“十全十美”。如此点菜一般都吃不完 ,浪费特别大 。因此 ,节假日往往是餐桌浪费“高发” 。期餐桌浪费中最肆无忌惮的往往都不是私人消费 。公款消费中的餐饮浪费十分惊人 ,因为饭局不用自己掏腰包 “不是花自己的钱不心痛” 不吃白,“,不吃”的心理使得点菜有节制 。尽管为制止公款吃喝 ,国家三声五令要求对口接待 ,压缩招待费用 ,事实上收效甚微 ,并且由“公款吃喝”变异出的炫耀性消费文化也对社会的消费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

2. 3 虚荣心理

一些消费者用财富来界定自己的地位 ,他们通过摆阔甚至斗富 ,炫耀虚荣 ,获取他人的艳羡 。请客吃饭往往已不仅是为了满足食欲 ,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显示主人的面子 ,满足宾主双方的虚荣心 。为了掩饰自卑或显耀经济实力 、社会地位 、能力 ,主人很在意面子和排场 ,在餐桌上的表现都是慷慨大方的 ,菜肴当然是多多益善 ,于是大量点菜造成浪费 。必 要的公务接待 、宴请无可非议 。但是 ,在有些时候 ,“餐桌上的繁华”程度往往被异化成了“重要 、热情 、地位”等等的代表符号 ,这是需要引起思考和反省的可悲现象 。

2. 4 攀比心理

攀比为制造“餐饮消费神话”推波助澜 ,尤其表现在年轻人身上 。他们消费追求档次 、新奇 ,盲目效仿攀比 ,不顾自己的收入水平 ,不能量力而行 ,崇尚“今朝有酒今朝醉”,结果城市“负翁”层出不穷的同时 ,餐桌垃圾堆积成山 。

2. 5 功利心理

许多请客者在有求于人时不惜代价 ,认为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即使浪费也是形势所需 。例如在商务宴请或招待政府官员时 ,主人都有意识地多要几个菜 ,以期给客人“留下好印象”,便于日后合作 。这些请客者在自己日常的消费中则可能是比较节俭的 。

2.6 盲从心理

“年年有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遗风 ,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餐桌文化 ,这在短期内是较难改变的 。有不少消费者认为 ,餐桌上有剩菜才表示吃饱了 ,如果菜量刚刚好 ,都剩下空盘 ,就是不够吃 ,传统的陋习直接导致了人们在宴请时大肆挥霍 ,挥金如土 。有些消费者甚至觉得适当的浪费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 ,只要收入水平上去了 ,浪费与否是个人的事情 ,与他人无关 。调查发现 ,30 岁到 40 岁左右的男性消费者最容易超量点菜 , 并且餐后大多不打包 。有些人经常一面念叨着“可惜” “可惜”呀,一面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食物从自己手中滑进垃圾箱 。为什么明知道浪费是错误的仍然没有停止呢 ? 随大流、盲从的心理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