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情况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的调查报告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朱熹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由此可见,自古而今,诚信始终我们所崇尚所器重的一种珍贵品质。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如今,在生产力的齿轮飞速转动的时代,诚信有时却以种种原因种种方式被我们放在了不易觉察的角落。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保证,我们理应对诚信问题加以关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20##年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大学在大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再加社会的诱惑太大,学术研究氛围过于混乱,连部分教师也不知道学术方向在哪里,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而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关系和后门,有的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此外,高校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也给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家庭教育乏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起了教唆的作用;还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作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作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从小缺乏儿童伙伴,离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4、自律意识较差。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5、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

由这些现象和分析,并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不难的出结论,总的来说,大学生诚信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社会问题被折射出来,但大学生能做的,还是坚守自己诚信的道德底线,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讲诚信有诚信的人。

调查问卷及结果如下:

  • 问题1:
  • 您认为大学校园中的诚信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问题2:
  • 您觉得大学生诚信与社会风气有无关系?
  • 问题3:
  • 你认为当前我们的诚信教育有效吗
  • 问题4:
  • 你认为那一种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最佳方法
  • 问题5:
  • 在日常生活中,您觉得您是否能做到诚信
  • 问题6:
  • 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
  • 问题7:
  • 您对诚信问题:
  • 问题8:
  • 你对作弊行为的看法:
  • 问题9:
  • 如果你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你会对家境情况:
  • 问题10:
  • 和他人交往时,你是否看重对方的诚信: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情况

社会调查报告

学校:邢台学院 班级:

姓名:柳英 学号: 09级物流一班 2009852123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就业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同时随着高中的普及,人们对知识的重视,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更好地迎接随之而来的挑战,我对河北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毕业生有多种的选择,或是读研接本,或是自主创业,但大多是还是选择了投身工作岗位。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高校 就业形势

前言:就业就是大学生面对市场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从而正确选择职业的过程。大学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当然也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新的市场的涌现,对人才需求的增加给广大大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就业机会;同时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局限而对行业变化和市场要求的迟钝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

一、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我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 调查对象与手段

调查对象:河北高校大学生

调查手段:问卷调查并结合网上资料。

三、调查时间:2012.3.31-2012.5.1

三、调查内容:

㈠、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

㈡、根据当前社会的结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

㈢、当前就业难的原因

㈣、对此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㈠、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方面:

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100%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有一定了解,其中认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高达

70%。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于担心的现象。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太高

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的期望都比较高且对工资的要求也较高。70%希望到大城市发展,20%愿意接受中小城市。薪资2000元以上为普遍接受目标,1000以下基本无人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找工作的最有效方法是找他人推荐,而非自己努力争取。其中认为熟人介绍最为有效的高达89%,认为学校推荐有效的也有32%。

㈡、根据当前社会的结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毕业去向

据了解07毕业生495万,就业率75%,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就业率70%,09年大学毕业生600万,就业率40%。由数据可见,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率却逐年大幅度地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的严峻。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对我们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大学生对于现今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方面

通过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大约有60%的同学认为现今所学专业是自己的理想专业。显然,剩余的40%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先进所学的专业不够理想,对于这40%的同学,将来就会面临这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未来做的工作与本专业不对口会如何选择。对于这个问题,几乎90%的同学都认为无论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都不会很在意,都会去试着喜欢或者是先干着等待时机以后再逐渐向专业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有了充分地认识。然而,对于那40%的同学来说,仍有一个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正所谓爱好激发潜力,潜力激发动力,如果一个人能够如愿以偿的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那成才率会比不愿意学习自己所学专业的要高。这样,在面试的时候,面对同一家企业时,那40%的同学很自然不会像那些学到自己理想专业的那些人那么有热情和激情,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败在这微小的差别中,最后被拒之门外。那时,他们就将会面临着待业失业等诸多问题。

2、大学生毕业后的规划

据调查显示,约有60%的人选择要考研或接本以继续深造,约30%的人认为应该先去找工作早日赚钱,剩余的人则还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继续深造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了。也许,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这些学生本身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想丰富自己的头脑,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意识到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低下,更高的学历会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更为有利的砝码。换句话说,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即使到了就业的严峻性,并且试图寻找更多增加纠结筹码的机会。

换个角度来讲,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会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习深造的热情,新一代青年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会跟着提高,青年是社会的主导力量,那也就预示着中国的未来建设将会由更大一批更高水平的人才来完成。我国的发展就越来越有前景了。

3、大学生择业方向的主导因素

据调查显示,35%左右的同学会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选择一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还有35%的同学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选取职业,大约20%的同学希望将来的职业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最后剩余的10%的同学则会考虑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

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在我看来,打一种同学是从自己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择业方向的,他们十分了解自己,并且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估自己。而其他的几种同学则是更多的考虑到了自身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的好坏,当然,我并不否认这种想法,但这种对未来工作的种种“要求”便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种负担,要求越高要求越多负担就越重,大学生就业就越是困难。因此,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择业的标准过高就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因素。

4、择业标准及对工作区域的选择

据调查,85%的同学认为工作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只有15%的同学是为了诸如实现人生价值等因素为就业目的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越来越现实了,提高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巨大多数同学的工作动因。调查显示约有65%的人把企业的薪水和福利是否良好作为择业因素,只有少部分的人在乎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和工作氛围等其他非物质因素。于是,另一个问题又由此产生了,那就是“眼高手低”的影响,由于许多同学都把提高生活品质等物质因素作为择业标准,对于达不到自己满的收入标准的工作,许多同学都产生了不屑一顾的想法,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理性不够客观,而把重点放在了物质要求上。然而企业层面上却并不需要一个只考虑物质因素的“冷血工作机器”。因此,对于这一类群的人待业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45%的同学将工作区域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型城市,32%的同学可望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中谋得职业,23%的同学希望留在自己的家乡中工作,然而,几乎没有同学有意愿到符合国家需求的边远城市去工作。这种情景部门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然而奉献精神在大学生中的极度缺少却极其引人深思,正是由于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极度缺乏,物质需求对思想的充斥太多,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根本不会考虑去边远城市工作的情况。由此,就造成了发达城市就业难而边远城市人才极度紧缺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在就业方面的一大重要的“扎堆”现象。

㈢、当前就业难的原因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我认为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下:

1、社会原因

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的错误理念上。不少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 ⑴、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

⑵、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在同等情况下愿意选择男大学生。

⑶、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紧密联系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设置有一定的关系网,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⑷、用人单位目前除了文凭外,更加注重能力,经验非常重要,许多公司不愿意花钱培养人才,更愿意招立刻创造价值的员工。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一般的大学生无法满

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他们忽视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

2、高校原因

⑴、国内高校的大力扩招,大学生数量猛增,给用人单位更多的选择;

⑵、高校教育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⑶、大学生数量增多,其质量也在下降;

⑷、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3、大学生自身问题

⑴、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

⑵、大学生自身就业心态, 择业观有误是就业难的最大原因。

a、对工作期望值过高。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应聘单位挑三拣四。

b、当代大学生毕业时都已经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的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恐惧、急躁、自卑、孤傲。

c、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的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d、依赖心理重。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⑶、盲目,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非常迷茫,心态非常浮躁,频繁跳槽。 ⑷知识学的不扎实、不系统,在工作中无法运用到所学知识,需要从头再来;

⑸、定位不准确。

其实目前大学生就业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摆正心态、能吃苦耐劳、适当的降低标准、找准方向,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当然如果想找与自己预想中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目前企业对工作经验非常看重。只要你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一定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到时不是工作挑你,是你挑工作了。

4、对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个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来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高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社会需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引导大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需要我们个人自身多多努力,给自己定好位,树立好自己的理想,然后为理想改变不良习惯,锻炼培养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为理想努力奋战。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能力”。

⑴、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⑵、高校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第二、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最后,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的获得就业信息。

⑶、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⑷、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第一、我们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即使所学专业不是内心原来期待的那个满意的专业,也要用心去学,要对自己负责,不可以自暴自弃认为那个毕业证就好,毕业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从事有关工作了。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应面对市场需求,作出积极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应该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学会客观并且理性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根据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减少在择业过程中对物质因素的考虑。

第三、要认清当前就形式的严峻性,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

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第四、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最后,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大城市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如果我们很不幸的被竞争下来了,在家待业,那还不如响应国家需求到边远的那些人才紧缺的城市暂时工作。在那里,人生的价值同样可以完美的实现。

总之,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正确就业定位,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顺利实现业。

参考文献:1、172校园活动网

2、大学生精英论坛

3、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4、《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附:调查问卷样题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 不了解

2、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3、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可多选)

a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b 就业信息发布

c 就业心理咨询

d 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

e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f 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

4、你希望你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是多少?

a 800-1000

b 1000-1500

c 1500-2000

d 2000以上

5、你找工作时的重点取向是什么?

a 兴趣

b 个人发展空间

c 工资

d 公司的知名度

6、你了解社会及政府应对就业问题的政策吗?

a 很了解

b 比较了解

c 了解一点点

d 毫无所知

7、你认为找工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a 学历、文凭 b 后台 c 工作经验 d 责任心、诚信等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