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徜徉在爱与痛边缘的青春》-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3.《徜徉在爱与痛边缘的青春》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每个人对青春都有不同的理解,那是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淡淡的爱与痛总会牵扯着拥有过往青春的我们。而村上春树就是用那淡淡的笔调,缓缓的情节,慢慢的铺叙手法向每个读者展开了《挪威的森林》的述说。看完以后,我虽然说没有一股酣畅淋漓之感,但那久久不能忘怀的清香确实是绕梁三日。留给我最大的感受还属那些青春留在时光岁月里的些许疼痛吧。

日本文学向来给人就是那种暧昧、清新的感觉,《挪威的森林》也丝毫不例外。作者村上春树 写这本书是据说是受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披头士的一首叫《挪威的森林》音乐的影响,所以于一九八七年写了一本同名小说。和歌曲一样的是,字里行间所表达的都是对青春的感想,都有那一点点的彷徨。可以说,整篇小说都是以伤感的笔调在进行的,但并不会让人感到十分压抑,反倒扣人心弦。小说主人公渡边是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的。渡边有过两次恋爱。第一次恋爱是在高中,他同女孩睡觉后就把女孩甩了。第二次应该算他喜欢上了直子。而小说的女主人公直子却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死了。渡边就前往东今念书,读书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直到一年后,直子意外地重新来到渡边身边,这让渡边惊讶不已。此时的直子已经变了一个人似的,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他们两人见面后总是重复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散步。直子二十岁生日的晚上,渡边为她过生日,而直子情绪异常激动,于是渡边与直子两人第一次“坦诚相见”,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这让渡边很是担忧。几个月后直子突然来信说她那晚之后回了家,后来就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后来前去探望直子,越发的喜欢上她。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直子却不能像第一次那样产生性反应,。分手前,面对病重的直子,渡边仍旧表示永远等待她。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渡边与低年级的绿子相遇。绿子是个开朗外向的女孩,对渡边而言“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他一方面念念不忘还在深山里的直子,一方面又难以抗拒勇于大胆表白和拥有迷人的活力的绿子。其后,渡边虽仍有去探望过直子。但突然某一天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却让渡边不知所措。下定决心的渡边于是暂时告别绿子,让绿子等他回来,自己就孤身一人去了海边,独自揪心痛苦。回来之后,在与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互相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渡边从海边痛苦的回来后,受到玲子的鼓励,重新振作起来,在家楼下给绿子打了个电话。他告诉绿子说他十分想念她,希望见到她并和她说说话。此时绿子问渡边,“你在哪里?”。渡边愣住了,使劲地想“是啊,我在哪里?”。这处文章的笔墨很好的反映了主人公此时的内心世界。渡边这时候是真的无比脆弱与彷徨,他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正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要往哪去。其实,我觉得这时的渡边正是作者村上春树想抒发的情感。青春,就是令人会有伤痛,就是会有不知所措的徜徉。在爱与痛的边缘,我们每个人都在危险地行走。只是小说的木月,直子都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好在渡边还有希望,他还有很多美好的未来值得去面对。关键在于他今后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想村上春树也正是想告诉我们,青春的一路上有苦与累,很少有只存在快乐和舒心的大道供我们前进,我们的人生也许都会出现像渡边那样的抉择,我们所应采取的不能是消极,而是之后的豁然开朗与勇往直前。

可以说,在看《挪威的森林》的一路上都是带着淡淡的隐痛的,但伤感之情却像茉莉清茶的香气般来的那样芬芳。我在平淡的苦楚之中渐渐看到光明,看到前方美丽的景物。我知道,痛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结果与归宿,我们要学会的是一种担当,是一种无言的坚强。在有爱与希望的路上,我懂得了要奋力扬帆,不畏巨浪。

深圳大学 管理学院

李赓 2011.08

 

第二篇:读书心得_《挪威的森林》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1120121335 袁星

夏日午后,站在旧式的胡同中透过交错的电线杆,望着并不太蓝的天空,两旁的行人似乎是在穿梭,但却听不到糟杂的声音,就连呼吸的声音也不能感受到,我只是在享受这种静,心灵的静,真想投入于静中不再回来,这实在是很享受呀。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

《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两次死,很相似的两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话说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木月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不是他最爱的直子而是渡边,这似乎应该是木月把直子托付给了渡边,直子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也不是渡边而是玲子,同理应理解为直子把渡边暂时托付给了玲子。

书中所描写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醒着的,但由是他们价值观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本身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渡边本书的男主角,一个实在是很普通的人物,普通得让人难以留下印象。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不过这家伙最强捍的也就是这种逆来顺受了,似乎任何人都不能影响他的生活轨迹,虽然他也并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或将要去哪里。不过渡边的心理也不太成熟,他在寻找一种既不伤害直子,又不伤害绿子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个人正义都大行其道,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话,必然导致混乱”,在直子死后,渡边想通过旅行来找回自己但却失败了。直到渡边见到玲子,玲子说“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此时应该说渡边解到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

直子本书的女主角之一,很执着于完美。本书一开始直子就提到了一口井,一口在森林边缘的井,一口深的并且一但坠入便只有孤独陪伴直至死亡的井,但又是很吸引直子的井,因为坠入井中便与现世隔绝,她也明白这是危险的,但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这就是直子的无奈。这口井也是直子后来生活的写照,所不

同的是渡边一度在井的附近守望着直子。在疗养院的直子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她需要靠井边的渡边才能确定自己还活着,需要靠玲子才能完成与外界的交流,以至到最后玲子几乎成了直子的化身。

绿子本书的另一位女主角,应该说是森林里一棵非常奇异的树,她似乎可以冲破黑暗享受到阳光,也是我非常非常佩服的一位女性。之所以说她是一棵树是因为她非常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亲人一位接一位在经历了非常的痛苦后慢慢死去,应该说她是以常人无法想像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这是绿子的无奈)。她也想逃避,也许逃到那个被她称做驴粪蛋的乌拉圭去,也许是借助性幻想(其实从这点看她的道德观远比看起来要严格得多)。她也很想有个依靠,就像她对渡过说的那段关于买饼的任性的话。绿子从心理上表现得相当的成熟,甚至很有策略,她很明确的向渡边表白,因为她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渡边的选择。当渡边因为陷入对直子的思念而忽视了她时,她选择告诉渡边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并选择暂时离开让大家可以冷静的思考。

永泽注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精英”的人物,他暗熟在这个社会成为“精英”的规则,“绅士就是做他应该做的, 而不是做想做的”(这是永泽的无奈),虽然他也看不惯这个社会。他也期待和初美获得爱情,但他清楚这样做就会被排除在“精英”这个圈子之外,在他的价值观里除了成为“精英”其它都是通往“精英”这座城堡的铺路石而已。社会的压力,家族的压力以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都注定了他永远都无法做一个随心所欲真实的自己,他在为这些看法活着,为别人活着。 初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并不多,但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人物。应该说初美很纯美童真式的梦想会让每一个读者动容吧,初美的梦想是用自己的爱来改变永泽,使他获得真正的自己,把他带回到那个纯美的世界中去,即便为此赋出再大的代价也无怨无悔,即初美可以一定程度的接受永泽的放纵。可是在永泽却不想放弃“精英”这个社会赋予他的头衔(这是初美的无奈),因为如果放弃了他可能除了初美就真的一无所有了,永泽选择了戒色,而初美在纯美的梦想破碎后选择了自杀。

玲子,虽然作者赋予了她身世背景,但玲子更多的时候还是以直子的附助者,或者是替身的形式出现的,替直子写信,以至在直子死后和渡边发生关系,我们似乎看到的是直子。关于玲子来到疗养院的原因到是有点要说的,在我看来玲子相对于对事件本身的打击来说,似乎更看重玲子丈夫对此事的冷静处理,应该是这件事在玲子价值观里这件事是重大事件,解决方法只有马上离开换个新环境,

而从玲子丈夫的价值观看首先是家庭本身的稳定,这件事应该是排在第二的位臵,玲子感到自己没有被重视于是崩溃了。

完美不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的船,而是暴风雨过后洒在甲板上眩目的阳光,完美不是来自由我们对它的执着追求,而是源于勇于面对磨难的坚强的心。

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小说想向我们倾诉什么呢,生与死,死与性,性与爱,坦率与真诚,一时竟很难回答。读罢掩卷,只是觉得整个身心都浸泡在漫无边际的冰水里,奔波于风雪交加的旅途中,又好像感受着暴风雨过后的沉寂、大醉初醒般的虚脱、虚脱之后又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