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报告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教育当中,教师扮演的就是教授“鱼”和“渔”的重要角色。而“鱼”和“渔”就可以看成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做传授“渔”的角色,教会学生们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观察 自由支配 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有好的知识基础,当然,除了学习方面,我们还要多方面的引导学生,让我认识到做教师在很多的细小方面的关注对学生的成长的重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一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对教师的三个建议,我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分别是第十七条的“教给学生观察”,第二十六条的“教会儿童利用自有支配的时间”和第六十条的“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一、 教给学生观察

文中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识记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就应当越多。低年级的儿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对于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是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合理地引导这个低年龄段的儿童学会观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大自然的美妙……从细微的观察中收获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这一方面,我是深有感触。大二暑假我做了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家教,小学二年级的作文很大一部分还是看图写作。刚接触到这个学生的时候,他完全不会写作文,看图写作的文章,题目要求写一百字,他寥寥几十字就能写完,字数是一个方面。另外,作文也写得像流水账般,简单生涩。面对这种情况,我就要求他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事和人,看到一幅图你就要想想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情况,然后别人是怎么做的。后来,我给他布置了一副小熊扫地的看图作文,在我的指导下,他联想到小熊扫地和家里奶奶扫地打扫卫生室一个道理,奶奶怎么扫的,小熊也怎么扫。这样就可以把小熊扫地的神情动作描述地比较全面,文章写得也会比较好。所以说,教会学生观察,比教会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来的更加实在。

二、 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书中指出,对儿童来说,时间是怎么度过的,这和成年人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永远不要记这一点。谁不考虑童年的这一特点,他就很难理解儿童的心情,经常会碰壁。在树林里度过一个充满阳光的夏季的日子,对儿童来说就像过了整整一年,而在少先队夏令营里度一个月,那就好像过了一辈子。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束缚儿童,让他们去仔细地看看各种事,并且看个够。也许,你还可以把儿童放掉整整一个小时,让他们各自去干自己要干的事。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儿童的感知和思维。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会被某种

有趣的东西所迷住,也很难摆脱那件使人入迷的事。可是,在成年人的下意识的深处,却有一种思想使之不得安宁:我还有工作,谁也不会替我把它做掉的。这种来自下意识的信号,会帮助我们控制时间的利用。而儿童缺乏这种控制力。所以他会忘记时间。应当教给他怎样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课堂上,儿童可能被窗外飞过的小鸟吸引住,看得入了迷,所以对你所讲的东西一点也没听进去。是的,他没有听你讲课,这是真实情况,因为他浸沉自我想象之中。这时候作为一名教师,不要立刻点名批评他,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教师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而是轻轻地走到他面前,敲敲桌子示意,或者请他告诉你是否可以一起分享看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如果教师学会了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就会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那些冲突:教师不理解儿童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到底要求他怎么做。

现在普遍刮起了一阵补习风,各种培训班、奥数课……几乎是涵盖了小学生到高中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哪里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父母只是一味地盲从和跟风,怕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就落后了,所以周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学习的环境。但是,父母是否有问过自己孩子感受,是否愿意用自己自有的时间来参加所谓的培训班?家里的小侄女,才刚上小学三年级,周末就有舞蹈课、奥数课和小记者班三个培训课。我也问过她觉得上这些培训班觉得有趣吗。小女孩一脸迷茫地回答我:“我比较喜欢舞蹈课,其他的都是妈妈帮我选的,她说别人都报,所以我也要学“。我试想,也许现在的孩子并不喜欢放假,因为这样他就要去上培训班,比上学还辛苦。我相信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们不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怎么可能用心地学习?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孩子多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老师还应该多多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会少年阅读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学会了自己看书阅读,就能一点一点的进步。例如,当一个少年在写作文的时候,他才回想每一个词的写法,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他才回想简便乘法的公式,这样他就根本不可能进行思考了。有一些东西是学生不应当事到临头才去回想的,而应当能够在智力活动中半自动化地随手运用它。像一个有经验的钳工能随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着端详一样,一个对智力活动训练有素的学生也能无需紧张地集中思考,就从自己的意识仓库里把基本原理信手拈来。

在小学各年级,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 也许我们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少年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语文写作和数学应用题中占有很大的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知识的扩充,这种良好的阅读能力的优势会逐渐展示出来。

书中指出,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

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的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部分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那么这就不仅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过程。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对学生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时刻把握传授学习知识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样才能逐渐进步。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第二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体会杜爱玲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体会

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杜爱玲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

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上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同事们一起把孩子教育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