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全省发达县市区相比,我区经济增速不快,平台建设滞后于项目建设需要,经济外向度不高;规模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步伐较慢,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增收后劲乏力,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配套发展不够协调,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发展需要;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创新等。

当前,世界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正步入后危机时代。今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但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不可预见因素增多,形势极其复杂。历史经验表明,后危机时代必然会催生经济转型和技术革命,伴随着深刻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大规模的产业升级、行业兼并重组,对我区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意义深远;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力实施,为我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继续加大三峡坝库区对口支援力度,启动实施三峡工程后续规划,为我区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政策争取空间;我区处在全省长江经济带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交汇节点,随着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我区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宜巴高速、翻坝高速、汉宜城际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峡物流中心及太平溪新港即将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平湖半岛开发、建设三峡游轮中心和魏家畈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重大决定,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和机遇的叠加效应必将推动我区新一轮大发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打基础、谋长远”,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经济总量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条件和开放的政策、充裕的劳动力、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我区具备加快发展的相对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促转型、抓项目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改善发展环境,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继续走在全省和中部地区前列。

做好今年及今后的经济工作,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企业集团化、产品品牌化”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调整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城区借市发展,郊区借力发展,坝区借机发展,山区借位发展”的思路,推动城乡发展互动、产业互融、优势互补、功能互用。大力实施“一带两区五园”战略,倾力打造小鸦工业经济带、开发区十里工业新区、发展大道十里城市新区和小溪塔、龙泉、鸦鹊岭、黄花、乐天溪五大工业园区。借助紧邻主城区的区位、市场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做强城市经济龙头。支持郊区借助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巨大的品牌优势,积极争取坝库区产业发展政策和企地共建支持,推动坝区旅游、物流和生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支持山区在培育主导产业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

打破区域界限,异地借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城乡联动、携手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按照“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大”的要求,推进产业发展向主导产业聚集、向配套产业延伸、向龙头企业对接。推进第三产业以生活型服务业为主向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并重转变,促进物流、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配套发展,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坚持企业集团化发展。坚持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优先配置,不断壮大企业规模。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企业集群,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壮大规模,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链式经济,扶优壮强一批龙头带动型、优势互补型、产业链接型、增量扩张型的集团化企业。

坚持产品品牌化发展。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引导市场主体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积极争创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逐步实现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传统产品向高科技产品、初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

年政府工作重点今年政府工作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的,是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指标。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是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以全市循环农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实施循环农业规划,确保全年农业产值增长8%,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实施循环农业精品工程。按照“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优势板块优先扶持、优势基地优先配套”的要求,着力打造小鸦路精品柑桔走廊、宜大路高效茶叶走廊和黄柏河生态林业走廊,建设精品桔园5万亩、高效茶园2万亩。

加快建设百亿农产品加工区。全面启动百亿农产品加工区建设,确保全年新增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30亿元。重点培育以稻花香、绿秀粮油、昌伟农贸等为龙头的粮油转化增值型企业,以娃哈哈、均瑶、京都奶牛等为龙头的养殖综合利用型企业,以萧氏茶叶、邓村绿茶为龙头的茶叶深度开发型企业,以嘉源、荣盛为龙头的柑桔加工销售型企业,以三峡国际旅游茶城、鸦鹊岭生猪交易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型企业,支持十八湾、山里来、扬子果业等成长型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农民增收。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晓曦红等10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实现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构建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和山水人和谐共生的生态夷陵。

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与板块基地建设、市场主体发展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强区继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坚持以完善园区功能、培育市场主体和加快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80亿元。

完善平台承载功能,做强新型工业龙头。坚持把开发区及园区功能配套作为提升经济承载力的重要抓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链式发展。按照“一带两区五园”的总体定位,启动小鸦工业经济带规划建设,完善开发区及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推进鸦鹊岭精细化工园、乐天溪移民生态工业园、稻花香包装工业园、萧氏茶产业高新技术工业园、均瑶乳业工业园建设。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持政策同优、服务同质、待遇同等,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保发展的强大引擎。按照“增强主动性,把握规律性,研究可行性,提高成功率”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年引进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1个、过亿元的项目5个,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突破。

三、以深度开发为重点,推动三产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全国旅游强区。以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区)”为目标,按照“打造一个旅游名镇、建设两大旅游精品、美化三条旅游线路”的要求,加快旅游业深度开发,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融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三峡人家、三峡晓峰两大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景区周边环境,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精品景区和三峡旅游的核心景区。加快神宜路、宜巴路、普百路三条旅游线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神宜公路夷陵区段生态景观工程和特色民居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宜巴路、普百路旅游标识标牌、观景平台等配套建设。大力推进旅游线路产业发展,打造宜巴路三峡奇石走廊,扶持发展星级农家乐。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加快南津关大峡谷旅游资源开发,探索发展城郊体验式旅游。精心组织好全国摄影大赛和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面提升夷陵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建设沿江物流名区。大力整合物流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全面推进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经济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扶持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太平溪新港、稻花香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新区。以建设“最适宜人居的宜昌生态园林城区”为目标,不断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努力建设县域金融大区。

四、以城镇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大手笔推进新区建设。按照“功能分区规划、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设施集成建设”的思路,大力推进发展大道新区会展、总部、商贸经济中心建设,再造一座夷陵新城。

高标准推动老城改造。推进老城区配套建设向片区开发、综合改造方向转变,实现老城区与新区、开发区同步提档升级。 大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坚持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五、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全力为人民谋福祉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千方百计促民富。大力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推进农村劳动者向“产业工人、技能人才”转变。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以赴解民忧。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2万人。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和移民保险政策。扩大低保覆盖面,认真落实低保提标政策。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病救助和医疗救助体系。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群策群力谋民利。

六、以统筹协调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七、建立健全“企业主体、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科

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推进智力成果资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确保高新技术产值和增加值增长30%以上。

七、以和谐稳定为前提,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坚持以文明创建为重点,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深入实施以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八、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学习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学习型政府,坚持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在学习中提高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着力构建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绿色通道。坚持把服务重点放在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财税点、就业点上,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在增加居民收入和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多办实事上。坚持规范民主,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勤政高效,增强执行落实能力。坚持严格自律,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第二篇:05政府工作报告定稿(区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1月4日在常州市新北区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杨平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科学谋划“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区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进步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负重奋进,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完成财政总收入3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3%; - 1 -

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工业利税总额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工业增加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长江塑料化工市场、富都商贸饭店、每家玛超市等重点服务业项目顺利建成投运,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农业健康发展。全年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41个、市级优势项目7个、国家级项目1个,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0.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畜禽防疫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得到有效巩固。防洪、抗旱、抗台预警机制进一步健全,农业灾害性损失减至最低。

外资民资量质并举。东京制纲、特斯玛、豪爵摩托、查特深冷、V&M无缝钢管、朗生微电子、BPB石膏板等一批新进外资大项目总体呈现结构优、质量高、投资大、建设快特点。预计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5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完成自营出口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全年引进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80家,自办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的49%。

- 2 -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按照“区政合一、职能分开、各有侧重”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完善了高新区(新北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了“六统一”、“三分开”的工作机制,推行了“双聘制”改革。继续完善招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外经(招商)局与镇(街道)、园区的关系,明确区企业投资服务中心与区、镇两级招商机构的职责分工,实现项目信息、推进、服务上的互通共管。完善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发展(集团)总公司资产规模,基本实现投融资运作的市场化、集中化,促成全区投融资机制的良性循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推进国际学校、武进水泥厂等国有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强化技术创新源头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引进科技研发机构,构建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年共组织3次产学研活动,签订合作协议28项。调整了软件园规划布局,强化了核心区、产业区、孵化区功能建设;积极推进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了一批软件、动漫企业;加强“三药”基地建设,全年“三药”产业销售总收入达到45亿元。全年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资金4059万元,引进各类科技孵化型企业50家,新增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 - 3 -

14个,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个。新增国家“863”计划项目和“863”计划引导项目各1个,实现了我区该类项目零的突破。预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超过15家、经认定的省软件企业3家、软件产品15个,专利申请超过350件、授权超过250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编制和管理,科学引导城市发展。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六项规划研究;完善了高新分区、新龙分区、新港分区三个分区规划;完成了高新区未利用土地、出口加工区、新龙居住区等六项控规;开展了镇村布局规划,完成了春江镇、孟河镇、西夏墅镇的总体规划;推进了通江路、太湖东路两侧、城北干道等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坚持严格保护、集约利用、规范管理土地资源。全年上报审批建设用地1.28万亩,基本满足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全年区本级收取土地出让金10.5亿元,净收益4.7亿元,为开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完成了全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更新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区土地资源现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做好了充分准备。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确保重点”的原则,实施了黄河西路、出口加工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通江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了新魏花园、百草园、百馨园、新龙小区、泰山新村等拆迁安臵房建设,预计全年竣工安臵房140.8万平方米,安臵拆迁居民7080户,2万余人。 - 4 -

加大依法强制拆迁力度,完成了藻江二期、西环二路、出口加工区等重点拆迁工作,确保了安臵房及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打开了全区拆迁工作的新局面。集中力量开展了藻江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关停了4家违法排污企业,其余植绒企业全部完成了污水接管集中治理工作,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状况。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文教卫设施建设推进迅速,建成了区文化艺术中心及圩塘、泰山、新魏、富民等4家幼儿园,完成了魏村中学等学校危房改造12000平方米。区少体校依托市体育中心和区实验中学正式挂牌成立。建设国家级乒乓长廊1个、省级全民健身点5个、区级全民健身点15个。全面启动了孟河、薛家卫生院易地重建工程,创建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学校食堂达标率实现了100%;中小学市级示范图书馆创建率提高到56%;省级标准化实验室创建率提高到7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区计划生育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富民工程卓有成效。把富民作为强区的前提,扎实推进富民进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区城镇在岗职工平 - 5 -

均工资达19434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23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整体负担降到零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30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发放失地农民保养金超过2亿元,其中老年失地农民保养金1900万元。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各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共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8100人,转移6456人,新增就业岗位947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55人。继续推进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全年改造镇村道路42条,重建农桥38座,基本完成乡镇自来水厂移交市自来水(集团)公司统一建设管理工作和农村“三清”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高扬创业大旗、推进两个率先”主题活动,积极推进创建“理性新北”、“活力新北”、“文明新北”、“合力新北”工程。围绕“全民创大业,目标创新高,环境创新优”目标,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区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认真组织开展“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四五”普法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深入推进“平安新北”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巩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有效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国防动员、 - 6 -

国防教育和兵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统战、民族、宗教、文物保护、统计、档案、外事、侨务、人防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政府发展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机关干部政治素质和发展能力。通过“再比较、再定位、再奋发”统一全区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工作重心。根据区委建议科学谋划“十一五”发展蓝图,编制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规范性文件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共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7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9.4%。以创建“五型”机关为抓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五项禁令”、“廉政建设承诺制”、创三优服务承诺、减文减会减应酬等制度,大力推进“行风评议”工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扎实开展“投资环境改善年”活动,编制《高新区优化投资环境资料汇编》,相继出台并实施《高新区改进收费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建成100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超市并投入 - 7 -

使用,实施项目报建代理制、联合办理制、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扎口收费制等一系列服务制度,进一步简化政府审批流程、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优化全区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新北区委领导下,在紧环境中奋力拼搏,在激烈竞争中奋勇争先,有效破解资金、资源等制约发展的难题,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密切关心、严格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辛苦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各垂直部门干部、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园区建设水平落后,开发区域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集中、连片、成型的招商平台,吸引和承载大项目的能力不足,利用外资无突破性进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同步,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开发资金筹措难度加大,资源制约 - 8 -

和环境矛盾问题仍很突出等。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给予批评、帮助和监督。

20xx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任务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做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意义更加深远。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知识经济发展迅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利用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从国内环境看,“十一五”时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期。这一期间,虽然受到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将保持宏观政策的延续性,继续采取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产能过剩行业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在投资高增长、贸易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将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能源、环境”的消耗产出比将成为经济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间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重点从单一的经济总量竞争转向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从我区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十五”期间全区经济迅速腾飞, - 9 -

社会和谐进步,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顺利开启“十一五”征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加快,工业化推进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化推进与农民转移、现代化推进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资金、资源对发展的制约更加明显,完成利用外资任务、筹措开发资金和加大有效投入难度更大,外资、投资和融资三项工作成为全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更高的发展目标和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寻找差距,用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用务实的措施开展工作,力争迈好“十一五”发展的第一步,在起跑阶段抓住时机、求得良机、赢得先机,努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20xx年全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区委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总体目标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国民经济高增长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化城市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加大有效投入,实现提升产业结构的新突破;加强园区开发,实现外资利用的新突破;加快自主创新,实现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新突破;加速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实现统筹协 - 10 -

调发展的新突破,努力促成全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4%;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协议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外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0%;自营出口比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之内。

围绕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今年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有效投入,提升产业结构

今年是全市“有效投入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努力把经济增长重心转移到加大有效投入的轨道上来,千方百计增强有效投入的动力,把握有效投入的方向,狠抓有效投入的重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催生有效投入,通过推进重点项目支撑有效投入,通过强化目标管理落实有效投入。

优化工业投入结构。加强产业规划和引导,大力引进国家鼓励类产业和项目,将投入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上,力争完成工业投入135亿元,自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一是抓好支柱产业,重点推进电子信息、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支柱产业的集聚和主导产品的配套;做强基础产业,重点提高冶金、能源、交通运输设 - 11 -

备制造等企业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进纺织、印染、服装等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壮大规模企业,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从土地供应、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品牌培育、政府服务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倾斜,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促进伟创力、太平洋电气等117家销售超亿元企业盘大规模、做强实力。三是积极扶持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引导其向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布局、提升层次、完善功能的要求,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启动录安洲开发,重点推进大型专用码头、常州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培育长江塑化市场、江苏国际塑化城等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力争建成一批销售超五十亿、百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完善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抓好中创时代商务广场、太阳城铜锣湾广场等一批在建拟建商贸项目,积极引导开发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开设大型卖场、购物中心、连锁店,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商业网络。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发展旅游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结合现代旅游休闲区建设,开发旅游新品,开拓旅游市场,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旅游为重点、特色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业发展格局,重点实施好中华恐龙园游乐升级改造和盛宝盆景园项目,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 - 12 -

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型、科技型、效益型农业。积极推进一批标准化农业示范区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个园艺类基地、5个畜禽生产基地、2个水产品基地、2个设施农业基地。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力争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并在绿色食品认证上有较大的突破。继续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支持集体资本运作,培育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多元资金投向现代都市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闸站新建、泵站改造、河道疏浚、防洪排涝、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好柴支浜、三井河水环境整治和肖龙港河开挖工程,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保障体系。

抓好重点项目。全力推进139个计划投资116.6亿元的重点项目,加大跟踪、协调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审批、用地、拆迁、供电、供水等问题。着重加快豪爵摩托、朗生微电子、V&M无缝钢管等65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投入。确保东京制纲、喜德国际家居、华润啤酒、特斯玛汽车配件等38个重大工业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项目报建代理制度,做好拟建项目的立项、报批、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筛选和储备一批后续项目,增强经济发展的爆发力和后续力。开展好固定资产投资组织实施奖、 - 13 -

优秀项目奖等评奖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层层落实投资指标,确保年度投资计划顺利完成。

二、突出园区建设,突破利用外资

继续把建设园区和利用外资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士气、争先抢位的志气,努力建设一流园区,构筑一流平台,引进一流项目。

围绕大片区,提升利用外资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三药”产业基地和动画产业基地等我区独有的五大“品牌”优势,打造一流精品园区。坚持滚动开发、连片推进的理念,继续加强为重点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江精细化工区土地调整和利用,为录安州专用码头建设留足发展腹地。全面梳理沿江岸线资源,清理搬迁占地多、效益低、污染重的小化工企业,积极促成占而未用的项目“腾笼换鸟”。加快实施龙虎塘街道到出口加工区之间的地块拆迁,启动电子园北侧二期标准厂房建设,实现沪宁高速以北、通江路东侧龙虎塘工业小区、电子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环保产业园连片开发。抓好出口加工区及配套的物流园区、港区的联动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通关、物流新优势。加快实施出口加工区内外道路以及海关、商检、保税仓库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兴建一定数量的标准厂房和职工宿舍楼,提升出口加工区综合配套服务水平。以常州机场扩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黄河路向西延伸段 - 14 -

工程,拉开道路框架,形成路网环通,激活空港机电工业园。

围绕大产业,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调整高新区核心区产业布局,重点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加速高新区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科学规划各专题园区空间布局,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扩大沿江片区、电子园片区、空港片区三大板块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沿通江路电子信息产业带、沿338省道重化产业带和沿黄河路机电一体化产业带三大轴线产业水平,吸引大项目进驻。依托朗生电子、上扬光电、天合光能等现有企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确保出口加工区按时封关运作,大力引进出口导向型企业、仓储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落户。依托长江岸线,力争英力士、欧德等一批重化、物流、仓储大项目签约进驻,全力推动以铁本钢铁重组、国电常发等项目为龙头的支柱产业跨越发展。依托常州雄厚的机电产业基础,以豪爵摩托、广控标准厂房为先导,加快空港机电工业园开发,促成沿黄河路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壮大。

围绕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能力。认清当前招商引资所面临的形势,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困难面前始终坚定必胜信心,大胆创新招商理念,提高招商能力。深化招商体制改革。深入整合全区招商力量,合理配臵招商资源,构筑以区级招商机构为主,纵向联动贯通、横向互动协作,招商、跟踪推进和后续服务环环相扣、齐头并进的招商引资新格局。拓展利用外资方式。 - 15 -

充分利用专题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挖掘和搜集大集团、大公司的投资信息,包装推介一批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同时把招商引资的目光转向现有外资企业的增资扩股,转向承接国际服务业的产业转移,转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对外合资、合作,不断拓展商贸、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投资新领域。创新招商引资方法。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知名投资顾问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驻京驻沪办事处的联系,有选择地建立起招商代理关系,畅通项目信息来源渠道,充分了解投资方的需求与我们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把招商骨干力量集中到攻克大项目上来,力争在外资大项目上实现大突破。

三、突出集约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金紧缺,环保压力大是制约我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只有突破这三大制约因素,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挖掘发展潜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筹措资金保重点。按照银行融一块、土地出让收一块、财政筹一块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以发展(集团)总公司为主体的投融资平台,逐步扩大资产规模,改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再融资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的沟通合作,拓展融资空间,充分利用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次序地推进经营性土地的收储和出让,做到每年收储一批、出让一批,最大限度地通过土地收 - 16 -

益筹措建设资金,带动工业开发。创新投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大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强化属地征收,既查漏补缺,又开源节流,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实现可用财力稳步增长。

管好土地增效益。强化集约利用土地观念,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效益,新引进项目的投资强度必须达到每亩实际投入不低于250万元人民币(30万美元)的要求,将有限的用地指标优先向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投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及安臵房建设项目倾斜。积极利用重大项目向省、市争取专项用地指标,同时全面整理盘活存量土地,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手段,对征而不用、围而不建的闲臵土地进行调整收回,对砖瓦窑厂、挖废压废土地通过复耕、臵换等方式重新整合利用,尽可能地增加可用地指标。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完善“统一选址、统一核定用地规模、统一安排计划报批、统一补偿安臵、统一供地、统一管理”的用地机制,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准备工作,努力核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为我区“十一五”发展提供充足的规划用地空间。

注重环保促发展。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重点抓好沿江、沿藻江河区域及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各项具体整治措施,切实改善区域水环境和大气 - 17 -

环境质量。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环保审批程序,制定滨江化工区企业准入条件,对超过环境容量、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保日常巡查监督,坚决打击企业偷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并、转。结合我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复审,全面推进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建立清洁文明的生态工业体系和循环经济模式。

四、突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围绕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的目标定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充分发挥扶持企业创新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科技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释放、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力。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认证检测机构,积极引导区内现有的各级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提高研发水平。扶持有条件的汽摩配、智能化工程机械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自有知名品牌。围绕区内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重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积极引进国内 - 18 -

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以产业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引进和组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工业设计平台、产品检测和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工作,通过专利奖励资金扶持企业在境外申请发明专利,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强化科技孵化功能,引导和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力争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引进或创建研发机构3~5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用好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软件基地核心区、孵化区、产业区功能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和动漫软件,支持日本OKI、北大众志等一批软件骨干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继续强化“三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已有的4家省级、2家市级“三药”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开放式的“三药”研发公共实验室、专利战略平台和大型公共协作网,进一步提高“三药”企业研发水平。加大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我区动画产业。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推进“人才特区”和科技团队建设。 - 19 -

通过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研发中心引进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继续发挥“海归”人才代理引资引智作用,积极吸纳海外留学人员进区创新创业。加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利用区内高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突出环境创优,增强区域竞争力

加强城市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抓手和必由之路。

完善城区规划体系。按照“一区二港三带四组团五平台”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业用地、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居住区等规划布局研究,为城区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规划保证。围绕现代化新城区建设,优化高新分区,完善市行政中心周边地块、飞龙居住区地块等控制性详规;整合新港分区,做好长江夹江岸线、港口物流区和滨江工业区等专题规划;深化新龙分区规划,为适时启动新龙分区开发做好准备。开展龙江路、河海东路、新藻江河沿线及高速公路道口等重要节点和出入口周边地段的城市设计,塑造新城区景观特色。同时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及时制止违法建设。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建设一流园区目标,重点加快出口加工区、电子园、空港机电工业园、精细化工园等重点开发区域 - 20 -

路、水、电、气、灯、绿、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加快推进通江路综合整治、黄河路绿化、中心公园改造工程,实施高速公路、338省道、龙虎塘道口等“两路四口”道路绿化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区形象。大胆尝试统一规划、政府招标、企业实施的生态绿化新模式,进而全面推进我区市政、环卫、绿化养护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在我区实施的常泰高速、S122省道、城市高架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工程推进服务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改善对外交通条件。

抓好拆迁安置工作。围绕重点工程、经营性地块出让及拆迁安臵房建设三大目标,着力抓好软件园、薛家片区、太湖路、通江路、沿江启动区以及录安洲等项目拆迁工作。坚持依法拆迁,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按统一政策处理,确保拆迁安臵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加快解决拆迁疑难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加大组织力度,全力以赴抓好新龙小区、百馨园、百草园等在建安臵小区的建设质量和进度,尽快启动小塘安臵区、录安洲拆迁安臵区建设,确保今年上半年基本解决全区拆迁居民安臵问题,下半年逐步实现拆迁、安臵同步,保证后续拆迁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以城管创优活动为抓手,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市容环境、马路市场、交通秩序、违章建筑 - 21 -

以及城郊结合部暴露垃圾的整治工作,坚决取缔乱搭建、乱张贴等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实施亮化、美化、绿化等景观工程。建立大城管体制,加强各级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各镇、街道的城市管理职能,提高城管工作水平。加强社区管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六、突出统筹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统筹区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不断缩小发展差距,在有序发展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统筹东西部共同发展。全面落实近期出台的《关于重点扶持西部乡镇,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意见》,对春江、孟河、罗溪、西夏墅四镇的道路改造补贴、统筹规费、福利企业退税、城市建设维护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多个项目,通过提高补贴标准、加大返还退付比例等方式进行扶持。同时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对四个镇进行适度倾斜。本着放水养鱼、减负增劲、梯度发展的原则,为西部各镇厚积薄发创造条件。积极探索东部发达乡镇带动西部欠发达乡镇的做法,通过东西部资源共享、信息联通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抓住市行政中心北迁和城区北扩的机遇,学习先进城区的管理经验,主动接受市区辐射,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以市大剧院、市体育中心扩建项目落户我区为契机,尽可能地共享市级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加 - 22 -

大城市对乡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从生活水平、生产能力等各方面全力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实行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免收全部杂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入学率。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水平,增加财政补贴标准。加大对村级医疗基本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中西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孟河卫生院、薛家卫生院的易地重建工作,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统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创建常州市文明城区活动,确保年内通过验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从基层和基础抓起,建成一批市、区级文明单位。加快新建小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基础设施的调整、布点工作,启动高新区东部人口密集区的中学建设,完成14所村小的撤并及部分初中的整合。加快完成3400平方米教育危房的改造工作,同时实施龙虎塘中学食堂改建、国英小学综合楼建设等一批学校教学、生活用房改善工程。做好区级医院的选址立项工作和市、区共建公共卫生中心的方案细化工作,尽早完善以区级医院为龙头的全区医疗卫生网络和以公共卫生中心为支撑的公共卫生体系。积极抢救修复东岳庙大殿、东岳庙古戏楼、费伯雄故居等文化遗存,大力弘扬孟河医派等区内特色文化,全力配合完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中丞第的迁址工作。开展综合性文体休闲广场的规划和建设,新建20个区 - 23 -

级全民健身点。大力培育竞技体育,配合完成省飞碟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着重抓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切实提高新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加强人防建设,建立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社会公共防灾应急体系。认真开展好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七、突出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民为本,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坚持富民优先,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为人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扩大就业、鼓励创业,进一步激发民力。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创造创业条件,拓宽致富渠道,鼓励支持广大群众自主创业、勤劳致富,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区群众“三创”积极性,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都集聚到推进“两个率先”的历史潮流之中。出台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文件,将安臵小区管理、城市公共绿化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结合新城区建设需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投入,确保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完善就业培训 - 24 -

计划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稳定民心。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城镇从业人员“五保合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我区实际、标准统一的失地农民保养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扶贫帮困措施,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都获得就业机会,每一名残疾人和遇到天灾人祸的群众都能及时得到生活补助,全区学龄青少年和大学新生无一人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区农村贫困户住房都得到改善。

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关注民生。以创建“星级社区”为抓手推动新一轮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和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加快推进城区老居民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镇村道路改造、农村改水改厕及农桥加固、重建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加快制定促进集镇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化建设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改善城乡居住、生活环境,努力把我区城市乡村建设成为生态良好、舒适优美、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进一步维护民权。全力开展“法治新北”创建活动,争创首批省级法治建设合格区。认真贯彻实施《信访条例》,依法合理解决上访百姓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 - 25 -

“大调解”机制,积极稳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巩固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平安市场”、“平安校园”、“社区矫正”等工作。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努力创造群众放心、企业安心、社会稳定和谐的“平安新北”。积极探索社会公共安全指挥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规范劳动执法行为,完善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突出廉洁高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发展能力,努力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使政府工作更富于创造性。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大趋势,正确判断发展走势,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比较优劣,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用创新思维攻坚、用改革办法克难的能力。鼓励探索,支持创造,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干部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全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克服因循守旧,前狼后虎的思想,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富民强区,就要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敢担风险。

务实高效,使政府工作更侧重服务性。以基层的期望决定决 - 26 -

策部署,以群众的需求决定工作内容,以企业的满意度衡量工作成效,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责任心、爱民情和亲和力。进一步强化政府开发服务职能,全面推行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精简、统一、高效”的开发模式和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创“三优”服务承诺、“行风评议”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报建代理制、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的“进驻率”、“授权率”和“即办率”。提倡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力戒只说不做,少做多说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交办制度、承诺制度和督查制度,确保政府工作有一件、办一件、成一件。

依法行政,使政府工作更具备规范性。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执行好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等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强化行政监督体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推行审计、监察等内部专门监督,不断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坚持重大决策集体研究的原则,虚心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全力办理好人大议案、批评、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不断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的决策机制。

清正廉洁,使政府工作更体现先进性。进一步巩固“保持共 - 27 -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端正人格品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继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五项禁令”、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继续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对顶风违纪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新的一年蕴含新的机遇,新的一年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在中共新北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群,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争先创优,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 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