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工作、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青年工作、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青年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深入地了解xx乡农村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青年工作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座谈、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对农村青年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我乡农村青年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 农村青年基本现状

(一)青年发展状况

1、受教育程度

在调查的50人中,有初中学历的17人,占总人数的34%,有高中学历的23人,占总人数的45%,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0人,占总人数的21%,近80%的青年从事农业种植、养殖、零售、建筑业等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家庭情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至35岁之间共占87.13%,已婚占66.21%,明显多于未婚和离婚,家庭成员在3人及以上的占93.11%。这组数据表明,我乡农村青年绝大多数已经组成家庭,并承担着生儿育女和赡养老人的重任,导致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沉重。

(二)青年发展中的能力培养

1、找工作的渠道

调查发现,农村青年通过亲戚朋友或同乡介绍找工作的占34% , 自己寻找到的占30%,通过政府或中介组织介绍的占11%,所占比例较少。农村青年找工作的渠道不畅,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2、生活目标

调查显示,80%的农村青年对当前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但对于将来的生活目标以及规划,25%的农村青年对将来没有打算,只是边走边看,20%的青年选择学技术然后回家乡发展,有55%的青年打算到城市发展。在工作目的调查中,有54%的青年认为挣钱过日子是其工作的主要目的,23%的青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11%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工作。在对农村青年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中,有41%的青年经常有创业的打算,也在摸索当中,28%的青年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反映在行动中,23%的青年偶尔有创业的想法,8%的青年没有创业想法。这说明我乡农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普遍显得很迷茫,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期望,农村青年迫切需要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扶持。

3、政治参与状况

调查表明,对“基层干部和爱国宗教人士哪个威信更高”这个问题时,选择基层干部的比例略高于爱国宗教人士,但是在维吾尔族以及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青年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爱国宗教人士。而对于“是否认同xq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100%的人选择了认同。由此可见,农村青年具有较强的集体认同感,但是少数民族群体中基层干部的威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是否经常关注国家及地方的时政新闻,主要关注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很多少数民族青年朋友选择了很少关注,汇总之后发现农村青年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

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改革。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少数民族同胞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

4、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

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农村青年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无条件地尽自己的义务,有50%的青年则要看情况为新农村建设尽义务, 有10%的青年表示给钱才干。43%的人担心新农村建设会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形象工程”,21%的人担心会加重农民的负担,15%的人认为不是实事求是,会搞一刀切,13%的人担心只是刮一阵风。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高,但参与度不高,担心效果不明显。

5、对团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团的活动与青年需求脱节,动员力和凝聚力下降。近60%的农村青年表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年盼望的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项目因经费和团干部素质问题不能普遍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团员意识淡漠,难以管理。农村团员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崇尚务实,追求个人成功、致富的意识增强,组织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同时由于多种思潮冲击,信仰多元化现象明显,难以教育管理。

二、当前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影响农村青年发展的基础条件

1、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师资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条件落后等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在施教的过程中普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没有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与学生的从业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建立起联系,没有在学生的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之间、地方需要和社会普遍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从而使走向社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素质的提高及个人发展。

3、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当代青年所处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存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工作方式和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普遍,思想道德教育缺乏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无法发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效能。

4、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难度加大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主要表现为团的吸引力下降,农村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团的工作很难找到工作对象。在农村出现的各种“两新”组织中,团建工作相对滞后,甚至存在空白地带,未能有效地覆盖青年。农村团干部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团的工作,年龄普遍偏大,并带有义务性质,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经费严重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5、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农村青年文化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生活单调是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现状的显著特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缺乏,面向青年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少,农村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农村民间文化缺少青年传承,农村普法教育力度不够,从而使求神拜佛、卜卦算命、赌博等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习气有所抬头。

(二)影响农村青年发展机会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青年的就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相对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单一,人均水平低。农民增收的难度依然很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选择了离开土地进城务工。

2、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度大

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农村青年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突出。受就业观念、教育培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缺少职业技能,职业定位“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促进农村青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基础责任,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要通过政府行为调整教育政策,追求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青年务工需要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二)增强农村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团体的支持和配合。要以农村青年的理想教育、现代文明意识教育为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各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内容和方法,努力做到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视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改变过去思想教育就是说教、读报纸的教育方式,以影响大局和青年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融入到青年群体性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实实在在地进入到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三)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

进一步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作用,是加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要求,针对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大力整合和配置资源,选树农村带头致富青年典型,打造重点工作项目和活动品牌,关心和扶持农村特殊和困难青年群体,整体化推进农村团的工作。加强农村团建,一方面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创新团建模式,努力实现对农村团员跨区域、跨行业多重覆盖,另一方面要建立流动团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青年动态管理的新格局。

(四)大力加强农村青年文化建设

文化对于农村青年,最重要的作用是青年主体意识的启蒙。文化可以启迪青年人的理想,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增长青年人的才干。农村青年文化建设要以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为主线,创新载体、加大投入、重在建设、引导参与、寓教于乐,用先进文化塑造农村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大力加强农村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推动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青年的社会化要通过他们在社会参与实践中来实现和推进。要不断增强农村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村青年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务实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党团组

织覆盖拓宽参与途径,通过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青年社团组织,通过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法律手段和合理渠道,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要热情鼓励农村青年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使他们在奉献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第二篇:街道办关于职工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街道办事处关于职工生活状况的
调 研 报 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区职工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社区接管改制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应楼区总工会的要求,******街道办工会组织近期集中组织了对******辖区内的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次调查所涉及到得概念和调查的范围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我辖区内的下岗职工,特别是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约占94%)。所谓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是指通过“买断”等方式从原国有、集体企业中分离出来,失去了原单位稳定的收入、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各种保障,并且今后基本无望再回到原单位中去的职工,是从一个“单位人”转变成了一个“社会人”的人。

本次的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问卷共发放70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数量虽然不多,但由于是由每个社区的劳动保障专干具体负责的所以问卷质量较高。样本的男女比例为32:68。年龄段:40岁以下的占32%,41-50岁的占50%,51-60岁的占14%,60岁以上的占4%,基本符合下岗职工的情况。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23%,高中及中专层次的最多,占62%,大专的占12%,本科及以上的占3%。技术等级是初级及以下的占47%,初级等级的占30%,中级等级的占19%,高级的只占4%。婚姻状况:已婚的占77%,未婚的占3%,离异或丧偶的占20%。以上各组数据均有少量因未填写而难以确定。

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对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访谈,访谈对象对我们有较高的信任度,因此访谈内容比较深入和广泛,获取的信息也更加真实。在访谈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围绕下岗职工的目前的生活状况、就业状况进行设计安排,力图从这两个方面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出下岗职工的生存状况。

此外还特意走访调研了辖区内的两家民营企业,企图从民营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中看到普遍存在的职工生活情况。

二、社区接管改制企业的情况

******辖区内大都是政府行政组织,企业并不多,所以改制的企业也较少,只有6家:麦子港社区的前岳阳市燃料总公司,改公司于20##年1月1日改制破产,改制后部分移交麦子港社区——移交总数70人,其中下岗39人,退休31人,其余移交到了太子庙社区;鲤鱼嘴社区的粮运公司,该公司于20##年改制,移交职工人数116人,其中下岗50人,困难职工10人;鲤鱼嘴社区外贸公司,该公司于20##年改制,移交职工人数98人,其中下岗64人;白杨坡社区的岳阳市乡镇企业供销总公司,该公司于20##年6月改制,移交职工人数14人,其中下岗9人,退休3人;白杨坡社区的岳阳农工商总公司,该公司于20##年6月改制,移交职工人数13人,其中下岗4人,退休4人;白杨坡社区的岳阳市建材公司,该公司于20##年6月改制,移交职工人数7人,其中下岗5人,退休1人。

三、职工的基本生活状况

(一)就业状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下岗职工来说,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从上图可以看出,我辖区内下岗待业和无业人员占了整个比例的56%,而正式在岗的和灵活就业的却只有18%。且在我们的统计中是包含了买断、内退以及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显然这一比是比较低的。从上述目前的就业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辖区内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二)下岗职工的收入状况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直接决定着这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调查表明,有85%的下岗职工平均月收入低于800元,有58%的下岗职工家庭总收入在6000元以下,只有4%的家庭总收入超过25000元。下岗职工的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夫妻双下岗的家庭相当多,这无疑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各类物价飞速上涨,CPI指数不断上升,无疑是给这些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雪上加霜,当问到物价上涨对您的生活有无影响时,97%的下岗职工都选择了有很明显的影响,只有3%的人认为对他们影响不明显。

(三)居住状况

 

住房情况直接反应了职工的生活状况。经过统计可以得知,下岗职工自购房的还是占绝大多数,占了71%,居住状况较好或一般的占了61%,这两个数据可以证明大部分的下岗职工至少生活方面还是有保障的。但是无房借住和居住情况很差的也分别占了整个比重的22%和10%。

(四)潜在的压力与威胁

为了更加客观的了解制企业下岗职工的致困原因,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家庭致困原因”这一选项,8个选项要求最多选3项。其中选择最多的是“因家庭收入过低而致困”约占了52.5%,其次是“因下岗失业而致困”占40.7%,占第三位的是“供养负担重”占39%,占4-6位的是“因为本人或家庭成员大病”“ 子女教育”“其他”分别占23.7%、16.9%、16.9%。

此外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栏“目前您最操心或最担心的事”的问题,7个答案要求选择1个(问卷填写人员在填表过程中出现了多选的现象,导致了有些误差,但不妨碍整体)。经统计,选择最多的答案是“自己或家人患病”,占33%,位于前三位的还有“养老”,占17%,“子女教育和就业”占27%。其次再是“自身就业”“住房”等问题。这些导致贫困的原因和苦恼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他们从原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后,丧失了安全稳定的收入和各种保障,他们大多处于中年,孩子在求学或是找工作阶段,生活压力大,收入的中断或减少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缺失,对他们生活产生现实或潜在威胁。另外,教育支出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既说明了下岗职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说明了教育费用在近年上涨太快,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四、分析及建议

 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到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局限的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他们中很多人又是家庭的中坚,下岗失业带来的收入锐减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困难,甚至陷入贫困,从而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扩大他们的就业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一)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下岗失业人员陈旧观念有的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对就业的惯性思维,非国有集体单位不算就业;有的是受惰性驱使,希望多拿工资少做事。要转变这些陈旧观念,关键是加强教育。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联合企业、社会力量,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用宣传引导、实地帮教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就业观念。

(二)出台相关扶持创业的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对符合国家规定享受税费减免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依法给予减免。同时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转变就业观念创造条件。只要扩大社会保障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自主就业积极性,开拓出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广阔就业渠道。

(三)加强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政府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培训促进劳动者改善素质结构和提高素质水平,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当前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各行各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程度的提高。为适应这种发展方向,政府一方面应加大投入,尽力扩大下岗职工的受训面,延长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使下岗失业人员真正掌握一门技能。同时,政府要根据就业信息,引导、组织企业、社会完成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后续培训,从而使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真正成为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

(四)拓宽优惠政策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尽快出台符合就业形势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

  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等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根据就业格局的新变化,健全扶持政策;加强经济环境治理等措施,确保能吸纳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中小型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创企业在有序的经济环境中健康成长;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针对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缺乏保障的情况,应尽快出台配套的劳动保障制度,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加再就业人员的安全感。

(五)发展社区服务业

社区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空间大,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同时,社区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不受年龄、学识等限制,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能够扩大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领域,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民营企业中的职工生活状况

从调研的两家民营企业的职工生活状况来看,民营企业的老板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并没有向劳动法规定的那样给予或保障员工的各项福利保险政策,五险一金这五项基本保险金基本都没有到位,企业也很少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困难员工度过困难。民营企业的员工一部分因收入过低和子女上学而处于困难得边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第一,要巩固地位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体系。加强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体系的工作。第二,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强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企业党组织或工会的工作,要着重在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做好思想工作,依照我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正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第三,要构建有效机制,加强企业信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和维护社会公正的职能。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管理。

                                  ******工会

年   月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