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关于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为全面了解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XX区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武威信息工程学校、XX区培训中心、XX区兴宇职业技术学校、XX区职业中专等7所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XX区现有区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占地面积474亩,教学设备总价值7670万元,图书27.9万册,开设专业19个,教职工349人,其中,专任教师 313人、“双师型”教师148人,在校学生4572人。有职业培训机构54个,职业中介机构11个,职业技能鉴定所12个。区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体、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补充、公办与民办共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并举的体系。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势态良好。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研究制定了《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从20xx年起陆续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5名、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44名。三是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先后将区水利学校、乡镇企业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卫生学校整合到区职业中专,今年7月又将永昌职业中学整体并入区职业中专,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全区职教招生正努力向“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迈进。

(二)加大投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一是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12~20xx年,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为76.14%、 76.11%、38.54%。二是加大区职业中专建设力度。多途径筹措资金2亿元,实施了区职业中专异地迁建项目,新建校区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 7.6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6000多人。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区职业中专建成了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和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开发建设了10tb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兴宇职校建成了5个多媒体室;成人中专装备了2个多媒体综合微机室。四是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了XX区兴宇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教学楼,购置了各类实验实训设备,建成了占地200亩的金帆农业科技园和年产3000 吨杏鲍菇及北虫草工厂化生产项目;凉州成人中专投入700多万元,完成了学校搬迁,修建了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基地,引入了260多万元的护理实训设备和 485万元的汽修实训设备,新建7000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武威西牛职业技术学校投入56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70亩的机械加工实训基地。

(三)狠抓教学质量,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始终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与就业创业对接。一是加强专业建设。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先后建成了幼师、服装、电算会计、种植、养殖、汽车运用与维修6个市级骨干专业;电子电

器、计算机应用 2个省级骨干专业。20xx年新开设了电子商务、医学护理、现代农业、新能源动力工程、供电运行等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训、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和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四项工程,采取省内外培训、进企业实践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职教理念和教学能力。近三年来,全区共培养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0名、骨干教师38名,获区级以上奖项91个;自主开发精品课程1门,校本教材14本,完成省级教研课题2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70多篇。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学校不断完善、更新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依托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全区已建成96个校内实训室和37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通过建立常规教学流程测评、开展职业学校联片教研活动、落实学生竞赛奖励机制等措施,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xx年共有314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其中65人通过单考单招、推免等方式已录取;249人参加考试,其中二本上线34人,二本上线率13.7%。五是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适时与企业进行就业岗位对接洽谈,尽力疏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路子,探索了联合办学的经验。

(四)创新方式,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进一步提升。结合实施工业强区战略、“1236”扶贫攻坚行动、精准扶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下山入川”工程和工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省级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两后生”技能培训等劳动力技能培训,从而增强了各类人员的创业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人认为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才是学生最好的出路,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加之对职业教育的各种优惠政策宣传不够,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度不高。

二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由于缺乏科学统筹,办学者追求短期效益,致使各学校专业设置类同、特色不明显。如驾驶员培训、汽车维修、电子信息等专业在各职业学校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

三是“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不紧密。各职业学校单打独斗,互相竞争,不能很好的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校校之间缺乏合作意识,校企结合不够紧密,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差距较大、学校教学不能克服各自的“短板”,制约了我区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是师资力量短缺,职业教育优势不强。止目前,全区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只有148名,占全体教职工349名的42.4%,占4572名在校学生的 3.24%。师资力量短缺、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短缺,不能满足各专业授课需求,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职业”优势发挥。

五是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XX区是人口大区,农业人口、闲散人员较多,而目前的职业教育不能为当地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面对“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不够,职业教育未能充分考虑凉州农业大区的区情,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六是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教经费历史欠账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实训设备不能满足需求。如各学校现有的部分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参差不齐。实训

基地建设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活动训练场地小,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区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并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以及上级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重点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树立“行行出状元”的社会就业导向,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努力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大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各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优势和办学方向,不断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取得社会认可和支持。

(二)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统筹、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统筹的主导作用,建立由区政府办、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工信、农牧、扶贫、商务等为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适时专题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XX区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清理、规范区属各类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理统筹、调整、安排类同专业,防止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体现各自特色。各部门、行业的职业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在区职业中专实施,使区职业中专逐步成为全区劳动力技能培训、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等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全力配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注重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利用对口招生考试和单考单招、推免录取、中高职五年一贯制、“3+4”(3年中职+4年本科)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大中职毕业生升高职、升本科的比例,显现职教优势。

(三)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实现职业教育组团发展。一是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讨教育教学、交流经验成果、“会诊”共性问题、寻找各自的“短板”、共商解决的途径。二是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学术研讨,以此来检验学校的教学水平、校企之间的技能对接,从而提高教学、实训水平。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职业教育紧缺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到职业学校兼职。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实习,优秀教师到各校轮流“做客”授课。四是完善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实行三年一周期全员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组建起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五是区教育局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以XX区职业中专为依托,联合区内职业教育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组建XX区职业教育集团;有针对性地聘请区内外中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机构专家和企业高级技师等,建立职业培训专家库;精选一批区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并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实训基地库,确保各类培训项目的师资和实训基地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序竞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本地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围绕全区打造风电光装备制造、物流、包装、农产品精深加工、液体经济、甜高粱、现代畜牧业等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长短(班)结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养一批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区职业中专重点发展面向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方面

的专业,积极创办医学护理及老年人护理、心理疏导等专业,把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等专业打造成省级品牌专业。兴宇职校围绕涉农专业,依托金帆农业科技园,争创现代农业类品牌专业。成人中专依托驾校和汽修实训基地,重点办好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西牛职校重点办好机械加工等机电类专业。体现各自的品牌特色,提升我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培训,实现村村有各类农民技术员,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的。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现代农业、机械加工、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实训基地,构建适应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实验实训体系。将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中心建成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将金帆农业科技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专业示范园。二是吸纳引进民间资本。建立政府、企业、社会投入等多元投入机制,新建、改扩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优势专业。首页12尾页

 

第二篇:商务区商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华路商务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从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到服务业,再到当今的现代服务业,商业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迁,商贸服务业日益成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亲密伴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推手,成为服务生活和生产的持久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对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引领消费、促进生产、高效率配置社会资源、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对外辐射能力、竞争力意义重大。

一、中华路商务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1、商贸业的定义及分类:

商贸服务业,包括传统的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以及新兴的房地产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通信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服务外包、创意设计、专业咨询、中介代理等现代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服务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中华路商务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华路商务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商品交易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

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从地域口径统计来看,全区商业营业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占甘井子区总体目标的()%。地方全口径税收14.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60.3%。

(2)市场业态多样化:

既包括各类专卖店、连锁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商业组织形式,也包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同时也有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业态。目前,

(3)“商气”与日俱增:

(4)对区域发展带动明显:

中华路商务区是大连市北部的重要商业圈,有沃尔玛超市、华南国际商城、安盛购物广场、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奥纳电影城、肯德基、吉野家等商家,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大连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银行金融一条街。

(5)已成为扩大我街就业的重要渠道

现代商贸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征,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商贸服务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机制有两条渠道:一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本身需要吸纳劳动力因而带动就业;二是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十分强大。

二、中华路商务区商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街商贸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特别是与西安路、青泥洼桥等市内商业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体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税收贡献不大:

20xx年全年,我街地税收入10.48亿元,国税收入3.43亿元,而专业市场税收实现地税2217万,仅占全街的2.1%;国税998万,仅占全街的2.9%。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街商贸服务业尚不够发达,业态水平不高。

2、商业配套设施欠缺,综合性功能不足:

随着,商贸服务业的项目也随之增多,但个别项目相关配套辅助设施不足,制约了商贸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我街的商贸业发展仅限于商品流通这一基本领域,没能围绕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等多个方面、多种消费模式于一体,积极培育新业态商贸项目。

3、楼宇经济发展不充分:

楼宇经济是一种服务经济,创意产业,是与知识经济紧密结合的产业。中华路商务区仅有中南大厦、中北大厦、中林大厦、民营科技创业中心4座楼宇经济大厦。

4、竞争力不强:

5、规模以上商贸企业不多:

6、市场经营管理方面落后:

(1)商户流动性较强,税源监管难深入

华南国际商品城、华南家居大世界、五金机电城及红星美凯龙都是以租赁形式管理,门面、摊位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转租、转包,纳税人名称与实际经营者不符。个体户的经营方式和手段较为灵活,其经营面积与销售额不存在必然联系,要全面掌握个体真实的经营情况非常困难。

(2)市场经营业户纳税意识淡薄

市场的业户大多数是个体和私营业主,部分业户对经济政策、行政法律和税法常识知之甚少,税法观念淡薄,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采取各种花样偷逃国家税款:如有的为了偷税漏税不惜频繁变更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存在多户一证,一证多点现象,逃避税务机关对过去纳税情况的检查;有的办理虚假停歇业和注销,逃避税务机关正常管理;有的交易结算大都采用现金结算方式,现金收入不做帐;有的设置假账、帐实不符、隐瞒收入、虚假申报。

(3)现在的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核定一般只按营业收入、成本费用、铺面旺淡以及行业特点等要素为参考进行的,所能核定税额十分有限。但调查发现,部分业户铺面更多的是发挥商品展示橱窗的载体功能,本身铺面实现经营收入很少,更多的销售收入是通过这一窗口在后台实现。如五金机电城。

(4)交易结算方式落后,税务部门监管难度大。调查发现,由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租赁费用不按规定开具#5@p、经营收入不记账,部分市场仍然实行“现场、现货、现金”交易结算方式,部分表面上看似经营规模小、生意冷淡的业户,实际可能存在大量场外交易或现金交易,且购销全过程基本不开具#5@p,或存在借其他业户名义开具#5@p情况,税务部门难以掌握其真实经营情况,导致该部分业户核定税收水平偏低,且税收监管难度大,税收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三、原因分析:

1、商贸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档次不高

我街道商贸企业总体散小弱,档次低,辐射面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传统商贸形式居主导地位,而且相当一部分商贸企业还处在粗放经营、功能单一的状态,同时还存在商贸人员素质偏低,同类市场还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2、大多数商贸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强

受资金、土地、规划、政策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商场升级改造步伐慢,市场优势逐渐降低,市场功能和竞争力逐步在减弱,

3、商贸服务业对外辐射力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

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合理,导致集群效应不强,辐射

能力偏弱,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4、商业文化发展水平偏低、活力不足

5、商贸服务业体系不健全

6、平台建设落后,政府管理存在不足

与市内的西安路、青泥洼桥等商业中心相比,中华路商

务区的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仍显得整体不足:商业服务业网点布局不够规范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商贸服务业业态、业种丰富性仍需提高;商贸业对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消费欲望、拉动内需的作用仍须加强;以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新型商贸表现形式有盲目发展、跟风建设、贪多求大的不良趋势;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商贸企业服务和管理手段落后、创新不足、盈利能力欠强;金融、会展、物流、商务服务等对经济产生重大支撑推动作用的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四、我街发展提升商贸服务业面临的机遇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一次人代会上,市委、市政 府第一次把“商贸活市”战略列入了指导今后五年我市发展

的五个主要战略之一,提出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全面繁荣城市经济,打响上虞购物休闲品牌,切实增强城市的实力、活力和支撑力。而且从各方反映的情况看,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正进入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机遇之一是区位条件良好。从20xx年开始,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提出,甘井子区的战略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重新被定义为“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心城区”,另外,地铁、新火车站、新体育中心等城市建设大型项目也相继正式落地。作为甘井子区发展商业的重中之重的中华路商区,商业环境和居住环境都焕发出了蓬勃生机。根据大连市十二五规划,中华路商务区是甘井子区“两城四区”六大板块之一,规划区域为21平方公里,核心区为5平方公里,是大连市空间最广、区位最优、潜力最大的市级综合商务区,也是大连市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人流、物流集散地,

机遇之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随着城市框架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中华路商务区综合性功能日益提升,人口持续集聚,到20xx年,3公里半径覆盖约60万人口,该区域将建设成为总部经济、商贸物流、金融会展、餐饮娱乐等功能齐聚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区主要道路和县乡道路的加快建设以及乡村

康庄工程的全面完成,将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的加速流动,为商贸服务业的更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机遇之三是消费能力增强。20xx年我市人均GDP已达4300美元,进入了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进入上述阶段后,城乡结构、消费结构都将发生变化。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人民对商贸服务业的需求持续增加。从现实情况看,我市居民对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住房汽车、教育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通讯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发展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上虞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的思路,强化政府对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管理、环境营造、规划引导等方面的职责,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奖励先进等措施,抓住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商贸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上虞商贸。

1、依托项目优势,全力打响区域性商贸品牌。商贸经济实际上就是知名度经济,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服务业发展态势,搞好宣传推介十分重要。根据城区几大重点商贸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提前策划,依托主流媒体,创新宣传手段,

扩大宣传半径,提高宣传成效。要依托上虞的区位、资源和集聚优势,大力推介上虞的商贸业优势,集中宣传推介我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要用营销的手段来发展商贸服务业,对确定了的品牌,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加大宣传,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精心设计载体,通过举办大型购物节和家居建材博览会,集中力量建设区域性商贸业高地,打响购物休闲品牌,全力打造上虞商务休闲和品牌消费的“黄金地段”。

2、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互动型专业市场。工业经济始终是商贸经济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三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要结合上虞实际,认真加以谋划,要以“创新创业年”、“优化环境年”活动为抓手,按照“以产业建市场、以市场带产业”的总体思路,依托市内的照明电器、伞件、手套袜业、铜管、童装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市场。特别是崧厦伞件市场、石狮商贸城、汽车机电广场和农批市场要通过工贸互动,考虑把上虞生产的工业产品带动起来,做好产业结合文章,增强几大专业市场的产业带动力。包括今后推出的重要商贸地块,要认真调研,强化论证,重点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商贸项目。

3、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态。上虞区位优势明显,制造业也比较发达,但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仅仅局限于在资源驱动型的一二产业内摸爬滚打,尚未向智慧驱动型的现代服务业方面发展。要以嘉绍跨江大桥、曹娥江口门大闸、杭甬大运河、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些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是加快编制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大桥物流、运河物流和港口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和虚拟物流,努力把上虞建设成为绍兴地区的物流基地,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功能。

4、依托平台优势,努力发展统筹型城乡商贸。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使城市化的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相协调,一方面要利用城市化的推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农村的广阔腹地,为城市化提供支撑。要充分依托农村这一广阔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农资连锁经营、标准化菜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商贸服务网络体系。要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布局,继续抓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实施“超市下乡”战略,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要鼓励商贸服务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农业项目,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使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

4.2、商贸服务业发展规模、档次、结构、功能亟待提升:

经过中华路商务区十年的发展,中华路商务区从一个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内陆城市,逐步建设成为各种经济成分充分竞争,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商务、物流、娱乐、家政等门类齐全、业态多元、市场活跃的现代化大城市,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奠定了大连市北部商圈的中心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持续深入推进及大关中经济带建设的加快,进一步凸显了西安区域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西安率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顺应了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赋予西安新的带动辐射作用,给西安商贸业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同时,商贸服务业存在布局不科学、业态结构不合理、商业服务业网点(尤其是商品市场、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项目)开发建设混乱无序的问题。这些都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对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有相当差距,应予以提升调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