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思维读书报告

我们如何思维读书报告

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

第一章 一、 什么是思维

我主要着重强调第一部分,因为第一部分,讲到了思维的定义和过程,我们要把我怎样思维的影响及条件

书中四种含义:

(1) 凡是脑子里想到的,都可以说是思维。

(2) 我们对于我们并未直接见到、听到、嗅到、接触到的事物的想法

(3) 人们根据某种征象或某种证据而得出的自己的信念

A. 在某种情况下,人们并没有多想、甚至完全没有去想根据何在,就得出自己的信念

B. 人们用心搜索证据,确信证据充足,才形成的信念

继而对以上含义进行了限定;

第一种有意义的思维应是不断地、一系列的思量,连贯有序的因果分明,前后呼应。 第二种思维是限定于非直接感受到的事物其目的在于获取信念

第三种确定其根据已经受过检验,而不是未经证实人云亦云的根据

所以第四种也就是本书要研究的思维

二、 思维的中心因素(外在的和明显的表现)

以上几种定义彼此之间并没有完全的分界线,即有共同的因素,那么共同因素即是思维的中心因素。就是想到并未观察到的事物,思考还包括预示的关系,一件事预示着另一件事。本书要谈的即由观察到的事物推断出别的事物,将前者作为后者的信念和依据或基础。

三 思维过程中的要素(次级过程)

(1)一种困惑、犹豫、怀疑的状态;(2)一番思索或考察要查明进一步的事实,借以证实或否定所想到的信念。

四、总结

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具体的某个事物来引发和激起思维,下一步是联想。联想的源泉就是以往的经验。搁置的下的结论,最后在思索探求更多证据进行证实。原文(总之,思考意味着有了一种见解后搁置,在思索以避免认为差不多的惰性。结果就是肯搁置自己的见解,用各种方法 对自己最初的结论进行否定或是肯定。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的和持续的探索,这就是思维的最基本要求。)杜威的观点和明确也很具体,这也是教育者在教育中要达到的目的和它的重要性。

第二章 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一、思维的价值

1,、思维是避免单纯冲动或单纯惯性的唯一方法。(审视行为的能力)

2、通过思维,人们还想出和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来提醒和预见各种后果,以及获取或避免这些后果的方式。(预见的能力)

3、最后,思维还会给自然的事件和物体赋予很不同的价值和地位,远远不同于那些无思维力对它的感受(多性质多用途的能力)

另外思维是一环扣一环的思维活动,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以可能会出错,需要锻炼。人总是会以大家所认为的观念行事,但可能对或是错,所以最重要是培养自己的认识既不盲从也不偏离事实的能力,当这是需要正确运用知识和实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思维在生活中有很多好处,但是思维是可能在前一个阶段对,下一步就极端了一点,所以可能会出错,只有系统区分自己进行观察的条件和严格的调节自己进行联想的习惯,才能掌握自己信念的对错,因为迷信和科学其实是自然形成的,只在一念之间。调节

的重要也是显露无疑了!

引用培根的观念讲到了错误信念的四点原因不太好理解所以我列举了洛克的观点简单的说了!A.要将人们一些自然的倾向转变成训练有素的思维习惯b.教育人们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改变已有的错误思维习惯。

四.通过调节使推理成为证明

这节里面作者说到,思维是思想上从已知的到未知的跳跃,要跳对就应该注意调节好完成联想功能的条件,再有就是调节好对联想到的事物赋予信任的条件。推理的最重要的是经受检验,检验的过程最主要就是分清哪些是经过检验的证据,以确保推理的正确信。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让人们分清什么是经过检验的信息,并接受而且在自己的生活中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分析,这也就是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

思维训练必须是有思维能力的人,思维的过程对作者的思想通俗点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老师是引导者,需要双方的合作才能完成。

有三个a.好奇心b.联想c.实际的需要学校状况和思维训练

学校环境影响主要有三大类

A,学生接触到的那些人的态度和习惯(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倾向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B,学校所受的科目(各个学科之间需要的思维习惯的不同,阅读写作和历史地理就同) C,现时的教育目的和理想(外在要求即答案正确与内在要求的不同即心理过程)

智力训练的手段与目的;心理与逻辑

逻辑的意义在于包括一切经过思维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及论证的严密性,要摆脱只对课程内容的逻辑因素,而要把它变成个人天性思维和逻辑的高度统一。这其中有涉及到到底是自由与纪律,而最终要做到的精神上的思维自由而不是身体上的享受,即心理上的自由很享受。 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

完整的思维行为的分析

本部分作者主要是以举例的形式,具体分析了思维的整个过程,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主要是一下几步;

(1)、困难的出现

(2)困难的定位定义和性质

(3)进行联想,联想到解决的方法

(4)对联想进行推理

(5)最后证实或否定这一想法或是信念

系统推理;归纳和演绎

归纳就个别到一般,演绎即一般到个别,人们的思维常需要从想到的个别事物到归纳出一个结论,然后在有结论反推个别来判别结论的对错,实际来说认得思维即两种思维的来回过程。

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对本章比较仔细的看过有些感触所以相对具体的说明我的观点;

一,两种思维的含义

杜威说到现在普遍所说的具体到抽象实际并不正确,用他所说的就是具体现象的表明的这一种意义明显区别于其他意义,以便它本身容易被理解,当我们听到书、桌子、椅子都不用思考就知道是什么,这些词已经表明了它的含义不需要解释,哪些需要我们经过联想,理解找出相同点然后理解的东西叫做抽象。

更直白的话就是我们平时面对一件事物所能想到的具体的东西,也可以联想到相关事务,举个例子(在街上。一个人从我们身边走过具象思维所看到及想到的是他的外貌,衣着,神态,而抽象思维的人就会想到他从何而来,要往哪去,是什么身份等思考)

二.区分两种思维

与我们普通生活相关的即使具体的,相对而言,抽象的即理论的,不与实际相关联的。

三.对我们教育的意义

现如今当今社会有两种倾向a 对一个想法仅仅是想法本身,完全脱离实际b什么都从具体出发,忽略了要从具体到抽象的条件及要素(例如;当我们对小学生讲数字的概念,知道认识数字的关系和使用特征即可,往往会拿具体的苹果加以辅助,结果导致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只觉得好吃好玩了)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两者均衡发展,教育者要注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对个人强烈的具体爱好或天分的限制放宽,并抓住每一个能发展对智力问题产生兴趣的实际活动,又要从具体里走向抽象。

四.我们要做到的理想状态

做到真正的实际的人是自由的去考虑一件事,不钻牛角尖,从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即不被实际束缚,行动的力量也需要一些远见和想象力,人们至少要拥有对思考的兴趣,摆脱陈规陋俗的束缚。

,经验思维和科学思维

这一章主要说到什么是经验思维和科学思维,顾名思义经验思维即以依靠过去的的经验,主要是说科学思维比比经验思维好的一些方面但也并非完全否定了经验思维

增加了安全性(例如;预报台风大暴雨科学的观察比经验安全性高)。应付新情况的能力。把对以前的依赖通过现有条件的控制取得进步

第三部分 思维的训练

活动和思维

本章主要是以人的发展顺序来讲,出生的抓握到开始游戏,工作到具体的思维的方式的不同与侧重。各种学习生活的方式或自由或强制的不同,有很多的不同,到底教育和思维方式的何去何从值得探讨,和应该怎样思维才是最好。

语言和思维工具

主要说明了一个观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很多思考可能受到了语言表达的某些局限,也会让我们误用语言。语言的重要用途并不是思维,我们要学会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与转换,要把握住语言的应用。

观察和思维训练知识

观察在学习和传授知识之间,有着相对的联系。观察可以完成很多的事情,例如,进行分析等等。在知识的传授中其重要的作用。

讲课和思维训练

本部分开头就讲到讲课的重要性,教育的狭义,在学校里有教师去教,学生去学的过程,所谓教。讲课就变成的教的主要内容。在讲课之前,重要的是老师的准备状态。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必要的。当然讲课是有步骤的,步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到抽象,归于事实。讲课的内容处理方式多样化。才能使讲课成为教学的终极方式。

最后就是一般性的结论

分析问题不能过度,达到有一定的程度即可,理解是从无意识的,而询问和猜想变得有意识起来。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转变。过程到结果通常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第二篇:《我们如何思维》阅读提纲和摘要

《我们如何思维》阅读提纲和摘要

《我们如何思维》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什么是思维

一、 这一名词的几种不同的含义

本书的目的是探求“思维”一词的一种连贯的含义。由广到窄的四种含义分别是:

1、思维包括我们头脑里有过的任何想法;

2、思维通常是仅限于并非直接感受到的事物;

3、思维所要指称的是立足于某种根据的信念,这种根据并非直接感受到得事物,然而是真实的知识,或是被信以为真的知识

4、形成一个信念,应该经过认真思维,有意识的思考这一信念的性质、条件和意义。

二、 思维的中心因素

几种思维活动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都有共同因素,这共同因素就是想到并未观察到的事物。想到一件事物预示或显示出另一件事物,从而考虑一件事物能再多大程度上被视为对领一视为的新年的根据,这一功能就是动脑思索或思考的中心功能。

三、 思考过程中的要素

思想困惑是争取找到解决办法,这就是整个思维过程中德持续不断和起导向作用的因素问题决定思维的目的,目的控制着思维的过程。

四、 总结

思维的缘由是遇到了某种困惑或怀疑。总是要有某样具体事物来引发和激起思维。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的和持续的探索,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章 思维训练大的必要性

一、 思维的价值

1、 思维是避免单纯冲动或单纯惯动的唯一方法。

2、 通过思维,人们还想出和安排出各种人为的标志,来提醒大家预见起到各种后果,以及获取或避免这些后果的方式。思维这一特征是野人区别于野兽,思维的特征有使文明人区别于野人。

3、 思维还会给自然的事件和物体赋予很不相同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同于那些无思维能力者对它们的感受。

二、 需要引导以实现价值

思想也会走偏,不论是好是歹,都是按照观念行事。要非常用心培养自己的认识,正确运用自己的认识以探求知识和判断实际效果。

1

三、 需要经常加以调节的倾向

认识有可能走偏,思维有可能出错,所以思维也要加以调节。

四、 通过调节使推理成为证明

思维的实际就是推理,即从一事物推想到有关另一事物的概念或信念。要做到每一推理都经过检验,以保证推理能成为证明。

第三章 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

思维训练中的自然资源包括:

(一) 好奇心,包括身体接触,社会接触,智力探索。

(二) 联想,包括联想的快慢,联想的宽窄,联想的深浅。

(三) 调理性.

第四章 学校状况与思维训练

一、 导言:方法与环境

1、 思维训练的方法包括启动思维机械并使之对各种题材保持运转的一套操作规程。

2、 学校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三大类:(1)学生接触到得那些人的态度和习惯;(2)学

校所授的科目;(3)现时的教育目的和理想。

二、 旁人习惯的影响

榜样比言辞更有力,教师表率作用给学生带来的启发都可以弥补教学法在技术上的某些不足。

1、 对环境的反应时基本的因素。

2、 教师本人习惯的影响。

3、 按自己特点判断旁人。

三、 学业性质的影响

1、 抽象变成孤立;

2、 一味重复机械训练;

3、 信息与智慧。

四、 现时目标和理想的影响

1、 在教学中,以外在成果为标准的做法表现在人们只重视“正确答案”。

2、 在学生的操行方面,外在成果的理想也有重大影响。

第五章 智力训练的手段和目的:心理与逻辑

一、引言:逻辑的意义

逻辑一词的三重意义:1、逻辑包括一切经过思维而得出了结论的过程,不论结论对错如何,均是如此;2、逻辑一词仅指合乎逻辑的,其推理的前提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是不证自明或业经证明是正确的;3、要从正负两方面系统地用心,确保思维能产生出一定

2

条件下最佳的结果。

二、纪律与自由

思想的纪律实际上时结果而不是原因。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培养这种有律己力的精神。纪律是正面的和建设性的从智力角度认识纪律是,纪律实际上就等同。

第十二章 活动和思维训练

一、活动的早期阶段

1、 宝宝的问题决定了他思考的内容;

2、 社会判断和交往的问题。

二、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

1、 游戏是儿童幼年时期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为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态度,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游戏的态度是一种自由的态度。

2、 工作不仅是外部的表现,也是心智的态度。工作意味着一种意义是适当的化身的兴趣, 在客观的形式中,通过应用适当的材料和器具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

3、 游戏和工作的区分:在游戏活动中兴趣在于游戏活动本身,而工作的兴趣则在于活动终止时的结果。因此,前者纯粹是自由的,而后者则受所要达到的结果的制约。

三、创造性作业

1、 科学的发展源于职业;

2、在学校的职业课程中获取知识的可能性;

3、研究课程的重组。

第十三章 语言和思维工具

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尽管语言并不是思维,但是它对于交流思想,已经对于思维本身来讲却是必须的,所谓语言对思维来说是必需的,即是说符号对传递意义来讲是必需的。

二、 语言方法在教育上的误用

1、 教学只是事情,并不具有教育意义;

2、 从事物中分离出的词并不是真正的符号;

3、 语言会抑制人的探索与思考;

4、 词语作为单纯的刺激。

三、 语言在教育上的应用

语言和教育有着双重的关系。一方面,语言经常不断的应用于学校的研究以及所有训练上,也不断的应用于各门学科上;另一方面,它自身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要把语言转换为思维工具的困难在于,如何把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转化为表达“精确概念”的习惯。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需要:1、扩充学生的词汇量;2、更精确地表达词汇的意义;3、养成连贯的口语表达的习惯。

3

第十四章 观察和思维训练知识

一、观察的性质和价值

1、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愿望——近似于好奇心——希望扩大他们对人和物的认识

的范围。

2、在正常的发展中,特殊的分析和观察,起初几乎是同在活动中指明手段和目的的迫切

需要完全连在一起的。

3、随着实际思维进入理论思维,观察也进一步发展到了理智或科学的水平。

二、学校中的观察方法和材料

1、他们根据合理的假设,即观察室一种主动的过程。

2、选择适当的观察材料,引起对观察的渴望,能使观察更精密。

3、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目的,或仅仅为了爱看爱听。

三、知识的传授

教学这个词的主要意义,是同传递、灌输别人的观察和推理的结果连在一起的。

1、传授的材料应该是一种刺激,而不是带有教条主义的定论和僵硬的性质。

2、传授的材料应该是一种刺激,而不是带有教条主义的定论和僵硬的性质。

3、传授的知识所提供的材料应当与学生自己经验中的紧要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第十五章 讲课和思维训练

一、指导的阶段

教师也作出了一些努力,根据普遍的原则从而形成一种方法去指导讲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听课”,这个过程也是正规的指导阶段。任何情况下第一步都是准备,第二步是演示,然后是比较和概括,最后是在实际的新案例中去运用。准备就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联想到熟悉的个人经历,这在了解新的问题时很有帮助。比较和概括用来指导获得准则或概念。

二、讲课中涉及的几个因素

1、从学生这一方面说,讲课的第一需要是准备。

2、 理性分析的反思阶段的显著特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包括对思想的阐述,作出

假设,相互比较和对照,得出定义和公式。

3、运用和总结密不可分。没有原理或总结,已获得的技能很难运用到新的领域。

4

第十六章 一般性的结论

一、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

理解作为无意识的假定,询问作为有意识的构想;无意识的假定,经过阐明论证,就成为有意识的构想了。一切富有成效的想法,都包含着有意和无意的节律。检验教育的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是看这种教育是否培养出一种思维形式,能够在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之间保持平衡的关系。无意识为我们提供了自发性行为和新鲜的兴趣,而意识则为我们提供了控制和掌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和结果

在心智活动中,过程和结果也同样具有平衡的特征。工作本身并没用兴趣,而是借用了结果的兴趣,把工作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工作和游戏的分离,结果和过程的分离,造成了对理智的危害。

三、远和近

比较远的提供刺激和动机;比较近的供给观点和可以利用的材料;这一原则也可以变换一种说法:只有当难和易之间有适当的比例时,才会出现更好地思维。近和远的相互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这是直接思维的本质所决定的。观察提供了相近的和遥远的想象。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