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20xx年)

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深化改革

为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四川大学二届三次教代会暨一届五次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xx年4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特邀代表: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校长工作报告》,请代表们讨论和审议。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20xx年工作的回顾;第二部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改革重点;第四部分,真情服务师生职工,努力为师生职工办实事。

一、20xx年工作的回顾

20xx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与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20xx年是四川大学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年初和“双代会”上学校提出的工作任务,是近几年来取得成效最突

出的一年。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就学校20xx年的工作向各位代表作一简要汇报:

第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初步构建了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xx年,学校在20xx年校庆取得圆满成功和本科评估取得优秀的基础上,汇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制定了《四川大学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这项工作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长远影响,在全国高校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此外,20xx年我校增加了1位国家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获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2人、一等奖9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6人、一等奖13人。20xx年我校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项目50个。同时,学校还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篇。这些成绩充分说明,我校的人才培养不仅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而且质量也切切实实地有了新提高。

第二,“211”、“985”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xx年,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从原来的15个增加到37个,排位由原来居全国高校第18位升至第5位,加上一级重点学科覆盖点,学校国家重点学科达到了46个,排全国高校第7位;同时,获得了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这个成绩,使我校形成了一个与研究型大学地位相当的学科体系。

科学研究方面,20xx年理工医类科研经费达到8.1亿元,文科达到4930万元,全校科研总经费达到了约8.6亿元。同时,20xx年学校共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实现了14年来学校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文科获20xx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十大优秀成果1项,《儒藏》第二批成果“儒林年谱”50册出版。20xx年新增了口腔疾病研究和国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首批设立此类实验室的教育部八所大学之一;同时,“环境友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准立项建设。20xx年,全校共发表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4338篇,全国排名第6位;SCI论文收录数首次超过1000篇,达到1066篇,列全国高校第12位,比上年上升2位;有2篇论文入选20xx年中国大陆在国际上最有影响、最优秀的100篇学术论文。20xx年,学校新增院士1名,长江学者2人,“杰青”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3人;引进了43位优秀人才。这些成绩标志着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

第三,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20xx年是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最活跃的一年: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来校访问并发表演讲;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拉肯斯校长、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勃兰特校长、美国亚

利桑那州立大学克罗校长等三位国外高水平大学校长相继访问我校,这对我们双边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合作具有长远而重要的意义。20xx年,学校3个高水平国际研究中心全面启动:“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争取到了外国专家局的“111”项目,九寨沟地方政府捐赠了科研大楼,目前研究经费已经达到1000万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从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德国联邦政府获得了500多万的研究基金;“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目前已启动了“世界大学发展潜力评估”项目研究。此外,20xx年学校分别与韩国又松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犹他大学成立了3所海外孔子学院;新成立了“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3个高水平国际研究中心;主办了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第19次国际生物陶瓷大会”。20xx年,有包括MIT在内的12个国外大学夏令营来校进行“一对一”交流,学校也派出了6个夏令营到国外交流,全校参与学生总数达到了1481人;来校留学生人数达到了1500人。同时,20xx年学校中层干部、青年教师、辅导员海外培训取得很大成绩,中层干部海外培训已经完成了5期146人;青年教师培训开展了3批海外培训;选派了20名辅导员赴香港的大学进行培训。

第四,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和科技产业进展显著。20xx年,学校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门急诊病人数达到了363万人次,住院人数达到14.27万人次。同时,学校4个附属医院和相关的医学院,在服务地方、对口支援新疆医科大学和西藏大学医学院

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口腔医院建院100周年和华西医院建院115周年庆祝活动中,许多校友重返母校,深刻感受到“三强合一”后新四川大学的新发展,深刻感受到并入综合大学后医学学科的新跨越。20xx年,我们还与一批省内外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抓住成都市作为国家城乡统筹“特区”的机遇,组建了“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为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地方搭建了新平台。同时,学校还组建了“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为我校科技成果在发达地区尽快实现产业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科技产业方面,通过规范化整顿,学校科技产业进一步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同时,周边开发取得新突破,学校正在与社会资源合作,将在科华北路建立一个研发大楼,建成后不仅在运行期间每年会给学校1000万以上的直接经济回报,而且对学校今后整个产学研平台和环境提供很好的支撑。20xx年成教和网络在深化改革和探索成人教育新途径上取得明显进展;独立学院发展态势良好,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第五,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协调推进。学校按照国家政策积极开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取得很大进步,20xx年共完成审计项目965项,学校经费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了搬迁新校区各项准备工作,新校区办公用房装修分配完毕,设施配臵全部到位;全校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摸清了家底;公房管理顺利开

展;维权意识增强,终审胜诉“川大河畔”侵犯名称权一案。在设备管理上,“523”工程第三期开始启动,新增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园网的改革方案已经出台,校园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改变了过去和电子科大共用一个通道的状况,提高了网速,实现了公网和科教网并行开通,并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免费的学校电子邮件箱。同时,学报和出版都有很大进展,工科学报的影响因子达到0.639。此外,校园建设也取得新进展,江安校区的土地征用基本完成,土地证全部办完。后勤、保卫工作成绩明显,特别是后勤部门在去年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确保了学生食堂价格的稳定,为学校的稳定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学校保持了持续稳定。

第六,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展。20xx年,学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两大重要成绩,一是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二是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这两项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做得很有成效,成为全国高校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我们和清华、北大、上交大等八所学校作为中组部选取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受检单位,接受了中组部检查组的检查,受到了高度评价。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方面,学校党委组织了宣讲团,深入各个学院、各个部门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电视台20xx年11月4日在“新闻联播”中报道了我校“校院互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经验作法。20xx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学校各级干部的

廉政责任制。同时,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教代会的作用更加显著,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不断取得新进展。此外,学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校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第七,为师生办实事,构建和谐校园取得新成绩。在关爱学生方面,20xx年学校争取到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励志奖学金3100多万元,获得国家助学贷款4100多万元,学校各种贫困学生奖助学金达到1000万,并且提供了1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对全校贫困学生的支助比例达到了100%,在校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比例达到51%。

在为教职工办实事方面,20xx年,学校发放离退休教职工住房补贴4700人次、1.01亿元;发放中青年教职工校外购房预支住房补贴210人次、1480万元,租房补贴480人次、152万元;新建农林村教职工经济适用房536套;江安3600套教工住宅建设已动工;老校区3200套教工住房建设也将动工。

各位代表,同志们,20xx年学校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全校师生员工奋斗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学校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成绩中,都饱含着广大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广大师生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校长,我为全校师生员工热爱学校的巨大热情而感动,为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改

革发展事业的辛勤奉献而激励,为学校有这样光荣办学的历史、优秀的大学精神、和谐的校园氛围而感到无限骄傲与自豪。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化改革是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特别是对我们科技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民族振兴中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十七大报告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条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第一条就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明年还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制定中国教育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正在迈进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将面临更广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发展机遇。从科技投入来看,20xx年我国科技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42%20xx年要达到2%;到20xx年,要达到3.5%。20xx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总资助额为8000万,20xx年猛增到60个亿。从教育投入来看,教育总投入占GDP的比例20xx年为2.9%;到20xx年,将达到4%。20xx年,教育总投入约为5000个亿,到2010

年达到4%,教育总投入至少要翻一番,达到一万个亿以上。从高等教育投入来看,20xx年高等教育的投入达到2939个亿,比20xx年增长了23.45%。20xx年高等教育投入将会显著增加。从国家专项投入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通过了“211工程”第三期建设的投入计划,国家投入经费将达到100个亿,比“十五”“211”增加一倍,“985工程”第三期也即将启动,国家投入也将持续增长;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等部委将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每年要投入一千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来支持。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国家在对教育科技的重视程度提高、投入增大的同时,也将对教育科技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也会对我们寄予更多的希望。这种新要求和新希望,以及学校存在的差距和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就是对我们的新挑战。因此,我们站在新起点,就要有新思路;面临新机遇,就要有新举措;迎接新挑战,就要有新对策。在中国新一轮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潮流中,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抓住大好机遇,迎接时代挑战。

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中国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学校的确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可以说,我们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对学校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自豪。但是,我们绝不能以此作为骄傲自满的资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中国一

流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社会服务。客观地说,离这个要求,我们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实现新一轮跨越,就必须客观地认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来解决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矛盾,缩短我们的差距。否则,学校的良好发展势头将难以继续,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将不能实现,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将无法进一步改善,待遇将无法进一步提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组成四个调研课题组,到校内外进行调研,着重查找制约学校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概括地说,我认为目前学校至少存在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与差距:

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本科评估评得很优秀,去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做得也很好。但是客观地看,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管理等问题在20xx年预评估中就清楚地反映出来了。这些问题,有的得到了解决,有的依然存在,个别问题甚至还很突出,例如,某些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较差,教师资格和标准要求与川大地位还不相当,创新人才培养总体水平还不很高。同时,“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出的改革方案,有的推进不够,进度缓慢,必须通过改革,加快实施进程。

第二,在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学校的科研总经费20xx年为2.9亿,20xx年3.9个亿,20xx年5.5个亿,20xx年7个亿,20xx年7.5亿,20xx年8.6个亿。总量上得很快,但人均科研经费仍然很低。学校副高级以上职称2377名,正高级职称963名。但具有科研经费的人数只占副教授的30%、正教授的60%多一点,这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很不相称的,与“7+2”大学相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从科研论文方面看,SCI论文20xx年为341篇、20xx年435篇、20xx年528篇、20xx年772篇、20xx年851篇,到20xx年增长到1066篇(排在全国第12位)。文科20xx年论文总数1256篇,但SSCI、A&HCI和国内权威论文数只有12篇,同样缺乏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果按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正教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963名正教授、797名博士生导师(除校外兼职博导共678名),如每位教授及其课题组平均一年发1.5篇SCI论文,我们的总量和排位也应该大大超越现在这个水平。这说明我们与研究型大学对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要求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

第三,学校的大师级人物、高水平人才还不多。有大师级人物、高水平教师,才会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才会有高水平科研,才会产生一流成果。近年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与“7+2”大学相比,用发展的目标来衡量,学校在院士数、长江学者和杰青等高层次、高水平、大师级人物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要拥有

更多更高层次人才,一靠培养,二靠引进。这两个途径都与人事管理的体制机制紧密相关。学校高层次人才不多,说明我们的体制机制对人才成长的激励不够、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我们必须对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使其真正能够激励更多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能够吸引和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川大工作。

第四,学科整体效益、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发挥得还很不够。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四川大学学科齐全,综合交叉优势明显。但是,由于我们是三个学校合并的,有30个学院,这种行政分割限制了学科整体实力的发挥,削弱了学科的整体优势,导致了学校学科资源的分散和学科资源利用率的低下。例如,学校化学类学科资源分散在化学、化工、高分子等若干学院,如果彼此分隔孤立地出去竞争,我们的学科实力并不占优,但如果我们把资源整合起来,汇聚成一个拳头出去竞争,我们的优势就会十分突出。目前,我校在全国按大学科排位在前5位的学科很少,除了自身水平实力存在差距外,学科资源分散也是其重要原因。

第五,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学院办学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挥。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校院两级的责、权、利关系需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理顺。核心是调动学院积极性。目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和管理重心下移不够;学院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的人、

财、事等权限划分存在不够合理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学院办学的活力就不能得到充分释放,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就难以进一步提高。

第六,资源管理比较粗放,学校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个体化现象还比较突出,并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目前学校在资源管理的方式上还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近年来,学校校园面积翻了一番,占地达到7050亩,建筑面积达到242万平方米,公房面积达到190万平方米,而有的资产长期闲臵,有些学科和引进人才急需的工作场所却无法解决。这使学校一方面办学资源紧张稀缺,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闲臵、浪费状况。同时,学校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私有化的现象在个别单位和部门中表现非常突出。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七,产学研和社会资源开发不足。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现代大学的重要支撑,国外高水平大学通过产学研和开发校友资源与社会资源获得的收入在学校总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们20xx年校庆在开发社会资源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共融资1.73个亿。但总体来看,产学研发展很不平衡,社会资源开发的程度还很不够,潜力还很大,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改革、提出新思路、新举措。

第八,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还有很大差距。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效益。尽管学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工作作风也有

很大改进,但按照建设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干部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还不够强,执行力还比较差,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说明我们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对干部的要求还不够严格。这些都必须通过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来加以解决。同时,随着学校的发展、校园面积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多、设施越来越完善,要求我们的管理水平要越来越高。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管理还比较粗放。如何加强管理、规范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益,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

第九,经营学校的意识不强,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关联程度不高。有些部门和干部,往往提出任务不考虑成本,使用经费不注重效益,资源配臵和占用不要求产出,只追求资源占有最大化、不追求资源效益化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单位和部门还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对立起来,甚至凌驾于学校整体利益之上。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一些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凡事有利益就去争,没有利益就相互推诿,人为地造成内耗。因此,必须真正构建起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紧密联系的制度体系,形成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学校利益的体制机制。

第十,教职工待遇与学校的地位还不相当。20xx年至20xx年,学校实施了办学层次和结构的重大改革,使教职工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总的看来,与广大教职工的期盼相比,我们做得还不够,

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收入还比较低,他们工作在第一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他们是学校的明天。教职工待遇不够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财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分配制度上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甚至有个别单位在未能完成学校经济目标的情况下,仍发放高额奖酬金。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规范分配制度来进一步从全校层面上提高教职工待遇,增加教职工收入。

各位代表、同志们,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来审视这些问题,以改革的举措来解决这些矛盾。通过深化改革,真正构建起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与建设中国一流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和资源配臵机制,通过改革不断为我们的新跨越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只有这样,我们四川大学才能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挺立潮头,才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创造我们川大人的新业绩和新辉煌。

三、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改革重点

学校新一轮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改革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龙头和杠

杆,以构建与川大地位相当的现代研究型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重点,以调整优化配臵资源为抓手,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改善教职工待遇,加快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步伐为目标,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奋力推进学校新跨越。

学校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并经学校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今明两年作为学校改革年,同时确定了五个方面的改革重点:一是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二是校内办学资源管理改革;三是学科资源整合与优化配臵改革;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我就这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思路向各位代表作一说明:

(一)关于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龙头。这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形成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的人才资源配臵机制,按照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岗位设臵方案,进一步理顺各级各类人员关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比例结构,合理确定人力成本,实施分类管理,把有限资源优先配臵到最关键、最重要的岗位上去。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按照“科学设岗,

按岗聘用,岗变薪变,分类管理”的原则,将学校在编人员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三大类,按照岗位进行聘任、管理、考核和分配。要通过岗位管理,对干部提出更高的标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工作作风提出更高的目标,真正让勇于开拓、干事有为者,人尽其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二是构建与川大地位相称的聘任标准,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学校的定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但是我校的干部任职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条件仍然停留在5年前的标准和条件上,与川大的地位和奋斗目标的要求很不适应,与国内先进兄弟院校的标准相比较,我们的要求还不够高。因此,要抓住这次岗位管理改革的契机,在努力提高岗位待遇和改善教职工工作条件的同时,建立一个与川大地位相当的干部和教师聘任条件标准和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干部和教师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和事业目标。

三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对干部提出更高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真正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开拓精神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干部队伍。同时,按照建设中国一流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使干部考

核评价制度能够更好地激励干部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敢于干事;约束干部勤政廉政,廉洁奉公;鼓励干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制定实施新的工作量计算和考核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以对教学、科研贡献大小为基准的科学的工作量分配和计算考核办法。

五是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让广大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杠杆。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分配体系,努力构建鼓励劳动和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与岗位管理改革相配套,实行岗变薪变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突出体现分配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今年在按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求,全面提高教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基础上,学校还将克服困难,今年安排一定强度的经费,用来进一步提高岗位津贴,力争使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收入都有较显著的提高。

(二)关于校内办学资源管理改革

校内办学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责权利相互脱节、僵化低效的校内办学资源的配臵模

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责权利有机联系、合理高效的校内办学资源优化配臵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当前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校、院财务管理和校内公房资源及水电管理两大瓶颈问题。

一是校院财务管理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简明公开的、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单位财务预算分配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全校树立并强化成本约束意识和效益激励要求;将财力和事权合理匹配,把学校的目标与学院的发展动力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校机关职能部门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使校院两级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财务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规范机关单位预算外经费的管理和用途,建立与工作业绩和表现考评合理挂钩的奖励制度;重新调整、制定以对学校贡献为依据的对目标创收单位、业务实体的分配待遇政策。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更大力度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增大学校整体办学效益。

二是校内公房资源和水电费管理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以有偿使用为基础的公房资源配臵制度。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各单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主要依据,制定学校公房分配标准,超过标准部分由学校统一收取资源超额占用费。水电费管理改革的具体思路是对水电能源进行配额分配,鼓励节约能源,实行刷卡消费。在学校对各单位确定的定额

内,由学校承担水电费,超出定额的,由单位购买消费。要努力通过改革,纠正目前校内公共资源占有和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和浪费现象。

(三)关于学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进行学科资源整合优化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确立所有学科都是学校共有公共资源的理念,站在学校的战略层面上,逐步打破行政壁垒,对分散的学科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突出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学科整体竞争力。具体改革思路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对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目前条件比较成熟的一些学科,进行实质性的融合;二是对符合学科发展规律,但目前条件暂不成熟的,要进行学科资源的优化配臵,通过组建跨学院的学科型研究院,促进学科资源的汇聚与集中,为今后进一步整合创造条件;三是对需要促进和发展的学科,通过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高水平、深层次交叉研究平台,加快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四是要抓住教育部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计划”的契机,通过优化学科资源配臵的改革,形成学科的集成优势和鲜明特色,搭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大平台,组建高层次的学术大团队,使之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和进行重大科学前沿研究的基地;五是要在广阔国际视野下来强化学科建设,要通过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合作,建设好学校已有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努力搭建一批新的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科资源,大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六是要在进行学科资源整合的同时,配套进行实验设备和仪器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使所有的科研设备资源和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新机制。近几年,学校通过“211工程”、“985平台”以及“523”实验室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设备体系,但由于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对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这次改革中,重点就是要围绕“开放、共享”的原则来进行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对老师和学生的全面开放,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关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这项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学校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全面修订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构建新的本科课程体系,真正形成按大类招生的招生体制和按大类培养的培养机制;二是积极深化教育教学组织结构改革,推进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的融合,课程与课题的结合;深入探索互动式与研讨式教育教学活动新模式。三是完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按照研究型大学要求,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健全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控和奖惩机制,实施课堂教学效果“末位黄牌预告制”,对因能力有限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调离教学岗位;对有能力而缺乏教学热情的要加强引导和督促,增强其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对有能力、有热情但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不够的,要积极帮助,加强培训,使其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四是大力加强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调动广大学生和教师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积极性。五是构

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点是突出科学研究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科学研究、科学实验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进行改革,制定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为重点的改革措施,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其次要对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鼓励研究生进入科研团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在科学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三,要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方法和评价体系,使研究生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出重能力、重创新的导向作用;第四,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按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研究生导师资格新标准和新的考核办法,对导师岗位提出更高的要求,真正使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与川大研究型大学的地位相称,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相称。

(五)关于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办学的成功经验和共同趋势。川大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社会资源相当丰富。20xx年,学校的社会融资达到1.73亿,没有这笔融资,我们的老校区道路改造、新校区迎宾楼、网球馆、景观水道等建设就无法实现。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仅仅只是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资源开发体系和激励机制,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社会资源还非常丰富、空间很大,因此,在这一轮改革中,我们要着力构建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长效机制,重点

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校友资源和校董资源的开发。要努力探索构建新的校友会和校董会工作机制,通过这样一种新机制,使校友和校董与学校的联系更紧,对学校的认同感更强,关心学校的热情更高,支持学校建设的力度更大;二是建立四川大学教育发展基金,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加大产学研工作力度。要把产学研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抓,系统制定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发展规划、工作机制和目标任务,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力争建设一批层次高、影响大、效益明显的高水平产学研平台和基地;四是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的开发力度。学校周边是经营学校宝贵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我们要对周边开发进行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积极把校园周边开发成成都市城市规划相衔接,并努力形成区域特色,吸引更多更优质的社会资源;五是进一步加强与双流县的合作,双流县是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很快。新校区建在双流县,对学校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双流县委县政府对学校的建设支持力度很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构建双边良性互动、双赢共进的长效机制。

四、真情服务师生职工,努力为师生职工办实事

全心全意为师生职工服务,是学校的宗旨;真情服务师生职工,努力为师生职工办实事,使每一个师生职工都能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

成果,是学校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学校党委和行政将一如既往地力争为师生职工多办实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师生职工最普遍、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师生职工的工作学习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待遇进一步提高,努力使全校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团结和谐,万众一心,共同把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真情服务师生职工,就是要切切实实地把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教职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上,待遇的提高上,努力使川大的教职工享有与川大地位相当的物质待遇。20xx年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校将在认真执行国家分配改革政策的同时,再从学校财务中安排一定的经费来提高教职工的岗位津贴。总之,学校将通过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师收入,并力争使大家的待遇与川大地位相当。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全力争取政策,努力改善和建设教职工住房,新校区3600套教职工住房已动工,老校区近3200套也将开工。目前学校正在与双流县商谈,努力再争取150亩土地,力争再建约3200余套教职工住房,并积极完善新校区小学和幼儿园等配套建设。这样,近两三年之内我们就能建成一万多套新老校区住房,力争基本上解决学校教职工的住房问题,真正使广大教职工能够安居乐业。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推进教职工住房补贴的发放工作,不断扩大住房补贴的发放面,并继续做好青年教师校外购房补贴的发放工作。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对整体搬迁到新

校区的文科学院,学校将力争使每个教授都有单独的工作室。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逐步增加社区建设投入,加强小区规范化建设,不断改善小区设施,完成华西新村及十四宿舍、新北村、速中路三个小区的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努力为教职工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定、详和、设施齐备的生活环境。同时,学校还将坚持实行教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继续做好职工医疗保险等各项工作。学校在20xx年工作要点中,已经明确了今年要为师生职工办10件实事,学校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落实,接受“双代会”监督。

真情服务师生职工,更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川大学生都能公平地享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已经启动学校领导班子主体及与教学相关的部份机关部处整体搬迁新校区的工作,实施这个举措,就是要使学校领导班子和机关更加贴近本科教育第一线,更加贴近最需要关心关爱的学生学习生活第一线,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今年的改革思路中,我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实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干部的任职标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等,就是要把对学生的“大爱”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使川大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20xx年,我们还将在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上下更大功夫,学校将完成望江校区学生宿舍新东三舍、华西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等建设工程,完

成望江校区学生宿舍D幢高层、江安校区学生第三食堂及素质教育中心的主体工程,在新校区东园启动第二个学生宿舍园区的建设等,不断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服务工作,20xx年度力争申请更多的国家助学贷款名额,并努力扩大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更多资助机会。

真情服务师生职工,就是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真情关心干部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已经进行5期中层干部海外培训的基础上,今年还将进行5期172人的培训,学校将努力通过实施中层干部海外培训计划,使川大每个中层干部都有一段在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学习培训经历,进一步为开阔干部国际视野、帮助干部成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同时,我们还要把对干部的真情关怀体现在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上,学校将在继续巩固去年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机关工作作风、服务水平提出新要求,制定新规范,努力使川大的每一个机关干部都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为师生职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我们川大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对师生员工充满真情、对学校改革发展事业充满热情的队伍;一支能够为师生员工办好事、办成事、服好务的队伍;一支团结勤奋、能够把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队伍。

真情服务师生职工,就是要满腔热情关心离退休老干部和老同志,使每个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都能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都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功臣,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离退休干部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离退休同志待遇,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的建设,不断为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要虚心学习老同志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经常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我校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改革,我们才能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只有改革,才能实现学校新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只有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待遇。我们坚信,通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将实现一个新的跨越,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师生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待遇将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充满困难的过程,都会存在阻力和障碍。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改革的气魄。推进改革,党组织是核心,干部是关键,党员是骨干,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特别是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本着对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确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矛盾,勇于开拓进取,带头把新一轮改革

推向前进。学校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主要思路和改革重点已经明确,我们将通过这次“双代会”进一步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汇聚大家的智慧来制定具体改革方案并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希望各位代表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为学校新一轮改革献计献策,使我们的改革方案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科学依据,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十七大,开启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为我们四川大学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今天的四川大学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川大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改革;川大要有更好的明天,更需要改革。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翁,是学校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学校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面对改革的时代浪潮,面对大好的发展形势与机遇,我们坚信,只要全校师生职工进一步增强对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理解改革,热情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努力投身于学校新一轮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变成美好的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