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合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市农委近期对全市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指示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机富民”活动,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进取,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1、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认真学习贯彻实施了《农业机械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性文件,农业机械化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促进的新时期。

2、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取得新突破。出台了农业机械购臵补贴政策,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臵农机

具给予一定的补贴,并逐步加大对农业机械购臵的补贴力度。实行了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减轻了农民从事社会化服务活动成本支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与政策引导扶持机制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机械发展投入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自20xx年以来,全市补贴总额达1500万元,引导农民投入8000多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3、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到20xx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7.03万千瓦,是20xx年的1.19倍;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收入13.34亿元,是20xx年的2.58倍;农用拖拉机12.59万台,比上年增长6.5%;农用运输车1.12万辆,是20xx年的1.44倍。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配套机具25.8万台(套),机具配套比由20xx年的1:1.95提高到1:2.25。

4、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大农机格局进一步显现。农业机械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内涵和外延有了质的提升。大中型拖拉机增长迅猛,拥有量7433台,是20xx年的4.65倍;粮食作物机械特别是水稻、小麦收获机械发展加快,达到2010台,是20xx年的10倍。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得到推广,各种专业性、多用型、高效型等经济作物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快速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

实现了快速增长。农业机械化已经拓展到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

5、农业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xx年,全市耕播收机械化水平达到43%。其中, 长丰县开展小麦“两深一精”机械化作业推广,作业面积达到20万亩,基本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全过程机械化。农田灌溉和农业运输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3%。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加快了生产进度,通过“一条龙”服务,减少了作业环节,“三夏”变“两夏”,由过去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1—2周,生产时间缩短了一半。

6、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组织开展了“三夏”、“三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成功地把农机服务推向市场,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机跨区作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并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创新,全市现有各类农机协会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09个,农机专业户9329个,基层农机服务、推广、培训组织67个,农机销售企业7个,农机修理网点624个。合肥裕隆农机大市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安徽省第二届农机展。

7、农机法治化进程加快,农机安全、质量监管成效显著。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开展“平安农机”活动、“农机安

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市政府组织的“三车”整治专项行动等,依法管机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现有农机安全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5个、示范户550个。全年共年检拖拉机10634台、联合收割机562台,年检驾驶员6321人,为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较大突破,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的做法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二是农业机械结构不尽合理,大中型农机具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推广力度不够;三是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社会化服务规模不够大,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四是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力量和推广经费不足;五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程度不高;六是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和引导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和各种经济组织投资农机化的需要,多元化投入机制还不完善,扶持政策及配套措施还不健全;七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隐患较多,责任重大,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近年来我市农机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工作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发展全局。把创新发展思路作为根本的着眼点,推动农业机械化由小麦、水稻生产向经济作物及农产品初加工业拓展,形成了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促民增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业,推进农机跨区作业,强化农机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农机化工作。针对水稻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推广了机插秧技术,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加强了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农机”活动。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机加油卡制度,保障了“三夏”农机用油。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正确处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关系,注重抓重点,抓难点,抓亮点,把小麦“两深一精”高产机械化、水稻育栽机械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应用推广与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有机结合起来抓。

五是坚持依靠政策法律推进农机化发展。认真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农机化扶持政策,突

出抓了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落实。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购机、用机、管机,营造了良好的农机化发展环境。

六是坚持做好农业机械化宣传报道工作。注重发挥舆论媒体的重要作用,全面、正确地宣传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推广了合肥农机的工作,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七是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关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正确把握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机富民”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着力点,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节本增效为核心,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为重点,逐步解决经济发展中涉及农机化的深层次矛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努力实现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新跨越。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必须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要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保持市场主体合法的经济效益;要通过政策促进、示范引导和效益推动,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发展成果。

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农业机械化快速、高效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历史任务,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关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统筹协调,梯度推进,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把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作为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重点,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保障对农业机械化需求的有效供给,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改善农业落后生产方式,提高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坚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要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节水、节油、节肥、节种、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改善、安全生产的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机市场主体,完善现代农机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机服务的产业化程度,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满足农机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坚持依法促进,农机富民,全面提升农机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要坚持创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务实性,把功夫下在“振兴农机”上,把目标定在“富裕农民”上,着力创建“农机富民”服务品牌。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要依法行政,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行为,依法兴农护农,保障农业械化健康发展。

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资源配臵效率。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

业机械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

促改革、促发展,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1、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一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插

秧技术。加大对高性能插秧机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扩

大应用范围和规模;坚持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进一步完

善、熟化机插水稻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插秧机技术升级步伐,

应用先进、可靠、经济型普通乘座式插秧机;不断探索机插

秧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服务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积极示范推广新型水稻直播机及

其配套技术,加速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二是继续巩固

和发展高性能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大力推广高性能联合收

割机,加快淘汰更新老旧机型,提高技术档次,实现节能增

效。加快对现有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改造升级,提高适应性。

三是引进、示范、推广水稻机插育秧播种机械、大田耕整机

械、先进适用的高效植保机械、施肥机械、低温烘干及精米

加工机械,集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逐步推进水稻生

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

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推广小麦高产攻关机械化。着力推广和应用小

麦高产攻关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重点推广以土壤深耕

(松)、化肥深施和精(少)量播种为代表的“两深一精”高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

——积极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基地,积极拓展农机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在全市不同区域建设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和加工机械化示范基地,促进高效农业发展。一是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步伐。重点支持油菜栽植和收获等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试点工作。二是积极发展林牧渔业和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以微耕、植保、节水为重点的设施农业管理机械。三是不断探索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化。大力推广果蔬等鲜食农产品保鲜技术和真空包装技术、粮食及特种农产品的低温烘干技术等,引进果品分级处理、打蜡包装、蔬菜脱水加工等产品加工机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重点解决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问题,同时开展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加强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开展秸秆还田机械的选型、配套与开发,发展新型适用秸秆还田机械,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探索快速推广的生产组织方式。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及配套的草捆装运机等,为秸秆后续利用(如:秸秆造纸、发电、编织、

制绳、菌菇养殖、饲料生产等)提供服务,以拓展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途径。

2、抓好四项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农机助农增收作用。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发挥我市机具优势,不断开拓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实施品牌服务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促进农民机手增收;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依托农机服务组织,积极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四是积极为优势农产品主导产业服务,加快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

——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主攻机具的配套率,提高动力机械的配臵利用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二是加快动力机械的配套机具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配套比;三是抓好单项技术的整合集成,解决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化技术的配套问题。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机。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注重农机化发展的生态效益,推进资源节约利用。一是推进农业废弃物机械化综合利用,重点支持秸秆还田机

械、捡拾打捆机械、生产食用菌、生产沼气、编织加工机械和畜禽粪便处理与加工机械的发展,积极开发推广新型秸秆气化设备,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三是大力推广化肥定位深施技术和机具,加快发展与耕整地、播栽等相结合的复式作业机械;四是示范推广高效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量气压喷洒技术。

——努力突破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技术性能先进、可靠性好、经济适用的油菜播种和收获机械,建立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解决油菜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问题。在加快现有稻麦油兼用型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同时,着力示范以收获油菜为主的新型联合收割机。加快油菜机械化直播和移栽技术的试验示范。加快开展油菜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形成一套农机与农艺协调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积极培育油菜生产机械化服务市场,营造有利于油菜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环境条件和社会氛围。

(四)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围绕实现合肥建成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突出“三大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五个体系”,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1、突出“三大重点”

一要增强农机装备能力,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一是重点提升麦稻收获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力争到

20xx年,联合收获机发展到3000台,引进作业1500台,水稻、小麦机收率分别达到90%、90%,全程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40%、85%。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全市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实施面积达到2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以上。二是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要坚持走大、中、小型机械并举的路子,努力加快推广应用步伐。要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微型耕作等机械设备,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为主的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

二要加强“平安农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继续开展打击农机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配合开展市政府组织的“三车”整治专项行动等,推动全市农机安全生产上新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提高执法水平,年检率达到90%以上,不发生道路外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从事运输的农用车保险率达到95%以上,提高我市“平安农机”活动创建水平。

三要深化“农机富民”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机工作水平。通过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断提炼和丰富品牌内涵,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形式,坚持创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务实性,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品牌的社会认知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打造精品工程,把“农机富民”服务品

牌创建成为推进合肥农机化发展的动力,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创建成为农机系统服务名牌。

2、实施“三大战略”

一是实施创新示范战略,大力推进农机“一条龙”服务。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机具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要突出抓好水稻、小麦、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拓展“三夏”、“三秋”等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拓宽“一条龙”服务领域,突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大户的带动作用,不断拉长农机作业服务链条,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发挥农业机械整合效能,增加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收入。组织开展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把示范基地建成试验推广的阵地、示范辐射的中心和成果转化的平台。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研究项目,努力争取项目,认真实施项目,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要认真落实农机购臵补贴政策,整合优质粮食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节本增效、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农机化项目,集中力量干大事、解难事、办好事,发挥项目的示范宣传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实施人才兴机战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

加快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即重点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农机手队伍建设。力争到20xx年四支队伍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技术等级均有明显改善,促进我市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认真抓好农机技能监督工作,拓展鉴定领域,培养新型农民,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3、建设“五个体系”

一是加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队)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四有”(有良好机制、有较多机具、有服务规模、有综合效益)创建活动;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规模,增强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扶持发展一批农机服务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合肥裕隆农机大市场建设,做好农机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农机大户联系制度,加快农机大户发展。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规范农机中介服务市场。

二是加强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重点保障主要粮食作物综合生产加工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支持重点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发展关键技术、新型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农机企业的联系,做到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开展农机科技入户工作,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龙头企业的“3+1”农机推广服务新模式,推动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验、示范和推广。

三是加强农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贯彻《安徽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依法监理的理念,努力构建以源头管理、执法监督、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积极创建农机安全示范县、乡镇、村和农机安全示范户。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开发应用,扶持推广先进农机监理检测设备和技术。按照“五整顿、三加强”的相关要求,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管理,加强农机牌证管理和安全生产检查,加大对乡村道路、农田、场院等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把农机的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

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推进服务行为亲情化,进一步树立农机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是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配套法规建设,研究制定农业机械管理办法和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意见。积极争取和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机耕道路建设等扶持发展政策,强化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形成农机化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五是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市、县两级农机化信息中心、若干个乡镇信息站,并与部分企业联网,开展政务信息、安全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综合统计信息交流。逐步建立农机具生产、维修、供应信息服务系统、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抗灾救灾决策指挥系统、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高效指导农机化工作服务,为农机企业、服务组织和农机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五)加快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一要向领导宣传,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民心工程。二要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和意义,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

益,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三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当前农业机械化形势,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业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2、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推进包括购机补贴、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的扶持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加大对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农机技术培训、试验鉴定及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市和县(区)分别对购臵农机产品目录内的农机产品给予扶持。逐步将适用于主导产业关键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纳入购机补贴(贴息)范围。金融机构要对农民购臵农机产品目录内的农机装备给予信贷支持。积极组织实施农业机械使用燃油补贴政策,探索农机作业补贴的方式方法;加大农机信贷和农机保险工作力度,积极研究制定农机作业服务免税政策。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逐步构建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持、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机制。

3、加强农机执法力度,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施农机行政许可,强化依法管机,依法兴机,彻底根

治“黑机非驾”现象。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强化优质服务。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加强监管,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产品售后服务意识,保证配件供应,继续实行农机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加大农机质量和农机标准化的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农机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依法加强农机修理质量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引导农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扭转农机市场竞争的无序状况,维护农民利益。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全面提高农机管理的行政执法水平。

4、制定发展规划,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机化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议制定《合肥市农业机械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合肥市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工作意见》,指导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的跨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