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

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执笔:李成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二〇##年十二月九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价值与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1

2.研究价值…………………………2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3

2.研究价值…………………………3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3

2.调查研究阶段……………………5

3.提出策略阶段……………………7

4.成果总结阶段……………………7

四、研究成效

1.形成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

………………………………………8

2.形成本校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8

3.提出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策略………………………………8

4.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9

5.提出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9

6.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10

7.调整和完善部分高技教学计划…10

五、成果推广及存在的问题

1.成果推广…………………………10

2.存在问题…………………………10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一、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

1.高技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12

2.高技毕业设计的举行形式…………14

3.高技毕业设计的指导策略…………15

4.高技毕业设计的答辩策略…………17

5.高技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策略……20

二、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质量评价

体系

1.高技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模式……21

2.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24

三、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1.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规范的重要性…25

2.必须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规范……25

3.必须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规范………26

4.依据规范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27

四、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

1.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7

2.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实施策略

………………………………………28

五、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

1.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31

2.改革专业课课程教学模式…………32

3.倡导主动进行专业实践……………34


《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执笔:李成)

本文简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成果推广及存在问题,并对二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念的毕业设计操作模式,形成了以多元化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

(1)技术工人队伍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特别是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技术工人。但我国劳动力队伍虽然十分庞大,劳动力素质却不高,结构也很不合理,高级技工的数量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2)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常州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基础与中心,其机电类产品的出口率占总出口

                                                                          

课题组:组长:李成    副组长:潘立强

组员:周丽萍  秦剑英  秦素伟  姚静玉  董桂芝  李添翼  隽成栋  严波

额的60%以上,各企业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纷纷采用高新设备与高新技术,因而对既能熟练操作设备,又能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设计的高级技工需求旺盛。但常武地区高素质的高级技工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生产企业的需要。

(3)学校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提高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效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从原来以主要培养中级工为主,逐渐向以培养高级工方向发展,学校已被评为高级技工学校,正积极申办技师学院。因此,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需作较大的调整,以培养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一定设计能力的高级技工为主。而毕业设计(包括各种课程设计)既是高级工教学计划里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如何根据生产需要,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高效设计合理产品或工装要求的必需。但从20##届二年制高级技工的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狭窄,实践知识相对欠缺,对实际生产中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更是知之甚少,造成毕业设计的质量不够理想,设计能力的欠缺,学生下厂后普遍感到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后劲,就显得非常需要,非常迫切。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只在普通高校中进行,还没有发现在技工学校进行尝试,况且普通高校对此研究的重点是在理论层面,而在高级技工学校,其研究的重点是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重在实践。因此,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设立了《提高机械专业高技学生毕业设计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2.研究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成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基础;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有利于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富有价值且切实可行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与专业发展等。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成功,将为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学校的产学研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了解生产企业对高级技工设计能力的需求,摸清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措施和策略,探索出符合当前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毕业设计操作模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今后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通过扎实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3)调整和完善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改革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初步建立高级技工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研究内容

(1)调查高级技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企业对高技毕业生的需求,调查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与不足。通过走访毕业生所在的企业,调查机械专业高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机械行业对高级技工的能力需求和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并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形成调查报告。

     (2)研究影响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因素。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设计能力与发展后劲的因素,为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性提供充足的依据。

(3)研究职业学校提高高级技工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实施策略。研究如何制定(或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研究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选择怎样的教学时机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人员及内容

根据研究需要成立了课题组,并明确了分工。组长:李成,负责课题总体研究方案的制定,开题报告、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的撰写,有关制度的落实和协调,以及对机械专业高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机械行业对高级技工的能力需求和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的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对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李成、隽成栋、李添翼:负责研究毕业设计对专业教师的能力需求,以及提高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负责研究并形成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负责研究机械专业高技教学计划及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改进等;负责研究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操作模式,并形成理论模型。潘立强、董桂枝、姚静玉、秦剑英、周丽萍、严波、秦素伟:负责研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毕业设计的指导策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办法等。周丽萍老师负责课题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2)制定保障措施

建立了课题组工作制度,包括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网页管理制度、课题组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办法、研究活动制度等,并规定课题组成员每一个月集中一次,讨论研究的内容,汇报研究的进展与成果;每个成员每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研究体会;每年完成一至二篇研究论文(必须发表或获奖);每月更新一次课题的网页,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制定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目标:形成能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及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提出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改革进行完善或改进的意见。

确定研究对象:本校机械大类中,五年制高技的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与维修与数控技术三个专业的在校生(含下厂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从这三个专业的20##级、20##级、20##级、20##级、20##级学生中分别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

设计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为研究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职业学校毕业设计的现状和企业对高技毕业生的专业要求并进行分析,了解国内外文献,拟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 第二阶段为调查研究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统计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为提出策略阶段,提出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对已经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实施效果监测:一是即时性效果监测,即学生毕业设计完成之时的直接的、可显现的效果监测,如学生的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等;二是持续性效果监测,即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即时结果转化为更好的工作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锻炼,能独立设计或改进企业的工装或设备,有具体的设计成果等。

2.调查研究阶段

(1)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我们分别对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学校领导、企业、其他高级技工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共六方面的对象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对在校学生和企业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见附件一、附件二)方式,对教师、领导、下厂学生和其他院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见附件三、附件四)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则采用整班被试的方式,访谈调查则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共计进行了7次:本课题组对0401、0402、0403、0404、0505、0506、0628共7个班级270多位学生进行了4次毕业设计后的调查(即时性效果调查);也利用学生回校及领取毕业证书的时机对下厂实习一年后的0628、0402、0403、0503、0505共5个班200多位学生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即持续性效果监测);还利用学校召开“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的时机,对22位企业的老总、人事部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关于企业对高级技工设计能力需求及教师下厂挂职锻炼态度、要求等的调查;还对本校机械专业的教师及部分学校领导进行了不完全访谈,时间跨度达一年多,基本了解了学生毕业设计后的感受、想法及对毕业设计的意见与建议,也基本了解了企业对高级技工的专业要求与能力要求,还了解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原始资料与原始数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见附件五)。

(2)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活动

进行了多次理论学习:从开题至今,已进行了近20次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和探讨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进行探讨,同时,还将课题组成员收集的共计300多篇相关资料加以集中整理,下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与研究,并进行讨论。收集的材料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毕业设计的模式,包括课题的选择、指导的方式方法,答辩的形式与内容,成绩的评定等;二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培训形式与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等;三是关于毕业设计的制度建设,包括毕业设计的规范,评价体系等。同时多次次聆听了专家对有关课题研究的精彩报告。

撰写了一定数量的学习笔记:本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撰写了200多篇(平均每人20篇)课题研究学习笔记和40篇课题研究总结。

开设了研究课:在学习的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在不断地探索,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本课题组成员在二年的时间里共开设了10堂公开课和研究课,包括5节市级公开课,6节校级公开课,并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进行指导和评价。

尝试了新的选题模式: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改革了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一是改革了课题种类,由过去单一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课题改为减速器设计、夹具设计、液压设计三种设计课题,其中,减速机设计包括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蜗轮蜗杆减速机设计、圆锥齿轮减速机设计;夹具设计包括钻床夹具设计、铣床夹具设计、镗床夹具设计、车床夹具设计;液压设计包括专用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组合机床液压设计。二是改革了课题来源,由原来全部由教师自己设计的模拟课题改为从企业生产实际中引进课题,以实现真题真做的目的。三是尝试机电一体化设计,由原来的纯粹机械项目的设计改为机械和电子一起设计,以适应社会一专多能的需要及学生今后工作变化的需要。四是改革了学生选题方式,由过去教师指定学生课题转变为教师推荐课题和学生自由选择课题相结合,实施了分层教学。

尝试了新的答辩形式:针对指导教师只熟悉自己学生的设计课题,会打人情分的弊端,我们尝试进行交叉答辩,即自己指导的学生由其他指导教师进行答辩。

尝试了联合指导模式:我们由过去指导教师只指导自己负责的学生,现尝试指导教师也指导其他教师负责的学生,以利充分利用教师的业务专长,同时,对指导教师进行设计指导前的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共同提高。其次,我们通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尝试进行校企联合指导。

尝试了建立答辩规范:针对部分教师首次参加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经验和知识不足,我们尝试建立毕业设计答辩规范。特别是针对答辩过程中需提出的问题的针对性,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答辩纲要及详细的问题,并把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基础性问题、中等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三大类,以适应不同知识和能力层次的学生。

建立了质量评价体系:由于学校当时没有相关的毕业设计规范及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我们根据高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两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其他学校毕业设计的成功经验和相对成熟的毕业设计规范及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研讨,尝试建立初步的适合本校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规范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

主动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本课题组成员结合毕业设计指导体会,尝试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进行改革。许彩霞与秦剑英两位专业教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增删,并尝试项目化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与考试形式上也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有过去布置的抄写型的死作业改为设计性的活题目,由原来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改为需综合考虑问题的开卷考试,贯彻了设计思想,力争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主动参加了多项培训:通过毕业设计的指导,专业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才能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因此,专业教师开始自觉地参加包括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业务培训,包括CAD培训、CADCAM培训、数控车技师培训、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培训、钳工技师培训、普通车技师培训等,部分教师还利用暑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增加实践知识。

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针对本校大部分专业教师还不能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现状,课题组成员还利用课余和教研活动的时间,通过座谈的形式研讨了如何迅速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寻找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提出策略阶段

本课题组通过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在二年多毕业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借鉴了其他同类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并根据本校高技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学校教务部门的意见与建议,对本校高技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质量评价体系、执行规范进行了研究,从平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毕业设计的教学标准、专业教学计划、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毕业设计规范、质量评价体系以及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4.成果总结阶段

我们收集汇总了课题组成员的各项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次研讨和总结工作。通过多次集体讨论与反复修改,形成了本课题的书面研究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成功之处,也找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措施,力争进一步完善本校高技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执行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使今后的毕业设计的实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学校的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更加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两年多不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形成了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操作模式

通过调查和研究,本课题组针对高技教学的现状,在如何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操作模式上,提出了从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原则与策略。李成老师撰写的论文《就业导向背景下高技毕业设计课题选择的原则及策略》在国家级杂志《社科纵横》上发表;董桂芝老师撰写的论文《抓好毕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是提高高技毕业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潘立强老师撰写的论文《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常州市优秀职教论文评比三等奖;秦素伟老师撰写的论文《以毕业设计为依托,提升高技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获全国二等奖;李成老师撰写的论文《高技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实践与感悟》、《答出素质,辩出精彩》在国家级杂志《魅力中国》上发表。

2.形成了本校初步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并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初步形成了本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见附件六),并提出了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策略。如由李成老师在调查基础上完成的论文《目前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策略》获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杂志《中国职教》上发表。

3.提出了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策略

学生的设计能力仅靠一次毕业设计来提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在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且成果颇多。李成老师撰写的论文《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获市职教研究所优秀职教论文评比一等奖,且在《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上发表;周丽萍老师撰写的论文《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尝试》和李成老师撰写的论文《运用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初探》获市职教研究所优秀职教论文评比二等奖;秦素伟老师撰写的论文《运用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在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信息》上发表;姚静玉老师撰写的论文《从毕业设计指导看制图教学》获省技工教学研究室机械中心教研组论文评比二等奖;潘立强老师撰写的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渗透》在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信息》上发表;李添翼老师撰写的《对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获中国教育学会2009中青年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董桂芝老师撰写的论文《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获第五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征文评比三等奖。

4.推进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经过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切感受到,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先进的职教理念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在课程整合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如秦剑英老师撰写的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和《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整合探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信息》上发表;秦素伟老师撰写的论文《中技机电专业<机械常识>项目课程构建与实施》获08年度江苏省技工教学研究室机械中心教研组论文评比二等奖;姚静玉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互动教学》获07年度江苏省技工教学研究室机械中心教研组论文评比二等奖;李成老师和秦素伟老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双件铣双槽专用铣床夹具的结构分析》和《外径千分尺》分别获常州市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董桂芝老师撰写的论文《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获省09年职教创意论坛三等奖。

同时,课题组成员充分意识到现行教材的不足,开始从培养学生能力及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的角度开发教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隽成栋老师主编,李成老师参编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电子类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基础》已经出版发行,并在本校应用;蒋翰成老师主编、李成老师参编的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动》已经出版发行;李添翼老师主编的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机械制图与AutoCAD》和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制图》以及《机械制图习题集》也已经出版发行。

5.提出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课题组成员通过毕业设计指导,普遍认为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进一步熟悉企业的生产状况,才能真正指导好毕业设计,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专业发展服务,因此,我们从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途径。如李成老师撰写的论文《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在国家级杂志《中国职教》上发表。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共计参加培训27人次,合计2840课时.

6.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并且改革了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学生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学生得到了企业欢迎和肯定。例如,09届的言虹飞同学下厂仅一年,就已经能独自承担模具零件的工艺设计和编程制造。

7.调整和完善了部分高技教学计划

在毕业设计教学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折射出高技教学计划的不完善,因此,我们通过与教务部门的交流,对现行中技和高技中《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见附件七、八)、《模具与数控技术》(见附件九、十)、《数控机床加工》三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以进一步体现高技的培养目标。

五、成果推广及存在问题

1.成果推广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作为学校今后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标准,且已经在实施,也可作为其他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

2.存在问题

(1)还需在提高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途经方面加强研究    提高高技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本课题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全面和透彻,提出的途径也相对狭窄,今后还需进一步加以重点研究。

(2)还需在毕业设计具体指导的方法上加强研究    尽管课题组在毕业设计的方法指导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在具体毕业设计指导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还过于肤浅,还需从理论高度(包括在心理学、职业素养培养等角度)继续加强研究。

(3)还需继续完善毕业设计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    虽然形成了初步的毕业设计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有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且学校在不断向前发展,学生、企业、社会需求的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尚需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4)还需加强课程改革的力度    本课题组成员已经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尝试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但仅靠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还很不够,还需在本校大范围推广,以取得大面积丰收。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高技毕业设计的操作模式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必须以多元化评价为主要方式,必须运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强化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的实效。

一、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的操作模式

1.高技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

课题选择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其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效果,但目前高技毕业设计课题选择存在着与职教理念相悖、与教学目标不符、与生产实际相左、与学生能力脱节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针对高技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选题。

(1)课题选择原则:

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坚持就业为导向,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顺利就业,着眼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即既要以科学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又要考虑所学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基础条件;二是综合性原则,即要尽可能覆盖学生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进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三是差异性原则,即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能力高低分配课题;四是可行性原则,即要与学生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全面考虑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量力而行;五是实用性原则,即应当面向实际经济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做到真题真做;六是创新性原则,即所选课题是别人没有解决的、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者已经解决但可以采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免重复或者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查结果、就业趋向及就业(实习)岗位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过程也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比教师分配课题具有更大的价值,使毕业设计真正与社会需求接轨。

(2)课题选择策略

及时更新职教理念    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将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并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毕业设计作为高技学生在校最后进行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还是实际操作,必然不能脱离企业生产实际,不能脱离学生的就业岗位,更不能关起门来搞设计。所以,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应当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切实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切实满足教学要求    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知识方面,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深化理论,拓宽知识,延伸技能;二是能力方面,能正确运用各种资料和工具书,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图纸绘制、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有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素质方面,能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因此,课题选择必须并尽可能覆盖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必须贴近生产实际,贴近职业岗位,满足专业相关岗位或岗位群核心技术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要求,以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合理选择课题类型    毕业设计的课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学模拟型课题即为满足教学目的,根据本专业要求,假设或模拟一些技术参数而设置的题目,也可以是从厂矿企事业单位正在或已完成的项目中提炼出来的课题。二是科学研究型课题。即是跟踪本专业某个研究方向而设计的课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三是生产实践型课题。即来源于本专业实际且为生产一线所需的实际课题。由于高技教学的特点是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课相当(即1﹕1),学生操作技能较为扎实,生产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理论知识略显不足,故高技毕业设计的课题宜采用教学模拟型和生产实践型课题,而后者更贴近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利于学生得到综合全面训练,还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达到学生、教师、企业、学校四方共赢的效果,因此更为合适。

多方寻求课题来源    以就业为导向背景下,高技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一是职业岗位需要的课题。如做车工的以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为课题。这些课题与就业岗位结合紧密,实用性强,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岗位与工作对象,最大限度地缩小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差距,减少企业的培训时间与培训成本。二是生产过程需要的课题,如企业将要进行或正在进行的项目中选择适合高技学生能力的课题。这些课题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实战性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一旦被企业采用,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三是学生自己申报的课题,这些课题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就业岗位选择的,因而设计热情更为高涨,能促使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择业能力,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准确把握课题难度    选择课题必须考虑课题的难易度,过难则难以完成,过易则达不到教学要求。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完成课题的条件,第一是要考虑社会条件,即考虑生产企业是否能主动配合,提供必要的场地及技术指导;第二是考虑学校条件,即考虑毕业设计的下拨经费、设施设备、技术资料等是否能满足课题需要,师资力量是否足够;第三是考虑学生条件,即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能力是否能胜任,二是课题本身的难易度,既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按质完成。一般以中等复杂程度的工装设计为主。

合理确定课题大小    毕业设计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例如,需要绘制一定图纸类别的数量,需要书写一定内容和页数的设计说明书等。这在课题选择时就要认真考虑,否则太大难以完成,太小达不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2.高技毕业设计的举行形式

进行毕业设计,根据时间和地点来分,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学校里进行,二是在企业里进行。这两种情况各有长处与缺陷,因而需采取不同的策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的实效,分述如下:

(1)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

在学校进行的毕业设计是指在下厂实习前,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在学校,完成从选题、设计到答辩、成绩评定等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模式。

这种情况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常常采用的,其最大的不足是学生对企业的了解较少,感性知识缺乏,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就业岗位实际的设计能力不易得到保证,也受到学校实施设备的限制。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学校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能得到切实的保证。因此,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除在选题上考虑(如前所述)弥补不足外,针对高技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如下两项主要措施:

一是加大到企业调研的力度。即充分利用当地和外地的企业资源,花较多的时间,由指导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分批进入企业参观、调研,必要时还可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是毕业设计实行真题实做。即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设备,由“纸上谈兵”式的毕业设计,改为由学生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的毕业设计,也就是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或小组合作,做出一样实物。以模具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应包括理论设计(即图纸设计)、加工制造(主要零件)、装配检测、调试维修四个阶段内容,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综合的应用。

(2)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在企业进行的毕业设计是指在下厂实习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与需要,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在学校完成答辩和成绩评定(也可在企业完成答辩和成绩评定,即现场答辩)的毕业设计。

在当今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和双向选择职业背景下,这种毕业设计为广大学校所采用,其特点是虽然学生的实践知识丰富,能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进行设计,但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相当的难度,教师的指导难以得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也参差不齐(以调查报告为依据)。因此,必须采取如下三项主要措施:

一是严格课题选择的审核。对学生自己申报的课题,指导教师必须从课题的大小、难易度、实用性、先进性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必要时指导教师到生产现场,会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进行审核,以确保设计课题能达到学校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二是加强设计过程的管理。必须建立学生定期回校的毕业设计制度,汇报设计进度,解决设计中碰到的疑难;必须建立教师定期回访制度,教师利用多种机会到企业检查学生设计进度,并根据设计课题,针对企业实际,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必须建立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以及时解决日常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以疑难。

三是严肃答辩及成绩评定的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学校毕业设计的规范进行答辩和成绩评定,以甄别学生毕业设计的真伪,扩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对设计成果的再认识,同时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设计成果、答辩情况,给出学生恰如其分的鉴定意见和设计成绩。

3、毕业设计的指导策略

(1)在指导教师的组成上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不同专业的教师相结合。毕业设计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而教师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因此,在指导教师的队伍构成上应该也必须由不同专业、不同专长的教师组成,以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也弥补每个教师知识上的不足或缺陷。

二是包干与联合指导相结合。即在全校优选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专业素质过硬、教学态度良好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进行联合指导,但又有具体的分工,以避免因个人知识的限制影响毕业设计效果。

三是学校与企业指导相结合。通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指导,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弥补学校专业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硬伤,实现校企联合指导

(2)在指导设计的方法上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企业中,一项工作往往由几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共同完成,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相当重要,必须在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对一些大的课题可以分为不同的子课题,每个人都有侧重地研究,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后,进行总体装配图的绘制。在设计中既可体现合作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又可增强合作者之间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能体现各自优势,发挥潜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有创造力、有战斗力的团结互助的集体。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培养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积极创设质疑环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其次,通过多角度思考进行疑问、逆向思维提出疑问、联系实际引发质疑等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第三,通过组织讨论释疑解难、启发合理猜想引导验证疑难、课外学习释疑解难等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引道解决疑难,使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者”,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仅仅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而要学会应用知识,更要学会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作为最具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毕业设计,教师首先应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而不是囿于教材的定论和教师的思维;第三,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予以肯定,并在成绩的评定上给予激励,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在设计图纸的绘制上注重电脑绘图与手工绘图相结合

调查显示,在毕业设计图纸的绘制方式上,63.6%的企业认为应采用CAD软件绘制,22.7%的企业应采用手工绘制;而在学生下厂实习后的调查显示,两种绘制方式的百分比均为44.8%。由此可以知道,无论采用CAD软件绘制还是采用手工绘制,在生产实际中均有必要。我们可以规定草图设计必须用手工绘制,当草图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并签字后,学生再到机房用CAD软件绘制,并打印出正式的总装图和零件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4.高技毕业设计的答辩策略

(1)学校必须充分重视

首先,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答辩是毕业设计教学中最后一项重要的步骤,是检验学生是否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是否达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必要方式之一,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是否具有毕业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还是检验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好坏与指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更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高低、培养模式合理与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中来抓。只有学校重视了,才会真正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其次,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答辩的规范,使学生深刻体会答辩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使教师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也使学校步入规范管理的良性循环。

毕业设计的答辩规范必须包含四方面要求:一是答辩的目的要求,包括答辩的意义与作用,答辩的指导思想等;二是答辩的程序要求,包括答辩前的辅导,设计资料的审阅,答辩的步骤等;三是答辩的师资要求,包括答辩教师的职称构成,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搭配,组成答辩小组的校内外教师、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答辩小组分组和组内人数的确定等;四是答辩的成绩评定要求,包括学生答辩成绩确定的原则、方法和等第,答辩成绩在整个毕业设计成绩中所占比例等。

第三,学校必须建立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在职称构成上,答辩委员会应由毕业设计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教师组成;在人员构成上,可由校内外教师、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以便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检验,弥补学校教师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知识的不足;在专业构成上,应由在毕业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几个学科的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以提高答辩的针对性与权威性;在答辩分组上,可将答辩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毕业设计课题分组,每组3—5人。

第四,学校必须保障毕业设计答辩必要的外部条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必然需要一定的场地、设备和相关技术资料,必要时答辩教师还需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因此,学校必须保障答辩经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平台,保证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师必须充分准备

1)指导教师必须认真组织答辩辅导

首先,指导教师必须向学生详细讲解答辩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如资料的准备,自述的时间,答辩的语气等,以便学生心中有数,遵照执行。

其次,毕业设计答辩是思维与语言的综合表达,指导教师需传授答辩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答辩策略与技巧,以便学生能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表达准确、完整、清晰。

第三,指导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总结,使学生设计思路更为开阔,领悟更为透彻,也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可以推荐1—2名设计效果比较理想、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与帮助下,进行全校性示范答辩,要求其他学生旁听,以起到示范、借鉴作用;同时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使其感受答辩气氛,预知答辩要求,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年轻教师(或低职称的教师)参加旁听,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答辩教师必须充分做好答辩准备

毕业设计答辩的主角虽然是学生,答辩方向却由教师主导,因此,只有答辩教师准备充分,提问才有针对性,才能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成功与否。

首先,答辩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毕业设计答辩规范,明确答辩在整个毕业设计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端正答辩的指导思想,明确自身的职责,熟悉答辩的各项要求,掌握答辩的程序。

其次,答辩教师必须认真听取指导教师介绍,了解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平时表现,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以便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建议。

第三,答辩教师必须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包括审阅学生的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设计图纸、说明书等,以了解设计课题的背景,熟悉学生的设计思想,掌握学生的设计思路,鉴别设计的真伪,同时写出需提出的问题及全面、客观、准确的审阅意见,以便答辩时指出学生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失误(或错误)之处,指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答辩教师必须进行答辩前的集体备课,确定答辩所要提出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程序,以体现毕业设计答辩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3)学生必须积极备战

第一,学生应该认识到答辩是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检验的最后环节,也是在校期间得到教师和专家指导的最后机会,还是锻炼自己,展示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今后顺利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不是走过场。

第二,认真梳理毕业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温习设计中涉及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回顾相关学科的重点章节,由点到面进行复习,以期全面、深刻理解设计内容,甚至产生新的想法或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

第三,针对答辩要求和设计内容,拟定自述提纲,并反复演练,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预先将设计中重大技术方案的确定依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佑证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合理。

(4)问答点评必须结合

提问要合理    答辩教师提问必须合理,避免出现冷场。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基础性原则,即注重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检查学生基本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的正确与否;二是全面性原则,即注重检查学生对所学全部知识掌握是否牢固,考虑问题是否全面细致;三是提高性原则,即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的设计能力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敬业精神得到增强,职业素质得到提升;四是渐进性原则,即教师的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避免学生因情绪紧张而出现会答而答不出的现象;五是拓展性原则,即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清楚、设计思路清晰、设计方案正确合理的基础上,答辩教师提出更深入、更广泛的问题,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为开阔,考虑问题更为全面,知识应用更为灵活。

回答要据理    学生首先要端正心态,既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通过一阶段的刻苦努力和充分准备,定能有所收获;又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通过毕业设计答辩,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再次提高。其次,要沉着应答。既要在自述阶段简练、全面而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并提供设计依据,又要根据教师的提问,简明扼要地回答。第三,要答更要辩。针对答辩教师提出的不同意见与建议,学生要善于辨别其真伪,如果确信自己的设计方案正确、合理,则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引经据典,充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由,坚持自己的设计思想,以得到答辩教师的认可;如果通过教师的提醒,发现自己的设计的确存在缺陷或失误,则应虚心接受,并诚恳感谢老师的批评与指点,及时改正设计中的错误,使师生在思辨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也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升华。

点评要及时    第一,教师要当场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给出完整的正确答案或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以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加深理解,启迪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也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更利于体现答辩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第二,现场答辩提问结束后,答辩教师要当场对学生的设计和答辩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根据答辩的具体情况和毕业设计答辩规范,给出答辩成绩,既肯定成功、甚至创新之处,又指出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并给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使毕业设计答辩成为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最后一课。

   (5)总结反思必须及时

一是答辩结束后,学生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既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全面,专业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相应技术岗位的要求;也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需要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是否需要进一步严谨,还要反思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二是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既要反思学生答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也要反思整个毕业设计指导中的成功与失误,还要反思平时教学工作的得失,以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与提高,并为学校提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学校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既要反思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也要反思毕业设计规范、设施设备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是否足够,还要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5.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策略

(1)评定成绩的对象    评定成绩的对象应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方面包括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教师方面应包括指导教师评价与答辩小组评价,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的力量。

(2)评定成绩的内容    评定成绩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态度、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程度三个方面。其中,毕业设计的态度包括对毕业设计的认识、纪律遵守、合作精神等;毕业设计的质量包括完成的图纸与说明书的质量、答辩的质量等。

(3)评定成绩的组成    评定成绩的组成由学生自评成绩、小组互评成绩和教师评定成绩三方面组成。其比例一般为20%、20%、60%。其中,教师评定成绩由指导教师评价和答辩小组评价组成,其比例分别为60%和40%。最后,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评语形式给出总体的鉴定意见。

二、提高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质量评价体系

1.提高毕业设计实效的质量评价模式

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达到学校的培养标准,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二是检验师资队伍是否过硬;三是学校的培养模式 、教学计划等是否需要调整与改进。而在目前的高技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上存在着认识不足、主体缺失、对象不全、标准欠妥、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与内容、评价方式与手段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1)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评价    让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既突显了毕业设计实践者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的意见与建议以恰当的形式和渠道反馈给学校,供学校教学改革参考。让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质量评价,首先要相信学生是友好的,也是有能力的,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应以诚恳、开放、民主的态度,将这些信任信息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严肃的态度参与到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中来;其次,要在学生参与评价之前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熟悉评价的过程与程序,掌握评价的工具与技术;第三,要合理设置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内容,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评价    作为毕业设计全程指导者的教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有着切身的体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也最富有参考价值,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教师是主要的实践者,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让教师参与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关键在于评价的组织者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首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其次,要主动为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以利于学校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与改革;第三,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自觉地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与提高,否则,评价就会流于形式,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企业评价    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对学校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最有发言权,企业参与评价不可缺少。首先要使企业了解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目的与意义,明确评价的最终得益者还是企业自身,从而激发企业参与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积极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毕业设计全过程,让企业了解学校的毕业设计现状,同时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增加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知识,弥补实际生产经验不足的硬伤;第三,要让企业从毕业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出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评价;第四,企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学校毕业设计中的成功与欠缺之处,为学校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学校评价    由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主观性,所以学校对毕业设计进行评价责无旁贷。学校应着眼于通过评价来了解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否达到培养的要求,其质量是否有所提高,现行的教学是否需要调整与改进,学校的师资力量是否足够等等,即评价应该科学、全面、系统。

学校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分类细化评价指标,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然后有步骤的进行测评与分类汇总;最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有计划地进行完善或改进。

(2)实现评价对象与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应包括: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应评价学生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知识等的掌握程度。②对专业能力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价。应评价查阅资料能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绘制图纸的能力、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生产实际的能力、书写说明书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的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及反思能力等。③对专业情感的形成程度进行评价。应评价学生纪律观念是否强烈,工作作风是否严谨细致,专业思想是否巩固,是否具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否具有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良好品德等。其中,应以后二者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教师    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①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具有敬业与奉献精神,是否具有虚心好学、知错就改的专业精神,是否具有改革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否具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等。②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全面,生产实践知识是否丰富,教学功底是否深厚,科研能力是否足够,教师是否通过毕业设计的指导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等。

评价学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本身的工作进行评价:①学生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的,是否符合了学校的培养标准,是否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②师资力量方面,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指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是否足够,是否需要对教师进行全面或重点培训,是否需要引进高素质人才;③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方面,学校现行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培养模式等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是否需要完善,是否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等等。

(3)实现评价方式与手段的多元化

多元化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毕业设计的现状,从而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来促进教师与学生提高与发展,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因此,必须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逐步形成的、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循序渐进的,必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第三,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必须是全面、客观、真实的,既肯定其积极成功的一面,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甚至失败的一面,且评价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与学校,故还需将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多元化评价手段    我们可以采用分数制、等第制及评语制等评价手段,但这几种评价手段各有优点与缺陷。分数制与等第制是一种量化的评价手段,不能全面、具体、准确地反映学生、教师及学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现状与提高程度,且其指标的量化相对难以把握;评语制虽然可以避免前两种评价手段的缺陷,却难以从横向和纵向就毕业设计质量进行直观比较。因此,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应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即同时采用评语制与分数制或等第制,以达到既全面了解,又可进行直观比较,为今后改进毕业设计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2.提高毕业设计实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1)质量评价内容    根据上述质量评价模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过程、毕业设计效果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见下表: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内容

(2)质量评价体系

高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草案)(见附件十)。

三、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针对当前高技毕业设计中的存在问题,我们提出运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通过规范管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规范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及反馈,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规范的重要性

(1)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和实践的重要结合点,一方面,以毕业设计为载体,学生通过一系列调研、搜集资料、实地参观以及实训,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设计、绘制、论证、实验、安装、调试等基本手段,做出能解决一些实际技术问题的装置或设备,并写出从设计到调试全过程包括体会的总结性论文,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融会贯通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也是不少用人单位录用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经过毕业设计的指导,专业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对专业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专业教学提供了改进的依据;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指导毕业设计的能力;更可以通过毕业实习,使专业教师有了零距离接触企业的最佳机会,为专业教师不断深入接触企业,增加工程实践知识,进而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提高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对学校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高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特点是综合性、应用型和实践性。通过毕业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可以整体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更可以通过毕业设计,为学校今后的长远专业发展提供详实可靠、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2.必须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规范

(1)强化规范意识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

树立毕业设计规范意识,需要全员参与、并作用于毕业设计全过程。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过程中,“全员”包括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学生和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规范意识教育,使他们认识规范的重要性;“全过程”指从毕业设计教学大纲制定、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下达、学生具体设计、撰写说明书、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把毕业设计分成四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答辩和评审阶段,评优总结阶段。对每一个阶段进行规范检查,同时建立学校、专业部、指导教师三级毕业设计规范信息反馈体系。毕业设计全员、全过程规范意识的确立,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创造了前提。

(2)建立完善规范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

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设计规范,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否则,毕业设计就无章可循,无质可保。这些规范必须包括一系列有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具体来说,应包含如下内容:《毕业设计(论文)技术规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检查、指导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规范》、《毕业设计文档要求与规范》、《毕业实习指导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规范》等规定和要求(见附件十一),对选题范围和质量、指导职责、过程检查、评阅、答辩、评分、总结等各个环节均有明确规定;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和对学生毕业设计阶段的思想素质、综合素质及其考核均提出了评价标准。

3.必须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规范

(1)规范设计选题    首先,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毕业设计选题尽可能联系工程应用、生产实际,以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学生就会主动了解、熟悉有关科研情况,主动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而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其次,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设计题目,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课题,以利学生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第三,要有适当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有了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学生才能通过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得到预期的效果。

(2)规范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规范选聘教师,通过认真筛选,优先选聘那些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指导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其次要明确指导规范,要求设计指导教师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各种毕业设计规范进行指导,确保指导效果与质量。

(3)规范学生设计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毕业设计的工作规范,明确要完成的工作量;其次,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进度完成设计任务,不得随意拖延;第三,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例如设计草图必须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才能绘制正式的图纸,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图纸,严格遵守毕业设计纪律等。

(4)规范评审、答辩及成绩评定    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进行毕业设计的评审、答辩及成绩评定。首先由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图纸上审核签字,在毕业设计文档上圈阅签名,并给出评语和成绩,其次,由专业部将毕业设计材料交评阅教师,由评阅教师给出评语和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分别按项目指标(如图纸质量、文档质量、实验水平、平时表现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第三、评阅后的材料交答辩小组,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具体答辩情况给出答辩评语和成绩。最后,综合各方面的成绩,得出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

4.依据规范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

依据规范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有利于了解毕业设计中取得的成绩,又能发现不足,并为今后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与参考。具体的评价对象、内容及方法见前述评价模式。

四、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

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需要一支敬业精神强烈、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师资队伍。只有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各种形式且扎实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1.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依靠全体职校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专业教师是主要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较高的专业操作技能。

(2)是当前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当前生产企业的技术体系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大量与传统技术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被广泛采用,并呈现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因此,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掌握当前先进技术、并能熟练操作先进设备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但作为主要培养基地的高级技工学校,其教学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甚至与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的工作,即使录用,也需重新培训。因此,职业学校就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能及时了解当今企业的发展状况,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

(3)是当前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职教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专业课课程改革。而专业课课程改革必须、也只能由专业教师来承担、实施和完善。因此,必须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具体专业要求,了解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流程,生产场景的布置,所需的相应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素质等,才能进行工作项目表的填写与分析,进行专业课程的重组与开发,进行项目课程的实施和完善。

(4)是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和专业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绝大多数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工作,缺乏对企业的了解和生产实践经验;其次,虽然也有50%左右的专业教师获得相关的高、中级技能证书,但这并不说明专业教师真实的技术能力;第三、大部分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仅停留在书本上,且已显得相对陈旧、落后,这同样反映到毕业设计的指导上;第四、专业教师不仅迫切需要了解当今企业真实的生产状况来改革专业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教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更是指导毕业设计的专业基础;第五,职业学校也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授课内容,以适应学生和企业的发展,实现培养对象与就业单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实施策略

站在学校的角度,要做好专业教师培训工作,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组织者的学校,二是作为参与主体的专业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1)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    必须建立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专业部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专业教师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通过学校全体教师会议、教研组长会议、专业教师会议等形式宣传专业教师专业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定期组织校内交流活动,在校内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建立培训机制    职业学校必须通过教代会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这项工作纳入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先进评比、专业带头人选拔、出国培训与教学骨干推荐的重要参考条件。其次,必须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的奖励政策,激励专业教师参加定期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提供资源保障    职业学校首先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保障专业教师培训的时间,做到四个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课余与假期相结合、定期与间断相结合;其次,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师的专业需求,主动为专业教师联系和提供专业培训的途径;第三,根据专业教师培训的内容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以提高专业培训的实效。

加强过程管理    学校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同时及时解决专业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困难,并对教师提出的培训意见与建议进行认真分析、探讨,及时改进。

进行效果检测    学校进行效果检测,一方面检测专业教师普洱讯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为以后专业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既要进行即时性效果检测,即检测专业教师学会了哪些专业技能,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了解了企业哪些情况等;也要进行持续性效果检测,即检测专业教师是否有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比没有培训的教师进步快等;还要进行广泛性效果检测,即检测其他专业教师对专业培训的看法,对学校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发展后劲的影响等。

(2)专业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切实重视培训    首先,专业教师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待专业培训工作,离开了应用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专业教学也就背离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离开了企业生产实际和当地的经济建设现状,专业教学也就成了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其次,专业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角度来看待专业培训,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与意识;第三,专业教师要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来看待专业培训,主动转变观念,脚踏实地地参加专业培训,学得真知;第四,专业教师要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专业培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与意识,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第五,专业教师必须从学校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专业培训,努力为学校的专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合理安排培训    第一,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既要与学校科研项目相结合,即带着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也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以充实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实效,还要与学校专业发展相结合,储备学校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富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更要与自身专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拓展专业外延。第二,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既可以利用寒暑假参加培训;也可以利用课余与业余时间间断参加培训;第三、选择合适的培训途径。可以参加学校或上级部门安排的专项培训;也可以主动进生产企业进行自我培训;还可以进行教师之间相互培训。

认真参加培训    首先,专业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严格遵守培训的规章制度,杜绝培训“镀金”思想;其次,认真参加培训,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又要切实提高动手能力;第三,积极参与学校或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经常记录实习的心得与体会,并与自身的专业教学进行比较对照,不断修正专业教学的缺陷与不足;第五,及时了解企业相应岗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及时总结反思    在培训中,专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既要善于吸收、消化新知识,又要对出现的困惑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培训结束后,专业教师更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岗位及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反思自己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反思自己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高等;也要反思自身的专业知识是否全面,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反思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专业能力是否足够等;还要反思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模式、设施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是否合理,以对学校的专业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五、积极推进专业课课程改革

针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企业对高级技工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学校跟上形势的变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必要性

第一,从课程设置来看,现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已经不适应高级技工毕业设计的需要。以我校“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专业为例,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车工或高级数控车工,这些工种必然涉及到机械加工工艺、车床夹具、机床、刀具等课程,毕业设计的课题和内容也必然需要包含车削加工的工艺和工装,但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却没有包含这些课程,导致以机械加工工艺和车床夹具为主的毕业设计无法进行。

第二,从教学标准来看,注重强调对具体课程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强调对知识的应用,没有安排关键科目或重点科目的课程设计(或大作业)。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没有安排“测绘”这一综合实践性项目,以致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装配图绘制中普遍感到困难,无从下手,指导教师也感到辅导相当吃力。

第三,从教学实施来看,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完整,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没有与实习结合起来,例如车工工艺学和车工实习分开,数控编程与数控实习分开,以致消弱了教学效果,甚至出现已经开始实习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讲授的现象,结合实际的设计能力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2)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总原则

以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高级技工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律意识,能熟练操作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能对现行设备进行简单改装和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工装和工艺的生产第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因此,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总原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培养目标及用人单位对高级技工的要求,从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的现状出发,调整课程设置,并理顺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3)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通过对常武地区有关企业的调研,掌握企业对相关工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为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提供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根据调研报告,写出工作任务分析表(DACUM表),明确需开设的具体课程。

第三步,修改、完善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第四步,完成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态度要求;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说明等)

(4)我校部分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调整

以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我校对实施性教学计划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对部分课程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调整):

在课程设置方面,删除了《工程力学》、《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车工工艺学》等课程,增添了《测量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将《机床电气控制自动化》和《电工与电子技术》合为《电气控制与PLC》;将《机械工程材料》改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将《车工工艺学》、《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两门课程并入实训课,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课时安排上,将原来的《机械工程材料》80节课时改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20节课时;将《公差》30节课时调整为20节;增加了2周的《测量技术训练》和3周的《维修电工基本训练》。

其它具体调整情况见附件。

2.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1)进行课程整合

传统的专业教学是以学科为单位,注重本学科体系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却缺少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学到的是死的知识,其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了限制。因此,必须进行课程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机械专业中,我们可以将《机械制图》与《公差》、《CAD》进行整合;将《机械基础》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进行整合;将《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床夹具设计》进行整合,将《机械设计基础》与《工程力学》进行整合;可以将《车工工艺学》与《车工实训》进行整合;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与《数控实训》进行整合;将《电气控制与PLC》与《维修电工基本训练》进行整合,等等,以切实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

(2)实施项目教学

毕业设计是培养高技学生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与需要,融会贯通运用所学知识,高效设计合理产品或工装的能力,是典型的项目化教学,但仅靠一次毕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对一些不适合开展项目化教学的专业课程,也要开设课程设计或设计一些大作业,以期逐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

(3)改变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设疑式教学。教师既要采用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辐合思维法等不同思维法进行设疑,也要采用牵筋法、比较法、错例法、迂回法、递进法、情景法等不同教学法进行设疑;既要通过明确生疑的意义、激发学生生疑的兴趣与动力、逼学生生疑等方法培养学生生疑的意识,也要通过示范法、点评法、比较法、展示法、筛选法等教给学生生疑的思路,还要通过在知识的交汇处、矛盾处、联系处、发展处教给学生生疑的途径,更要用资料法、讨论法、求教法、实践法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

二是采用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科学研究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有独立探究的机会和愿望,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方向。因此,教师既要进行引入探究课题、小组合作、反馈交流、恰当的启发指导调控等教学设计,也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型、学生自主探究型、小组合作探究型、教师指导探究型等不同的探究类型来组织探究活动,还要教师遵循发展性,过程性,开放型,激励性等原则进行评价,并注重评价的导向、反馈、调节、发展、激励等功能,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三是采用互动式教学。互动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适时激疑、营造认知冲突、加强合作探究等策略实施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

3.倡导主动进行专业实践

导致目前高技学生设计能力相对不足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学实践安排不足、教师专业实践欠缺、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够以及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实践场地等问题,应倡导主动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学校主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实践,企业主动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1)学校要主动引导专业实践

主动营造专业实践氛围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学校应充分利用全体学生会议、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支部园地、班会课、主题活动等主阵地,大力倡导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大力宣传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学生事例,大力表彰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优秀典型,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在专业教学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主动进行课程改革,强化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体会主动实践的意义与作用;第三,修正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把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实践作为选修课,并且作为一定的学分来计算[4],从制度上保证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时间与效果[5]

主动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首先,学校必须排除整齐划一的陈旧教育思想,在加强管理与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本着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理念,主动开放学校的实训车间与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让学生在校内有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场地与设备;其次,学校应主动走出校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在校外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第三,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参与校企合作的技术改造与技术攻关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主动提供专业实践指导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内化知识,锻炼能力,但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恰恰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实践中才得以真正体现。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主动专业实践的教育,更要在学生专业实践的理论与方法上提供必要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主动专业实践的顺利进行。这包括:对实践的方向提出建议,对实践的过程加以指导,对实践中的困惑加以启发,对实践中的疑难加以点拨,对实践中的畏难情绪加以排除,对实践的成功予以欣赏等等。

(2)教师要主动参与专业实践

要在学生的专业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这在强调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技能,学得真知,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才能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有效指导,也为学生树立积极实践的榜样;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进行专业实践,以获得专业实践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再次,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把主动进行专业实践的理念贯穿在专业教学的多个环节,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注重观察力、协同力、质疑力与领导力的培养,进而为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要主动进行专业实践

强化思想认识    首先,学生要认识到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理论的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其次,自身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实践,只有在不断的专业实践中逐步理解理论,运用理论,乃至发展或创新理论;第三,只有主动进行反复的专业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设计出符合生产实际要求的产品或工装;第四,只有在不断的专业实践中,才能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才能养成相互协作,共同攻关的团队精神。

做好三项选择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进行专业实践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专业教学的内容,弥补实践知识的不足,拓展专业知识外延,提高专业实践的能力,为进行设计提供充足的专业依据,因此,学生应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方向与岗位进行实践。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拥有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专业能力进行实践,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可以根据今后专业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实践,以达到预习的目的;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专业课题进行实践;更可以依据平时发现的或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进行实践,达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第二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时间。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主动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下,通过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实践,如利用同学间交替实习的间隙,利用课后或自习课的时间;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更可以充分利用整个寒暑假的时间进行。第三要选择合适的实践单位:由于学校本身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所以学生可以选择学校相应的设施设备进行专业实践,以得到教师的全面指导;其次,可以选择家庭或亲戚创办或所在的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得到较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还可以选择管理比较规范、技术比较先进、产品相对复杂、专业性较强的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以得到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特点、典型生产工艺等的全面认识。

主动进行实践    首先,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专业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企业的操作规程,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一员;其次,认真进行专业实践,既要切实进行动手操作,提高专业技能,也要虚心向技术工人学习,并与之进行探讨,还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做法的区别;第三,尽可能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经常记录实践的心得体会与碰到的疑难困惑,并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比较对照,不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等等。

及时总结反思    首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既要善于学习企业中应用的新工艺、新办法,包括一些简单实用的“土办法”,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又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探究出现的困惑或问题,寻找行之有效又符合企业实际的措施与办法,提高融会贯通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专业实践结束后,学生更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既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全面,专业能力是否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需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方法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还要反思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奋斗目标。

(4)企业要主动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企业技术工人的来源大致有三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培养的技术工人,二是到社会上招收的熟练工人,三是直接到职业学校招收的毕业生,其中以后两者居多,而到社会上招收的熟练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从职业学校中毕业的,这些从职业学校毕业的技术工人相对来说知识比较全面,技能比较扎实,企业即使另外培训,所需成本也较少;其次,从专业发展后劲来说,从职业学校毕业的技术工人潜力大,接受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也较强,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企业虽然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也承担着不可推却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无论从自身的经济利益、长远发展还是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拒绝学生到企业主动进行专业实践。企业应该主动提供学生合适的专业实践岗位,提供必要的专业实践指导,特别是生产技术比较先进,加工工艺比较典型,管理制度比较规范,员工素质比较高的企业,更应该接受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以利学生扩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感受企业文化,接受实践的洗礼。

附件目录:

附件一:《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调查》(学生下厂前)

附件二:《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调查》(学生下厂后)

附件三:《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调查》(对企业管理人员)

附件四:《提高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实效性的调查》(对其他学校)

附件五:《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的现状调查报告》

附件六:《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附件七:《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实施性教学计划20##年7月

附件八:《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实施性教学计划20##年7月

附件九:《模具与数控技术》实施性教学计划20##年7月

附件十:《模具与数控技术》实施性教学计划20##年7月

附件十一:《机械专业高技毕业设计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成.运用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初探.常州市20##年度职教优秀论文

[2]李成.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中国职教20##年第7期

[3]李成.目前高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教20##年第1期

[4]李成.主动进行专业实践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20##年第6期

[5]李成.双件铣双槽专用铣床夹具的结构分析.常州市职教研究所20##年度优秀教学案例

[6]李成.就业导向背景下高技毕业设计课题选择的原则及策略[J].社科纵横20##年第4期

[7]李成.答出素质,辩出精彩[J].魅力中国20##年10月第10期

[8]李成.高技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真题实做的实践与感悟[J].魅力中国20##年11月第11期

[9]姚静玉.从毕业设计指导看制图教学.江苏省20##年度职教创意论坛优秀论文

[10]姚静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互动教学.江苏省技工教学研究室机械中心教研组20##年度优秀论文

[11]秦素伟.运用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年第15期

[12]秦素伟.以毕业设计为依托,提升高技学生综合能力.荣获全国评比二等奖

[13]秦素伟.外径千分尺.常州职教研究所20##年度优秀教学案例

[14]秦素伟.中技机电专业<机械常识>项目课程构建与实施.江苏省技工教学研究室机械中心教研组20##年度优秀论文

[15]周丽萍.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尝试.常州市职教研究所20##年度优秀论文

[16]秦剑英.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年第2期

[17]秦剑英.<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整合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年第13期

[18]董桂芝.抓好毕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是提高高技毕业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常州市职教研究所20##年度优秀论文

[19]董桂芝.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五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优秀论文

[20]潘立强.应用规范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常州市职教研究所20##年度优秀论文

[21]潘立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年第11期

[22]李添翼.对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国教育学会2009中青年教师优秀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