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喜欢的语文教师调查报告

初中生喜欢的语文教师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语文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未来的语文教育需要怎样的教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现代中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心目中的语文教师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问卷调查为主,抽样座谈为辅。对刚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以问卷调查为主,对八九年级的同学则以抽样问卷和抽样座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是20xx年11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20011届七年级394人及八九年级部分学生,分发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80份。

四、调查情况:

① 性别 学生选择无所谓的占 48% 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性别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选择男性的占 4% 而选择女性的占 43% 这说明对英语教师有性别要求的学生,女性教师明显占据优势。

②年龄 其中 20 — 30 岁的占 60% , 30 — 40 岁的也占据相当的比例 20% 极少的学生选择 40 岁以上的教师这说明年轻的教师最受欢迎。

? ③衣着类型 结果体现出学生的反传统观念,部分认为教师的衣着

要成熟、端庄、朴素、整洁。更多的学生喜欢教师的衣着休闲占 65% ,穿着休闲可营造出轻松的气氛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 ④性格特征 62% 的学生选择性格活泼的教师。因为他们能寓教于乐。课堂上,气氛轻松,课外易与学生打成一片。选择稳重的教师占 17% ,则和传统的观念有关。

? ⑤语调 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教学的教师大受欢迎占 25%, 由于语调富于变化,感情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老师的声音要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信息。所以有 12% 的学生选择能用激昂洪亮语调来教学的教师。而平铺直叙的语调易使人产生厌倦感,昏昏欲睡,课堂效果不佳,所以所占的比例较少。

? ⑥板书 学生要求老师最好能做到板书美观、快速。很少学生会喜欢慢速即使工整的板书,板书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不集中。

? ⑦语言风格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能活跃课堂气氛所以占 84% ,大部分的学生在语言风格上选择幽默风格的老师。

8 ⑧语速 23% 的学生要求说明这类学生语文水平或听力水平较高 25% 的学生偏向中速,中速既适合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适合于程度不同的教师。

⑨课堂用语 因为本次调查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初一级学生,习惯上偏向于教师用地方方言授课,但由于新的中考制度中,语文听力占比重12 分,一个以普通话为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语感,有利于学生口语的提高,所以 74% 的被试者选择以普通话为

主,而适当地辅以当地语言来解析一些有难度的语法问题。更有 23% 的学生选择全普通话式的课堂用语,这两项相加竟高达 97%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渴望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对教师的口语口音要求就更高了。

⑩ 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这一选项上,选择多提问的占 60% ,少提问 19% ,不提问 4% ,无所谓 17% 。这一组数据说明了大多数学生希望多提问,以便活跃大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使教与学能有较多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对教师而言,多提问易于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的程度。教不应再是简单的注入式的教,而是要因势利导,促进消化性的学,而多提问是绝佳的手段之一。

⑾ 课堂纠错 每个学生若是有错误,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与纠正。调查结果表明要求立即纠正的占 32% ,答完明示纠错占 35% ,答完暗示纠错的占 33% 。这说明了教师针对不同气质和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纠错方式,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抑郁气质类型,即性格较内的学生,往往宜采用答完后暗示纠错,它易于让学生接受而避免伤其自尊心。

⑿ 课堂讲练 选择精讲多练,先讲后练的比例占绝大多数 60% 。这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了学生对教师讲课的要求都侧重于“精”字,希望老师的讲解内容要细致透彻、重点难点突出、清晰并多加练习以巩固知识。

⒀ 教学内容侧重 自从1995 年采用新教材以来,对语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了大大的调整。教师应从听、说、读、写方面培养学生

学活英语,而学生也越来越注重学习的方法。因此,听、说、读、写技能兼顾的语文学习受到中学生们的喜爱,数据高达 68%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基础方面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也不应当被忽视,学生希望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也占 20% 。在听说领先这个选项中,我们看到占 11% 这个数据,这个说明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说又有所领先,更体现了现代中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学活语文,为了与人沟通为先的。

⒁ 教学方式 学生都不喜欢纯粹的填鸭式的注入教学方式。教学是一种双边的活动,而单方面的注入势必助长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上的大忌。而注入启发式兼有的教学最易接受,占 59% 。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从不知到知的一个渐进过程,其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同时以应授予知识,即注入学生不知的东西。单纯的启发式比起单纯的注入式来,它又比较受欢迎,占 23% 。这一方面说明了单纯的注入式确实行不通,而单纯的启发学生的心智倒是可行的。但不被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全盘接受,而对于讨论式也占 18% ,说明一部分学生也是希望与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探讨问题,希望上课后气氛更活跃。 ⒂布置作业 (完成时间) 全国上下各中小学正在切实推行教育部的“减负”政策,因此 2 小时以上完成的作业自然无人问津。 83% 的学生选择能在 1 小时之内完成的作业,而只有 4% 的学生选择 2 小时以内完成的作业。说明学生还是希望有适量的作业,但不宜过多。极少数的学生仍喜欢大量作业来巩固知识,。然而赞成不布置作业的仍占 13% ,其中原因众多,可能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当堂掌握课堂知

识,无需再做作业,或是认为根本不懂,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也不乏有存在纯粹出于偷懒心理的人。

⒃批改作业 凡是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都期望教师予以认真的批改。 84% 的学生要求教师即有评语,又有修改,以便于对正误能一目了然。 ⒄ 师生关系类型 选朋友型师生关系的占 82% ,学生希望与教师之间能保持一种平等、友好的亲密关系,而居高临下的指导型的指导型的教师形象容易引发师生之间的隔膜,不易沟通。关爱型的虽只占 8% 的小比例,但也反映了学生渴望从教师身上得到长辈般的关心与爱护。 3% 的学生偏向于严厉型,也许是出于“严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的考虑。

⒅对待后进生 75% 的被试者选择采用课后帮助的方式来对待后进生,也许他们认为采用各种辅导方法进行课后帮助,较合理。因为该方法既不影响班级总体上课进度,又有利于顾全学生的自尊,有利于他们的进步。但也 25% 的学生选择课上照顾,例如对其多加提问、放慢语速、详加讲解等直接的照顾方式。也有 1% 的人居然选择置之不理,大概是他们厌倦了各种管束吧。

⒆与语文教师课后用普通话交谈 调查结果显示,有 19% 的学生喜欢与语文老师课后用普通话交谈。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与听力,反映出学生较强的求知欲;有 38% 的学生选择无所谓, 50% 的选择不喜欢,表明了学生还缺乏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不具备用普通话与老师进行交流的能力,由于乡镇中学的地域性特点,本地方言在初中学生心目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

⒇课余交谈 从学生 58% 的比例愿意与语文老师无所不谈的调查结果来看,说明了现在中学生要求与教师成为朋友、知已,而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只谈学业而已。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其中各自的业余爱好的交流也颇受青睐,因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老师。

对于这张关于中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的各项分析,就此告一段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进入 21 世纪的中学生心里所想的与我们教师所预期的相差有多大。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几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样一个多变的过程给处于校园中的中学生们经深刻的印象,他们从心理上认同那些与社会接近的东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具有时代气息,渴望成长,希望跟得上社会的变化,而不致成为落后而被淘汰的人。对于教师个人方面,学生喜欢教师穿着要休闲,性格要活泼开朗,语言要风趣幽默,具有时代气息。对于教师与学生沟通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喜欢老师成为他们的朋友,课后多交谈且交谈的范围也要广泛,可以说是无所不谈;课上要气氛活跃,提问是为了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而不是要使学生明白自己什么都不懂,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将知识灌输学生,更多的应给予学习以外的东西,如生活、做人方面的启示,多进行课余交流,这方面又倾向于平等化。

调查报告即将结束,给我们的感触是虽然工作繁琐,但我们学到了很多。对于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们而言,我们深深感到这次调查是我们与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学生的立场看问题,了解学生热切的心,给了我们很强大的动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

第一次深刻地体味到教师与学生的区别,而我们也期待将此次调查所获的心得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当中去。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在实际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二篇:中学生安全调查报告

中学生安全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中学生安全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百姓家庭的幸福,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响中学生人身安全三大安全隐患(事故、溺水事故、校园打斗事故)的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它既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人对家庭和社会最起码的责任。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父母、建设家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等等,这一切没有生命的安全保证,都无从谈起。我们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的使命和责任,爱护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是对祖国的将来负责。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青少年因为意外而过早地凋零,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将中学生的安全问题作为本次调研的主题,希望通过对具体意外事件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当前对中学生的生命安全影响最大的问题,以及如果去避免和克服。

一、威胁中学生安全的几大隐患

当前,威胁中学生人身安全的隐患很多,我们通过走访同龄人、学生家长,上网查询资料,以及自身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危险发生的场所属性,把影响我区中学生人身安全的几大隐患分为校外和校内两大区域。

校外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道路交通事故;

2.、寒暑假等阶段性时期发生的因游泳溺水、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的事故;

3、上网聊天、打游戏、看不健康书籍带来的安全问题;

4、社会黄赌毒现象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

5、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少年的引诱、教唆、及侵害;

6、父母离异、空巢留守等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

7、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过激行为;

8、因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校内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1、学生之间玩耍追逐打斗行为;

2、校园小卖部、食堂的食品安全;

1

3、校园内部的失窃;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以及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5、课间活动行走、上下楼梯、违纪攀爬产生的意外伤害;

6、厕所、校园死角学生聚众抽烟行为;

7、学生之间的欺诈行为;

8、校园内失火、触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上述校内外的安全隐患中,最让老师和家长担心的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交通事故对中学生安全的一贯威胁,二是暑假期间中学生因游泳不慎造成的溺水事故,三是校园中同学之间打斗追逐引起的事故。前两者主要是因为对中学生的人身伤害最大,往往危及生命,第三方面主要是因为它对中学生人身安全带来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重点围绕这三大普遍关注的重点危险,作为我们这次中学生安全研究课题的重点内容开展调研。

二、具体案例调研及分析

1、交通事故是中学生人身安全的一贯威胁

今年年初的定海六中学生交通事故案,震惊辖区内的各大学校师生,也让很多家长心有余悸,可以说在年关之交发生的这起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这起严重交通事故的前因后果,我们做了重点调研。

典型案例:今年1月27日6点05分,定海区72省道6km+300m地段,定海六中初一四班的学生韩某骑着自行车去上学,路上穿过一个路口,过人行横道时未下车推行,而同时毛某驾驶浙LB1897号轿车,在穿过该人行横道时未减速慢行,导致与驾驶着自行车的韩某相撞,韩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一个年仅14岁的青春少年离开人世。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事故双方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假使这位韩姓同学当时能在过路口时下车推行,或者毛姓司机在行驶到人行横道时能减速慢性,也就是事故双方若有一方遵守了交通规则,这起恶性交通事故就不会发生,起码不会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延伸思考:据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主要以骑车学生为主,发生事故的原因具体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横穿马路,二是骑车猛拐,三是闯灯越线,四是骑车逆行,五是骑车带人,六是自行车车闸车铃无效等。其中又以横穿马路和骑车猛拐威胁最大。在骑车上下学时,有些同学无视交通警 2

示灯,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有些同学因与同伴打闹,或是跟人斗气,随意穿行马路,且本能认为机动车不敢撞自己,丝毫不顾忌周围速度极快的机动车。这其中,男生的胆大违规行为又多于女生、所以,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注意自身安全问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注意一些非常浅显骑车原则,避免交通违法和相关安全隐患,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区交警大队特别提醒广大中学生:1、横过道路时应下车推行,从人行横道通过2、隧道转弯要在非机动车道骑行3、不要互相追逐,曲行,互相攀比车技、牵引4、不违法带人5、不闯红灯,违反交通标志。

2、溺水事故成为中学生阶段性时期的第一杀手

从区公安分局了解到,溺水死亡事故已经成为阶段性(暑期)危害我区青少年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从年龄段来讲,溺亡的多是小学4至6年级和初中的学生。从区域来讲,农村的事故发生率又高于城市。

典型案例: 20xx年7月某日,浙江金鹰职业技术学校三年级毕业生徐某,在校等待金鹰公司分配工作。因假期无事可做,便与几位同学相约,去了小沙镇葛家弄水库游泳。徐某并不会游泳,所以一开始是在水库岸边附近游泳且没有人教他,一段时间后,因缺乏安全意识,一不小心就到了水库深处,酿成溺水身亡事故。

案例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暑期的,因缺乏安全意识,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徐某稍有安全意识的话,在自身不会游泳的情况下,是不应该前往水位不明确且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水库去游泳的,更不会走到水库深水区;如果徐某的同学有较强安全意识的话,也是不会相约去水库游泳,且放任不会游泳的徐某自行游泳;如果水库附近有禁止游泳等警示性标语的话,可能会对徐某及其同学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也不会发生之后的惨剧。

延伸思考:据区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青少年溺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暑期,因为这一时期学校放假,大多数孩子无人看管,便造成了事故。造成大多数溺水事故的主观原因是:中学生往往以大人自居,胆大敢于冒险,却缺乏对危险的估计能力,且安全意识薄弱。客观原因是: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没有正规的市民游泳场所,农村学生只能到水库、河塘、溪流等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一旦发生危险极易造成事故;社会监管体系缺失,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孩子去水库、河塘、溪流等处戏水、游泳已司空见惯,没有切实认识 3

到其危险性。为此建议:一是社会要加强对中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其安全意识,经常教育,时常提醒;二是政府要加大文体公共设施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尽最大可能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正规的游泳场所;三是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水库、河塘、溪流等处进行排查,并在危险地段树立起醒目的警示标志,切实做好提醒工作;四是学校要将游泳训练和自救知识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中,努力使每位中学生都具备游泳的技能和自救能力,完善学生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校园安全事故多在同学之间玩耍中发生

在充满生机和欢乐的校园生活中,同学们在共同学习和玩耍中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渡过了美好的童年。但在玩耍中因为不当心、无所顾忌、缺乏对危险的判断,同学之间因玩耍导致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典型案例:今年?月,我班(定海二中8年级8班)?同学与?同学在打扫卫生时,拿拖把和扫把相互打闹,玩耍中?同学的拖把头掉落,导致?同学被拖把内部的铁钉刺伤?部位,?同学因此打了破伤风预防针。

案例分析:这起事件虽然后果并不十分严重,但确是比较典型的,同学之间因相互玩耍,在无恶意的情况下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件。假设那个铁钉刺到的不是肢体皮肤,而是脸部的某个器官如眼睛等,那么就不是打个破伤风针那么简单了,后果不堪设想。这类事件在校园里最易发生,也比较容易被忽视,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延伸思考:发生校内安全事故的几大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表现在同学之间因玩耍、打闹、追逐等行为造成的事故,以及使用学习器械不慎引起的事故;二是学校硬件设施方面如建筑物、体育设施、电器设备、试验设施等安全问题;三是来自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校园治安管理、消防管理、集会管理、上下学管理等。为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学生校园安全系列问题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学校的各类硬件设施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标准,相关设施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类校园安全制度,如健全门卫制度,严禁闲杂人等和外来机动车辆进出学校,严禁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制器具进入校园,家长进入校园要严格登记验证制度,如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学生在校、放假、返校时间有非正常缺席或擅自离校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顺畅,如充分重视易发事故时间,体育课、劳技课、自习课,充分重视 4

易发事故区域,楼道、走廊、厕所,充分重视依法事故行为,打架追逐、翻墙院、用水、用电等。

三、用系统灵活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通过对威胁中学生人身安全的上述三大隐患的实例分析和深入思考,我们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校园安全问题。我们认为大多数校园安全事件都是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因。而在人为因素中,又以中学生自身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为主。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上述知识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加强安全教育,为中学生营造安全、文明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具体的,我们提出两大方面的意见。第一,针对当前安全教育比较零散的问题,建议从初中开始开展全面系统的安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像新生军训一样,集中进行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并通过虚拟情境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自我实践,在知识上和自我保护能力上得到系统全面的提升。第二,基于中学生处在叛逆期的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引导,机械的、说教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很难奏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如模拟交通事故场面进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如请消防员到学校做现场演示等,通过生动地、直观地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安全只是,加强安全意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