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好好] 发表于[2009-4-13 17:27:00]

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课程实施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要求实际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立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吸取我国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应运 而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原有“活动课程”的新发展,有其全新的课程价值:从课程目标上看,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课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从本质上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综合;从活动方式上看,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所有这些,与原有活动课程所强调的“班团队活动”“科技问题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相比,更重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

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核心,我们致力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课题作为总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下的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中的任何一种主题,都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的体验性学习、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学习等。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地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积极开发、精心策划和认真落实专题研究活动,建构探究性学习方式;

2、通过各种社会考察和班团队活动,建构体验性学习方式;

3、丰富校园文化,提供多样平台,建构实践性学习和设计性学习方式;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5、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各种学习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更全面推进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 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2) 确定课题组成员。

2.研究阶段

20xx年2月——20xx年7月:

1) 根据研究目标制定具体的研究步骤,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全面研究和实验。

2)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小结、收集与整理资料。

3.总结阶段

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 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课题资料;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做好课题的结题评估验收工作。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1.组织建设。为使课程开设有序、高效,小学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戴伍军

领导小组成员:张招萍、杨艳辉、邹玲静、张好、兰立波、黄琴芳、徐信、张重重、雷英、王建湘。

课题小组成员为各学科所有教师。

领导小组的职能主要有:(1)统一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的实验方案;(2)协调校内、家庭、社会的关系,开发社区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组建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及校外活动的协作单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3)带领并指导各学科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4)收集、整理、保管所有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2.组织管理。学期开学之初,实验领导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认真地进行统筹规划,层层制定学校课题研究计划,课程组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贯彻落实,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组织者为第一指导老师,其余任课教师均为第二指导老师,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第一指导老师作为活动各小组指导教师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必须设计活动的整体方案并付诸实施,第二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研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第一,派出教师参加各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交流活动,学校再组织教师把参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经验、体会,进行交流、反馈。第二,提供多种教师参与研究的形式。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带动教学研究,在研究中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第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带动形成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深认识的教师群体。

4、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更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更便于研究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自主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这三个部分又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

(1).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活动是在第一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将主题探究划分为四个系列:传统与文化、社会与环境、科技与创造、艺术与生活。这样使研究内容有系统性,使研究难度有层次性,使研究形式有丰富性。我校各个学科都有相当一批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很优秀的教师,依据这一教师资源的优势,我们鼓励各科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开发探究主题,如“追踪当今科技热点”、“湖湘文化名人”、“十大国内国际新闻”、“湖南娱乐节目对我们的影响”等。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由“城乡手拉手”、“社区服务”、“爱心工程”等组成。

结构图(略)

(3).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主要是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导领域,将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班团队活动等有机整合起来,它包括: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体育运动会、主题班会、校内拓展课程等。这些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同时它也打破年级的界限,使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在这里锻炼和发展各种能力。

七、研究的方法及成效:

(一)、课题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预设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地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以不同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几种主要的新型学习方式。

我们的总课题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学校根据课程总框架设计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结合我校小学部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两个模块构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构: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构图 (略)

为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依据这个结构体系,我们尝试分别以不同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几种主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设计与实施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构建相应的主要学习方式。 传统与文化”、“社会与环境”“科技与创造”“艺术与生活”四个系列的主题探究活动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收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活动的主要程序:选择与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探究的实施——学习总结。我们通过各种主题探究活动,有效地构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如五年级组(现六年级组)“探究湖南娱乐节目对我们的影响”活动,从主题的确定到方案的设计到活动各阶段的具体实施到最后的思考与总结,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学生在13次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各学科知识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运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城乡手拉手”“社区服务”“爱心工程”“主题班会”等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体验性学习,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增强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学习活动。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我们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构建了体验性学习方式。如

“科技节”“体育运动会”“艺术节”“校内拓展课程”等活动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和设计性学习。学校大型活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化形式和机制,它们往往具有某种社会化现象,它包含了各种交往、互动、精神、社会关系以及一定的结构与规范化等现象.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并使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把文化价值内化于人格系统,同时,形成传统和风气.这也意味着,举办大型活动建构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因为其丰富的实践性学习内涵,自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而因为我校在教育教学资源上的优势条件,校内拓展课程也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我们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建构了实践性学习和设计性学习方式。

如校园科技节,在师生的共同设计和策划下,活动安排有九个项目,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以往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城市梦想小区规划设计”比赛和“小发明方案设计”比赛,五六年级400多个学生都上交了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在这两项活动中,学生灵活掌握了设计性学习方式。

2、以不同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中的任何一种活动主题,在突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都尽可能采取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将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在每一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收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在

老师们的活动方案或活动报告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不管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他们都在关注如何在多样化的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如“我来认识湖湘文化名人”活动,(略)

3、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做关注细节的有心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

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最多的合作学习样式就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的角色任务的落实及其有效的沟通方式。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第一,小组成员中的每个人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第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加工。第三,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做到:(1)静心思考。“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虚有其表。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不宜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我们总是在静心思考: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与其他方式比较,它的优越性在哪里?它确实能提高活动效果吗?(2)精心设计。活动前有充分的准备过程。通过明确小组学习目的、掌握小组学习方法,学生才不至于浮躁与盲目,因此教师总是精心设计活动的全过程,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学习活动中各个细节的安排,做到尽善尽美。(3)细心观察。小组与小组之间,组内成员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比如有些小组各成员个体能力都很强,但缺乏合作意识,往往形成内部矛盾,影响学习效果;有些小组整体能力较弱,在活动中缺乏信心;有些小组出现排斥个别学生的现象等等。教师对这些情况决不能视而不见,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4)耐心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闲散无事,轻松随意。根据小组具体情况进行的耐心引导尤为重要,它能更优化小组学习效果。教师的静心思考、精心设计、细心观察与耐心引导,能促进孩子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和达到高效。

4、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们深知,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方法指导的有效性。方法引导包括程序性方法和技能性方法两大类。程序性方法是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性方法。程序性方法分为三个环节,即活动准备阶段的方法、活动操作阶段的方法和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方法。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活动方法,比如关于准备阶段的程序性方法,问题的提出与问题分解、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活动方案的制定、分组与合作的方法等,目的在于切实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技能性方法是指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思维方式和操作要领,技能性方法引导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培养。一般来说,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文献整理与研究、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理论分析与逻辑是最核心的操作方法。

无论是程序性方法,还是技能性方法,都不仅包括许多具体的细节和操作要领,而且具有不同的方法论层次。在方法引导上,我们重点把握方法的规范性、可操作性,通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完整体验实践学习过程,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参与体验创新的能力。在方法指导的设计上,基于为教师指导和学生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从细节和操作要领入手,有简单和复杂,逐步深入,构成内在的方法论系列,保证方法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引导学生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发展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学生的各科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有人说,“学习方式的转变将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还有人说:“活动最能内化为素质”。通过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全体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学会了学习。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充分发展个性的学习的主人。(2)学会了生存。综合实践活动合作交往形式多,

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也就多了,彼此间的情感就会更加深入,更加团结友爱,在校外活动时,学生还逐渐适应了与社会各层次人的亲密接触。社会交往能力逐步提高。(3)学会了关心。通过每年开展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献棉衣和捐献图书等“爱心工程”活动,学校各年级学生学会了以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年仅8岁的张昕果今年7月身患重病,在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现才6个月大的小病友罗杰,由于父母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遭到遗弃,生命危在旦夕。张昕果极为同情小病友的不幸遭遇,千方百计说服自己的父母伸出援手。在张昕果父母和其他好心人的帮助下,这位小病友顺利康复。张昕果的事迹经本报率先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在20xx年度长沙系列新闻人物的评选中,我校张昕果同学用纯真感动无数成年人,以第五名的得票数当选“感动人物”。成为影响湖湘、感动星城的“大人物”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三)、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习方式的变革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三年来,有谢甜、何晓、徐进、邹玲静、胡红炼等老师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执教课堂,在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次,省一等奖 次,市一等奖 次。有30多位老师的论文获奖。有6位教师荣获总课题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

八、结论及思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优化小组合作方式、注重方法的指导、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并将各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有效地推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或者总而言之,为使综合实践

活动切实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要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我们会再接再厉,开展后续研究。

九、附录。

(一)课题研究成果(见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校园文化活动方案或报告

校内拓展课程纲要及案例

(二)课题研究成果(见附件二和附件三)

相关课件资料

相关网页和活动照片

活动相关原始文稿

十、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的整合》 郭元祥

《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郭元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xx年01期 王丽珍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张 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