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西周宣王时代,距今已有2700年之久。在这块沉积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滋生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同时也衍生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武术文化、科举文化……形成了灿烂的古城文明。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充分体现着平遥古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和智慧的珍贵结晶……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而辩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饪之妙,亦是表明进化之深也。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时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如果饮食前面冠以“文化”二字的话,它的历史便有一个限定。法国有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有一个著名的烹饪公式——生/熟=自然/文化。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饮食文化的历史,似乎应当是从原始的烹调开始。其中标志有二:一是火的发明和应用,“炮生为熟”、“燔而食之”;二是食器主要是陶器的产生和使用。以这个标准来推算,我国的饮食起码也有六七千年的文明史了。

     此次国庆假期,我们便已“平遥饮食文化”为实践活动题目展开调查采访!(小组成员:雷继安,侯朕,郭奇钰,李翔)

    吃,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是重要的旅游要素,用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和饮食文化品牌吸引游客,是平遥烹饪界一个严肃而又重要的课题。让平遥走向世界,让平遥饮食文化走向世界,是平遥烹饪界的历史选择。在平遥,饮食文化随处可见。大到餐馆,小到百姓家。饮食文化渗透在个个方面。以下便是我们小组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的我们平遥的特色美食!

   在平遥饮食文化中,最主要的便是面食文化:

 

莜面烤佬佬:(来历)莜面栲栳栳,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现在已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营养价值) 一、 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二、制作精致,吃着有筋,耐饥抗寒,富有营养;三、莜麦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强免疫力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

红面糊糊:表示吉祥如意,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兴旺。一般都在每年最后一天吃这种面食。 用杂面、面粉等熬成的糊状物。口感润滑,可口,宜咽。

油糕:油糕又叫炸糕、年糕、枣糕,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用小米面(谷面)筛入开水锅,边加边搅拌,至熟透呈硬糊状即可,以此作面皮包红糖做成馅饼下油锅一炸即可。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入口表皮脆,肉酥软,馅儿香甜,让人百吃不厌,属天然绿色食品。

平遥特色食品:

平遥牛肉: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汉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对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风味独特、久负盛名的平遥牛肉早在明清时代就已远销亚洲各国,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平遥牛肉不加任何色素,但色泽红润,茬口鲜红,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组织紧密,里外软硬均匀,食之绵软可口,咸淡适中,香味醇厚,回味悠长。久食之,可抉胃健脾,增进食欲。

平遥牛肉建国后屡获殊荣: 1956年在北京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被评定为“全国名产”;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银奖;获首届国际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暨合作洽谈会优秀展品奖;1993年10月,平遥牛肉企业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牛肉品牌企业均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街边小吃上最受欢迎的就属碗秃子,长山药了!

碗托:又名“碗秃子”“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平遥的碗托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一种地方名吃。

长山药:长山药又名平遥长山药,是山药中一种品种。长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经加工后又是健脾、养胃、益气的滋补药品。外国人把长山药称为“中国人参”。不仅如此,它可以起到人参起不到的作用。人参燥热,青年人不宜服用,但长山药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都可以服用。在筵席上常见的拔丝山药、蜜饯山药等佳肴,更是独具特色。

平遥人的一日三餐:

居民的早餐食谱中,最常见的是“和子饭”。其基本组合为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是所谓“调味饭”。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对这种饭食的制作方法、辅料配备又都各有特色。尤其以小米为主,加煮红薯、山药蛋、黄豆、糊面的;也有米面各半,加煮南瓜、白菜、拌面的;还有米少面多,加煮大量萝卜条的等等。层次低的叫“糊面和和饭”,中等的叫“和子饭”,高档的称“流尖菜稀粥”。其中,“和子饭”的种类最多,以加入的辅料不同而有几十种名称。

居民的午餐大都以面食为主,比如擀面,刀削面,猫耳朵,柳叶,揪片,拉面等。擀面条,是山西农家最普通的面食之一。一般的擀面条,宽窄约0.5厘米,长短约6厘米,厚薄约0.2厘米。加宽0.5厘米的称“马莲带”;斜刀切成长三角形的,称“柳叶面”;切成棱形块的称“棋子疙瘩”。还有一种用两头带把的刀拨切的面条,称“刀拨面”,多见于饭馆,粗细、厚薄全靠手上的功夫。擀面类还有揪片、猫耳朵等多种。揪片厚薄、大小都有批沾面揪、沾油揪也有区别。过去,有钱人家大多吃沾油揪片,大小如拇指盖,形状酷似猫耳,故俗称“猫耳朵”。揪法很是奇特,揪时要由下而上,拇指尖用力,每揪一片,中间都留一个小洞。有人谓圪饦为‘猫耳朵”,实讹传之故也。

普通居民的晚餐,大部分汤饭果腹,有条件人家也讲究干稀搭配,如米汤配谷垒,有的炒食中午剩饭,拌汤配捞饭,或配贴饼等。山区居民一年四季备有炒面,晚餐大多以稀米汤拌炒面为主要食物,有的则在柴火灰中焐些山药(土豆,当地方言)蛋、红薯之类的食物作为晚餐。

平遥古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保存和弘扬的必要也是毋庸置疑的。一切有保存、弘扬意义的传统文化,必定都会蕴涵人文社会科学价值,诸如历史、地理、宗教、经济、语言、文学、艺术等等,有的还能扩大到自然科学范畴,但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多东西是遥远的、难以企及也是没有必要的,饮食文化则不然——它的渊源在民间,是老百姓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过日子”摸索和创造出来的,是绝对的“人间烟火”。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一概不会拒绝它,其亲和力不可比拟。作为有着“小北京”之称的古城平遥,其子民聪明智慧,文化底蕴醇厚无比,独树一帜。“饮食”这门最实用的文化自然不甘人后。平遥人制作饭食之花样、之精细,粗粮细做、细粮精做之讲究颇具口碑,完全可以佐证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明清时期,平遥商业的繁荣,促进和影响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对外交流、互相渗透,使平遥的饮食汇集了全国很多区域的精华,在传承基础上得到升华,从目前发掘研究的县衙县太爷膳食结构以及各大票号掌柜的膳食结构,都在昭示着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成为平遥古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吃,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是重要的旅游要素,用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和饮食文化品牌吸引游客,是平遥烹饪界一个严肃而又重要的课题。让平遥走向世界,让平遥饮食文化走向世界,是平遥烹饪界的历史选择。
   传统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明要延续,仅靠学者们的研究是不够的,它需要将根深植在大众当中。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便为:宣传平遥饮食文化!用我们的饮食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实在是一件幸事,愿平遥的饮食文化随旅游的的播扬而更加光大!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jjs2008--167

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因此,写作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而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

2、中学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和形式,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趋完善和严密,但勿庸置疑,伴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其迷离性和陈旧感,从而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和不足。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的一次尝试。

3、设想:传统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借助综合性学习这一开放而有活力的实践平台作为作文教学创新的翅膀,那么当今的作文教学就能自由飞翔在现实生活变幻多姿、日新月异的广阔时空中。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中使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如何充 1

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开发各种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搜集、筛选、整合各种资源,为写作“找米下锅”,开发生成源源不断的活性作文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活化的作文资源写作,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走出一条与作文教学的有

效整合之路,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趋完善和严密,但勿庸置疑,伴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其迷离性和陈旧感,从而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和不足。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作文教学如果能借助综合性学习这一开放而有活力的实践平台作为作文教学创新的翅膀,那么当今的作文教学就能自由飞翔在现实生活变幻多姿、日新月异的广阔时空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语文作文教学探索的一次尝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最想做到的就是在综合性学习中使

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平台,开发各种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搜集、筛选、整合各种资源,为写作“找米下锅”,开发生成源源不断的活性作文资源,并有效利用这些活化的作文资源 2

写作,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走出一条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之路,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此,我们根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有计划地安排学期中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各学科中与本课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及校外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丰富作文题材,从而激发学生激情,提高写作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步骤、主要实验活动:

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资料文献法、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同步并行。

主要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的时间

2008.5——2009.7

2、课题研究的操作步骤

大致分三个阶段、八个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2008.5——2008.7):策划酝酿阶段,理论准备。

①确定研究方案,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论证; ②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明确课题概念内涵和外延;

③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进行调研,充分作好课题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08.8——2009.5):全面实施阶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④确定教学内容,制订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计划;

3

⑤做好教学实践的原始记录,可以是反思、随笔或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⑥定期开展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并反思,用于指导进一步的教学研究实践;

第三阶段(2009.6-2009.7):总结结题阶段,反思总结

⑦学生活动资源、习作资源、教学案例等资料汇总整合、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⑧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课题研究的对象:本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主要实验活动:

1、(20xx年5月)成立我校课题组机构,召开本课题第一次研讨会,确定了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实验规程。

2、(20xx年7月)举行第二次研讨会,各位小组成员交流课题实施意见。

3、(20xx年9月)组织每位实验教师上一节研究课。

4、(20xx年10月)举办课题实验说课评比活动,评比实验优质课。

5、(20xx年3月)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结题,结集专集,申请验收,推出成果。

6、(20xx年4月)组织召开实验课题研讨会,检查实验备课及导学方案的撰写情况,检查各位成员的听课记录、随笔反思等成果。

五、实验结果:教改之花盛开,课题研究结硕果。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的设计与实际效果,体现在教师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有效性:

1、通过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到实验结束时,参加该子课题实验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共30多篇,其中获奖的有20多篇;制作实验课题多媒体课件10多个。

2、通过实验,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教改能力与教学基本技能素质的迅速提高。

3、通过实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过重负担,我们探索和研究作文教学模式,正是与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及学科教学大纲相适应,我们设制的写作 4

教学结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可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不用加班加点辅导,参加实验后,实验班不仅平时基本不留课外作业,而且还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也能从繁忙的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科研中去,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师语文教学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业务成果显著,获奖屡屡。实验后,月考、期考中,参加实验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教师20xx年中考语文科获县教学成果二等奖,实验的教师均获得“县教学先进工作者”奖。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的设计与实际效果,体现在学生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有效性:

1、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整合,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实践”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的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于是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制作、摄影等,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并在过程中积累经验。随后所有活动内容就能入文,由于写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她们便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了。如让学生拥抱大自然,在桃花的海洋中尽情玩耍,她们自然争相叙心中之美,有感而发;闻到稻花悠悠清香,尝到黄桃甜甜的味道,看到白花花的蘑菇,捉到活蹦乱跳的虾儿,体验到家乡是如此的富饶,激发自豪之情,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了;一次次采访,一次次调查,让他们明白了黄桃,蘑菇的种植过程,感受到了这样的收获,不但需要技术,还需汗水浇灌,辛勤耕耘;收集到的一个个数据,一个个称号,学生会说“来之不易啊”,她们真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如此的体验,她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这些不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吗?

2、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整合,体现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5

“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里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圈系着情感的砝码。一篇文章写成了,表现什么,是赞扬是鞭挞,是说理是言情,都是异常分明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心里》)是呀,情感的激发在作文教学中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在学生访问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时,强化他们振奋之情,树立理想;在学生认识到家乡富饶时,强化他们的自豪之情??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以体现!

3、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的整合,让作文充满开放性。

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开放的作文训练,开放的作文训练需要开放的课程。把作文课引向综合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开放性,并能积极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及表达。比如在作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写《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同学们仅仅会想到家乡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通过实践活动之后,同样的题目,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去思考。由美丽的桃花到香甜爽口的黄桃,辛勤耕耘的劳动人们,家乡的名胜古迹、经济发展、美好前景等。学生的作文就会有血有肉,不再空洞乏味了。

4、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整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有兴趣做,这样才可能积极认真地去做。对于学生写作也一样,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有些学生一听老师说要写作就害怕,觉得头痛,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的综合性作文教学打破传统作文教学在学科、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中,学生们一起在桃花园里嬉戏,摄影,采访桃农, 6

有说有笑,眉飞色舞;想想吧,学生们一起帮桃农摘桃,运输,参与劳劳动的苦与甜;想想吧,学生们亲自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津津有味地讲着传说故事??

七、结论与分析

1、实验结论:对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而言,生活就象一堆散沙,要想从散漫的生活中获得合适的生活写作素材,就要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整合起来,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统一起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作文写好,就要关注生活、社会、人生、关注成长,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时代特色。在同学互相激发下,实现合作作文,把作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实验分析:1)结论的确定符合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心境和激情,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积极起来。” ①语文教学法上认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透过学生的学习表现,看到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性格、创造精神等更深一层的东西并随时加以点拨,才能量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②从实验的效果来看,教师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积极起来,且调动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兴趣与积极性,所以,实验的效果突现出来了。

2)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知识。只有在充分学习,掌握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转变观念,领会课题实验的思想、精神实质,才能搞好实验研究。

八、研究实验得结论,积极推广促教学。

通过一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形式进行写作教学,确能改变“作文难”的传统,营造出一个富有情趣和创新特点的课堂写作氛围。这符合新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效果确实很好,值得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行,以便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让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把好的经验推向全市,为全面提高我市初中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吧!

7

作者姓名:吴玉凤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xx年6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 联系电话:0335—7049060 电子邮箱:yhzxwuyufeng@163.com 邮编:066407

作者姓名:刘继伟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xx年3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燕河营镇中学 联系电话:0335—7049060 电子邮箱:yhzxliujiwei@163.com 邮编:066407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