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xx年9月7号至20xx年9月27号。 地点:。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解各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

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9@k、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

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9@k,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9@k、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

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

三、

四、

五、

六、 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课程)开设已近两年。

为了解学校课程开展情况,我们到拿口中心小学通过随堂听课、查阅资料、与任课教师、教导主任及分管领导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配足师资,开足课程

学校重视师资配备。校长彭阳根同志亲自参加省级课程培训,撰写文章《记忆方法小探》获全国课题组第四届研讨会一等奖。自从开设课程开始,学校安排一位副校长专职分管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导处做好课程的课时安排,同时协调指导教师--班主任配合专职教师负责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校还安排了专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曾先后派出两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后因工作需要分别调离本校。学校动员了50岁的老教师陈上坤同志担任全校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专职指导教师。陈上坤老师虽然年纪稍大,但他对新课改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较高的认识。虽未参加过培训,但他非常乐意接受学校的安排。接受任务后,

他多方收集有关资料,刻苦钻研,很快掌握课程实施的一般流程。

2、活动内容丰富,课程开展规范

拿口小学三年级(1)班47人,(2)班54人;四年级(1)班54人,

(2)班52人。按课程计划规定每周3节,计12节课均由陈上坤老师担任指导。虽然课时多,课难上,但陈老师不惧困难,勇于实践,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查阅有关资料,在校长的指导下,一学年来,在小学三年级开展了《走进家务劳动》、《和蔬菜打交道》;四年级开展了《节水日--节约用水、水滴之旅》、《学会储蓄》、《身边的数字》等活动。 在座谈中,我们请陈老师介绍活动课程开展情况。陈老师以《节水日--节约用水、水滴之旅》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他是如何确定主题、实施活动。

他说:“我刚接受任务,正好遇到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就想,我们拿口的水源丰富,但污染严重,很多水不能喝。能不能以水为主题,开展活动呢?于是在课上我有意识地以此为话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对水资源的关注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节水日--节约用水、水滴之旅》活动主题。”

“主题确定后,我就指导同学们开展活动:指导他们分成活动小组;指导他们怎样查找资料;怎样进行调查、采访;指导他们怎样从生活中查找水的浪费现象,如查找漏水现象;指

导他们做实验:从生活中收集有关数据,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用具体数据说明对水的浪费现象和后果。最后向学生介绍中国西部缺水情况,指导学生上网查找、了解“母亲窑”活动情况。

“同学们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对节约用水有了较高的认识,而且在行动上有了更高的自觉性,比如,他们看见水龙头没有关紧,会主动去拧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确实让学生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听了陈老师介绍,我们感到拿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是比较规范的,陈老师对课程的实施有比较正确、深刻的认识。他立足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课程的定位较为准确,使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拿口小学进入较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贴近学生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拿口小学目前开展的几项活动朴实,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相连,都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家务劳动”、“蔬菜”即使对更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在三年级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对于已有一年活动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活动如“水”、“身边的数字”、“储蓄”,可以说既是学生的直接经验所及,又把活动引向更高层次。因为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主题体现学生意愿,学生参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在活动中都有很好的表现。不爱做家务、不会做家务的同学,回到家里向家长

学习简单的家务劳动;不认识蔬菜的同学,通过调查、访问也学会了辨认多种蔬菜,甚至还能对蔬菜进行分类、认识它们的营养、制作小报向同学们介绍;开展“节水”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想象,设计节水器,在实际行动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等等。活动的开展受到家长的欢迎,也受到社会的认同。学生在活动中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学生感受到活动成功的乐趣,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对活动课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4、课程实施困难不小,实施课程决心更大 陈老师最后还告诉我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很大的困难。首先是我个人能力较差,很难面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有负学校领导的期望;第二是四个班的活动课,虽然只12节,按普通教师工作量来说是不算多,但活动课程不象其他课程,一是学生兴趣繁异,二是组织工作量大,一个人难以应付;第三是坐在教室里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有好的效果,带出去,组织问题、安全问题,一个人难负其责。第四是经费开支,开展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学校虽然给予大力支持,但经费有限。 陈老师所说的问题,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普遍问题。其实还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评价问题,陈老师没有说。他只说,只要尽心尽责做好,对个人如何评价,都没有关系。我们感到陈老师不仅对课程有较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富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很强的责任心。他不是为获

得什么个人的好评而工作,而是为全面的实施课程改革在做着默默的努力,这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听完陈老师的介绍,彭阳根校长认为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得较好的效果,达到课程目标,课程的组织工作必须落实。专职教师负责课程的指导,班主任必须是本班当然的活动课兼职教师,必须协助专职老师做好课程的组织工作。当活动必须走向社会时,班主任老师必须参与,同时必须负责组织工作和安全责任。他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如何实施,我们也在探讨。今年是第二年,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课程的开展就能逐步走上正轨。他当即表示,在适当时候召开校务会专题讨论,以期新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开展。 目前,我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困难不小,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能使这门新课程象其他学科课程一样进入常态化,需要全体教师包括校长主任们的共同探讨。拿口小学的领导班子给予课程以极大的关注,而且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我们认为拿口小学完全有能力,有办法克服和解决目前实施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最终能探索出有效实施课程的最佳途径。

 

第二篇:20xx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

2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推荐表

浙江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

--以安吉洪家村为例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洪家村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行分析,指明着力加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  发展  文化  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相协调,这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洪家村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党中央政策,提高思想觉悟,我们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着眼于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

洪家村位于天目山北麓,苕溪上游,紧临镇政府驻地,是王章路风景旅游线的中心地带,是龙王山顶旅游区的进口处。现有人口1803人,住户543户,党员45名,13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属半山区丘陵地带。翠竹绿树掩映村庄,自然环境优美,具有典型的水畔田园风貌。

从20##年起,洪家村开始环境大整治,投资60多万元将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前,同时还采取补贴措施,鼓励村民进行旧房改造和外墙粉刷。此外,村里还先后投资建设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残疾人活动康复中心。

洪家村村委会会议大厅的墙上挂着无数荣誉证书,其中包括: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制村、市级科普示范村、市级五好党组织、安吉县“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先进单位、县级生态创建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示范村。

虽然洪家村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文化工作却长期处于“弱势”。据调查显示,当地只有52﹪的人对于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满意,而接近一半的人数不满意于当前的文化生活。农民不满意的愿意是多数活动对他们来说既无能力也无兴趣,那些为他们提供的文化活动常常是一厢情愿,缺乏专门的文化设计,根本满足不了农村的文化需求。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25﹪的村民反映在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而2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努力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像洪家村这样的乡镇并不缺钱,缺少的是领导机构对农村文化的认识。当地的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地的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洪家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1.抓组织落实,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安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和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这些政府性文化,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三个一批”(一批文化设施、一批文化活动、一批文化队伍)建设,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活力和政策保障。各县(市、区)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规划。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面貌的改观。

2.抓阵地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近年来,全市已投入大量资金,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文化设施。

3.抓载体创新,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保障。全市开展了文化、科技、体育“三百特色村”创建活动,使之成为推动村落文化建设重要载体,大大推进了镇乡文化设施建设,也带动了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据村民反映,虽然近两年来政府出台不少政策,但有部分尚未真正落实到位。有位村民这样说“中央政策是好的,下来以后就歪了。”虽然政府时常组织宣传片的观看等文化活动,但有许多村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且不少村民表示,基层干部缺少走访,政府没有和人民连成一片。因此当我们去走访是,有部分村民十分感动,甚至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能来看我们,关心我们真是太好了!”

1.农村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数量少 。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否丰富与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组织活动多少息息相关。据调查,在当地的文化娱乐活动中,35﹪的居民以电视为主要的文化活动,25%的居民因为娱乐设施少,活动开展少,则开展的活动仅仅是棋牌活动,10%的人们是看报纸,看电影、上网和听广播的分别占了8﹪,仅有2﹪的村民是进行健身活动。就此显示出少有的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组织活动使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性少,经常性差,户外集体活动的严重缺乏,而且参加的比例也不均衡,缺少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 

  2.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文化发展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居民参与率的高低。而在洪家村,很多居民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人与孩子,由于文化素质的不高,严重影响人们参与活动的形式和积极性。年轻人缺乏,致使农村失去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多数的老年人和孩子,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43﹪的人更加依赖于政府组织文化活动,仅32﹪的人愿意自己参加文化活动,但是由于文化活动的缺少,致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23﹪的居民参与自编自演吹拉弹唱的文化活动。 不少村民表示,虽然政府也会组织观看露天电影等活动,但大多是走个形式,村民很少积极主动参与。

3.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据调查,当前全市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主要形式还是看电视、听广播和棋牌娱乐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在数量上还较少,形式上仍然较为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尽管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上级有要求,群众有需求,但重经济轻文化的理念在农村基层领导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经济出成绩出效益,文化只投入不产出,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文化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经济与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近几年浙江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印发的浙江省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显示,文化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安吉市在全省11个地市中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不少乡镇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政策的贯彻执行尚未真正到位,造成了总体上乡镇文化阵地比较简陋陈旧和不平衡。财政投入的不足,使目前全市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文化强市建设目标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2.农村文化政策落实不够。近年来,中央、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但有不少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人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人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对于这一规定,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市均有明确的返还比例,每年文化部门能得到2000多万元用于基层文化建设,而安吉市的税收返还政策至今尚未完全落实。

3.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传统文化中提倡“量人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安吉市农村表现得比较突出。由于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很少。农民消费呈现典型的简朴性特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具有强烈的储蓄倾向,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少数几件大事上,农民花钱买文化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强。

五、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落实新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一方面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人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投资格局,以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同时,要积极探索投入机制改革,对政府和集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可采用项目评估、以奖代补等方法,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积极性。要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兴办民营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2.进一步创新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充实群众生活,占领思想阵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所乐,共同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农闲季节,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开展一些形式较为新颖、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易于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开展“一乡多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发掘和开发当地传统民间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开展全民健身,竞技比赛等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质不断增强;积极开展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印在日历上,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户村民手中,贴到农户墙上。向全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力争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户户知晓,深入民心。
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4.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光明日报[N]  2006.2.14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蒋和平,朱晓峰.人民出版社.2007.10
[3]《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陈立旭,潘捷军新华出版社2009.1

[4]文化与公共行动——给基于浙江衢州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考察报告 董敬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