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个一个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一般心理问题案例

姓 名: 高晓云 身份证号: 37xxxxxxxxxxxx 所在省市: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 所在单位: 垦利黄河口中学

一例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一般心理问题的

案例报告

高晓云

山东省垦利县黄河口中学

摘要:本案是对青少年网瘾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文章陈述了求助者蒋春勇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史,量表测试结果、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咨询师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技术,使其消除不良的的情绪和行为,并对求助者姜某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做出了评估。

一、个人资料

(一)一般资料

姜某,男,14岁 东营市人, 汉族 ,初中八年级学生,身高160cm, 家中长子,还有一5岁小妹。体态正常,足月生产,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亲技校毕业,在油田单位上班。母亲初中毕业,专职主妇。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姜某出生在一个较为幸福的家庭,父亲为油田职工,收入稳定,无其他生活负担。姜某从小性格较内向,乖巧听话,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定,是周围人眼中的好孩子。一年前因上网染上网瘾休学半年。但经过治疗已经能够控制。于20xx年9月转入黄河口中学借读。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

这一学期开学以来,姜某出现烦躁不安,沮丧焦虑。感到非常痛苦。在随后的3周里情绪低落,多梦,烦躁,食欲减退,不愿和老师同学说话,周末回家,大多数时间躲在自己的卧室里或网吧。 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4,人际关系敏感2.8,抑郁2.4,焦虑2.0。

二、主诉与个人陈诉

1.主诉:近两月常和父母发生冲突,以至于心情沮丧,脑子很乱,烦躁。

2.个人陈述:放假以后,回到原先的环境又不能控制自己,迷恋上网。但认为能控制在自己认同的时间以内。但此行为引起父母的不满,认为网瘾又犯了。多次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感觉自己很失败。回到学校后,刚开始两周感觉不能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回到家父母一谈起学习的问题就感到烦躁。不愿面对母亲的唠叨。情愿于躲进网吧上网。与父母的矛盾加深。

自此以后干什么都没有精神,最近两周经常心情烦躁,脑子里乱七八糟想很多事,不容易入睡,睡着了总做梦,醒了又没精神,上课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经常看了很长时间书仍旧记不住,学习效率下降,最近一次的测验从班里前几名降到二十多名,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数落我不好好学习。因此前来询问。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结果:姜某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在讲述的过程中一直眼含泪花,在提及假期上网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情绪明显激动。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症状,智力水平正常,性格较内向。因家庭关系紧张而焦虑、情绪低落致使学习效率、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但还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泛化,排除心理异常。病程两个月左右。

2.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由与父母关系紧张等现实因素引发情绪反应,反应强度可以理解。

(2)病程为2月左右。

(3)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4)情绪反应内容没有泛化。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心理问题的内容出现泛化,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求助者有痛苦的心理体验,有回避行为,病程小于三个月。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较轻,病程不足一个月,心理问题的内容没有泛化,也没有回避行为。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强烈,反应强度大,内容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也没有泛化,病程不足一个月,其引发的刺激也不强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不明显。

(2)社会性因素:家庭关系紧张,社会支持缺乏,出现负性生活事件。

(3)心理因素:存在不合理认知,如“上网玩游戏又不会耽误学习,时间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特征偏内向。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回家和父母平静的做好沟通。

(2)改善睡眠质量。

(3)增强学习兴趣。

(4)改善情绪状态。

2.长期目标:

(1)改善求助者的不良认知。

(2)改善求助者与家人的关系。

3.最终目标:

(1)增强自信心。

(2)协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增强其社会适 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应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把“上网成瘾”矫正方案拟分三期进行:前期认知矫正、中期行为矫正、后期学习动机激励法(人本的方法)

第一步,纠正负性认知。纠正关于感到学习真的很无聊,没有其他爱好,朋友也不多,玩游戏能使我快乐的片面认知,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

第二步,行为矫正。控制上网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每天记录行为与其他活动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坚持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至少一小时。

第三步,学习动机激励。以优秀人物传记作为榜样激励,以格言警句励志,对自我形象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学习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培养学习动机等。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学习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父母应该理解我玩游戏的行为”的绝对化要求引起的,属一般心理问题,比较适用于上述咨询原理与方法。故可以通过调整其认知结构,采取操作性、目的性、时效性很强的合理情绪疗法来帮助求助者矫正心理问题。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心理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循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定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不包含测验时间) 咨询收费:免费(学校)

心理测验:免费(学校)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心理咨询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如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并确定问题阶段

第一次咨询 20xx年9月16日

目的:

(1)收集资料,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确定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

(2)帮助求助者发现其认知的的不合理性;

(3)使求助者明白不良情绪和认知的歪曲有关;

(4)准确的找到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明确错误认知。

(5)讲解认知行为疗法。

方法: 心理测验 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请求助者填写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2)与求助者进行谈话,了解其基本情况,收集资料;

(3)探寻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4)对求助者进行初步问题分析,介绍认知行为疗法;

(5)布置家庭作业:

①思考什么是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让求助者弄清楚: 不良情绪主要是由于成绩下降还是由于家庭关系不良引起的?

②建议求助者在家期间,主动和父母交谈,沟通,观察父母的态度,同时记录下每天自己的心情。目的是判断父母是否真的不理解自己。

咨询师:愿意和我谈谈最近都是什么事在困扰你吗?

求助者:(低头)很多事情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咨询师:哦,你可以仔细想想,什么事情让你最难过?

求助者:(沉默)最难受的应该是家里父母的批评,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神情沮丧)

咨询师:(点头)好的,那我们先谈谈家庭关系问题,你说觉得父母不能理解你,能具体说说吗?

求助者:自从有了妹妹,妈妈就光管妹妹了,爸爸在外上班成天不在家。我感觉我是多余的?? 上星期天,我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回到家妈妈说我又去上网玩游戏了。就跟我吵。我很生气,就真的跑到网吧玩了一通宵。

咨询师:那么你认为你爸妈批评没有道理,是委屈你了? 求助者:是的。我本来没去玩游戏,可他们老是怀疑我。 咨询师:(点头)嗯,以前有过玩游戏玩通宵的事吗?

求助者:以前有过。可我这次明明没玩,他们非说我玩了。 咨询师:这次没玩。那什么时候玩过的?

求助者:就是上六年级的时候,玩了几个月。后来不是休学了吗。但我转到这里后就没再上网。

咨询师:哦,是一年以前玩过,但已经一年没再接触过了,是吗? 求助者:这个——好像没有,几乎没有。

咨询师:能告诉我你上网玩游戏的原因吗?我会为你保密的。 求助者:我身边的几个朋友都玩,我也感到好奇??

经过本段谈话,咨询师的初步判断:

他的情绪主要由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理解,他在家里,缺少关注。父母的教育都是负面的批评。导致产生了焦虑、失落等情绪。觉得家里没人理他,是因为父母都讨厌他,有一定的以偏概全,在以后的咨询中让他明白这种认知的不合理性,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

(二)检验表层错误观念,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第二次咨询 20xx年9月23日

目的:(1)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2)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3)使求助者认识到其深层次的核心理念,使其能协调好学习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表面想法背后隐藏的深层错误观念。

(2):通过“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使其建立求助者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工具来代替非逻辑的认知。

(3)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到上网成瘾的严重后果,从而合理处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将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领会到自己必须解决的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心情日记中有很多他的不合理信念,这为辩驳提供了很好的对象。

(2)利用提问法,帮助求助者寻找引起的原因,启发求助者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良认知;

(3)布置作业:

①每周回家和父母正式交谈两次,帮妈妈做一次家务。继续记录心情日记。

②思考自己对于上网如此关注的原因。

咨询师:刚才我已经看过你的作业了,你认为有一堵墙将你和家人“隔开”了,是这样吗?

求助者:嗯。

咨询师:(点头)好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你这周的心情日记:“今天我和妈妈交谈,我说了我在学校的经历。”、“看见妈妈朝我微笑,感觉心里很舒服”,那么通过你的观察,父母愿不愿意和你交流呢?

求助者:他们——好像不是不愿意。可要是我努力了,他们还是不理解我怎么办?

咨询师:那你有什么方法让父母理解你呢?

求助者:我没有说必须。我只是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喜欢我,可是——好像事实刚好相反。我真是一点优点也没有了,是一个很失败的人。

咨询师:这只是你的感觉,其实你的优点很多。你的感受可以理解,不过,你渴望父母理解你你,这种想法已经变成“他们一定要先向理解我,否则我就不和他们接触”,你想想看是不是?

求助者:那——老师是说我应该主动?为什么不是他们先主动了解我呢?

咨询师:那就是说你有时也主动找父母交谈过,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但是因为他们老是批评我,我才不去和他们交谈的。

咨询师:那你认为他们批评你的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因为我上网。

咨询师:那么作为你的行为对吗?

求助者:嗯??是不对的。我?(低头)

咨询师:(等待)正是你的这种错误的行为导致了你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时常发生。在次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情绪。其实,你的问题并不严重,主要是因为 反抗他们的权威引起的。由于你错误的观念才引发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你有了不知所措,很苦恼的感觉。

求助者:原来这样啊,我一直都觉得爸爸妈妈看我不顺眼。我现在心里舒服多了,我会继续认真完成您布置的作业的。

经过此次咨询,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总结: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只是在诱发事件发生后才有不良情绪。客观原因: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逆反期,青少年时期承受了来自于生理和心理的说冲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外界充满好奇,又难以抵制其诱惑。心理原因:他存在不合理认知:在看待问题时以偏概全,认为矛盾原因是父母不理解自己造成的。接下来的咨询要做两件事:第一,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并帮助他纠正错误认知;第二,使他能进一步做到行为的纠正。

第三次咨询 20xx年9月30日

目的:(1)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2)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

(3)布置作业:

①用新建立的思维方法,思考关于游戏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的问

题;

②继续心情日记的记录,主动和父母家人交流。

③制定时间规划表,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并努力执行。

咨询师:你能谈谈在家和父母中哪一位比较亲近?能告诉我原因吗? 求助者:我妈有点唠叨而且没什么本事,我有事喜欢找我爸,什么事他都能帮我搞定。

咨询师:(笑)嗯,那就是说你比较喜欢你爸?

求助者:嗯——是的,我很崇拜他。他很能干。在队里还是队长呢。 咨询师:那他比较关注你的学习?

求助者:他总是让我好好学习。可是我也很害怕面对他。

咨询师:哦,我们来看一下你作业上写到:“爸爸的手很宽大,长满了厚厚的茧子,多热的碗也不怕烫。这都是劳动的痕迹啊。”看来你对父亲是既怕又敬啊。

求助者:(沉默)我——确实如此,因为我想比他更棒。但是,确实没有必要和他比,他是他,我是我??

咨询师:(点头)是的,上网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那是虚幻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

求助者:嗯,我会努力试试看的。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四次咨询 20xx年9月21日

目的:

①使求助者能够自觉运用ABC理论,把新建立的信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②教给求助者适当的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并进行演练。 ③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①作业反馈:求助者能够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同学交往明显改善。并且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习中,效率明显提高,进步很快。

②应用新信念:咨询师为求助者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由求助者分析。 ③交往方法的演练:咨询师同求助者演练新学习的交往方法,如微笑

主动做家务,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

④结束咨询:求助者和咨询师共同认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可以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基本不再焦虑,学习效率也上去了,和父母的相处比以前有很大提高,遇到问题也不再悲观失望,能采取方法解决。

2.咨询师评估:咨询后情绪比较稳定,不再悲观失望,笑容增多,能把新的信念运用在生活和学习当中。

3.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48,2)SDS标准分51,3)SCL-90: 总分145,人际关系敏感1.8,抑郁2.0,焦虑1.8。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2] 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3] 郭念锋主编. 心理咨询师/二级.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