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班教与学模式的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青岛福州路小学

一、 课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从 20xx年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载体是计算机,因此具有操作性很强的特 点。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变革非常迅速,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也是个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过程。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提倡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小班教育,是当代发达教育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国外一直进行小班化教学。九五之初,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上海“一流基础教育工程”的启动,小班教学成为上海市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之一。以小班化教育为标志的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课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地处小区,生源减少,具有小班教学的前提。根据小班班额的配臵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适合进行小班教学的研究。另外,师资条件

好,年龄结构年轻化,观念超前,适应小班教育能力的要求。

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小班教学中,不仅教师的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学生的学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题也有了实验的价值。在小班教学中营造信息技术的氛围,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形象在课堂上展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综合性、开放性、高效性,学生视野广阔,可融会贯通知识,全面提高能力。

二、 课题概念的界定

信息化: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等相关技术。

小班化教与学:

(1)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来看,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个性化、个别化的改革趋势,追求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均衡的高质量的教育,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切身感受到教育的优质程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的发展。

(2)从教育资源的优化来看,小班额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带来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策略

在教育活动中的开展,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方面的优势更为显现,拉近了教育理想与教育实践的距离,使教育有了变得更加精致的可能。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

信息化教育和小班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改革举措,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拓性。“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班教与学模式的探究”的研究,是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社会价值;还有助于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符合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具有教育的价值。可见,进行此项研究,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所探索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四、 课题的研究目标: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小班教学为突破口,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究,通过这一研究,体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为信息化时代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五、 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活跃的思维场所,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即通过信息技术在小班教与学模式中的运用,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六、 课题的研究基础:

学校实行小班教学以达三年之久,现正在省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省十五重点课题“构建小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进行“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班教与学模式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

学校“以教师为本”初步构建起“人格化”管理模式,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实验工作目标明确,计划详实,措施得力,并设立专项资金购臵教科研理论书籍、资料,设立“教科研专项奖励”,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有效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学校有较强的师资,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学学历及在读率80%, 61%的教师获区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称号, 95%的教师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学校硬件配备优良,闭路电视、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系统配臵齐备,教师每人一台微机,并且微机进入教室。

七、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

1、 确定研究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研究中心组,选定研究总 课题和子课题,确定研究范围,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做出科学分析。

2、 拟订研究计划。在明确研究总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研究 方法程序、监测手段等。

3、 实施行动研究。查阅资料,拟订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4、 及时总结评价。在评价、修正的基础上,在整理研究结 果,撰写研究报告。

八、 课题的实验对象:

在自然状态下,选取全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排除非常态因素的干扰。

九、 课题的研究步骤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11——2003、7(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中心组和课题实施小组,确立子课题, 确定研究范围,做出科学分析。然后拟订研究计划,在总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法、程序,进行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第二阶段:2003、7-——2005、5(实验阶段) 实施行动研究,查阅文献,拟订有效的措施,进行教与学模式的探究,积累资料,阶段评估。

第三阶段:2005、6(总结阶段)

汇总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专家评估、结题。

十、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 )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实验进行。

我们学校是一所19xx年开办的新校,学校有着全新的办学理念,有着优良的硬件配备,学校的办学起点比较高,开办初期

就清楚地意识到,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当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因此,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设信息化校园。

作为青岛市市北区东部的一所新校,自开办以来,我校就非常重视对电教发展的投入,并纳入学校年度经费支出计划,每年拿出10——15万元经费,专门用于电教设备、电教教材购臵,至今总共投入45万4千5百元,电教经费占到学校自筹经费总和的30%以上。

学校注重校园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配备了卫星地面接收器设备,20xx年底开通了校园网,教师人手一台微机。20xx年实现了班班通,微机进入了教室,教师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同时开辟了教学楼的五楼为200平方米的集图书、阅览为一体的电子阅览室,供学生查阅资料,以上配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另外,学校重视常规电教教材配备如:购臵教学投影片录音带、录象带、VCD和教学软件。另外还配备了其它电教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触摸式电脑、奔4电脑、扫描仪、刻录机、采集卡、移动硬盘、数码摄像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保障。

(二)加强理论学习,转变科研观念。

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主张主体精神、民主化、多元化、因此,课题研究涉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价值取向等。如果要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必须引导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帮助教师从"小班教学只是学生减少 了"的初步感性认识中,逐步树立起更为牢固

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更新他们的学生观、发展观和教学观。学校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

(1)教师学堂

教师学堂分“专家论坛”、“校长讲座”、“教科研沙龙”三个栏目。其中,每月一次的"专家论坛"活动主要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市、区教育专家 就当前“小班化教育”科学前沿理论及“小班化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进行辅导讲座 ,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小班的科研动态,缩短探索周期,从而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真正融为一炉;“校长讲座”则通过每周学习例会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小班化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教科研沙龙”主要包括每周宣讲的《现代教育信息快讯》专递制度和每月一期的《教育科研情报通讯》汇编制度。

(2)读书活动

树立爱好读书是教师的职业品味和事业素养,是优秀教师的美德,是通往名师的桥梁的观念和意识,为此我校开展了“研读教育名著,与专家对话”的读书沙龙活动。

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不定期向教师印发先进教改经验材料,为青年骨干教师订阅教育期刊,提供给教师学习。目前,我们为教师们配发了《给教师的建议》、《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帕夫雷什中学》、《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理论专著,印发先进教改资料上千份,订阅教育期刊数十种,丰富了教师的学习资料,促进了浓郁的学风的形成,为“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开展教师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科研应用水平。 教师是科研课题的主要实施者,先进的教学设备只用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手中才能发挥威力。因此,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坚持认识在前,超前培训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

1、校本培训。每学期举办一个知识技能培训班,如:设备使用、教材使用、课件制作、网络知识、网页制作等;定期公布电教教材购臵、自制目录,供教师随时查阅。在上级组织的教师计算机考核中,我校全体教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级合格证书。学校办公微机24小时可上网,微机室每天对学生开放。

2、 校外培训。学校有计划地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参观学习、回校后作报告,上电教汇报课。三年来用于教师参加培训的资金超过5万元,订阅刊物资金超过6000元。

3、校内研讨。每学年举办一次电化教育研讨会;每学期举办一次电教课比赛,人人参与;每月专题组上一节电教研讨课;每天听一节挂牌课;听课、评课把电教手段的应用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四)全面实施科研,探索信息环境下的小班教学模式。

1、 树立全新的教育发展观,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科教学质 量。

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广泛的、持久的、是受益终身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主要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主动猎取知识、运用知识。信息环

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多的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素质化。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条件,或场景、或人物均鲜活起来。使他们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让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态展开合理的想象。低年级学生根据图意在完整、连续的基础上说一段具体生动的话,然后输入计算机,对不同档次的文章拿到全班大家一起讨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加以修改。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综合力、思维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既动脑又动手,学生的左、右脑都受到了刺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能,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二年级的何雨薇同学在区教研电教室组织的“网上作文大冲浪”活动中被评为“作文小状元”。

数学教学中,我们着重研究了“新授课”、“复习课”、“课外活动课”,我们依据课型内容,设计合理的各类幻灯片,各类课件,通过课件演示突破难点,动静结合,化难为易,直观感知,增强形象性,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促进思维发展。

其他学科教学中,如美术教学时,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自由广阔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尽情地想与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音乐教学使用投影、录音陶冶情操,激发情感,增强学生准确认知韵律能力。思品课在讲解时借助投影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从感知到认知,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的画面,启发性的提问,富有

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语言等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新知的兴趣。在自然、社会、劳动,活动课等学科也广泛地使用了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参与中学到知识,培养了能力。

2、 注重网络环境的建立和深层次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养。

网络环境的建立和深层次的发展,使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 操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程序及师生关系等重要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改革。课堂上网络环境的创设,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量和知识面,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师生的关系更加平等了,学生的认知也更加高效了,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等的顺利进行。

(1)开发学校课程,为提高学生技能奠定基础。。

学校课程——信息技术课。学校从建校第一年起就把信息技 术课定为学校课程,而且一——六年级的学生都参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至今,全校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且实现了100%的学生会上网。部分班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终端计算机进教室,学生在课间和中午就可以自由上网。

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几年来,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也给了师生更多的机会去运用多种信息手段获取知识、分析加工信息,提高了综合能力。

成立课外小组——发展学生特长。

(2)重视学生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

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学生的潜能,将静态的学习内容变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提高了学习的质量。比如在数学《确定位臵》学习中,学生利用电脑操作为小动物在大楼内找家,学生在兴趣昂然中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在语文课《松鼠》的学习中,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在电脑上动手操作,利用教师给的材料完成松鼠搭窝的过程。

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与同伴相互合作,学会带着问题探究学习。教师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信息素养。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效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画图板中绘画,在WORD中打字,激发积极性;中年级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教训内容,指导学生上网阅览,查找并下载可利用的资料,学习制作贺卡,利用网络与同学一起学习,与老师交流;高年级侧重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培养自学能力,开阔眼界,通过网上搜索解决学习中问题,通过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

1、 通过实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信息环 境下,由传统的“接受型”转向了“自主探究型”,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灵活,能带着问题学习,又能通过探究性学习自我解决问题,

学生的质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并同外界建立了和谐的协作学习关系,从而能在更高的认识层次上达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几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在青岛市、市北区学生程序设计比赛、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并在市北区学生计算机五项联赛中获得好成绩。

2、 通过实验,激发了教师群体的迅速成长,教师的信息技 术技能与科研水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教育教学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教师们工作积极性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

近几年,27%的教师获得市、区教育教学综合称号,其中8位教师被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2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2位市德育先进,1位区学科带头人,2位区青年优秀专业人才,6位区教学能手,另有4位教师获得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22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分别在全国、省、市、区范围内出公开课38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学、自然、劳动、社会、心理健康等12个学科,其中9位教师在省、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8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8%)撰写的118篇论文获全国、省、市教科研成果评比一、二、三等奖。

3、通过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办学品 位得到了提升。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通过了省规范化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电化

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验收,先后被评名为区文明单位、师德先进集体、巾帼立功先进集体、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被命名为区科普特色学校、教师教育实践基地,获得区首批优秀图书室、首批十佳校园网站称号,还被评为区先进党支部、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多次在省市区会议上交流,并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青岛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报道。

学校的经验成果在各级各类交流、发表。《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在省小班课题开题会上交流;《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办学,探索构建民主平等的创新教育新模式》入选《青岛市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大家谈》一书,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实施课程改革,构建生活课堂》在市课程改革会上交流;《多彩的小班课堂》 在《人民日报》(涉外版)给予报道;《小班模式下校本培训的探究》在省校本培训现场会交流;《小班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交流;《开发小班教育资源,扩展学生发展空间》发表在20xx年第二期《课程改革与建设》中;《考试改革与评价》在中国青年报中给予报道;《让孩子的世界更精彩》小班课题的实验在《青岛日报》发表;《构建小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题阶段报告入选市北区“九五”课题经验集;《评价改革在小班教学中的实践》在市《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杂志上发表。

十二、课题实验的几点思考:

1、 在研究过程中,各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还有待 于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进行完善。

2、 网络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库,信息资源以几何形式递 增,借助网络,学生可以提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丰富的情景和资源中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学习,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都不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估范围之内,因此,要尽快完善适合现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评估体系。

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