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病理实验说明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中医院校的病理学包括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实验也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病理解剖学方面,主要是结合讲课内容,观察有关肉眼及组织切片标本,根据观察之所见,结合理论对标本做出文字诊断,以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提高认识;病理生理学方面,主要也是结合讲课内容进行一些有关的动物试验,同样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理论提高认识。

二.标本的观察方法

这里主要就病理解剖学实验方法说明如下,病理生理学实验方法将在具体的实验中说明。

(一).大体标本

标本一般固定于10%甲醛液中保存,观察方法如下:

1.首先辨认标本是什么器官.组织?是全部或是一部分(如肺的左叶.一块肝脏)。

2.再依次观察这器官或组织的大小(体积或重量).表面.切面的颜色.病灶等。

实质器官:如肝.脾肿大?缩小?

有腔器官:如心腔扩大或缩小?壁厚薄?器官的颜色和病灶等。

从器官的表面或切面观察:器官的颜色?光滑或粗糙?

有无病灶:病灶的数量.位置.大小.颜色及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如压迫周围组织.破坏周围组织.界线是否清楚)。

3.根据所见变化,结合理论知识,了解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其因果关系,做出诊断。

诊断一般为:器官名称+形态改变(病变名称)如肝淤血。

附注:

1.身体组织的颜色在肉眼观察上的表现说明:

红色:表示含有血液.肌肉(肌红蛋白)

黄色:表示含有脂肪;

绿色:表示含有胆汁;

黑褐色:表示含有黑色,褐色的色素;

2.器官体积的改变或病灶大小的说明法:

准确的说明是用长×宽×高计算,并以厘米(cm)为单位,但为了容易体会起见,一般可用常见的实物来形容,以达到目的,如粟粒大.绿豆大.龙眼核大.鸽蛋大.拳头大等等,此外物体的形状也常用习惯的实物来表示。例如:乳嘴状.椰菜花状.蕈状等等。

(二).组织切片标本

组织切片标本一般为石蜡切片.HE染色(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蓝色,细胞浆及蛋白被伊红染成红色)。

(1).先用肉眼或倒转接目镜观察玻片,推测是什么器官或是那一种染色方法。

(2).继用低倍显微镜(40倍)观察标本,将标本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移动,观察分析组织的结构和它的改变。低倍镜观察标本,可全面了解病变,同学们应该重视使用低倍镜观察。

(3).如要观察细胞本身的改变或较细微的组织改变,可用高倍镜(100-400倍)观察。

组织切片标本观察应注意先把整个标本作一个全面了解,然后将发现的病变作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最后结合理论,根据病变的发生.发展做出诊断。

诊断一般亦为:器官或组织名称+形态改变(病变名称)

实验一.疾病概论

[课时数]

3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以高温作为原因,作用于机体(全身)后所引起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概念。

2.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机体血脑屏障功能。

[标本教具]

(一)实验性热射病:

1.实验动物及材料:

小白鼠.温度计.体温计(口表).广口瓶(双口胶塞).小白鼠固定笼一个.煮热水装置一套.药物天平.凡士林.棉花。

2.实验方法:

(1)捉拿小白鼠方法:先(用右手)捉拿其尾部,将其放在木台上,然后用另一只手(一般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其背向前,抓住其颈部的皮肤,并以同一手指及掌部夹住其尾部臂部固定在手上或放入小鼠固定笼内。

(2) 称小鼠体重:先称小鼠固定笼重量,然后将鼠放入笼内,连笼称量小白鼠体重(称小白鼠重量也可不用笼,直接放鼠在天平左边盆上称)。

(3)测量小鼠呼吸,体温.待鼠在笼或瓶内安定后,测量其呼吸2-3次(每次15秒~20秒)取其平均值,记录,观察一般状况如耳血管扩张状况,毛的状况(平滑.竖立.干燥.湿润等)及一般活动状况.记录,然后用涂以凡士林的体温计测直肠体温一次,插入直肠的深度约1公分左右,测量时间5分钟左右,测后将鼠取出笼。

(4) 将广口瓶置于温水盆中,先加盖片刻,以驱出冷空气,待水温渐升至60℃,瓶内温度升高至38℃~40℃时将小鼠放入瓶内。此时注意观察小鼠在瓶内活动状况(并与实验前对比)小鼠出现烦燥后再数呼吸一次,当动物出现局部或全身痉挛(约在高温环境作用6-10分钟)立即将鼠从瓶内倒出,以免过热致死。

小鼠倒出后,固定笼内(也可以不入笼)立即测量其呼吸及体温,隔2-10分钟后,再测量其呼吸及体温,记录及作比较分析。

(5) 实验完毕,收拾各物,放回原位。

3.注意事项:

(1)捉拿小白鼠时,要小心,以免咬伤,如有咬伤可即涂以碘酒消毒。

(2)使用体温计时,注意周围桌子或人切勿太近,以免碰破,用完后,注意清洁。

(3)量体温时,每次插入肛门的深度要相同,以免影响其准确性。

(二)血脑屏障(示教)

实验方法:从小白鼠尾静脉注射1%锥蓝0.7~1mL经30分钟后,处死动物并作解剖,10%福尔马林固定,观察。

[思考题]

1.熟悉疾病的概念。

2.通过热射病实验对疾病的概念有何体会?

3.简述血脑屏障的功能及意义。

实验二.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代偿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肉眼标本掌握萎缩.变性.坏死及肥大的形态学病变特点。

2.通过观察镜下标本掌握萎缩.变性.坏死.肉芽组织的组织学病变特点。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脾.物代.1C

脏器:脾

形态改变: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正常人的脾脏,重量大约为150克,大小相当于本人的手掌大小),包膜皱缩,切面见边缘锐利,间质突出。

诊断:脾萎缩

2.编号.肝.物代.2A

脏器:肝

形态改变:表面光滑,表面及切面均呈浅灰褐色,混浊而失去光泽,似煮过的肝脏,切面实质略高于间质,边缘外翻不明显。

诊断:肝浊肿

3.编号:肝.物代.4D

脏器:肝

形态改变:肝包膜光滑而紧张,表面及切面弥漫性变黄,切面实质略高于间质,肝小叶结构不清楚。

诊断:肝脂肪变性

4.编.肝.物代.6A

脏器:肝

形态改变:肝右叶顶部切面上见一个鸡蛋大的病灶,边缘不整齐,但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界线比较清楚,病灶内有大量破烂呈棉絮状.灰褐色或灰黄色的坏死物质,病灶已向表面穿破,周围有纤维素样渗出物。

诊断:(阿米巴)肝脓肿

5.编号:脾.局循.4A

脏器:脾

形态改变:详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指导。

诊断:脾贫血性梗死

6.编号:肺.传染.4A

脏器:肺

形态改变:肺上叶及肺门淋巴结灰黄色.质松.似腐乳样病灶。

诊断:(原发性肺结核)肺干酪样坏死

7.编号:心.循环.3A

脏器:心

形态改变:左心室壁显著肥厚,厚度约1.5cm,(正常左心室壁厚约为0.8~1.0cm),乳头肌略增粗,左心室腔则无明显扩大。

诊断: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2

脏器:肾脏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病变以近曲小管最为明显,肾小管近曲小管肿胀,胞浆疏松透亮,布满细小而均匀的红染颗粒。管腔狭窄。间质血管扩张充血。高倍镜下可进一步观察肿胀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布满红染颗粒。管腔呈不规则锯齿状,部分管腔内亦可见少量红染颗粒(因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胞膜破裂所致)。

诊断: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2.编号:实习3

脏器:脾脏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①见脾包膜高度增厚。②大部分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因而变窄。高倍镜下:脾中央动脉管璧增厚,正常血管壁的结构已消失,变成不同程度的无结构红染均质状态。

诊断: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

3.编号:实习4

脏器:肝脏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见肝细胞普遍肿大,细跑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以肝小叶周边最为明显),肝血窦扩张充血,部分中央静脉扩张。汇管区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见病变的肝细胞核被压到一边,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甚至融合成一个大空泡,很象脂肪细胞。(说明:肝细胞内的空泡是原来含有脂肪的地方,由于在制组织片过程中被酒精等溶解,故遗留下圆形的空泡)

诊断:肝脂肪样变

4.编号:实习5

脏器:肉芽组织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毛细血管大都垂直向创面生长,并呈袢状弯曲,互相吻合,组成以小动脉为中心的毛细血管网,向创面突出。高倍镜下: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其数量较多;在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炎细胞中以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

    诊断:肉芽组织

三.示教标本

1.肝细胞脂肪变性

2.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

3.干酪样坏死

[思考题]

1.解释萎缩.变性.坏死.坏疽.化生.肥大

2.简述变性.坏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简述肉芽组织特点及功能。

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肉眼标本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局部贫血.出血的形态学病变特点。

2.通过观察镜下标本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组织学病变特点。

3.通过动物实验了解静脉注射入空气可造成空气栓塞危及生命,甚至死亡。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肝.局循.1A

脏器:肝脏

形态改变:已切开的肝脏。肝切面上弥漫地布满灰褐色的点状或条索状病变。病变之间的肝组织呈灰黄色,灰褐色与灰黄色两种结构互相交错形成网状,外观颇似槟榔的切面,故有槟榔肝之称.

诊断:肝淤血

2.编号:心.局循.2C

脏器:心脏(小儿心脏)

形态改变:己切开的心脏。心内膜下及心外膜下均可见多处出血点或瘀斑,病灶边缘清楚。

诊断:心内外膜下点状出血

3.编号:脾.局循.4A

脏器:脾脏

形态改变:脾脏肿大,已切开。脾切面上可见五个病灶,其中两个呈楔形或三角形灰黄色,三角形的底朝向脾包膜,顶尖指向脾门(即受累血管引起血流中断的部位),切面干燥,稍微高出于正常组织,病灶界线清楚,周边的出血带由于标本较陈旧,已不能辨认。

诊断:脾贫血性梗死

4.编号:脾.局循.4D

脏器:脾脏

形态改变:脾脏肿大,已切开取其中一块,切面于包膜下有一个约龙眼核大小灰白色病灶,切面干燥且粗糙,病灶比正常组织为凹陷,边界清楚。

诊断:脾贫血性梗死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1

组织器官:取自肺血管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血管腔内可见一血栓,浅紫红色与红色分支状条纹,呈波浪状互相交错编织排列;高倍镜下:浅紫红色部分为血小板(已崩解成均匀一致的微细颗粒)构成的小梁,其周围凝集着中性白细胞;小梁之间为纤维素构成的网,网眼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此即低倍镜下可见的红色部分。

诊断:肺血管混合性血栓

三.示教标本

1.肝淤血

2.脾贫血性梗死

3.肺出血性梗死

四.动物实验:空气栓塞

实验用品:兔一只,一般手术用器材一份,5CC注射器一个,面盆一个。

实验方法:观察正常的兔呼吸状况及一般行为表现后,从兔耳静脉迅速注入空气5mL,观察兔的变化,有何症状出现,甚或死亡,死亡后立即解剖开胸,暴露心脏,结扎心底部全部血管(注意勿挤压心脏),并把心脏游离出来,置于水盆中,剪开右心房及右心室,可见大量红色泡沫状液体排出。

[思考题]

1.解释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子.栓塞.梗死

2.试述淤血的后果。

3.试述延续性血栓形成的条件.过程及镜下组成。

4.是否在栓塞形成时一定发生梗死?为什么?

5.兔子死亡原因是什么?通过实验观察,试想空气栓塞对医疗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实验四.水肿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肉眼标本掌握水肿的形态学病变特点。

2.通过观察镜下标本掌握水肿的组织学病变特点。

3.通过动物实验了解水肿发生的机制。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结肠.局循.6A

脏器:结肠

形态改变:肠壁明显增厚,尤以粘膜下层为显著,此处组织疏松,大量液体潴留其中,故此层特别厚而呈冻胶样,与肌层间界线清楚,肠粘膜面见粘膜皱襞增高,增宽,肿胀,色淡而呈半透明状。

诊断:

二.镜下标本:

三.示教标本:

肺水肿

四.动物实验:

1.观察渗透压的改变与水肿发生的关系。

①实验用品:蛙(或蟾蜍)两只(同等大小),普通小天平一架,2或5ml注射器数个及针头,脸盆或大烧杯一个(内盛水),生理盐水及20%氯化钠溶液若干。

②实验方法:给两只蛙(或蟾蜍)之背部皮下淋巴囊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及20%氯化钠溶液各2m1,分别记录体重.腹围.并在腿上扎标记,然后放入水中,经1~2小时后取出,观察它们的腹部膨胀情况,再分别测体重和量腹围,进行比较。

2.观察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与水肿发生的关系,

①实验用品:蛙(或蟾蜍)一只,结扎用细绵绳少许,盛蛙用的笼子一个,皮尺。

②实验方法:用棉绳将蛙的一側大腿结扎,经1~2小时后(或24小时后)观察经结扎下肢有无肿胀,液体波动,皮肤紧张度,颜色变化,有无出血,测量两大腿周径,进行对比。

[思考题]

1.简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的基本机制。

2.思考组织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

实验五.炎症

[课时数]

3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掌握变质性炎.纤维素性炎和化脓性炎的病变特点。

2.掌握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

3.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炎症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结肠.传染.3A

脏器:结肠

形态改变:结肠粘膜面布满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灶,灶内见有少量黄色的坏死物质,大部分坏死物质己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底可见肌层组织。

诊断:结肠变质性炎(结肠阿米巴痢疾)

2.编号:心.炎症.2A

脏器:心脏

形态改变:心包脏层明显增厚粗糙,失去原有光泽,其表面被有灰黄色.片状.小条索状或网状披复物。

诊断:纤维素性心包炎

3.编号:小肠.炎症.2C

脏器:小肠

形态改变:肠粘膜充血,失去原有光泽,并见其表面披有一层淡灰棕色的披复物(假膜的形成),部分地区披复物已脱落。

诊断:小肠渗出性纤维素性炎(小肠细菌性痢疾)

4.编号:阑尾.炎症.3A

脏器:阑尾

形态改变:阑尾明显肿胀,充血,表面失去正常光泽和光滑而披复有少量灰黄色炎性渗出物(渗出物多已脱落)。

诊断:阑尾蜂窝织炎

5.编号:肝.炎症.4A

脏器:肝脏

形态改变:肝切面上靠近隔面处有大小不等(大者如荔枝大,小者如粟粒大)的病灶形成,病灶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灶内含有淡黄色软膏样物质(为脓液),有些灶内大部脓液已流去(形成囊腔)。仅见一层黄色渗出物披复于腔壁上,病灶周围呈现显的充血带。

诊断:肝脓肿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6

脏器:结肠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切片中有两处粘膜及粘膜下缺损(少数区域缺损深达肌层),形成两个大小不等形状相似的潜行性烧瓶状溃疡,溃疡表面见的大量失去正常组织结构,红染的坏死组织。高倍镜下,溃疡表面的坏死组织中见有病变的炎症细胞,溃疡周围的细胞见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及可见到阿米巴原虫。

诊断:结肠变质性炎(阿米巴)

2.编号:实习7

脏器:心包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心外膜明显增厚,表面批复红染条索状或丝状,片状的纤维素,有些交织成网,心包组织有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高倍镜下,纤维素网眼内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心包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心肌脊心内膜没有明显改变。

诊断:心包纤维素性炎

3.编号:实习8

脏器:皮肤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在真皮,皮下及肌层组织可见多个散在的病灶,病灶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倍镜下,病灶中央的组织已坏死,崩解,而为大量白细胞所代替(其中大多数属中性白细胞,且已变性崩解)。个别病灶内可见细菌团存在,病灶周围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皮肤多发性脓肿

4.编号:实习9

脏器:阑尾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阑尾各层及阑尾系膜均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充血现象。高倍镜下,阑尾各层均有中性白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此外,阑尾腔内有炎症渗出物及少量脱落上皮细胞。

诊断:阑尾蜂窝织炎

三.示教标本

1.嗜中性白细胞

2.嗜酸性白细胞

3.浆细胞

4.淋巴细胞

5.单核细胞

6.纤维母细胞

7.肉芽组织

8.急性肾小球肾炎

四.动物实验(示教)

1.材料:兔.1%锥蓝.松节油

2.方法:

①实验前三天,在兔的一侧耳朵皮下注入松节油0.1毫升造成炎症。

②实验前一天,向对侧静脉注入1%锥蓝(5m1/kg)。

③实验时观察炎症耳朵的情况(颜色.肿胀),与非炎症的耳朵进行对照。

[思考题]

1.根据炎症局部的病变性质,炎症可分为哪几类?

2.试述各类炎症的病变特点。

3.对本节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做出病理诊断。

4.根据动物实验,思考炎症时血管的变化。

实验六.休克

[课时数]

3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大量失血可致休克。

2.了解休克时机体的一般表现,并针对其发病主要环节进行治疗。

[标本教具]

一.动物

狗和兔

二.器材:

手术器械,记纹鼓及记录装置,水银检压计,注射器,针头,塑料管,1%普鲁卡因,5%枸椽酸钠,肝素,0.01%异丙肾上腺素,针灸针数支(备用),25%高渗葡萄糖20~20ml,5%葡萄糖盐水,可拉明,山梗菜硷。

三.实验方法:

(一).按常规全麻动物(注意不应太深)

(二).动物仰卧固定,双腹股沟部及颈除毛消毒,切开大腿内侧皮肤分离出股动脉备用,切开颈正中皮肤分离左颈动脉,(或右颈动脉.分离前滴1%普鲁卡因于局部,防止血管痉挛),接上套管连于水银检压计上,以描记血压。

(三).分离出一侧股动脉,接上套管备放血之用,套管内可注入小量石蜡油,动物注入肝素(300单位/kg=3mg/kg)。

四.实验过程及观察项目:

(一).未放血前观察呼吸.心率.心搏强弱.血压等。

(二).从股动脉放血少量(动物总血量的1/10),再观察上述变化。

(三).从股动脉放血(放在盛有枸椽酸钠的烧杯内轻轻摇动备用)直至休克(血压降至50~60mmHg),观察上述变化。

(四).静脉输入25%高渗葡萄糖(10~20ml),观察上述变化。

(五).将放出的血自股动脉输入,观察上述变化。

(六).必要时针刺人中等观察上述变化。

(七).必要时静脉注入0.01%异丙肾上腺素观察上述变化。

[思考题]

1.休克的概念

2.结合本实验,休克的基本发病环节?不同失血量对机体的影响?休克的防治原则?

3.引起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的机制有哪些?其微循环的改变有何特点?

4.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有何代偿意义?

5.休克期微循环的改变有何特点?

实验七.肿瘤

[课时数]

3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肉眼标本掌握各种肿瘤的形态学特点。

2.通过观察镜下标本熟悉各种肿瘤的组织学特点。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卵巢.肿瘤.1A

组织来源:卵巢

形态改变:卵巢肿瘤的一部分,原卵巢结构已消失,肿瘤的包膜完整,切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薄而光滑,大多数囊腔内充满灰白色冻胶状物质。

诊断: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多房性)

2.编号:阴茎.肿瘤.7B

组织来源:阴茎

形态改变:阴茎龟头部肿瘤组织,其表面呈椰菜花状。切面见肿瘤组织灰白色,干燥而粗糙,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的分界。

诊断:阴茎鳞状上皮癌(菜花状)

3.编号:手.肿瘤.7A

组织来源:上肢

形态改变:相当于第二.三掌骨处为肿瘤组织,色灰白,呈椰菜花样生长。

诊断:皮肤鳞状上皮癌(菜花状)

4.编号:乳腺.肿瘤.8C

组织来源:乳腺

形态改变:乳房切面见浅灰黄色约鸡蛋大小之肿瘤组织,肿瘤组织没有包膜,向周围脂肪组织浸润生长,部分肿瘤组织有出血坏死。

诊断:乳腺癌(浸润性生长)

5.编号:食道、消化、5A

脏器:食道

形态改变:癌组织发生在食道的一段,该段食道粘膜失去正常的皱壁,切面见癌组织呈淡灰色浸润于食道壁的全层,故食道增厚变硬而腔狭窄。在癌肿的上段可见食道扩张。

诊断:缩窄型食道癌(浸润性生长)

6.编号:胃、消化、6B

组织来源:胃

形态改变:胃已切开,胃壁被灰白色癌组织弥漫性浸润而增厚变硬,相应的胃粘膜皱襞消失,胃腔变狭小。

诊断:胃弥漫浸润性癌(浸润性生长)

7.编号:直肠、肿瘤、8A

组织来源:直肠

形态改变:直肠已剪开,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椰菜花状向肠腔突出,肿瘤组织切面上可见粘液样物质,该段肠腔变狭窄,狭窄的上段扩张,结肠粘膜皱襞消失。

诊断:直肠息肉巨块型癌(粘液腺癌)(息肉状)

8.编号:结肠、消化、7B

组织来源:结肠

形态改变:结肠粘膜面见一约鸡蛋大的溃疡病灶,溃疡边缘隆起,底部高低不平,由于癌组织浸润周围肠壁,故溃疡周围肠壁增厚,变硬。

诊断:溃疡型结肠癌

9.编号:肝、消化、8A

脏器:肝脏

形态改变:肝表面凹凸不平,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癌结节,部分癌结节已发生坏死,并向表面突破,切面上见肝右叶被一婴儿头大的癌结节占据,癌块内多处坏死出血并见小血管内癌栓形成,肝左叶有结节性的肝硬化的改变,亦有较小的癌结节形成。

诊断: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10.编号:肺、呼吸、4A

脏器:肺脏

形态改变:右肺上、中叶体积增大,肺膜粗糙凹凸不平。下叶肺萎缩,切面见肺门处大块肺组织被肿瘤组织浸润呈灰黄色,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肺内支气管多数已被压迫变扁,管腔变窄,,内膜处亦有肿瘤附着,甚至有管腔闭塞,部分血管内膜已被肿瘤组织侵蚀,肺门淋巴结亦有肿癌组织浸润。

诊断:肺门型肺癌伴侵犯血管及肺门淋巴结转移

11.编号:卵巢.生殖.6A

组织来源:卵巢

形态改变:原卵巢结构已消失,肿瘤包膜尚完整,切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内充满灰白色冻胶状物质,部分囊壁内面有灰白色椰菜花状肿瘤组织增生。

诊断: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恶性变

12.编号:皮下组织.肿瘤.2A

组织来源:皮下部分肿瘤组织

形态改变:肿瘤约鸡蛋大,结节状,其表面为皮肤,切面灰白色,可见纵横交错的编织状的条纹。

诊断:纤维瘤(结节状,膨胀性生长)

13.编号:皮下组织.肿瘤.4A

组织来源:皮下组织

形态改变:肿瘤黄色,约12x10x4.5cm大小,分叶状,有完整包膜,质软,肿瘤无坏死,出血。

诊断:皮下脂肪瘤(分叶状,膨胀性生长)

14.编号:皮下组织.肿瘤.9C

组织来源:皮下组织

形态改变:皮下有一如鸭蛋大结节状肿瘤组织,瘤组织表面尚有比较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红色,均质状,湿润呈鱼肉样。

诊断:纤维肉瘤(鱼肉状)

15.编号:肱骨.肿瘤.10A

组织来源:上肢

形态改变:肱骨下端骨膜上有一约鸭蛋大小的肿物,切面呈灰白色,半透明状,可见出血,坏死,肿瘤组织已浸润破坏了部分骨皮质。

诊断:软骨肉瘤(浸润性生长)

16.编号:子宫.生殖.3D

组织来源:子宫

形态改变:子宫增大,切面见子宫肌层及粘膜下层有多个大小不一(大者如荔枝大.小者如蚕豆大).呈球形的结节,质地坚硬,切面灰红色,并可见编织状排列的纹理,它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多结节,膨胀性生长)

17.编号:卵巢.肿瘤.6A

组织来源:卵巢

形态改变:肿物约拳头大,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原有卵巢结构已消失,见较大囊腔,囊壁薄,囊腔内充满淡黄色皮脂以及少量毛发。

诊断:卵巢畸胎瘤(囊性)

18.编号:肺.生殖.5A

组织来源:肺

形态改变:肺表面散在分布着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灰黑色球形结节,呈半球状突出于肺膜表面。切面见肺实质内散布多个黑色(原暗红色,因被固定液固定后变为黑色)球形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诊断:肺内的血道转移癌(绒毛膜上皮癌的肺转移)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10

组织来源:皮肤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见增生的癌组织呈形态不规则的癌巢,向深层浸润性生长,癌巢与间质分界清楚。高倍镜下:见癌细胞巢由多层细胞构成,癌细胞具有一定异型性,最外围的细胞比较小,核深染而胞浆少,中层细胞呈多角型,核染色较淡而胞浆丰富,细胞间还可以见到细胞间桥,癌细胞巢中央可见角化珠,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

2.编号:实习新11

脏器:肝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大部分区域为癌结节组织,癌细胞似肝细胞,巢状分布,巢内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有些则排列成腺管样,部分区域有坏死,癌巢周围有较多呈纤维组织分列,纤维组织部分区域玻璃样变。高倍镜下:癌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核染色较深,核膜清楚,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明显,嗜酸性,部分细胞有双核或多核,核分裂像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癌结节外围的肝组织被压迫变萎缩,部分肝细胞可见轻度脂肪变性。

诊断:肝细胞癌

3.编号:实习12

脏器:横纹肌

形态改变:镜下见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不等呈明显多形化,以梭形细胞为主,拌有圆形、多角形、蝌蚪形,带状细胞;可见瘤巨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可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胞浆嗜酸性。

诊断: 横纹肌肉瘤

4.编号:实习13

脏器:乳腺

形态改变:镜下见肿瘤组织内有增生的腺体,腺体与乳腺腺体相似,但腺体不形成明显的小叶结构,无导管;腺体周围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增生的腺体与增生的纤维组织共同构成肿瘤实质,肿瘤一侧见肿瘤实质包膜。

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

三.示教标本

1.癌细胞的病理性核分裂(医检3516)

2.癌细胞大小不等及瘤巨细胞(医检3519)

3.乳头状瘤(医检2929)

4.腺瘤(医检1956)

5.纤维瘤

6.纤维肉瘤

7.淋巴结的腺癌转移(医检3149)

[思考题]

1.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试述肿瘤命名原则。

3.肿瘤扩散的方式有哪些?

4.癌.肉瘤.原位癌的定义

5.什么叫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几种?

实验八.循环系统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过观察大体标本,掌握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包炎.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病变特点。

2.通过观察切片标本,掌握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小体的病变特点。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心.循环.1A

脏器:心脏

形态改变:成人心脏,左心已切开,二尖瓣瓣膜呈灰白色,明显增厚,变硬,瓣膜的心房面关闭缘上有排列成行的赘生物,由粟粒大至芝麻大,呈淡棕黄色,腱索增粗,缩短,乳头肌亦比正常肥大,左心室壁肥厚。

诊断:风湿性心内膜炎

2.编号:心.循环.1D

脏器:心脏

形态改变:成人心脏,左心房已剪开,二尖瓣瓣膜呈灰白色,增厚变硬,两块瓣膜交界处有轻度粘连,瓣口变窄,左心房明显扩张。

诊断: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内膜炎)

3.编号:主动脉.循环.2A

脏器:胸主动脉

形态改变:胸主动脉已剪开,动脉内膜不光滑,可见大量点状条纹状突起的病灶,多数病灶呈灰黄色,部分为灰白色,其中以肋间动脉开口处病变最严重,病灶均为斑块状,灰白色,个别病灶已开始溃破。

诊断:胸主动脉粥样硬化

4.编号:脑.循环.2D

脏器:大脑

形态改变:左右椎动脉透过血管壁可见其内有数粒如半粒米大小的灰黄色病灶,在血管外相应的部位还可见到血管壁有些向外突起。

诊断:大脑椎动脉粥样硬化

5.编号:心.循环.3A

脏器:心脏

形态改变:成人心脏,左心室已切开左心室壁肥厚达1.5cm左右(正常人左心室壁厚约0.8~1cm),乳头肌肥大,腱索增粗,心室无扩张,此外,二尖瓣,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内膜均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尤以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改变较为明显。

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

6.编号:肾.循环.3B

脏器:肾

形态改变:成人肾脏己切开,肾脏缩小(不太明显),肾包膜已剥离,包膜与实质之间无粘连现象,肾表面弥散性布满粟粒大小的颗粒,大小一致,呈灰褐色,肾切面可见皮质变薄。厚度约0.3~0.4cm(正常约0.5~0.7cm),髓质无明显改变,弓形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口哆开。

诊断:原法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性肾病)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14

器官组织:心肌组织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病变主要在心肌间质的结缔组织内,形成散在性小病灶,多数病灶位于血管旁。高倍镜下:观察一个小病灶,主要由纤维样坏死物质及风湿细胞(Aschoff  cell)组成。风湿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单核或多核,核膜清楚,为少量细胞核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状如枭眼,纵切面如毛虫。灶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心肌纤维无明显病理改变。

诊断:Aschoff 小体

2.编号:实习15

器官组织:冠状动脉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冠状动脉内膜呈半月形增厚,管腔偏心性狭窄。高倍镜下:斑块表层为玻璃变性的纤维帽,其下为坏死组织,内有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及少量钙盐沉着(HE染色蓝色)。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三.示教标本

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示教斑块处血管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斑块内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并见裂隙。

2.风湿性心内膜炎时二尖瓣瓣膜上的赘生物。

[思考题]

1.二尖瓣狭窄是如何产生的?它如何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哪些后果?

2.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

3.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哪些后果?

4.对本节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做出病理诊断。

5.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

实验九.呼吸系统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大体标本,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形态学改变。

2.通过观察镜下标本,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组织学特点。

3.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化学毒物作为病因可致肺水肿,了解肺水肿时呼吸功能障碍,并观察肺水肿的一般形态学。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左肺.呼吸.3B

脏器:左肺

形态改变:左肺切面下叶的绝大部分变实,轻度肿胀(边缘外翻),色灰黄干燥而粗糙,颗粒突起不明显,支气管及肺门的淋巴结未发现明显病变,胸膜脏层大部分已与壁层粘连,故肺膜上纤维素渗出物无法看见。

诊断: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2.编号:肺.呼吸.3C

脏器:肺脏

形态改变:灶性病变布满左右两肺,其表面,切面上见各肺均布满芝麻大至黄豆大灰黄色病灶,病灶边缘模糊,与正常组织之间界线不清,在肺尖处病灶有互相融合现象,病灶之间尚可见较正常的肺组织及正常时看不见的扩张的肺泡,支气管改变不明显。

诊断:小叶性肺炎

3.编号:肺.呼吸.4A

脏器:肺脏

形态改变:右肺上.中叶体积增大,肺膜粗糙凹凸不平。下叶肺萎缩,切面见肺门处大块肺组织被肿瘤组织浸润呈灰黄色,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肺内支气管多数已被压迫变扁,管腔变窄,,内膜处亦有肿瘤附着,甚至有管腔闭塞,部分血管内膜已被肿瘤组织侵蚀,肺门淋巴结亦有肿癌组织浸润。

诊断: 肺癌

4.编号:肺.生殖.5A

组织来源:肺

形态改变:肺表面散在分布着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灰黑色球形结节,呈半球状突出于肺膜表面。切面见肺实质内散布多个黑色(原暗红色,因被固定液固定后变为黑色)球形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诊断:绒毛膜上皮癌肺转移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16

脏器:肺脏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病变均匀地布满肺组织,全部肺泡扩张,肺泡内充满渗出物,肺泡壁完整。高倍镜下:渗出物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嗜中性粒细胞(多数已坏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未件充血。肺膜有少量纤维素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

诊断:大叶性肺炎

2.编号:实习17

脏器:肺脏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病变多数以小支气管为中心呈灶状分布。支气管壁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见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支气管周围的肺泡充满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病灶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部分肺泡呈代偿性肺气肿表现。

诊断:小叶性肺炎

三.示教标本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四.动物实验:中毒性肺水肿

1.实验材料:小白鼠,K2Cr2032克,浓HCl3~5m1,天平秤,酒精灯,制Cl装置,玻璃培养皿,吸水纸。

2.实验方法:

①取小白鼠一只,秤体重,计数呼吸频率及观察呼吸深度。

②将鼠放入广口瓶中慢慢通入氯气(用浓HCl加入KCLO中微热即得),待瓶中生成一层薄薄云雾状气体后中止通气。

③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及呼吸变化。

④动物死后即解剖,切开胸腔观察肺组织变化,然后用线结扎气管下端(防止水分流出),在结扎的上端剪断气管取出全肺,清除肺周围的其他组织。

⑤将肺放在玻璃培养皿内,用纸吸去其外表水分,秤取肺的重量,计算肺占体重的百分数,与正常动物对照(全班做一个正常动物的肺系一一正常值,作为对照)。

肺重

体重

⑥.除去结扎气管的线,压迫肺脏观察是否有泡沫状液体流出。

⑦.在显微镜下观察氯气中毒引起肺水肿组织切片的形态改变。

[思考题]

1.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什么?

2.试以大叶性肺炎各期的病理变化解释其临床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3.简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4.氯气引起肺水肿的机制.肺水肿的形态学改变及呼吸功能障碍的机制。

实验十.消化系统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大体标本的观察,掌握胃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的病理改变。

2.通过观察肝硬变的玻片,掌握假小叶的镜下特点。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胃.消化.1B

脏器:胃

形态改变:胃小弯近幽门处胃粘膜面有一个1X0.8cm的溃疡,溃疡的边缘稍高于粘膜,边缘整齐,溃疡贲门侧的周壁呈潜掘状,而幽门侧的周壁呈阶梯状(本标本不典型),溃疡的底部比较干净(仅有少量的披复物)。

诊断:胃溃疡

2.编号:肝.传染.14B

脏器:肝

形态改变:肝脏体积明显缩小,包膜皱缩,质地柔软,切面肝小叶结构消失呈模糊状。

诊断:急性黄性肝萎缩

3.编号:肝.消化.2A

脏器:肝

形态改变: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表面及切面均遍布大小不等的结节,一般由芝麻大至花生米大,大小不等,结节间有收缩下陷的纤维组织,由于纤维组织增多,肝的质地变硬,切面的边缘锐利。

诊断:结节性肝硬化

4.编号:食道.消化.5A

脏器:食道

形态改变:癌组织发生在食道的一段,该段食道粘膜失去正常的皱壁,切面见癌组织呈淡灰色浸润于食道壁的全层,故食道增厚变硬而腔狭窄。在癌肿的上段可见食道扩张。

诊断:食管癌

5.编号:胃.消化.6B

组织来源:胃

形态改变:胃已切开,胃壁被灰白色癌组织弥漫性浸润而增厚变硬,相应的胃粘膜皱襞消失,胃腔变狭小。

诊断: 胃弥漫浸润型癌

6.编号:直肠.肿瘤.8A

组织来源:直肠

形态改变:直肠已剪开,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椰菜花状向肠腔突出,肿瘤组织切面上可见粘液样物质,该段肠腔变狭窄,狭窄的上段扩张,结肠粘膜皱襞消失。

诊断:直肠巨块状癌

7.编号:结肠.消化.7B

组织来源:结肠

形态改变:结肠粘膜面见一约鸡蛋大的溃疡病灶,溃疡边缘隆起,底部高低不平,由于癌组织浸润周围肠壁,故溃疡周围肠壁增厚,变硬。

诊断:溃疡型结肠癌

8.编号:肝.消化.8A

脏器:肝脏

形态改变:肝表面凹凸不平,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癌结节,部分癌结节已发生坏死,并向表面突破,切面上见肝右叶被一婴儿头大的癌结节占据,癌块内多处坏死出血并见小血管内癌栓形成,肝左叶有结节性的肝硬化的改变,亦有较小的癌结节形成。

诊断:原发型肝癌(巨块型)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18

脏器:肝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见肝内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将原来的肝小叶分隔包绕成大小不一,类圆形的假小叶,肝包膜凹凸不平,并有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见假小叶内的肝细胞不呈放射状排列,中央静脉偏位,或无中央静脉或多至2~3个,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有时在假小叶内可以找到汇管区,假小叶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及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见许多小胆管样结构。

诊断:门脉性肝硬化

2.编号:实习19

脏器:胃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胃黏膜全层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胃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部分纤维组织增生。高倍镜下:可见部分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腺上皮(主要为杯状细胞)替代,又称肠上皮化生。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3.编号:实习20

脏器:胃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可见溃疡的四层结构,最表面有一层炎症渗出物,其下可见坏死组织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坏死组织下有大量肉芽组织垂直于创面增生,在其外周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高倍镜下: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纤维素;坏死层较薄为红染无结构物质;肉芽组织层可见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层下部为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的瘢痕层。

诊断:胃溃疡

三.示教标本

1.胃溃疡病溃疡壁四层形态变化

2.慢性浅表性胃炎

3.慢性萎缩性胃炎

[思考题]

1.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特点有哪些?

2.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各型肝炎有何病变特点?

3.肝硬变的病理变化特点是什么?门脉高压症有哪些表现?

实验十一.泌尿.生殖系统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大体标本的观察,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2.通过镜下标本的观察,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特点。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肾.泌尿.1B

脏器:肾脏

形态改变:肾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约40克),包膜与肾脏表面粘连,已撕去的包膜其相应部分肾组织亦被撕破,肾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如粟粒或芝麻大小),此外尚见小囊形成,切面皮质变薄,纹理不清,皮质与髓质之间界线不清,髓质亦缩小,血管未见明显改变,肾盂周围的脂肪组织相对增多。

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2.编号:肾.泌尿.2B

脏器:肾脏

形态改变: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约45克),肾包膜增厚,剥离时与肾脏有轻度粘连,肾表面有许多界线不清,形状不规则的凹陷性疤痕,造成肾表面凹凸不平,切面皮质变薄,纹理不清,皮质与髓质交界分不清,肾盂.肾盏均扩张,肾盂粘膜增厚,粗糙,肾乳头萎缩。

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22

脏器:肾脏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见肾小球大小不等,数量减少,肾小管部分扩张,部分萎缩,甚至消失。高倍镜下:见萎缩的肾小球呈不同程度的纤维样变或玻璃样变,囊壁亦见增厚,其所属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部分有轻度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的倾向),所属肾小管则扩张,腔内见蛋白管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扩张充血,多呈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三.示教标本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思考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各有什么病理变化特点。

2.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有哪些?

3.试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的异同。

实验十二.神经系统和传染病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通过大体标本的观察,掌握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化脓性脑膜炎及血吸虫肝脏病变的肉眼特征。

2.通过观察镜下标本,掌握结核.肠伤寒及血吸虫性肝硬变的镜下特点。

[标本教具]

一.肉眼标本:

1.编号:肠.传染.1A

脏器:回肠

形态改变:回肠粘膜面见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明显肿胀,突出粘膜表面,孤立淋巴小结呈半球形(大头针帽大小),集合淋巴小结表面皱折,形似脑回,在大部分肿胀的淋巴小结中央部分开始发生坏死,因此稍凹陷,黄褐色。

诊断:肠伤寒(坏死期)

2.编号:小肠.传染.2A

脏器:小肠

形态改变:小肠粘膜充血,失去原有光泽,并见其表面有一层淡灰黄色的膜样披覆物(假膜形成),部分披复已经脱落。

诊断:小肠细菌性痢疾(纤维素性炎)

3.编号:结肠.传染.3B

脏器:结肠

形态改变:结肠粘膜面散在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坏死溃疡病灶,溃疡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亦有形态不规则者,边缘隆起呈潜行性,有些溃疡灶已深达肌层,个别病灶则已深达浆膜下层。溃疡与溃疡之间的肠粘膜尚属正常。

诊断:阿米巴性结肠炎

4.编号:肝.传染.3C

脏器:肝脏

形态改变:『见组织损伤实习指导肉眼标本(4)的描写』

诊断:阿米巴肝脓肿

5.编号:兔肝.传染.16B

脏器:家兔的肝脏

形态改变:肝的表面密布大量粟粒样大小.灰白色.稍突起的小点,这是日本血吸虫卵引起的虫卵结节。

诊断:肝血吸虫病

6.编号:脑炎症.3D

脏器:脑

形态改变:脑膜表面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内有灰黄色脓性渗出物,以大脑额.顶叶为明显,在脓液多处则显得脑沟.脑回分不清楚,脓液少处则因脓液主要储积在脑沟内致脑沟增宽,脑回相对变窄。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二.镜下标本

1.编号:实习23

脏器:回肠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回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增厚,部分组织呈凝固性坏死,其中隐约可见血管遗迹,坏死灶周围血管扩张充血。高倍镜下:坏死灶及边缘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增生,有些巨噬细胞内可见吞噬淋巴细胞、红细胞或碎片;坏死的细胞即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在肌层、浆膜层均可见,但数量较少。

诊断: 肠伤寒

2.编号:实习24

脏器:脑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脑组织表面及脑沟内可见充血扩张的血管及大量渗出的炎症细胞。高倍镜下: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有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蛋白,脑实质未受炎症累及。

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

3.编号:实习25

脏器:肺

形态改变:低倍镜下肺组织内有较多粟粒大小病灶,境界清楚,部分小病灶融合为较大病灶,个别病灶内可见干酪样坏死。高倍镜下:病灶主要由类上皮细胞构成,内有一个至数个郎罕巨细胞,病灶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病灶与病灶之间的肺组织无变化。

诊断: 肺结核

4.编号:实习26

脏器:肝

形态改变:肝小叶间,特别是汇管区可见大量日本血吸虫卵沉积,部分虫卵已开始钙化。在虫卵周围可见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此外还可见到肝窦扩张,淤血和肝细胞被压迫萎缩的现象。

诊断:肝血吸虫病

三.示教标本

1.伤寒细胞

2.阿米巴原虫

3.日本血吸虫急性虫卵结节

4.乙脑(a.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b.筛状软化灶形成;c.胶质小结;d.血管浸润套)。

[思考题]

1.试述伤寒的分期及伤寒肉芽肿镜下特征。

2.试述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镜下特点的异同。

3.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变特点。

4.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5.试述血吸虫病急.慢性虫卵结节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