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课报告

润物细无声——《雷雨》观课报告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的高低和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李凡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利用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听完李老师的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李老师的这堂课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特性:

一、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快!

雷雨是夏日的精灵,是人们身边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雨的资料,如拉家常一般,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为深入学问做了极好的铺垫。

二、识字教学,灵活多样。妙!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李老师在这堂课上非常重视识字教学,并且方法灵活多样。首先李老师引导同学说出,之前学生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去偏旁、结合动作等。最后李老师进行了集中识字,其中把虫字旁的字集中在一起:蜘、蛛、蝉、虹,集中分析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些什么,分析出注意的事项:宽窄、高矮、笔画、穿插。其中重点强调了穿插的写法。并反复强调了写字坐姿。

三、课件丰富多彩,紧扣文本。美!

在教学中,李老师是个有心人。在教学写“雷雨前”这几小节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多媒体——雷雨前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此时的景

象,接着抓住重点词语:满天、黑沉沉、压、垂等词语进行体会,让学生再次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用话语点拨,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在读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理解(“压”“垂”、“越来越响”的理解)、句子理解、积累运用融为一体,收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综合效果。

四、演绎情景,多样练读!精!

李老师的课上还很重视学生的体验,如:让学生学做大树,当狂风吹来时,学生的手臂就是树枝,在风中摇摆不止,而老师对着这些摇摆不定的大树进行采访,学生连连说“风太了,我停不下来。”“我快要被吹倒了。”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进入了情境,这时他们就是大树,他们就是在风中摇摆的树枝。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那只逃走的蜘蛛,周老师也让学生说说:蜘蛛,你为什么要逃走啊?学生也很自然地自己的角色变成了蜘蛛,以蜘蛛的心理表白着自己的害怕。这样的移情体验,这样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入情入境,也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这样的设计也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总之,李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便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的

心智活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第二篇:语文观摩课汇报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暨名师教学

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三源浦中心校 刘影

吉林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大赛暨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于20xx年4月24日至4月25日在省二实验小学召开。为期两天的活动使来自吉林省各县的千余位观课教师汇聚一堂。本次参会,收获颇深,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因为看到了,听到了,所以被震撼了,从而思考了,继而反思了。接下来,我就以观摩后反思自己将近一年的教学工作做一次汇报。

叶圣陶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即教的本质是为了学,学生的学是教的基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诱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检查者,总结评定者,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会”,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会学”。“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即从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是这次观摩活动后我深刻的体会。

本次观摩活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大多数教师都从文章整体出发,注重文章的内在联系。这次观摩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多数教师都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读准音、读顺句、读通文这种表象意义上的读好,而是读出文意、读出思考、读出起伏、读出情感这种本质上的读好。在课堂上教师巧设各种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优秀教师们还以多种阅读形式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速读以观整体,默

读以利深思,朗读以求通畅、明意、抒情,对读以悟结构与联系,回读以出新发现,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说到语言的运用,让我想起这次观摩活动中陈霁老师,陈霁老师是我们柳河县的优秀教师,她带来一节精彩的口语交际课《劝说》,就是根据不同情景进行有效劝说,,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景中热火朝天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将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课堂上的陈霁老师自然亲切,情感充沛,她恰当评价,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真正做到将语文生活化。这样的口语交际课让我震撼,小学语文教的是什么,是读,是写,是说,我想应该是语文素养。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能力,就可以加强语文素养。口语交际简单说是听话与说话,实际上它与听说读写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可以说,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关联表现在口语交际上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配合的外化表现。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语言组织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表述恰当准确、语气语调语速恰当、态度谦和、行为彬彬有礼、举止进退有度等等,要达到这些目标除了强化训练之外,只有在丰富的语文素养的积累下才能让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表现得如此出色。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训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加强是有着切实的效果。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整体能力的培养,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写”是在一定的听,说,读的基础上的一

个更高层次的学习,郭卓老师的《学写一段话》就将理解与运用相结合,她先让学生朗读典型文章里的典型段落,在一问一答中学生了解了这一段都写了什么,以及这一段的结构特征:总——分。在习作课上,郭卓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构造一个民主、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她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所在的千人报告厅有什么特点,又让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动手摸一摸,量一量,认真思考,哪些是围绕自己说的这一特点的方面,在郭卓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之间的指正与建议下,学生学会了如何围绕中心句选取事例:关系密切,突出特点,不重复。郭卓老师适时讲解中心句的位置,学生明了构段方式:总分,分总。最后学生抓住一个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写一段话,在郭老师的主导下,学生们轻轻松松的学会了写一段话。一节习作课,她切实注重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而且从她选取的典型段落到让学生写报告厅的一段话,再到课后作业来看,她真正做到了方法的迁移,也就是让学生学会了一种能力。

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教学形式,不一样的教学模式。我该怎样才能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实到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收获最大化?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如何让课堂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怎样让孩子们学会语言运用的技巧,感受母语的魅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提供较大问题空间、整体阅读空间、阅读延展空间、心脑手耳口实践空间。希望通过这样的改变和努力能换来学生多元的、延伸的思维,换来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语言,换来学生本真的、浓厚的情感,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感悟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