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师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师资调查报告

学院:师范学院

姓名:陈蓉霞

学号:200911501101

班级:09级免师语文班

调查时间:20##年4月25日

一、教师队伍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教育的建设步伐也在不停加快,而它的发展状况是否如我们想象的一样或者和我们书本上电视里知道的一样呢?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睛去看,用实践去证明了。本次调查侧重于成都市农村小学教师数量、结构等基础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核编定岗情况、农村小学教师管理及录用、交流情况等等。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郫县友爱镇子云小学部师资力量的调查,以抽样的方式初步反应该县以及该地区小学在师资方面的现状,并分析出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方法

        到学校见习,与相关领导进行交谈,并采用档案统计的方法。

(四)调查结果

       1、基本概况

调查教师共有教师63人,女教师37人,男教师26人,男女教师性别比例是13:19,平均年龄39岁。其中党员23人,团员8人,占被调查教师人数的21%。

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表1  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2、学历情况

被调查教师中,现学历中,本科本科15人,大专37人,中师(含高中)11人,高中以下0人。

表2  教师学历结构调查表

3.年龄结构

表3  教师年龄结构调查表

4、职称结构

表4  教师职称结构调查表

5、业务骨干

表5  业务骨干状况统计表

6、在职教师部分具体介绍

田膑,男,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9年7月中师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至今。高教自考大学本科学历。工作简历:少先队总辅导员+数学教师(=3年)→教务员+档案员(≥18年)→数学教师+政教处副主任(<1年)→……

工作履痕:1、成都市优秀学籍管理员、成都市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工作优秀登记员、成都市综合档案室建设优秀个人、郫县优秀农村教师、郫县优秀教务员、郫县优秀档案员……2、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获得国家、省、市、县等级奖,有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3、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组成员,参与多项校本课题研究,国家社科类课题“教共体”子课题组主研人员。职业操守:做理性的自我,做人性的教者;让职业充满思想,用工作传递阳光。

孙艳群,女,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曾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师生间合作非融洽,本人工作很努力,担任的班次曾获县级优秀班队称号。本人现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本人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不断总结教学经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孙艳芬,女,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骨干教师和班主任。本人为人正直,热情·严谨·深思·乐学·潜心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1至6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为契机,深化课堂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擅于循循善诱,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因而所教班级学风浓厚,所教学生思想纯正,班集体犹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罗莹,女,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成都市优秀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所教学科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热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得学生.家长喜爱,在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比赛中获得园丁奖,撰写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市,县奖励,有多篇论文发表。

李扬,男,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小学语文科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工作踏实认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着眼学生的未来,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白李军,男,33岁,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县骨干教师。参加工作15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8年,该教师教改意识、创新意识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能力,多次承担学校示范课、研究课。该教师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家长的爱戴和学生的尊敬。曾多次被授予县“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王玉平,女,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县骨干教师。从事教育20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在这期间,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研员。所带领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县优秀中队;20##年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县级奖;20##年在“和谐校园”征文比赛中获得县级奖;多次获得校优秀教师、县级优秀辅导员的称号。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放心老师。

二、结果分析

   1 从该小学的具体实际出发,男女教师的比例已经相对平衡,相对于20##年的教师性别比有所改善,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协调。从教育部了解到,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变化及师范院校学生观念的更新,虽然教师男女性别比例在逐步缩小,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依旧存在。男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有各自特殊的意义,互相是无法替补的,女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妈妈的角色,对于孩子在爱心、耐心方面有潜在的影响,而男教师的角色是对男孩子在男女角色上的性别认识上影响很大,勇气、责任、担当等男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有专家表示,一个学校的男教师太少,就像是一个家庭没有父亲,学生的心理身理都容易出现问题。

2 教师学历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教师是大专中师学历,相对于城市小学的师资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现象。由于农村小学的各个方面的待遇、生活条件都比城市要差得很多,许多高学历的优秀的小学教师都愿意选择城市就业。

3 教师的年龄和教龄都比较大,缺少年轻的教师。学校任教超过20年的教师占大多数,使得学校的教学形式比较传统,每个老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没有年轻教师的加入,许多新新的方法没有在学校应用。

4 从整个农村小学来看,师资力量依旧薄弱。尽管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管理和交流制度严重缺位,教师队伍老化,新生力量不足。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正规师范院校大专以上的教师很少,有一部分教师是以前的民办教师转正之后,仍然工作在教师岗位上。虽然许多教师通过电大、自考取得了专科、本科学位,但这只是为了取得学位而已,没有实质上的进步。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又要教语文又要教音乐还要教美术。许多教师为了追求高分,采用不良的方法,如给学生给考试范围等方法,来求得高分,这便给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违背了教育的遵旨。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没有建立,许多教师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只是拿着以前的教学经验来教学,当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正规的培训可参加是很危险的;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机制直接性的空白。这些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5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代课教师依然大量存在。分布广泛。从地域看,7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代课教师;从学段看,小学代课教师较多;从城乡看,代课教师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较为集中,城区小学总体偏少。国家已禁止使用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存在隐患较多。乡镇政府大多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在管理上放任自流。在使用中,受当地财政或领导换届的影响,代课教师时有时无,上课时间不定,节假日和非节假日不分,去留不定。他们看不到发展前景,存在着临时观念,人心不稳,而且都有强烈要求转为正式教师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引发许多纠纷,这些都是影响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及教育稳定的消极因素。

6 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实际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这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有的学校没有硬化球场,学生文体活动场所受限;有的学校住校生食堂简陋,学生在露天排队打饭;有的学校厕所拥挤,甚至没有厕所;80%的学校住校生住在破烂、简易的房屋里,且住宿十分拥挤,基本没有沐浴室;这些现象在农村小学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留不住学生和老师。更不用说一些偏远山区,生活环境恶劣,教学条件差,教师不愿去,去了留不住,这是造成教师短缺的根本原因。基本生活条件尚且不具备,更不用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优秀的教师去了那里,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坚守农村教育,不仅是教师的奉献,更是政府的责任。

三、原因分析

   1 师资配置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要求,调整各学科专业师资配置,教师学科间调整及力度未能及时跟上。一方面农村部分教师素质偏差,年龄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普遍重视不足,没有按时开足课时。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部分农村教师观念和教法陈旧。教师人力资源的继续教育新机制未能有效构建,知识更新与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少,缺少持久有效的专业支持。

2 农村学校布局不均衡,造成师资配置不合理

农村学生进城就读,造成学校布局不均衡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学生随父母进城就读存在相当比例,这就造成城区学校班额大大超编。由于各种行政的原因,一些村小得不到教育办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得不到改善。家长出于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宁愿把小孩送到离家远但条件较好的中心完小就读生源优势带来经济效应,使得村小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往中心完小或城边小学挤。

3 教师编制标准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农村小学教师缺人问题主要是编制标准低和生源分散班额小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农村小学编制标准未能体现“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精简和高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编制核定未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出现了“一刀切”现象,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与城市倒挂。

4 教师队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中小学教师的职能(招聘录用,调配)仍没有到位,难以统筹调配教师资源,导致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一是教师流动困难。二是教师补充不及时。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补充数远小于自然减员数,教师进不抵出。

农村教师待遇未落实到位。访谈了解到,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大多数乡镇没有给农村教师落实“三金一补”的社会保障政策,个别乡镇还存在工资一、两级不等标准,仅有个别乡镇落实了国家和省出台的农村教师上浮一级工资的政策;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比较差。大部分农村小学多人共用一个办公室,没有独立宿舍,没有独立食堂,成为“标准”的走读教师。

5 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师资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的。政府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承诺多,行动少。在教师短缺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基础教育人力成本而不愿引进正式教师。每年面向大中专毕业生招聘教师,核定编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四、 对策建议

(一)启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努力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一是采取向农村倾斜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积极做好城乡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建立完善城乡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交流制度。二是进一步做好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和特岗教师安心于农村教育的稳定工作。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解决农村师资结构不合理问题。1.科学合理核定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政府要结合农村小学,尤其是农村村片小的实际,设当增加农村小学教师编制,将农村小学编制扩大到1:12—1:15的范围。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一是严格把好教师准入关。二是有计划统一招录农村小学教师。三是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其中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调整到教学岗位上去,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坚决予以分流。四是积极稳妥地解决代课人员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力度。六是全面实行“国培计划”,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尽快适应教育发展需要。

(三)加大资金投入,有效解决师资流失问题。资金投入在政策上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要落实国家、省和县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档工资的政策规定,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督导评估

(五)其他建议

1 教师的职业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我建议至少每年为教师进行一次完全免费的健康检查。

2 尽快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问题。办公室的合理安排也很重要,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

3 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聘要向农村教师倾斜,调动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

4 加强师德教育,克服拜金主义,弘扬奉献精神。

5 加大对职后教师再培训的措施,反复学习更能接受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第二篇:关于农村小学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双双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于是,便出现了时下的热点话题:隔代教育。由于家长(指父母)对其监护往往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第二家长(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监护又存在种种不到位和不当之处,所以“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不少潜在问题和危机,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倾向。今年九月初,我在全校老师的协助下,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校共有学生848人,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竟有321人,约占37.9%。其实仔细想想,这个数据一点也不令人惊讶,且看看每天校门前接送孩子的人群,每次家长会的出席人员,我们都应清楚的认识到,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小学已相当普遍。因此,我觉得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寻求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本学期,我首先对自己所任教班级五(2)班3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集中在学生的生活习惯,待人对物的态度,以及理想等内容上,具体试题如下: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五(2)班全体学生 日期:2006、9

(1)你平时干家务活吗?( )干了哪些?_________?

(2)你觉得父母是否应该每天给你零花钱?( )你一天花多少钱?_

(3)你觉得自己现在监护家长疼你吗?( )他们怎样关心你呢?_________________

(4)你自己现在监护家长关心你的学习吗?( )他们经常指导你的学习吗?____________

(5) 如果在你有困难时,他(她)没帮你,现在他(她)有需要,你会帮他(她)吗?

( )为什么?_

6) 你希望将来干什么工作?____为什么?________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将班中学生分为“隔代教育”和“非隔代教育”两类(班中共有学生35名,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7人。)。结果发现,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能力,缺少爱心与进取心,但却非常追求物质享受,他们的的第二家长(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们的学习关注只停留在问问考试得多少分,他们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基本上没有人来辅导。据统计,对于第6题的作答,“隔代教育”的学生竟有10人希望将来做老板,原因是可以赚很多钱,过舒服的日子,达到了59%,而“非隔代教育”的学生想做老板的人只占17%,更多的是希望将来当教师、科学家、警察等。再如对第5题的作答,“隔代教育”有47%的学生表示不帮,而“非隔代教育”的学生只有3人不愿帮。对于其它题目的回答,两类学生的差异也很明显。之后,我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大同小异。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很大一部分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为了寻找原因,我又采用家访,找学生谈心,召开家长会等方法进行调查。综合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文化程度、思想认识、生活经历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育子女必然会出现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 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扩大了,他们的父辈们认为自己没有亲自照顾,觉得欠了孩子的,于是时不时地给家里寄钱、寄物,想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生活标准和学习成绩”,寄托自己的思念,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他们喜欢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苦难,以此为鉴,因而加倍地向孩子们身上倾注关爱之情。如我班男学生孙文庆,他拥有皮鞋、皮衣、复读机,学习机,生活条件非常好,可他学习成绩却不如人意,整天只想着玩,根本无心学习。对这样的孩子,满足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越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南辕北辙之事。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接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经受风雨的能力就必然比别人差。

(二)在心理上,老一辈对孩子们的期望值过高。

俗话说:“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老一辈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总认为自家的孩子应该比别人有用。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结果孩子们根本达不到。既然根本无法达到的事,谁还愿意追求呢?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张仁凤,天赋不算好,但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时,考了一次比较好的成绩。从那以后,她的爷爷奶奶要她每次考试至少保持全年级前三名,结果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就落到十几名,后来每况愈下,可他的爷爷奶奶还是一味的啰嗦唠叨。如果孩子的目标难以实现,容易使他们丧失进取之心,抛弃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三)在观念上,有少数老人对孩子过于偏袒,迁就和溺爱,不分是非曲直。

一些老人的糊涂认识,导致学生养成极端自私狭隘的心理,粗暴任性的性格,遇到争端,他们总是先下手为强,逞强霸道,丝毫不存在忍让和原谅,给学校教育造成很大麻烦。

(四)在教育方法上,老人全部包揽家务劳动,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少,心疼必然的,再加上老辈的认为自己在家吃闲饭,更要把孩子照顾好。所以爷爷奶奶们对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到无微不至的程度 ,穿衣、系鞋带、整理学习用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 。有些孩子甚至吃饭要长辈添,喝茶要长辈倒,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的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

三、教育对策

综上所述,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教师,除了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教育外,还应肩负起负有隔代抚养责任的亲属的教育重任,尤其对于我们在农村小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责任更为重大。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班级为核心,摸清“留守学生”数量,了解他们的现状,登记存档。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等等。

2、与“留守学生”近距离接触。定期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关心学生的零用钱,关心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等等。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有序地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组织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实现由纪律到自率的教育转变。

4、开展好心理教育。切实利用班主任,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解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给他们以关爱,帮助其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三位一体,而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很难接受新事物??显然,要想提高这一块家庭教育水平,肯定有一定难度。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校应该领导家庭。”我们必须针对隔代教育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

1、彻底改变管理模式。

改变管理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是变换学员。由于90%以上的爸爸家长外出务工,必须把过去的爸爸学员换成妈妈或爷爷、奶奶,(80%是爷爷、奶奶),也给这些学员颁发学员证,由他们接受隔代家校的培训。(2)是变换活动方式。对在家的学员仍然以课堂上课的方式为主,传授和交流科学育儿经验;对在外务工的家长学员则采用过去的鸿雁传书双交流的方式,尽量使他们离乡不离教,也能受到教育,这种方法叫做函授教育,主要以捎带、书信、电话联系为主。

2、彻底改变教育方法。

利用老一辈“爱子心切”的心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时代在发展,教育人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教育。 (1)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不要凡事大人一手包揽。(2)要克服偏袒行为,分

清是非曲直。现在的孩子好动,易惹祸,发生了矛盾纠纷,长辈要调查研究,分清发生问题的责任界限,小孩子往往是纯真的,只要你分清了是非,他们肯说真话,只有掌握了实情,说话才能有的放矢,处事才能得当。(3)正确全面评价孩子。对其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其缺点,多指导改正克服的方法,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4)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利用电话和书信与父母联系和沟通,在教育孩子上,隔代长辈要和孩子父母保持一个腔调,对于孩子汇报的情况,远在外地的父母不能偏听偏信,使两代人产生隔阂,从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三)联系实际、创办寄宿制小学,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一个很好的办学形式,学生住在学校,学习由晚自习教师辅导,生活起居由生活指导教师帮助。利用学习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通过:

1、关心呵护,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家”的感觉。

“留守儿童”长期离开父母,家庭温暖、父母关怀的缺失,使他们容易冷漠、孤僻、缺乏爱心,再加上与照看他们的爷爷、奶奶或亲友难以沟通,使他们更为偏执。为此,在寄宿制的管理中,要注重营造舒适、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如:寄宿学生生活区设施在考虑实用美观外兼顾儿童特点;选任责任心强、耐心细致、有生活管理经验的教师分别担任男、女生宿舍的生活指导教师;由生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宿舍文化。

2、加强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发展。

由于寄宿学生年龄偏小,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在寄宿制管理中,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3、精心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人”。

寄宿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爷爷、奶奶们对隔代教育又爱莫能助,为此,学校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补好缺失的家庭教育课,督促学生“成人”。如:让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和内务整理等常规技能的训练。

总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隔代教育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师及全社会的重视。认真分析其利弊,研究教育对策,让孩子们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