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大通镇古建筑调查报告

铜陵市大通镇古建筑调查报告

题目:大通镇古建筑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郭冰

班级:广告学152班

姓名:王燕

目录 

一、内容摘要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时间

(二)调查的地点、方式

(三)调查的目的

(四)调查的内容

(五)调查的过程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基本结论

六、附件

一、内容摘要:

  大通,古名澜溪,位于青铜河与长江交汇处,因水陆交通便利而得名,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有着“小上海”的美誉,大通古镇曾是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

  繁荣时的古大通有主街三条,巷道十三弄,商店密布,楼房鳞次栉比,居民七万之多,但经历战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遭到巨大破坏,在战火硝烟中付之一炬。近年老街经过了维修整改,石块铺设街面整齐。

119a409e8f8

QQ截图20151213191938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时间

     20##年12月1 日—12月28日

(二)调查的地点、方式

地点:铜陵市大通镇

方式:首先在网上浏览一下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生活多年的感悟和之前拍的照片,然后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求助父母进行实地考察与拍摄相关视频,并与当地人进行对话采访,搜集相关资料。

(三)调查的目的

1.了解更多的古建筑文化,包括增强对大通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

2.更好的保护即将消失的古建筑古文化。

3.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

4.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调查的内容

1.大通古镇在上世纪的发展状况

  辚辚的马车从铺着青石板的道路上飞驰而过,道路两边的老字号商铺里传来阵阵买卖的吆喝声,南来北往的货船停靠在码头,酒楼里有人正唱着小曲,滚着铁环的儿童从挑夫的身边跑过——曾经的大通,是个商贾云集,充满盛世风情的商业重镇,如今,只剩下澜溪街的青石板,滴滴答答地回响着往日的繁荣。

  铜陵大通镇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一个千年古镇,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大通古镇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

  大通因水成邑,是“全球唯一的江心古镇”,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曾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如今,在江心和悦洲、鹊江及青通河沿岸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散布着“梅根冶”、大通老镇等汉唐遗址,“长江四大名矶”之一的羊山矶、大士阁寺庙、西班牙天主教堂钟楼、英国圣公会教堂、曾有“小上海”美誉的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国立十六中旧址等历史遗存,更有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的祠堂湖、碧波浩荡的九华湖、羊山矶畔高耸的“皖江第一桥”等风景名胜。

2.大通古镇现存的古建筑及介绍

①大通钟楼,它是一座至今已经有着近100多年历史的建筑物。这座钟楼用料考究,造型别致,坚固雄伟,高高地屹立在大通镇中心的长龙山“西瓜顶”上,呈四方立柱型,边长约为4米,园形拱门,高约20余米,上下三层,是目前大通镇上最高的建筑,登临其顶,大通美景尽收眼底,鹊江两岸一览无余。这座钟楼是西班牙人在大通修建的,由于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 现存一个残缺破败但风采依旧的遗址。。现在大通钟楼已被铜陵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大通古镇的徽派建筑——马头墙,斑驳的古街道

马头墙,青石板,完好的排水设施,证明着过去的发达与文明。但是,放眼望去,空无一人。墙上,还残存着百来年前商铺的字号;墙角,堆放着来历不明的陶器;厚厚的灰尘下,缺了腿的椅子还在艰难地站立着。

③与大通古镇隔江相望的和悦洲

   和悦老街座落在大通镇对江的和悦洲上。和悦洲是长江中下游冲积沙洲,形似荷叶,古名荷叶洲。清光绪年间改为现名,意思是和颜悦色迎客商。自明清时代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悦街集市发展极为兴盛,全街有三街十三巷。二三十年代,和悦街经济、文化异常活跃。三十年代末,全街人口超过五万,有“小上海”美称。日本侵华飞机轰炸,和悦街付之一炬,整个闹市倾为废墟,现今保留下来的部分徽派建筑,是大火后重修重建,仍具有明清时代风味。1996年,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和悦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废墟,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沙洲连续遭受特大洪水的袭击,尽管水退洲还,洲上人家的财产却被大水洗劫一空。失去人气的房屋,一日日衰败,和悦洲也就彻底沦为废墟了。当地政府为让洲上百姓免受洪水肆虐之苦,确保人民安康,在江对岸移民建镇,再造了一座大通新镇。

④破旧的老街

  记得小时候的老街还是大通人民的主要商业来往地,人们购物、消费、娱乐的主要场所都在老街。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都搬到大通新区,只留有一些老人和部分家庭还住在老街,老街也从此颓唐。

3.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看法。

   20##年2月,大通古镇入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铜陵唯一入选的古镇。由于这个原因,政府和人民都开始重视起来。自从我来到杭州读书,大通镇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家人发过来的照片来看,跟整改之前完全是两种模样。政府考虑到居民对古镇的深厚感情,对于大通镇的整改是基于原有风格基础上的维护。人人都对整改后的大通镇赞不绝口。

(五)调查的过程

1.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对大通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在网上开展关于大通镇保护情况问卷调查,收集了82份有效答卷。(具体见附件)

3.拜托家人在大通镇的代表性地点拍摄视频,后期制作和完善视频上传网络。

4.对当地人进行电话采访,询问大通相关问题。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仍然存在一些居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情况不重视

(二)建筑较大程度受到破坏,现在加大力度保护可能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情况

(三)对于现代建筑和古建筑存在不可调节的矛盾,有人喜欢现代建筑,有人喜欢古建筑。

(四)政府的保护措施没有根本上从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而是从发展旅游地的角度出发,力求打造旅游景点。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居民增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二)要把保留古建筑原有的韵味和发展现代需求相结合

(三)政府应从居民根本需求出发,真心维护大通古建筑

五、基本结论

(一)古建筑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保护,要恢复其固有的原始感觉,积极保护古建筑所处的环境,保护历史街区,还古建筑遗产一个原貌、一个固有的原始风格、原有的历史价值等。

(二)大通是大通人民千百年来居住的地方,维护古建筑的根本意义应该是为了保留古建筑的原始历史价值。

六、附件

铜陵市大通镇古建筑保护情况调查

作者:王燕   时间:20##年12月16日

调查背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家乡古建筑的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开始时间:20##-12-13    结束时间:20##-12-16

样本总数:82

原始数据来源:

QQ截图20151227115918

QQ截图20151227120154

QQ截图20151227120254

QQ截图20151227120325

QQ截图20151227120423

QQ截图20151227120530

QQ截图20151227120556

 

第二篇: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课题组成员:刘吉明、刘会昌、祁遨祥、陈霞、李树蝉、赵诗瑛

摘要:通过永昌县现存古建筑的调查与初步研究,对我县的古建筑资源提出几点建议,作为旅游发展部门的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调查研究、问题、建议

一、永昌县古建筑概况

资源,是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是人类生存、生产的基础。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4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汉至今,历鸾鸟、番和、骊靬、显美、焉支、嘉麟、天宝、永昌八县。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独特的自然山川造就了永昌丰富的历史资源。尤其是大量的古建筑遗存,构成了永昌县旅游资源的主体。全县共计有景物l55个,以人文景观为主。20xx年编制的《金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把永昌规划为全市旅游发展的重心,按不同的资源及功能划分为八大景区:骊靬遗址旅游文化区、永昌古城休闲度假旅游区、御山峡圣容寺文物古迹旅游区、红西路军主题旅游区、祁连积雪风景旅游区、云庄寺宗教民俗旅游区 。现已逐步形成了以骊靬故址为代表的骊靬文化、以红西路军战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圣容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节子舞”、“永昌小曲”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对永昌县古建筑进行调查对于推动永昌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二、前期问卷调查

根据小组对人群的调查得知,大多数人都去这些古建筑,可喜欢去这些古建筑的人很少,其中学生尤为不喜欢,他们的理由概括为:永昌县来来去去就只有骊靬遗址、圣容寺、武当山、云庄寺等几处景观,景色单调,而且

- 1 -

没有别的娱乐设施来吸引游客,一点特色都没有。

于1月15日起,小组设计问卷对周围群众调查了解产生上述这种情况的原因,回收的问卷集中反映了两个方面:

一是群众对我县古建筑的情况不了解。利用周末和假期到永昌县古建筑游玩的只去武当山北海子景区等景点,其它的,就被冷落到一旁,一些古建筑景区活动也因无人观看而停止。比如骊靬古城、云庄寺等,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设施落后便被冷落在一旁。

二是有关部门对永昌县古建筑的开发利用不全面。旅游部门只重视开发交通便利的北海子武当山等景点的景物,将许多相关的文人历史给忽略了,造成纯“自然景”。同时有些名气稍逊的景点因为交通的不便利或景点散乱而得不到整顿,被冷落在青山之中,无人问津,并且旅游部门在对景区进行宣传时没有采到实际改革措施。在调查中一位同学提及他第一次到骊靬古城时看到的是孤立的亭子、孤独的城墙、荒凉的原野。第二次去没变,第三次去依旧这样,几次下来就毫无兴致再去了。

三、实地查看、调查研究

结束了近三周的背后调查访问和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小组带来“永昌县到底有多少可贵的古建筑资源被埋没掉了”,就这个疑问于2月15日正式访查永昌县内古建筑。

在老师带领下,我们一路游览了钟鼓楼、阁老府、骊靬古城、圣容寺、北海子公园、汉长城等古建筑景区。我们一边游览风景,一边记录着景点与访查结果,从中得到不少资料。

(一)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县城中心。钟鼓楼始建成于明万历十四年- 2 -

(1586年),至今已414年,是永昌县数百年沧桑巨变的见证,又是文蕴深邃的旅游景点。 钟鼓楼为建筑,通高基边长22m,高8m,中置拱街。楼体二层

重檐垂顶式24.5m;台周围88m,洞,通达四三檐、劲柱、

斗拱、屋檐、盖顶及八卦宝顶等,高耸挺拔,造型壮观,典雅宏伟。四面共书十二面挂匾,其中的“民淳俗美”、“中天一柱”、“声闻四达”,最能反映永昌的特点。 永昌钟鼓楼是中国各民族文化融合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当属华夏文化旅游的上品。 (二)阁老府 位于县城昌县博物馆),胡执礼(户部京户部右侍赠户部尚书)为陕甘会馆,

东小什字(永明代永昌人左侍郎,兼南朗,逝世后追府第,后改建又称东会馆。

19xx年维修,属县级文物维护单位。胡执礼仕宦三十年,清廉正直,勤政望重。当时文坛“后七子”的领袖王世祯在给胡执礼的饯别诗中写道:“关西清白古来传,数到胡威更莹然”,“四十三台尔最贤”,对其推崇备至。明清时期,永昌县城曾为他立“志存报国”、“早岁登瀛”、“黄甲开先”三坊,以示纪念。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不少“胡阁老”的轶闻。永昌县现藏有文物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 3 -

1000多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珍品27件。

(三)骊靬古城

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的骊靬村。西汉时期,为安置骊靬降人而设。者来寨(俗名者撒寨子),现改名为“骊靬村”,汉初已设置骊靬县,“蘼轩即大秦国也,??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后汉书?地理志严师古注》),是因“骊靬降人而置”(《后汉书补注》)。者来寨现存骊靬县城残垣遗址长28m,宽3.8m,高1.5m,夯层厚,15.17cm。者来寨南依祁连山,西去大黄山,位于者来河的洪积扇上。者来河源自祁连山盖掌大坂,洪积扇地势平缓、土地肥沃,草场繁茂,是理想的半农半牧之地,尤其是在汉代,这里水源充足,有灌溉之利,具有立县强军富民的自然条件。

骊靬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实物不多,但题材新颖,意义深远,富有旅游吸引力。只要配以意境深远、富有民族特色的景物;开展积极的营销活动,骊靬文化旅游必将成为西域旅游中的新亮点、中国旅游的热门话题。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四)御山峡圣容寺

在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要津的甘肃省永昌县城北18公里的龙首山脉崇山峻岭中,有一条狭长山谷,全长约10公里,南北宽500米,海拔1877-2000米,称为御山峡谷。尘封在峡谷里的北魏、北周时期就驰名河西,隋唐时期声震江南、誉满西域的著名的古番和郡石佛瑞像和圣容寺,为永昌的历史长- 4 -

河积淀下了丰厚的文化精粹。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体现了唐代中国建筑美学特征。纵观石佛瑞像及圣容寺的历史,虽历尽坎坷,废立几度。但仍在古丝绸之路上屹立了1480多个春秋,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受到朝野重视,帝王驾寺,将相拜诣。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五)北海子、(北)武当山景区

北海子公园当地又称北湖,距县城北1km,因清泉汇集,潭水若漫而得名。北海子正处于祁连山北麓东大河洪积扇边缘的地下水出露带,泉水汇流注入金川河。诸泉之中,以马踏泉为最著名,泉水上涌,常年不息,永昌八景之一的 “柳池漾月”即指此泉。北海公园还是古建筑群的胜地,因金川寺而获盛誉。金川寺敕建于唐,几经兴衰至清代已发展成为永昌“第一禅林”,不幸于公元19xx年冬毁于战火,仅存两座砖塔。新中国成立后,又经永昌人民历年维修扩建,已构成五个游览小区:雷台“一宇观”古建筑群、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曲径长廊、游乐场、人工湖、花木观赏,使北海塔、殿、洞、亭齐全,廊、

- 5 -

桥、泉、林和谐,鸟、鱼、花、蝶争妍,古今景物晖映,成为独具特色的园林。

(北)武当山距县城北1.5km,紧接北海子公园,属褶皱断块山地。山上现存石刻记载:清乾隆以前已有寺庙,光绪六年修补了道路,19xx年被毁,但后又重建了山麓大殿及百子洞等。目前景物集中在西段,踏上山径即见一院道观(真武庙),南邻北海子公园,泉溪奔流,清雅幽静。沿山径台阶,拾级而上便是攀山走廊、观景阁,而后是百子洞。洞深4m,宽3m,19xx年冬红军西征时的重要指挥员们,曾以此为住地。山顶部有孔丘大成殿,依山就势,气宇轩昂。武当山在永昌断陷盆之北缘陡然隆起,相对高度约300m,从山顶俯视永昌县城,一览无余,极目山川,心旷神怡。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六)汉长城

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东与民勤县大口子以南长城相接,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约120公里。现存部分大体可分为3段:青山堡至民勤县界为东段,长40多公里。因地处戈壁荒漠,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城垣呈2米高的沙土脊梁。但峰墩基本完好,均为约20米见方的墩堡,外筑长约30米的围墙。中段为金川西至月牙湖,长20多公里。因地处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风沙侵蚀较轻,保存完好。特- 6 -

别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约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筑内外双城,原貌尚存,气势磅礴,甚为壮观,是极好的旅游观光地段。西段为王信堡村羊庄子至绣花庙,长约20多公里。因地处大黄山北麓,自然风化严重,城垣残缺不全。永昌县境内的汉、明长城,1981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年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金川峡水库

在今永昌县城东北10公里的金川峡入口处,有一座中型水库,它是永昌县有史以来人民群众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群众运动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创造出来的一个奇迹。

金川峡水库,是一个以供给永昌县河西堡地区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供给金昌市及金川区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为主,并结合进行防洪、水产养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永昌县古建筑调查报告

殖、发电、旅游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它的水源除拦蓄金川河的泉

- 7 -

水和西大河部分洪水外,主要是从东大河调水补充。

四、对永昌县古建筑遗存的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永昌古建筑遗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永昌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均为少数民族领地,称之为西戎牧地,秦为月氏诸侯牧地。西汉在河西建立四郡时,属张掖郡的番和、骊靬、显美三县及属武威郡的鸾鸟县,均在永昌县境内。后唐由吐蕃统治,北宋由西夏管辖,改番禾(番和)县为永州,治所在今永昌县城。元朝初年,为永昌王宫殿所在地。元代(1278年)始名“永昌”,取“永远昌盛”之意,并置永昌路,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72年),改为永昌卫,隶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永昌县至今。其间19xx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仅存23天。 民族文化的繁荣,留下了比较丰富的文物资源。在野外文物中,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壁画等。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圣容寺塔、钟鼓楼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汉明长城、水泉堡城故址等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红西路军总指挥部、云庄寺石窟等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二坝遗址、西夏六体文石刻、喇叭泉汉墓群等27处。馆藏文物中有陶、青铜、铁、木、瓷、砖、玉器、石雕、钱币、图书、枪械等,总数达2165件,其中历史文物1392件,革命文物773件。在历史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145件;在革命文物中,国家一级品77件,二级品237件,三级品205件。因民族交替更迭,宗教活动丰富,也留下了“卍”字灯会、皮影、木偶、念卷、社火、节子舞、四月八、六月六等民俗文化。 应该说,大力发展永- 8 -

昌县的旅游事业,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永昌县自成立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我县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作出过许多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举措常抓不懈,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积极培育骊靬旅游特色名片,以历史文化、祁连雪山、生态农业、佛教文化和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产品相继开发并推向市场,基本形成了以骊靬文化为代表的探秘文化游,以圣容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游,以祁连山国家森林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游三大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四边的旅游“四线”,即:东线——清河小城镇建设、观光农业区、沙城遗址游;西线——骊靬古城、西大河水库、焉支山、窟窿峡自然风光游;南线——云庄寺、皇城水库裕固风情游;北线——金川峡水库、御山峡圣容寺、毛卜喇古长城文物古迹佛教文化游。可以说,凭借丰富的古建筑遗存,永昌县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永昌县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永昌县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永昌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仍在艰难的爬坡时期。

一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开发形式较为简单、粗糙。特别是许多人文资源基本停留在文物保护阶段,仅立碑说明,并没有进行实质保护,人为的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如闻名中外的骊轩文化,也只开发了遗址现场馆,没有形成趣味浓、参与多、雅俗共赏的旅游项目;红色文化资源也仅是展馆式的对外陈示,对大众旅游者吸引力不大;以自然风光著称的祁连山自然生态

- 9 -

旅游区的开发则几近空白。

二是由于受观念、区位等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给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武当山上的台阶已损,相当危险;通往圣容寺的公路还是乡村低等级土石路。

三是开发建设资金缺乏,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由于开发建设资金缺乏,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保障配套设施、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四是市场分析研究不够,旅游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向、游客消费心理、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跟不上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旅游产品传统陈旧(基本上以传统的观光产品为主),地方独特文化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市场营销理念与手段传统落后。

五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受计划经济影响,永昌旅游资源分属文化、水利、林业、城建、宗教、民政等部门,未能形成一个适应大旅游发展需要的顺畅体制,缺少对全县旅游资源统一有效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宣传促销的管理方法,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对永昌古建筑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在价位上应有层次,但主要以中等价位,面向工薪阶层为主。

(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增加一些有情趣,有品位的娱乐活动:如爬山,钓鱼,使人们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风情。

(三)在对外宣传上也应展开攻势,尤其要突出面向大众的避暑胜地这样 - 10 -

一个主题。

(四)在旅游秩序规范方面也应加大力度,因为一个旅游品牌的塑造不只靠自然景观,更要靠优质的服务.尤其对于路边的小摊小贩要加以规范管理,消除卫生和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开发一个破坏一个。在山上和路上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垃圾,尤其是塑料袋之类的.长此以往,这儿的水将不再清澈,山将不再葱郁,而是变成了臭水沟,垃圾场.那这样的开发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早期,我们就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好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调查研究的不足之处

课题组通过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

(一)由于是初次调查,可能实地考察方面有些不到位与少许不足;

(二)本次调查主要以古建筑为主,有局限性;

(三)由于受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的效果。

永昌四中:永昌县古建筑调查课题组 20xx年5月

- 1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