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拆装、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拆装、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开课系:汽车工程系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为维修(3年中专)

学时:90学时

学分:3分

撰稿人:张广辰

一、    实训目的和任务

专业技能训练: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全面理解。对底盘各系统的拆装工艺,操作规程,检测手段和维修方法要求掌握。         

通专结合点:

1、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工具使用知识.

2、提高学生的专业道德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二、    实训内容

专业技能训练:

1、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结构认识工作原理,拆装工艺规程,检测维修,故障判断排除。

2、汽车驱动桥的结构认识,工作原理,拆装工艺规程,检测维修,故障判断排除。

3、汽车转向桥的结构认识,工作原理,拆装工艺规程,检测维修,故障判断排除。

4、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认识,工作原理,拆装工艺规程,检测维修,故障判断排除。

5、汽车悬架和车身的结构认识,工作原理,拆装工艺规程,检测维修,故障判断排除。

6、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认识,工作原理,拆装工艺规程,检测维修,故障判断排除。

通专结合点:

1、安全操作的训练.

2、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3、加强专业操作规程的尊守训练.

三、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

1、要求学生知道汽车底盘的基本构成及不同类型的特点

2、要求学生理解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正确拆装

4、要求学生掌握底盘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规范的维修工艺

5、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的故障判断技术及其排除方法

通专结合点:

1、要求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

2、要求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要求具有好的职业道德.

四、    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五、    教学质量标准

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尤其是重点难点,操作技能熟练,能够排除常见故障,考核成绩为优

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操作技能较熟练,能够排除一般故障,考核成绩为良

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操作技能一般,能够排除部分故障,考核成绩为中

4、学生对所授内容有所理解,对课程重点有所掌握,操作技能不很熟练,不能独立进行故障排除,考核成绩为合格

5、学生对所授内容基本不理解,重点难点概念不清,操作技能差,不能排除故障,考核成绩为不合格.

6、安全生产和职业道德应作为重要的考察项目.

六、    实训方式,方法与手段建议

1、本课程以实操训练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和方法,实训纪律及安全制度等

2、每一项目实训前,指导老师必须示范操作,讲清要领和实训标准

3、实训进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巡回指导,耐心解答问题,使学生尽快进行独立操作

4、每一项目完成实训后,指导老师必须进行实训总结,集中解答普遍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实训合格率

5、实训结束后,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报告的填写

6、实训结束后,应进行该项目的实训考核,连同实训报告成绩一起计入实训总成绩

7、学生完成实训后,必须整理实训工量具和实训器具设备,并做好必要的工位清洁工作

七、    与其它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训课必须在该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2、实训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与规范性,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训课的时间安排以理论课授课进度而定,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解,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为原则。

八、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1、实训成绩的组成:出勤,安全生产,工具量具仪器的使用,实训项目内容的掌握及操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

2、实训项目内容分项考核,其分配评分标准以实训指导书为准。

九、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实训指导书》。  主编:温俊芳——Z。

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主编:李晓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汽车底盘实习报告

辽宁科技学院

     

姓    名:    柏俊铭        学    号:   6214411103   

系    部: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汽车ZG111       指导教师:   赵常复、韩进  

实习名称:汽车底盘校内实习  实习时间:    2013年3月    

实习单位:         辽宁科技学院车辆实训基地                   

辽 宁 科 技 学 院 教 务 处 制


汽车底盘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为了让学生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学校组织我们汽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汽车底盘拆装实习。

二:实习内容:

CA1040L(小解放)底盘系统的拆解与认识。

三:实习结果: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一)传动系:

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

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传动系的组成:

1.离合器: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离合器接合状态离合器切断状态 。

离合器的功用主要有: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起步前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发动机与变速箱是刚性连接的,一旦挂上档,汽车将由于突然接上动力突然前冲,不但会造成机件的损伤,而且驱动力也不足以克服汽车前冲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而熄火。如果在起步时利用离合器暂时将发动机和变速箱分离,然后离合器逐渐接合,由于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之间存在着滑磨的现象,可以使离合器传出的扭矩由零逐渐增大,而汽车的驱动力也逐渐增大,从而让汽车平稳地起步。

(2).便于换档 汽车行驶过程中,经常换用不同的变速箱档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驶条件。如果没有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那么变速箱中啮合的传力齿轮会因载荷没有卸除,其啮合齿面间的压力很大而难于分开。另一对待啮合齿轮会因二者圆周速度不等而难于啮合。即使强行进入啮合也会产生很大的齿端冲击,容易损坏机件。利用离合器使发动机和变速箱暂时分离后进行换档,则原来啮合的一对齿轮因载荷卸除,啮合面间的压力大大减小,就容易分开。而待啮合的另一对齿轮,由于主动齿轮与发动机分开后转动惯量很小,采用合适的换档动作就能使待啮合的齿轮圆周速度相等或接近相等,从而避免或减轻齿轮间的冲击。

(3).防止传动系过载 汽车紧急制动时,车轮突然急剧降速,而与发动机相连的传动系由于旋转的惯性,仍保持原有转速,这往往会在传动系统中产生远大于发动机转矩的惯性矩,使传动系的零件容易损坏。由于离合器是靠磨擦力来传递转矩的,所以当传动系内载荷超过磨擦力所能传递的转矩时,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就会自动打滑,因而起到了防止传动系过载的作用。

2.变速器:

通过改变传动比,改变发动机曲轴的转拒,适应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阻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为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 手动/自动变速器,无级式变速器。

3.传动轴

传动轴总成由外万向节(RF节)、内万向节(VL节)和花键轴组成,RF节和VL节均为球笼式等速万向节。VL节用螺栓与差速器传动轴凸缘相连接,RF节通过外星轮端部的花键轴与前轮相连接,左、右前轮分别由1根等速万向节传动轴驱动。

4.主减速器:

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对发动机纵置的汽车来说,主减速器还利用锥齿轮传动以改变动力方向。

汽车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的转速通常在2000至3000r/min左右,如果将这么高的转速只靠变速箱来降低下来,那么变速箱内齿轮副的传动比则需很大,而齿轮副的传动比越大,两齿轮的半径比也越大,换句话说,也就是变速箱的尺寸会越大。另外,转速下降,而扭矩必然增加,也就加大了变速箱与变速箱后一级传动机构的传动负荷。所以,在动力向左右驱动轮分流的差速器之前设置一个主减速器,可使主减速器前面的传动部件如变速箱、分动器、万向传动装置等传递的扭矩减小,也可变速箱的尺寸质量减小,操纵省力。 现代汽车的主减速器,广泛采用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双曲面齿轮工作时,齿面间的压力和滑动较大,齿面油膜易被破坏,必须采用双曲面齿轮油润滑,绝不允许用普通齿轮油代替,否则将使齿面迅速擦伤和磨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

5.差速器:

驱动桥两侧的驱动轮若用一根整轴刚性连接,则两轮只能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这样,当汽车转向行驶时,由于外侧车轮要比内侧车轮移过的距离大,将使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拖,而内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产生滑转。即使是汽车直线行驶,也会因路面不平或虽然路面平直但轮胎滚动半径不等(轮胎制造误差、磨损不同、受载不均或气压不等)而引起车轮的滑动。

 车轮滑动时不仅加剧轮胎磨损、增加功率和燃料消耗,还会使汽车转向困难、制动性能变差。为使车轮尽可能不发生滑动,在结构上必须保证各车辆能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通常从动车轮用轴承支承在心轴上,使之能以任何角速度旋转,而驱动车轮分别与两根半轴刚性连接,在两根半轴之间装有差速器。

这种差速器又称为轮间差速器。 多轴驱动的越野汽车,为使各驱动桥能以不同角速度旋转,以消除各桥上驱动轮的滑动,有的在两驱动桥之间装有轴间差速器。 现代汽车上的差速器通常按其工作特性分为齿轮式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齿轮式差速器当左右驱动轮存在转速差时,差速器分配给慢转驱动轮的转矩大于快转驱动轮的转矩。这种差速器转矩均分特性能满足汽车在良好路面上正常行驶。但当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却严重影响通过能力。例如当汽车的一个驱动轮陷入泥泞路面时,虽然另一驱动轮在良好路面上,汽车却往往不能前进(俗称打滑)。

此时在泥泞路面上的驱动轮原地滑转,在良好路面上的车轮却静止不动。这是因为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较小,路面只能通过此轮对半轴作用较小的反作用力矩,因此差速器分配给此轮的转矩也较小,尽管另一驱动轮与良好路面间的附着力较大,但因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这一驱动轮也只能分到与滑转驱动轮等量的转矩,以致驱动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汽车不能前进,而动力则消耗在滑转驱动轮上。此时加大油门不仅不能使汽车前进,反而浪费燃油,加速机件磨损,尤其使轮胎磨损加剧。

6.半轴:

半轴是差速器与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矩的实心轴,其内端一般通过花键与半轴齿轮连接,外端与轮毂连接。

现代汽车常用的半轴,根据其支承型式不同,有全浮式和半浮式两种。

全浮式半轴只传递转矩,不承受任何反力和弯矩,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上。全浮式半轴易于拆装,只需拧下半轴突缘上的螺栓即可抽出半轴,而车轮与桥壳照样能支持汽车,从而给汽车维护带来方便。

半浮式半轴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全部反力和弯矩。它的支承结构简单、成本低,因而被广泛用于反力弯矩较小的各类轿车上。但这种半轴支承拆取麻烦,且汽车行驶中若半轴折断则易造成车轮飞脱的危险。

(二)行驶系

行驶系由汽车的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组成。

其功用是

1.接受传动轴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作用产生牵引力,使汽车正常行驶;

2.承受汽车的总重量和地面的反力;

3.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衰减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平顺性;

4.与转向系统配合,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

(三)转向系

1.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由方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它的作用是将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

2.转向器

转向器(也常称为转向机)是完成由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或近似直线运动)的一组齿轮机构,同时也是转向系中的减速传动装置。

3.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是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使两侧转向轮偏转,且使二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

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能。

(四)制动系

(1) 按制动系统的作用

制动系统可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行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制动系统则称为驻车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的制动系统称为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降低车速或保持车速稳定,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的制动系统称为辅助制动系统。上述各制动系统中,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是每一辆汽车都必须具备的。

(2)按制动操纵能源

制动系统可分为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和伺服制动系统等。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统称为人力制动系统;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系统称为动力制动系统;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统称为伺服制动系统或助力制动系统。

(3)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

制动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等。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称为组合式制动系统。

综上所述,汽车的底盘系统有四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其相应的作用

四:实习总结

虽然我们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在实训基地学到了很多我们想学习到的知识,使我们对汽车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知道自己在书本学到的东西很少,还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实习期间我们认真和老师们学习汽车方面的知识,积极动手,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了解是车身的构造。完成了汽车拆装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实习的要求。学到了很多。
评阅教师评阅意见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年  月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