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观察报告

有幸参加了黄石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机会难得,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参与了教师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授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与班上的各位学员一起进行了交流,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认真与本学科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此次培训收益颇丰。

一、虚心接受专家的思想洗礼,开阔视野。                                 

        国培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风趣幽默的老师,精彩的讲座,不仅给我带来了思想的洗礼,还让我充分领略了他们作为教师的魅力。作为教师,随着经验的积累,教育、教学方法也在变化,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成长。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怎样做到爱学生,这些都是我深深思索的问题。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传授他们觉得有意义的课程。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师生换位,体验收获知识的喜悦。

      平常自己在学校里当老师,有时忽略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但是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学习中,自己从教师的身份重新变成了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老师应该是一个对事业认真而执着的人。如果在教学中、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激情,那么,一定能做一个快乐而幸福的教育人!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记着做老师的那条黄金法则:别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此外,一定要注意个人的修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次培训让我重新燃起了继续学习的热情、坚定了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信念。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认真做课例研究,促进专业水平发展。

有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次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怎样做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做个受学生喜欢的具有美感、有魅力的快乐老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片段评析

一、     引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 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为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小组以一堂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新授课实录为观察对象,观察教学开始后第5分钟至第17分钟40秒(教师教授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的过程)教师的提问状况。

二、观察方法

1、观察工具

我们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对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水平、教师提问方式、教师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方式、教师理答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量表见附件1)

2、记录方法

观察该课课堂实录。我们先观察整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把观察段定位在第5分钟至第17分40秒。在观察过程中,采用了小组成员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

1、观察结果

我们对上述片段中出现的13次提问进行了统计汇总,得出如下结果,详见下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总表)

课题:鸟的天堂 年级  四  授课人   观察人 第四组  时间 20##年11月9日

2、分析

1、在十二分钟里,教师提出的问题数为13个。从问题的水平来看,其中记忆性问题2个,占总数的15.4%,理解性问题9个,占69.2%,创造性问题2个,占15.4%。

2、在教师提问的方式上,13个问题都是直问,无曲问,宽问8个,占61.5%,窄问5个,占38.5%,单问8个,占61.5%,重问5个,占38.5%。

3、在提问的教师候答时间上,时间过短的10个,占76.9%,三秒左右的1个,占7.7%,五秒左右的1个,占7.7%,过长的1个,占7.7%。

4、在学生的回答方式上,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占84.6%,集体回答2个,占15.4%。

5、在教师的理答方式上,鼓励表扬的5个,占38.5%,简单肯定的6个,占46.2%,提示或重复的1个,占7.7%,追问的3个,占23.1%,不作评价的3个,占23.1%。

四、讨论

1、该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比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

2、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3、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4、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5、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篇: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慈利县南山坪九年制学校 杨 云

一、 研修背景

1、学校:张家界市慈利县南山坪九年制学校

2、执教教师:杨云

3、备课组:政史地教研组

4、学科及课题:初三历史上册第十一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研修主要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

二、 研修过程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教学目标

1、能简述革命过程。从思想上认识一种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过程。

2、了解《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目的和意义。

3、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三)教学策略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指导,或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①英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②革命说明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规律?

3、教师精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先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之后出现了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的护国统治,然后是封建王朝的复辟,最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对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祖国宫廷政变,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说明了一种新的制度要替代一种旧的制度需要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

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也是这样的。

4、达标检测:(利用多媒体来展示)

(四)教学关键

1、导入。可采用情景再现(处死查理一世)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导读导入框中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力。边听教师朗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如何把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是关键。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就无法较好地实行后面的环节。教师用多媒体以填空题的形式展示革命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自主的学习。

(五)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对其中的知识点也都能够较好的把握,而对于革命的曲折性,经过教师的点拨后,仍有部分学生是一知半解。达标检测题中的基础知识都能较好地掌握。对于引申类的知识把握不好。

三、 问题讨论

1、学生的讨论和积极性不够。

分析:一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够深入,所以讨论时好像感到无从说起。当然教师在正确引导上也存在不足。

2、突发事件及分析。

当教师讲完《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后,老师自认为比较完善了。不料这时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老师,《权利法案》中的“利”可以写成力吗?“当然不能。”我脱口而出。但随即觉得要给学生一个这样不行的理由。可突然之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只好这样回答:“因为权利包括权力和利益。”课后通过查证,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

分析: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常有的。作为老师,不能马马虎虎,武断一去处理。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去公正、公平、合理地去处理。

四、 研修的主要结论

1、对本堂课的评价: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尤其在教学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不是很到位,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教师的讲解也体现了精讲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性还有待加强,提问的方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主要体会和感悟:

通过这次研修活动,对老师的启发很大。更加坚定了搞好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对如何进行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五、 鸣谢

感谢参与这次研修活动的各位领导、教研组的各位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