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实验十一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2、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起振的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            实验原理

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1)    振幅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

VF = Vi  或  |AF| = 1

(2)    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其相位差应为:

Ф = ФA + ФF = ±2n (n = 0、1、2……)

2、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RC串-并联网络如图2(a)所示,其电压传输系数为:


当R1= R2= R, C1= C2= C时,则上式为:

        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o为:

             当f= fo时,传输系数最大,相移为0;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如图2(b)(c)

3、IMG_20130922_222555.jpg自动稳幅: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原理图如图3所示,负反馈系数为:,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因此,改变RF或者R1就可以改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IMG_20130922_222603.jpg三、实验仪器

       1、 示波器               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3、直流稳压电源          1台

4、数字万用表            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      1台

6、交流毫伏表            1台

四、实验内容

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分析图6电路中,运算放大器和RF1,RF2及Rw构成同相放大器,调整Rw即可调整放大器的增益;RC串——并联网络构成选频网络;选频网络的输出端经R2、R3构成分压电路分压送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构成正反馈,D1,D2为稳伏二极管。

在不接稳伏二极管时,在谐振频率点,正反馈系数为:F(+)=VF(+)/Vo=R2/3(R2+R3)

而反馈系数为:F(-)=Rw(RF1+RF2+Rw)

(1)    为保证电路能稳定振荡,则要求:F(+)=F(-),由此,根据电路参数,计算Rw的理论值;     Rw=0.607      Vp-p=20.5V

(2)    同相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F=   33.11       

(3)    电路的振荡频率fo=   1.6076KHz       

IMG_20130922_222648.jpg

2、振荡器参数测试:

(1)按图6搭接电路,(CD1,CD2不接,K拨向1)经检查无误后,接通+12V电源;

(2)调节Rw,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输出为最佳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Vp-p;

(3)测量Rw值;

(4)用李萨茹波形测量振荡频率;

李萨茹波形测量信号频率方法:将示波器CH1接振荡器输出,CH2接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令示波器工作在“外扫描X-Y”方式;当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时,若信号发生器频率与振荡器频率相同时,示波器将出现一椭圆;通过此方法可测量未知信号频率。

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在振荡器电路中,调节Rw,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时,保持Rw不变,将开关K拨向2位置,则,即输入正弦信号(频率为振荡频率,峰-峰值Vip-p=100mV)则电路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i、Vo、VA、VF,填入表1;

将电路恢复为振荡器(开关K拨向1位置),调节Rw,使输出波形略微失真,再将开关拨向位置2,电路又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i、Vo、VA、VF,填入表1;

将电路恢复为振荡器(开关K拨向1位置),调节Rw,使输出波形停振,再将开关拨向2位置,电路又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i、Vo、VA、VF,填入表1;

表1:振幅平衡条件验证:

4.观察自动振幅电路作用:

在图6基础上,接入稳伏二极管D1,D2,调节点位置Rw,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测量输出正弦波电压Vp-p的变化范围。

五、预习要求:

1、复习RC桥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按实验内容1要求,进行参数的理论计算;

2、熟悉验证振幅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标明元件参数;

2、列表整理实验数据,计算验证结果,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3、说明自动稳伏原理。

七.数据处理

实验内容二:Vp-p=20.5V     Rw=0.6142    fo=1.6080KHz

实验内容四:输出正弦波电压Vp-p的变化范围2.33-20.7V

八.误差分析

A的误差:(34.02-33.11)/33.11=2.7%

F(+)的误差:(0.0297-0.0303)/0.0303=-1.98%

AF(+)的误差:(1.0104-1.0034)/1.0034=0.70%

误差来源:(1)电阻不精确,电容容值不精确,造成RC文氏电桥振荡器震荡特性不好;(2)运放不是理想运放。

\

九.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学习了由运放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了解了如何用李萨如图形法来测量震荡频率,同时也通过亲手实验,验证了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要注意在验证震荡平衡条件是,在得出良好波形时,八开关K拨向2时,硬顶不要再懂电路,特别是不要再调电阻。

   本次实验内容丰富,难度合适。

 

第二篇:厦门大学 实验九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

实验九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产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2、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起振的条件和稳幅原理。

二实验原理  

1、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1)    振幅平衡条件:反馈信号的振幅应该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即

VF = Vi  或  |AF| = 1

(2)    相位平衡条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其相位差应为:

Ф = ФA + ФF = ±2n (n = 0、1、2……)

2、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RC串-并联网络如图2(a)所示,其电压传输系数为:


当R1= R2= R, C1= C2= C时,则上式为:

        若令上式虚部为零,即得到谐振频率fo为:

             当f= fo时,传输系数最大,相移为0;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如图2(b)(c)

3、3自动稳幅: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文氏电桥振荡器原理图如图3所示,负反馈系数为:,在深度负反馈情况下:。因此,改变RF或者R1就可以改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三、实验仪器

       1、 示波器               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3、直流稳压电源          1台

4、数字万用表            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      1台

6、交流毫伏表            1台

四、实验内容

1、电路分析及参数计算:

分析图6电路中,运算放大器和RF1,RF2及Rw构成同相放大器,调整Rw即可调整放大器的增益;RC串——并联网络构成选频网络;选频网络的输出端经R2、R3构成分压电路分压送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构成正反馈,D1,D2为稳伏二极管。

在不接稳伏二极管时,在谐振频率点,正反馈系数为:F(+)=VF(+)/Vo=R2/3(R2+R3)

而反馈系数为:F(-)=Rw(RF1+RF2+Rw)

(1)    为保证电路能稳定振荡,则要求:F(+)=F(-),由此,根据电路参数,计算Rw的理论值;     Rw=0.628125K      

(2)    同相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VF=   33       

(3)    电路的振荡频率fo=   1.6076KHz       

2、振荡器参数测试:

(1)按图6搭接电路,(CD1,CD2不接,K拨向1)经检查无误后,接通+12V电源;

(2)调节Rw,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输出为最佳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Vp-p;Vp-p=20.5V

(3)测量Rw值 Rw=0.607 k

(4)用李萨茹波形测量振荡频率;

李萨茹波形测量信号频率方法:将示波器CH1接振荡器输出,CH2接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令示波器工作在“外扫描X-Y”方式;当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时,若信号发生器频率与振荡器频率相同时,示波器将出现一椭圆;通过此方法可测量未知信号频率。F=1.592kHZ

3、振幅平衡条件的验证:

在振荡器电路中,调节Rw,使输出波形为正弦波时,保持Rw不变,将开关K拨向2位置,则,即输入正弦信号(频率为振荡频率,峰-峰值Vip-p=100mV)则电路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i、Vo、VA、VF,填入表1;

将电路恢复为振荡器(开关K拨向1位置),调节Rw,使输出波形略微失真,再将开关拨向位置2,电路又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i、Vo、VA、VF,填入表1;

将电路恢复为振荡器(开关K拨向1位置),调节Rw,使输出波形停振,再将开关拨向2位置,电路又变为同相放大器,用毫伏表测量Vi、Vo、VA、VF,填入表1;

表1:振幅平衡条件验证:

4.观察自动振幅电路作用:

在图6基础上,接入稳伏二极管D1,D2,调节点位置Rw,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测量输出正弦波电压Vp-p的变化范围。

五、预习要求:

1、复习RC桥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按实验内容1要求,进行参数的理论计算;

2、熟悉验证振幅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标明元件参数;

2、列表整理实验数据,计算验证结果,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3、说明自动稳伏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