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调研报告

鄂尔多斯市第一产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 2008-06-02

【字体: 大 中 小】

【E-mail推荐

一、第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现状我市于20xx年提出了“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同时加快了“农牧区域布局、种养结构、畜牧业生产方式、人口居住布局、农牧业产业化和资金投入方式”六大调整,在全区率先推行了划区轮牧、禁牧、休牧等政策措施,实现了农牧业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双赢”。20xx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50亿元。20xx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75.1千公顷,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1351.3万头(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340.3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比重达99.2%。

(二)第一产业科技资源现状我市农牧业科技资源较为丰厚。市直涉农涉牧科研院所5个(农研所、畜研所、水土保持研究所、林沙所、农机研究所),拥有一个市属农牧业学校,农业科技人才4394人,高、中、初级分别为575人、1259人和3100人。“九五”以来,我市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自治区级科技成果15项,市级科技成果50项。农牧业科技贡献率接近50%。经过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大力攻关,我市“飞机播种造林技术”治理毛乌素和库布其沙漠(地)、半农半牧区生态农业“四位一体”模式、羊“大肾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研究等成果与技术居全区乃至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政府配置科技资源的引导作用,把市、旗区、苏木乡镇三个层面的科技人员以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服务队(组)等形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并配以96048科技服务热线,打造了“三层一线”农村牧区科技服务平台。同时我市顺势加快发展市场化科技服务组织,建成了5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10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2家国家级星火学校、8家市级农牧业专家大院,初步形成了市场化科技服务体系。

(三)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技术现状在种子工程方面,我市的白绒山羊选育技术和玉米制种技术居自治区先进水平。我市在白绒山羊、肉羊、肉牛品种选育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冷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人工受精等技术,技术覆盖度绒山羊育种达1%,肉羊育种达20%,肉牛育种达70%。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选育采用传统的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杂交选育技术和株型选育技术,我市利用这些传统技术20xx年发展玉米制种面积达11万亩,有20多家企业和1万多农户参与玉米制种,并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6个;在林沙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采用容器苗的繁殖及示范推广技术、丸化种子沙漠飞播造林技术和系列林沙产品生物萃取深加工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在现代农业方面,我市采用的主要技术有覆膜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喷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微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设施农业方面,主要引进了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转基因植物新品种栽培技术、设施园艺技术,形成了一套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

(四)第一产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1、农牧业应用技术基础研究滞后,技术引进、集成试验示范规模较小,组装集成配套的创新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由于受高级农牧

业科技人才和农牧业科研条件的限制,农牧业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只在林沙领域和玉米新品种选育领域有小的突破,在种苗组培快繁技术、家畜胚胎移植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与转基因工程疫苗、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农牧业信息技术、设施园艺栽培新技术体系引进方面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只是小范围的引进示范。2、农业科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相对滞后。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矛盾突出,导致农牧业科技创新效率低下,表现在农牧业科研管理上条块分割,设置重复,资源分散,结构雷同,不利于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解决农牧业重大问题,也容易造成科技与生产,科技成果与推广的脱节,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成果转化率低。3、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数量虽已不少,但真正具备各种良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服务氛围、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辐射示范带动能力的还不多。

二、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思路

第一产业科技创新总体思路是在现有的第一产业技术基础上,引进国内和国外的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引进吸收消化和集成创新进而研究和开发适合地区实际的组装与配套技术。

(一)种子工程——白绒山羊品种选育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建立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基因库,保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优良品种;二是在采用常规的杂交选育提高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计算绒山羊完整、准确的育种值,筛选出具有育种价值的种公羊,加快种群的遗传进展速度,以产绒量、绒细度、绒肉兼顾三个指标为参数,淘汰不合格种公羊,选出达标种公羊,再采用人工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超排技术进行扩繁。——肉羊品种培育技术创新方向:以无角多赛特和萨福克作为终端父系,当地母羊和小尾寒羊为基础母羊,引进和采用经济杂交、多元杂交和级进杂交技术,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市的集约化肉羊生产所必须的繁殖控制技术、繁殖利用制度、饲养标准、饲料配方、育种技术、农副产品和青贮饲料加工利用技术,以及工厂化、半工厂化条件下生产肉羊的配套设施、饲养工艺和疫病防治程序配套技术。——肉牛品种培育技术创新方向:以西门塔尔、海福特、安格斯、夏洛来为父本,以蒙古牛和秦川牛为基础母牛,引进和采用人工受精技术、冷冻胚胎移植技术、新鲜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和牛超数排卵技术,研究适合本地区的肉牛育肥配套技术,推广阶段育肥法、短期快速育肥法和育成牛的持续育肥法,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在传统选育技术的基础上,引进转基因育种技术,进行快速育种,品种改良,以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粮饲兼用玉米;二是利用太空育种技术,诱发基因性状发生改变,选育出优良玉米品种;三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新品种进行快速无性繁殖;四是研究和推广我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组装配套技术。

(二)林沙产业:——林沙作物种植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引进利用容器苗沙地植苗枪造林法、空中机枪扫射播种法、高压喷洒播种法、丸化种子沙漠飞播造林法等国内外先进技术;二是推广应用围栏封育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工程与生物固沙等方面的技术。三是引进优良沙旱生新树种,利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适合我市立地条件的植物产业化繁育与示范组转配套技术。——收割设备研制技术创新方向:一是推广沙柳、柠条等灌木平茬复壮先进技术,提高沙生灌木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加强沙生灌木平茬机的研制,不断加强其动力匹配、动力传递、排送装置、刀具设计、刀齿齿型以及刃磨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三是加强便携式平茬机的设计与改型,制造依靠小型农用车为主要配套动力的小型平茬机械。——林沙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方向:围绕人造板、造纸、饲料、饮食品、药品、化妆品加工和生态旅游林沙6大产业,引进和推广柠条饲料加工技术、推行柠条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添加降解酶技术、沙柳制浆连续蒸煮技术、亚氨制浆造纸技术和生物酶技术,研究“五化”(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饲一体化、林能一体化、林景一体化)和“三品”(饮品、药品、化妆品)组装与配套技术。

(三)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引进和推广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等。二是引进和推广节水灌

溉管理技术 ,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三是尝试 “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网系统” ,对农田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四是结合我市实际,集成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研究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低强度高效率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五是加强我市水资源采补平衡技术研究,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六是以我市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契机,引进大型喷灌设备研发技术,积极开展大型喷灌设备维修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保驾护航。 ——精准农业技术创新方向:围绕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引进精准作业车载土壤信息和作物信息采集的共性技术,研究精准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模型及农田变量作业处方生成技术组装配套技术;在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精准农业重大装备、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精准农业推广模式与组织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设施农牧业——高效优质种植技术创新发展方向:一是引进和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实现无土栽培的科学规范、量化指标和数字化程序管理 ;二是要引进和推广温室保温节能技术、 推广应用温室蓄热墙、地中热交换系统、保温幕(帘)、双层充气膜覆盖等节能技术;三是推进计算机在温室设施中的应用;四是在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组装配套温室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如节水节肥技术、增温降温节能技术、补光技术、隔热保温等技术。——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创新发展方向:在城郊区发展花卉、蔬菜、果树产业,引进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防治技术、“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新型有机肥肥料生产技术和残留农药生物降解技术,有限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舍施养殖模式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引进和推广品种改良技术、饲料配制微生物接种技术和酶制剂添加技术;二是引进疫病单克隆抗体诊断技术;三是研究和组装适合我市实际的模式化生态舍饲养殖技术。

三、加强第一产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第一产业建设中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强化政府对农村牧区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集成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政策、资金、舆论导向等各种社会因素投入现代农牧业,支持和关注农牧业科技的发展。

(二)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调整科技经费的支持结构。要在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牧区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牧区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与农村牧区科技项目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牧业科技重大项目的支持,建立长期支持市级现代农牧业与新农村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牧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应用与推广,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要加强农牧业科技成果的熟化与转化,加大农牧业实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配套,强化一线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调动科研院所、农业推广机构、学校、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核心,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联手中国农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大在我市建立农牧业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园区基地。——围绕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目标,启动市级农业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8个旗区建立8个农业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基地、8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围绕肉百万肉羊基地建设和农牧业种子工程,加大专家大院建设扶持力度,在达旗、杭锦旗、乌审旗、鄂前旗建设4个肉羊专家大院,在鄂旗、伊旗建2个绒山羊专家大院,在达旗、杭锦旗、乌审旗建成3个肉羊专家大院,引进和推广种子工程先进技术,研究种子工

程集成与配套技术;围绕设施农业,在东胜、伊旗、准格尔旗建设3个城郊设施农业专家大院,引进、示范和推广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研究设施农业集成与配套技术。——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市级园区基地扶持力度,在原有的5个自治区级园区基地和10个市级园区基地的基础上,再认定5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我市产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围绕我市林沙产业,推进东达蒙古王集团、亿利资源集团、伊泰集团,王致和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水利部沙棘研究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探索产学研的新路子。

(四)进一步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力度,每年从市、旗(区)、乡苏木镇至少选派600名科技特派员;二要加大农牧业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每个旗区要围绕重点产业建10个样板式专业技术协会;三要加强乡苏木镇农机中心建设,全市优化发展区的20个苏木乡镇农技中心全部实现“五有”标准,即有场所、有人员、有仪器设备、有经费、有培训设施;四要研究制定扶持和激励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

(五)加强对农牧民和农牧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牧民。在8个旗区建8所农牧民星火技术学校,同时要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便于农牧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实用农牧业新技术。

(六)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一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业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政策。二要建立新型的科研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三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四要探索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融资机制,逐步改革现行农牧业补贴政策,加大对农牧业科技企业、农牧业科技产业和农牧业生产者使用新技术的扶持力度。

 

第二篇:做精第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做精第一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2-11-6 11:23:31 被阅览数: 46 次 来源: 酒泉市农牧局 齐天荣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精第一产业的总体部署,8月份我局安排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工作,在县(市、区)农牧局和局属各单位先期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又组成两个调研组,到7县(市、区)深入实际进行了进一步调研,并于10月12日召开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汇报交流会议,县(市、区)农牧局、局属各单位和我局两个调研组分别汇报交流调研成果,柴绍豪副市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20xx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做精第一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注重信息引导,狠抓示范带动,提升科技服务,主攻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农牧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到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9390元,比20xx年增加1232元,增长15.1%,实现在高基点上的较大幅度增长。主要体现在:

㈠ 主导特色产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为:第一产业经营性收入5837元,占62.2%,比上年增加665元,增长12.86%;第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为827元,占8.8%,比上年增加30元,增长3.8%;工资性收入为1996元,占21.3%,比上年增加271元,增长15.7%;转移性收入为500元,占5.3%,比上年增加248元,增长98.4%;财产性收入为230元,占2.4%,比上年增加18元,增长8.5%。

从增量来看,第一产业经营性收入比上年增加6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增收1232元的54%。一是蔬菜产业起到了增收的主导作用。全市蔬菜53.4万亩,增加5万亩,实现总收入30.9亿元,农民来自蔬菜的人均纯收入1471元,增加47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增收的38.4%,其中:设施蔬菜12.68万亩,增加2.87万亩,农民来自设施蔬菜的人均纯收入794元,增加187元,增长30.8%(日光温室5.83万亩,增加0.5万亩,农民来自日光温室蔬菜的人均纯收入449元,增加74元,增长19.8%;大棚蔬菜6.85

万亩,增加2.37万亩,农民来自大棚蔬菜的人均纯收入345元,增加113元,增长48.5%);大田蔬菜40.72万亩,增加2.57万亩,农民来自大田蔬菜的人均纯收入677.4元,增加286元。尤其是洋葱价格涨幅较大,种植7.84万亩,亩均纯收入2542元,农民人均增收286元。二是其它特色产业持续增收。农民来自制种业人均纯收入720元,增加36元,来自林果中药材的人均纯收入1203元,增加168元,来自畜牧业纯收入1056元,增加214元。三是棉花减收。棉花收购价格较低和采摘工价上涨造成棉花种植减收。

从增幅来看,一是转移性收入比上年增长98.4%,增幅最大,主要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新增草原生态奖补资金1.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4710万元,增加1720万元,增长57.5%。二是畜牧业牛羊出栏增加较快,牛出栏11万头,增加

1.5万头,羊出栏270万只,增加10万只,牛羊纯收入816元,增加190元,增长30.4%。三是农民劳务输出增加,工价涨幅大,农村外出务工农民达到16万人,工资收入12.8亿元,人均纯收入为1996元,比上年增加271元,增长15.7%。

㈡ 优化农业结构培育高效田是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根本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中药材、特色林果和草食畜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三千元以上高效田,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减棉花、大麦等效益较低的作物,积极发展蔬菜、制种、林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27.5万亩,优势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1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2%,形成了以肃州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金塔县、玉门市的高效优质蔬菜、现代制种生产基地;以敦煌市为中心,辐射带动瓜州县、金塔县的名优果品、特色瓜菜生产基地;以瓜州县、玉门市的移民区为重点的枸杞、甘草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

在高效田建设上,按照主攻万元田,发展五千元田,推广三千元田的思路,大力推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高效制种等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高效节水、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高效农业技术,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切实加快高效田建设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全市新建日光温室5752亩,完成任务的125%,新建塑料大棚29772亩,完成任务的186.1%,建成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小区141个,建成300万株瓜菜育苗基地6个。全市三千元以上高效田累计达到125.5万亩,比上年增加35.5万亩,实现人均2亩三千元以上高效田。其中以日光温室蔬菜、葡萄、网室制种为主的万元田18.5万亩,增加6.5万亩;以大棚蔬菜、洋葱、蔬菜花卉制种为主的5000

元以上高效田39万亩,增加14万亩;以大田蔬菜、中药材、蜜瓜为主的3000元以上高效田68万亩,增加15万亩。

在畜牧业发展上,坚持推进牛羊大县建设不放松,按照增量与提质并重,突出发展牛羊,推进规模设施养殖,加快秸秆饲料化应用步伐,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预计到年底,全市猪、鸡饲养量可分别达到45万头、940万只,增加1.7万头和47.6万只;出栏分别达到23.6万头和592.2万只,增加0.8万头和29万只。牛饲养量达到2

6.1万头,增加1.1万头,出栏11万头,增加1.5万头。肉羊产业实现新跨越,饲养量可达到620万只,增加30万只,出栏270万只,增加10万只。羊出栏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72%。全市发展万元规模养殖场(户)2.5万户,增加5000户,规模饲养量占到全市畜禽饲养量的54.8%,提高了4个百分点。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50个,累计达到982个,其中新改扩建饲养牛500头或羊2000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0个。调引良种羊5万只,完成冻配牛8万头,建成1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乡,秸秆加工转化利用总量达到130万吨,利用率达到65%以上,其中青贮微贮氨化67万吨。 ㈢ 示范园区带动科技措施落实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全市各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全力推进和提升肃州区国家级、敦煌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着力培育示范亮点,示范带动各项节本增效技术的有效落实,推动了农业增长方式的积极转变。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敦煌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得到农业部和省政府批复认定。肃州区按照“一区两带三产业”的规划布局,围绕蔬菜、制种、牛羊三大产业,坚持分城郊、沿山片和中北部片布局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基地,带动城郊形成了以设施产业、休闲农业和奶牛养殖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发展区,沿山片肉牛肉羊和玉米制种复合产业带、中北部蔬菜和高效经作制种产业复合带,建成泉湖万亩节水,总寨、银达、西洞非耕地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和总寨、东洞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等10个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园,累计形成各类产业园区、养殖场、扩繁场、制种示范基地等185个,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敦煌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建立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区和农业生态保护示范区,以精品林果、绿色瓜菜、优质肉羊、优质棉花四大产业为重点,突出“四主攻、四打造”,即主攻瓜菜产业,打造城郊菜园;主攻特色林果,打造近郊果园;主攻设施养殖,打造远郊牧园;主攻休闲农业,打造旅游家园,重点建设了以莫高镇高效节水、

月牙泉特色瓜菜、七里镇优质林果为主的3个万亩核心区,培育发展以特色林果、设施瓜菜、设施养殖为主的3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扩规模、提档次,提效益的“一扩两提高”建设目标,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全市各级始终坚持把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作为转变生产方式、提升装备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办法,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展示、高辐射带动的原则,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发展,集中资金投入,优先安排项目,集成配套技术,应用现代农业装备,进一步巩固提升以肃州区泉湖万亩高效蔬菜节水示范园、玉门市顺兴现代农业示范园、敦煌市莫高镇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园等为重点的2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集中组装配套示范了非耕地有机无土栽培、农业节水、高效种植、优良品种展示、疫病综合防治、标准化高效养殖等40多项种养业综合配套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节本增效技术措施全面落实。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千人联万户行动,共组织912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654期,培育科技示范户1.6万户,培训农民21.4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8.6万份。组织开展了人参果僵果成因与防治、洋葱新品种选育、移民乡耐盐碱节水作物引选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等20多项科研项目,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17个、6.7万亩,示范农作物新品种40个,激光平地、膜下滴灌、微灌等农艺节水新技术18项,精量播种机、葡萄越冬掩埋机、激光平地机、棉花采摘机等农机化新技术13项,新机具6432多台。落实有机生态无土栽培5400亩,粮棉高产创建示范9.2万亩,高效立体种植 12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4

4.4万亩。新建以膜下滴灌、垄膜垄作沟灌等农业节水示范96.69万亩,完成冻配牛8万头,杂交改良肉羊80万只,生产杂交肉羊180万只,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率达到90%以上。

㈣ 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强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

按照全市招商引资年的总体部署,把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生态保护、龙头企业建设等项目工作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成效明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农业建设项目投资加大。全市完成设施农业、牛羊大县建设、退牧还草、农业节水、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农业建设项目15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2.08亿元(中央投资2.01亿元,省级补助757万元),比20xx年增加0.3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市农牧系统招商引资项目达到21个,总投资32.5亿元,其中已开工建设19个,总投资8.5亿元,到位资金3.2亿元。市农牧局及局属单位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0个,总投资27.2亿元。市畜牧兽医局引进中国五星控股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年生产5000只种羊场项目,到位2000万元,已开工建设;市农机局引进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制造项目,已到位2400万元;市渔业局引进海东鲟鱼20吨鱼子酱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1亿元,已到位1500万元。招办了5个国家级省级培训班会议,总规模达到600人次。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支持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果蔬、乳品、制种、肉牛肉羊等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企业,重点培育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续改扩建农业产业化项目43个,总投资13亿元,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5万吨,新增鲜活农产品贮藏能力3.6万吨。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96家,加工量160万吨,加工增值率53.4%,增长3.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0家,增加2家。继续组织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56个,新增55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50个,新增4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3家,省级示范社25家,市级示范社125家。新建30个便民肉菜销售点,在肃州区建立了5个农超对接蔬菜直销点,超市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了55%。依法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36.85万亩,新增6.93万亩,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0.4%,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7个、乡(镇)级56个。

四是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今年,全市共争取到位国家强农惠农补贴资金2.1亿元。市财政专项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达到4700万元,重点对新建日光温室、百亩大棚小区、调引良种羊、建设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和工厂化育苗中心进行补助。各县(市、区)也普遍制定出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县级财政投入资金8000万元,充分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㈤ 依法行政强化监管是确保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

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农业执法机构,64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加强了农机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市场监管、制种基地环境保护等农牧业行政执法,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动植物疫病防控扎实有效。动物防疫责任制全面落实,畜禽免疫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鸡“两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超过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苹果蠹蛾防控目标全面完成。

二是注重了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管理法规,强化生鲜乳和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对国家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实行专营和定点销售,保障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是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推进农业标准化,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市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5个55万亩,畜禽146万头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2个72万吨,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证书14个。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把重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实行季度检测,农产品总体抽检平均合格率99.23%。

五是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全市完成农村户用沼气540户,占任务的108%。落实新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2个。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全年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农膜1.3万吨,回收加工利用率达到68%。加强尾菜综合治理,处理利用5万吨,启动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

二、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今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年度预期目标有望全面实现。但客观地讲,也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是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发展规模和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设施农业仅占耕地面积的12.5%,土地流转面积也只占承包面积的20.4%,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仍然占主导地位,智能化技术应用、集约化组织生产程度依然偏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设施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不相适应。

二是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仍然繁重。草原三化、土地沙化、祁连山雪线上移、地下水位下降的势头还在蔓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在全省挑大梁、做标杆、走前列,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压力大,持续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农机具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

三是市场和自然双重制约因素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深长。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对农业冲击也在延续,比如对产品价格、市场份额等的影响,特别是对外向型农业的影响更大。沙尘暴、霜冻、强降雨等自然灾害,也始终困扰着农业的安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因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5亿元。而我市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与农业发展的程度规模相比,数量少、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小,特别是缺乏精深加工、带动力强和辐射力广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规避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

四是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仍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广大市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和要求日益提高,但由于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够普及,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和经费不足,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风险。

三、20xx年农业重点工作建议

20xx年农牧业工作要坚持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按照做精第一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要求,继续调优农业结构,引导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新增高效特色产业15万亩;突出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种养模式,新增三千元以上高效田30万亩,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0元,增长15%。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㈠ 坚持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立足我市优势,面向市场需求,继续调优农业结构,根据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新增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中药材、特色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15万亩,其中: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蔬菜5万亩,新增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5万亩,新增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5万亩。继续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办法,重点培育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果蔬、中药材、乳制品、肉牛肉羊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扶持新增贮藏能力400

0吨以上的果蔬恒温保鲜库建设,农产品贮藏加工增值率达到57%以上,提高3.6个百分点。规范发展建设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积极支持创建特色品牌,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产销形势分析与信息引导,推进农超对接,充分利用农产品展览交易节会,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㈡ 持续推进高效田建设。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切实强化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狠抓科技措施落实。加快推进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敦煌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酒泉市省级草食畜牧业示范区。继续扶持建设2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坚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完成农业科技培训20万人次。确定主导产业的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蔬菜产业向育苗移栽、设施保护、多茬种植转变,建设10个万亩蔬菜专业大乡,20个百亩连片日光温室示范区,20个千亩连片钢架大棚示范村,新增日光温室5000亩,钢架塑料大棚2.5万亩,建设6个300万株以上工厂化育苗基地。制种产业增加瓜菜花卉高效制种比重,葡萄枸杞产业确保按期丰产。扎实推进高效田建设,3000元以上高效田发展到155.5万亩,新增30万亩,其中新增万元田3万亩,达到21.5万亩,新增5000元田7万亩,达到46万亩。落实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18.5万亩,其中膜下滴灌18.5万亩,垄膜沟灌76万亩,垄作沟灌24万亩。

㈢ 继续实施牛羊大县建设。以全省牛羊大县建设行动和农业部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为契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场户发展、良种扩繁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步伐,促进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扎实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续扩建饲养牛500头或羊2000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培育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小区)100个,向移民乡调引多胎多羔基础母羊2万只,全市调引种公羊2000只。全市秸秆综合加工利用量达到130万吨,其中青贮氨化70万吨,肉羊饲养量增加25万只,出栏增加10万只。

㈣ 努力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900户。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生鲜乳和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准出、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以上。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深入开展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

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以苹果蠹蛾、棉铃虫等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作物病虫灾害。落实草原奖励补助政策,切实保护草原生态。推进农作物秸秆、废旧塑料农膜、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等资源再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和废旧塑料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率,抓好尾菜处理,实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㈤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明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增加1410元。分析研究农民增收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因素,紧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主要增长点,突出抓好高效蔬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牛羊养殖和劳务输转等5项重点增收措施,提早行动,紧抓落实,抓住不放,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这5项的增收1162元,占增收目标的82.4%。

1、蔬菜产业增收400元。蔬菜新增5万亩,增加总纯收入25600万元(新增0.5万亩日光温室,亩均纯收入8000元,增加总纯收入4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5元;新增钢架大棚25000亩,亩均纯收入4000元,增加总纯收入10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56元)。

2、制种产业增收100元。新制高效制种2万亩,亩均增纯收入3200元,增加总纯收入6400万元。

3、林果产业增收150元。其中新增葡萄结果面积3万亩,亩纯收入3000元,增加总纯收入9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1元;

4、畜牧业增收200元。其中羊出栏新增10万只,每只平均收入900元,按60%计算纯收入,实现总纯收入54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0元;出栏新增肉牛1万头,每头平均6200元,按60%计算纯收入,实现总纯收入37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8元;

5、工资性收入增收312元。劳务输转新增2万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实现总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12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