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儿女观后感 郑红彦

《安丘儿女》观后感

吾山小学

郑红彦

20xx年12月19日

19xx年,鬼子在山东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鲁苏战区机要连不行被日军包围。危急时刻,中共安丘县大队赶来救援,成功地将机要连安全护送出包围圈。

面对日军疯狂的大扫荡,我中共安丘县委书记、安丘县大队政委徐忠民冒着枪林弹雨,率领安丘英雄儿女,与日寇进行浴血奋战的故事。同时,也描述了在国难当头,我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王长川、政委冯浩、特务连连长陆建安和国军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冰、参谋长张志舫、机要连连长魏保国等中国军人携手一致,联合抗击日寇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 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他们心甘情愿。这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看了电影后,深为他们的形象所感动。他使多少人受到教育,也使多少人懂得应该怎样学习、工作和生活!

当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当人们有畏难情绪时,想到他们的光辉形象,就鼓足了勇气。他们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喊出“向我开炮”的呼声,那么日常中的小小困难就不能克服吗?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更需要献身精神。愿每个人都象他们那样,发扬“为了祖国,向我开炮”的精神!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奋进!

我想,他们的感人事迹不用我在这里做过多的讲述,相信每个观看过其中任意一个人的感人事迹的战士,都会忍不住将每个人的实际都学习一遍,而没观看一个片段对一个共 产 党人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这些先进的事迹用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去描述,都显那么的苍白,他们岗位不同,地域不同,但他们心系群众,心细贫困群众,一生中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好事。这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深思,在他们的身上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片段,在我们身上可否找到?我们能做什么?我想,除了向他们去学习,和将那种精神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第二篇:安丘方言

【精彩导视】一段安丘方言相声引起了众多安丘人的喜爱和共鸣,才华横溢的北大学子为何钟情安丘方言的研究?安丘方言有着怎样的演变和渊源?大型人文类电视节目《家乡》为您讲述《安丘方言》。

【一段安丘方言相声】

【解说】这是20xx年安丘市春节联欢晚会的表演现场,这段以安丘方言土语为内容的相声一露面就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这段相声中,虽然有些方言土语现在很少使用,但浓厚的乡土气息让安丘人倍感亲切。

【采访】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员 马才

“最早这个相声是20xx年发表在安丘日报上的这个相声,可能郎潮记者做编辑,他从头到尾看了看这个相声,相声有很多音是有音无字,郎潮说你这样能不能行,这个相声还可以,后来郎潮跟我说,这样吧,再问一问老赵雷先生,看看老赵雷给你审审,看有什么意见吗。当时老先生给我看了看,还给我解释了好几个字,你包括镇固凉,老先生解释是这样解释的,镇固头那个意思就是镇骨那个那个凉,不是扎固凉,咱们土话说叫扎固凉,老先生一解释说叫镇固凉,镇骨头那个凉。”

【解说】安丘方言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安丘,有很多地域文化研究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马才口中,赵雷先生是安丘方言研究的权

威,那么,赵雷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安丘方言有着怎样的研究?

【采访】安丘地域文化研究者、赵雷弟子 赵奉祥

“赵雷老师对方言这个方面有所造诣,因为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在一些方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个是靠他的底蕴靠他的功底,再就是退休了,在这方面他下了不少的功夫。”

【解说】赵雷先生19xx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是著名的文史专家,担任过《烹饪者之友》主编,回乡后在安丘三中和景芝酒厂工作。19xx年从酒厂离休后,笔耕不辍,潜心研究地方史志和民俗文化,并编撰了以地方史料为主要内容的《雨田文录稿》,20xx年3月份去世。

【采访】赵雷三子 赵百里

“我父亲他对知识的探讨、探究,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弄不明白意思坚决不罢休,他本身自己也收藏了很多书,在省里工作的时候经常到省里图书馆里去,那里边也是大海捞针般地找了很多基础性的材料来。”

【解说】在《雨田文录稿》民俗研究部分中,赵雷先生对山东及昌潍地域土语语义进行了探源,他将积累的方言土语逐条陈述,为了条理清晰,

每条词语先按原音用文字假借方式记录下来,再说其语义,然后举例说明用法,最后再探求本义。

【解说】这是一幅往昔民间生活常见的画面,在今天的生活方式中,则很少有这样的镜头。

【重现】老妪:“二妮子,你看看饽饽,发开了没有?要发开了,就装锅烧火蒸。”

二妮子:“面?温温?(儿)了,还没有开,装锅还得?艮艮?(儿)着。” 老妪:“别闲着,去把那阔落拾掇拾掇,弄得“草木郎林”,看着就 “不舒索”。

二妮子:“中,你先倚着墙打个“母鲁儿”,一霎霎就中了。”

【解说】那么,在赵雷先生的研究中,画面中的方言土语是什么意思?又有着什么样的语义本源?

【采访】安丘地域文化研究者、赵雷弟子 赵奉祥

“温温就是说这个馒头刚做起来,发酵就是咱发面没完全发好, 艮艮就是搁一搁等一等,这个温温不是微酝的变音,艮艮来就是搁搁的变音。”

【采访】安丘市档案局 郎潮

“草木郎林是由草木琅琳演变而来的,这个琅琳指很多,横七竖八、不整洁,不清洁,这个草木琅琳呢就是指那个乱草乱叶子横七竖八堆放、不整洁,演变成咱安丘方言之后呢就是草木郎林。”

【采访】安丘地域文化研究者、赵雷弟子 赵奉祥

“母鲁和毛弄都是朦胧的变音,但是它代表的意思有所不同,母鲁是指睡了一小会。这个毛弄来,给人感觉到神志不清的这么一种状态。”

【解说】方言土语本来是语言学的范畴,历来研究方言土语的著述并不少,但大都是从语音、语义方面探讨其与标准语的区别和差异,而语意探源方面的研究则很少见到系统的论述。原因是方言土语与文字脱节,只能口头流传,找不出对应记录的文字,即便有假借字记录,由于文字与土语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令人读后,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赵雷先生研究安丘方言语音语义的演变渊源更显意义深远。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因为每一种方言,都体现了本方言区所在的一种文化情况,所以实际上研究方言主要是研究人文里面一种文化现象,研究语言有利于促进本地文化,也能促进整体科技。”

【解说】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

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语言变体。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汉语方言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了汉语的分歧,这个在很多的历史典籍里都有记录。”

【解说】《论语 术而》中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礼记 王制》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说文解字 序》说:“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

【解说】那么,安丘方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来源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采访】安丘作家 张法荣

“方言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对天地整个大自然的认识,他们那个生活对生产过程中对某件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某种称呼,经过时间的推移提炼,大家都认可了,就形成方言。”

【解说】安丘属于古青州地域,也是齐鲁之邦的古文化地区,这里的方言土语中,保留了大量古齐鲁的古代汉语成分,在整个北方汉语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旮旯”一词在安丘,在山东,在北

京,在整个汉语北方语言系中,广为流传。但“旮旯”二字,只有在近代的字典中才有记载,在《康熙字典》中查不到,有一“旮”字,却不读Ga,而是“旭”字的别写。可见“旮旯”一词流传很久,而“旮旯”两字却是近代出现的。

【下段精彩】赵雷先生从安丘方言的语音语义方面进行了探源,那么,安丘方言与普通话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别?在大力推行普通话的今天,安丘方言到底承载了什么?它的存在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大型人文类电视节目《家乡》继续为您讲述《安丘方言》。

【解说】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安丘方言与普通话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呢?赵光智是潍坊学院原中文系的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年来一直从事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早年曾对安丘方言有过深入的研究。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安丘方言的一些主要的大家容易感觉到的一些特点,首先要说语言的几个方面,语言主要分三块,语音、词汇、语法。”

【解说】赵光智教授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安丘方言进行了研究,而语音方面,又在声调、声母、韵母等方面进行了细分。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方言的差别最主要的或者是最令人感觉到明显的就是语音差别,不在与其他。那么两个人之所以语言不通,不在于别的,就在于听不懂、音不懂,你打个比方说妈妈的妈,普通话是高平调mā,那咱安丘话呢是个曲折调mǎ。普通话和安丘话相比的话,就是普通话有zh 、ch、sh,安丘话把普通话的zh 、ch、sh分成两块来说,就是普通话有j、q、x,安丘话也有,但是把普通话j、q、x也分成两块。比方说,京,北京的京,轻快的轻,兴旺的兴,京、轻、兴;另一块还读z、c、s,比方说精、清、星,也就是说还是把普通话的一类声母分成两类。”

【解说】赵光智教授在研究中还发现了普通话和安丘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另外一个差别,那就是,在语音方面有很多同化和异化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安丘方言中,两个音节互相影响读音就发生了变化。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比方说蜻蜓,如果咱一个字一个字安丘话念的话 也是蜻蜓,但是把俩字连起来就不是蜻蜓了就是蜓蜓。为什么是蜓蜓,就是后边音节影响前边的读音了,单独读蜻、 蜓,连起来、念起来就是蜓蜓。你如果咱这个桌子有一个抽屉,要是单独读的抽、屉都能读出来,但是合起来不是抽屉,是什么, 是抽头。是不是前边是o后边是o了,抽、头,本来是抽屉、抽头了。”

【解说】研究方言离不开语音,语音又离不开变音,要是找不到音变也很难研究方言,而方言在古代的读音基本上只是人们在口中的流传,很少有文献记载。由此,研究方言,作为语言三大要素之一的词汇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词汇方面,安丘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研究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语法词汇也有很多的不同,最大不同就是如果安丘方言的词汇来说的话,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构词它很形象,这些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手巾不清楚,咱这里很简单擦脸布子,洗脸盆子,你再害冷了鸡皮疙瘩子像这一些就说的很形象。”

【解说】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林和树的关系。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从词汇来说,安丘话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词尾很丰富,在词尾里边最常见的是子,我后来想想就是带子的词特别多,你比方咱这头上这一块,上边这是头芯子,头发梢子底下是头发根子对不对?这是眼、这是眼角子、这是眼眶子,在咱这方言这个带子的这一些词应该是很多很多的。”

【解说】分析了安丘方言在语言和词汇方面的一些特点后,赵光智教授也总结了语法方面安丘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采访】潍坊学院原中文系主任 赵光智

“语法来说可能有几块,一个就是有一个东西叫代词,指示代词大家可能知道,指示代词就是说这个、那个、像这一类,在整个汉语里面,代词基本两分的,近处是这,远处是那,但安丘话是三分的,我们近处是这,远处是那,还有不近不远的是捏,不是这个不是那个是捏个。”

【解说】随着普通话强势的影响,各地方言已经有了很大的压缩,语言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普通话靠近,这是全国各地方言的共同特点,安丘方言也不例外。

【采访】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赵晖

“安丘方言也是作为我们国家各大方言区当中方言的一种,那么它是存在的使用。在这个安丘地区,作为安丘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基本的语言来讲,在今天看来,也出现了一种逐渐地消退的趋势,那么它已经被普通话大大地给同化了,安丘方言的特点在逐渐地弱化,那么跟普通话一致的地方在逐渐地增强。”

【解说】与普通话相比,安丘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这也是中国所

有方言面临的共同趋势。与此同时,众多的地域文化研究者却对安丘方言情有独钟,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那么安丘方言的存在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在这个地方,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安丘方言到底承载了什么?

【采访】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赵晖

“一种地方的地域文化的传承或者说它的表现是需要借助于方言来实现的,那么比如说安丘大鼓,如果你用普通话的腔调来唱,那么显然它所体现的就不是安丘大鼓本来的艺术风貌了是这样的,那么就是说方言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所存在的。”

【采访】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员 马才

“山东快书里边也吸收了很多很多的安丘方言,你比如说那个《大实话》:正月里过罢了年,大年初一是头一天,这就有方言味。”

【解说】古人有“礼失求诸野”的说法,意思是说,古代礼仪失传,在士大夫及朝廷存的典籍中,已经查不清它的渊源了,就到民间去求访。由此可见,研究方言土语,可以求到民俗的源头,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研课题。

【采访】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赵晖

“如果我们用文献记载下来的话,即使它消亡了,那么这种文化我们还是可以得以流传的,子孙后代还是可以得知,当年曾经有过这样一些词汇和语音,那么当年是这样的一种声音,安丘的这种方言曾经是这样的一种读音和这样的一种面貌。对于我们安丘自己的人来说,那么这是我们的一个前段的历史,对于子孙来说,他们认为应该也是非常优秀的东西,应该也是以后的安丘人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

【有些安丘方言只有读音未有其字,工作人员在编辑字幕时,选取了读音相近的汉字来代替,敬请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