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2)

东北大学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7班       

实验题目:           分支程序设计            日期: 2014.11.2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支程序设计方法;

2.学习数据传送及分支程序的设计、调试方法;

3.熟悉在PC机上建立、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8086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设计分支程序,实现下列公式计算。X,Y为字型。假设X单元中保存两个数:9,-6。分别做判断和计算。

   Y=X*8-3    X<0;

       0      0≦X<10;

      X/2     X≧10;

三、算法描述流程

 

四、实验步骤

1.在C盘新建asm文件,并输入源程序:

源代码及解释如下:

2.保存源文件,执行masm汇编源程序,生成obj目标文件,结果无错误。

3.执行link连接程序,生成exe可执行文件,结果无错误。4.执行debug调试程序,执行程序,在内存中得到结果,验证结果正确,执行各类参数命令。

 

第二篇:计算机实训报告

《计算机基础实践》实训报告

一、    实训任务与要求:

①  实训任务包括的几个内容

    1. 微型计算机软、硬件熟悉及硬件拆装实训:

①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及性能指标、常用外接设备、品牌机与组装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概念讲解。

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常用外接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讲解及认识熟悉。

③微型计算机的的组装过程、组装工艺、操作要领、组装时的注意事项、设备连接操作演示。

④完成微型计算机的的硬件组装过程、设备连接操作训练。

⑤认真检查微机拆装过程是否符合规范,避免违规操作。

⑥做好应熟悉、掌握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组装工艺要求等的笔记。

⑦检查出勤情况,进行阶段性答辩并记录组装完成情况成绩。

2.微机系统软件安装实训:

①CMOS参数的设置设置方法及参数意义、磁盘的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主要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微机系统设置、优化、备份、还原操作讲解与演示。

②CMOS参数的设置、磁盘的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主要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微机系统设置、优化、备份、还原操作训练。

③认真检查微机系统软件安装、优化、备份、还原过程是否符合规范,避免违规操作。

④做好应熟悉、掌握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步骤要求等的笔记。

⑤检查出勤情况,进行阶段性答辩并记录磁盘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优化、备份、还原完成情况及操作过程成绩。

3.常用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卸载、域网络组网实训:

①常用应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安装、设置与使用、升级与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设置、卸载讲解。

②常用应用软件(OFFICE、数据库管理系统、绘图软件、语言编程平台)、杀毒软件(瑞星杀毒软件)、防火墙(瑞星防火墙)的安装、设置与使用、升级与常用工具软件(压缩解压缩、下载软件、系统优化软件、系统测试软件)的安装、设置、卸载操作训练。

③认真检查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的安装、设置、卸载过程是否符合规范,避免违规操作。

④基本局域网的硬件构成、联网方法、网络参数设置、资源共享的方法与过程讲解。

⑤局域网硬件连网、局域网网络参数设置,资源共享操作训练。

操作训练

⑥做好应熟悉、掌握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步骤要求等的笔记。

⑦检查出勤情况,进行阶段性答辩并记录应用软件、工具软件安装、设置、卸载、局域网连网及设置完成情况及操作过程成绩。

4.微型计算机使用、维护、故障处理实训:

①微型计算机使用环境的基本要求、常规维护方法与步骤讲解。

②常规维护工具(Windows优化大师、超级兔子)使用训练。

③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分析流程、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则,常见简单软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讲解及演示。

④简单软硬件故障分析及处理操作训练。

⑤做好应熟悉、掌握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步骤要求等的笔记。

⑥检查出勤情况,进行阶段性答辩并记录微机简单软硬件故障分析及操作过程成绩。

5.键盘指法训练:

①键盘指法及音、形码的文字录入过程讲解;

②键盘输入过程基本训练,要求分别用音、形码输入,每分钟达到20字以上,随堂检查打分;

③实训报告内容、格式要求讲解,打字训练验收。

实训目的

③     熟悉微型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结构与常用外设的功能与连接;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的正确拆装、各部件的结构与性能指标,熟悉组装工艺要求。

④  掌握CMOS参数的设置方法及参数意义、磁盘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主要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

⑤  掌握常用应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的安装、升级与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常用工具软件的设置与使用等、熟悉基本局域网的硬件构成、联网方法、网络参数设置、资源共享的方法与过程,

⑥  熟悉微型计算机使用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微机软硬件的常规维护方法与步骤,掌握常规维护工具(如Windows优化大师)使用方法。掌握简单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流程、检查诊断步骤和原则,常见简单软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

⑦   能基本掌握键盘指法、音、形码的文字录入过程,通过基本训练,要求每分钟达到20字以上。

③基本使用环境  使用环境要求、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等

温度条件:计算机理想的工作温度应在10℃-30℃,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配件的寿命。使用中应注意良好的通风。

湿度条件:相对湿度应为30%-80%,太高引起一些配件的短路。太低易产生静电。

防尘处理:空气中烟雾、灰尘对计算机影响较大。天长日久会腐蚀各配件的电路板及影响散热。应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物理清洁。

电源要求:交流电正常的范围应在220V±10%,频率范围50Hz±5,并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特殊应用,应使用UPS。

防静电要求:使用中的配电插座应有良好的接地,为防止静电对计算机造成损害。

防震动和噪音要求:震动和噪音会造成计算机中部件的损坏(如硬盘的损坏或数据的丢失等),如确实需要将计算机放置在震动和噪音大的环境中应考虑安装防震和隔音设备。

④实训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1、  能拆装机。

2、能独立完成微机系统软件的安装、优化、备份、恢复过程;熟悉软件安装与卸载步骤。

 3、在机房提供的实际环境下进行局域网连网实践,完成网络参数设置、资源共享设置的全部过程。

    4、掌握简单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流程、检查诊断步骤和原则,常见简单软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

    5基本掌握键盘指法、音、形码的文字录入过程,通过基本训练,要求每分钟达到20字以上。

二、实训内容

第一部分:微型计算机软、硬件熟悉及硬件拆装实训:

1、 常用的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笔记本微机   超便携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  个人数字助理和智能手机(嵌入式系统:PDA    个人数字助理和电子书  PC服务器  工业控制微机 其他微机

微机控制中心结构

w  1个CPU:CPU控制系统运行,下面的数据必须逐级上传到CPU进行处理。

w  3大芯片:MCH(北桥芯片)、ICH(南桥芯片)、FWH(BIOS芯片)等。

    北桥芯片的好坏决定了主板性能的高低。

    南桥芯片的接口越多,微机功能越强。

w      BIOS芯片解决硬件与软件的兼容性。

w  5大接口:SATA、eSATA、IDE、SIO、LAN、HDA/AC97、TPM、VGA/DVI/HDMI等(不同产品有所增减)。

w  7大总线:FSB、QPI、MB、DMI、 LPC、PCI-E、PCI、PCI-X、USB、IEEE 1394等(不同产品有所增减)。

2、微机硬件的组成及主要功能部件CPU、主板、内存、显卡、电源、硬盘、显示器的功能、主要性能指标

   微机硬件分为微机和外设。微机分为:CPU系统(CPU、散热风扇)主板系统(主板、信号线)内存系统(显示器、显示卡)音频系统(声卡、音响、话筒)网络系统(网卡 MODEM)BIOS系统(BIOS芯片、CMOS芯片)辅助系统(电源、机箱、键盘、鼠标、散热装置)外设分为:输出设备(打印机、刻录机、投影仪等)其他设备(电源接线盒、UPS、净化电源等)

  CPU中央处理器,也叫微处理器,是整个电脑系统中负责执行程序和数据处理的部件。

其主要性能指标为: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  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一般来说,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主频越高,CPU的速度越快。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不尽相同, 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但在选购时首先要考虑的指标应是主频。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

3.倍频系数

   倍频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公式表示为:

                              主频=外频×倍频。

   我们通常说的赛扬2.4 GHz 、P4 2.8 GHz都是指CPU的主频而言的。例如,外频为200MHz时,如果以14倍的倍频来运行,则CPU的速度便是200MHz×14 = 2.8GHz。“主频”是评定CPU实际运行的最高速度,在这个速度下可以保证CPU的正常运行。

4. 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频率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传输数据的速度,即数据带宽。数据传输带宽取决于同时传输的数据宽度和总线频率,即:

              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宽度)÷8。

  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 1600MHz几种。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 

5. 内存总线速度

     也叫系统总路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
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CPU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高速缓存

    位于CPU内,由静态RAM组成,用于加速CPU读写外部RAM的速度。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一般和处理器同频。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的性能,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在CPU里有两级高速缓存,分别称为L1高速缓存和L2高速缓存。

6.L1高速缓存:也称为一级高速缓存,用于暂存部分指令和数据,以使CPU能迅速地得到所需要的数据。L1高速缓存与CPU同步运行,其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会越高。

L2高速缓存:也称为二级高速缓存、它的作用就是为了协调CPU的运行速度与内存存取速度之间的差异。L2高速缓存是CPU晶体管总数中占得最多的一个部分。由于L2高速缓存的成本很高,因此L2高速缓存的容量大小一般用来作为高端和低端CPU产品的分界标准。目前CPU的L2高速缓存有低至64KB,也有高达6MB、 8MB、13MB以上的。

CPU的内核:指CPU的核心,不同的CPU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甚至同一种核心都会有不同版本的类型,核心版本的变更是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提升一定的性能。每一种核心类型都有其相应的制造工艺、核心面积、核心电压、电流大小、晶体管数量、各级缓存的大小、主频范围、流水线架构和支持的指令集、功耗和发热量的大小、封装方式、接口类型、前端总线频率等等。因此,核心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CPU的工作性能。不同核心的CPU的性能也不同。

7.CPU的接口: CPU的接口是指CPU与主板之间的连接方式,CPU的接口根据CPU的核心的不同而不同,CPU诞生初期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后来逐渐独立出来,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接口,如:

Intel 系列 -酷睿?系列 : LGA1156、 LGA1366、

               - Pentium 4/Celeron : Socket 478, LGA775

         -Xeon : 工作站用,可多顆連接 Socket 604

AMD系列    -Althon 64 : Socket 940, Socket AM2(AM2+)

        -Althon XP : Socket A(462)

        -Sempron : Socket A, Socket939

        -Opteron: 工作站用, 可多颗连接Socket 940

8.CPU的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9.多核心技术

    单核CPU过快的温度和功耗上升,使得CPU厂商不得不采用多核CPU提高性能。

多核CPU具有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大大减少了CPU的发热和功耗。

    多核CPU需要软件支持,只有在基于线程化的软件上,多核CPU才能发挥出效能。

10.同步多线程(SMT)技术

       同步多线程也称为超线程(HT)。

       SMT使1个物理CPU作2个逻辑CPU来使用。

       SMT无需改动硬件,但要在BIOS中进行设置。应用软件根据不同的CPUID来识别各个逻辑CPU。

       SMT可以提高CPU 15%~30%的性能。

Windows XP / Vista / Win 7支持SMT技术。

11.64位计算技术

      64位计算指CPU通用寄存器宽度为64位。

      64位计算需要64位CPU、64位操作系统和64位应用软件的支持。

      目前Intel和AMD公司的CPU几乎都为64位。

      64位CPU可以运行在32位操作系统上,32位CPU也可以运行64位操作系统。

CPU能效指标

1.CPU功耗

  CPU功耗=频率×寄生电容×工作电压的平方

        即:Power=F×C×V2

       台式微机CPU功耗在50W~130W之间。

2.CPU设计热功耗

     设计热功耗(TDP)是CPU热量释放指标,它是CPU达到最大负载时释放出的热量。

     CPU功耗是对主板提出的要求,要求主板能提供相应的电压和电流。

    TDP是对散热系统提出的要求,要求散热系统能把CPU发出的热量发散掉。

3.CPU性能评价指标

    CPU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执行指令数

主板 是电脑主机箱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的中枢,它为CPU、内存及各种功能卡(声卡、显卡、网卡等)提供数据传输通道;为各种存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提供接口。

电脑是通过主板将CPU等各种器件和外部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因此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板。

  总线基本类型

?          并行总线分为5个功能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电源线和地线。

?          并行总线有:FSB、HT总线、内存总线、PCI总线、PCI-X总线、AGP总线等。

?          串行总线:PCI-E、SATA、eSATA、QPI、DMI、SPI、LPC、SMBus、USB、IEEE 1394等。

?          系统总线

?          FSB:CPU与北桥芯片之间信号传输通道,最高频率为1600MHz,带宽为12.8GB/s。

?          QPI总线:基于数据包的点到点互连技术,单向带宽为12.8GB/s。

?          HT总线:AMD公司的前端总线技术,最高频率为3200MHz,带宽为12.8GB/s。

?          内存总线:负责内存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并行传输。

?          DMI总线:连接南北桥芯片的串行总线,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时钟频率为100MHz,上行与下行单向带宽为1GB/s。

?          SPI总线:用于SIO芯片的连接,带宽为3Mbit/s。

?          SST总线:串行总线,用于系统温度管理,带宽为1Mbit/s。  

主板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支持CPU的种类和频率。(2)主板采用的控制芯片组及其型号。(3)总线频率。(4)支持内存的种类和容量。(5)扩充插槽类型和数量。(6)各种接口的种类和数量。(7)主板BIOS功能、版本号和调节功能。(8)稳定性、扩展性、散热性 (9)主板的特色功能

内存  内存储器的作用  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并通过高速的系统总线直接供CPU进行处理的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内存的容量、速度和可靠性等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性能。内存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存储器组成,因此存取速度快、容量较小、单位存储容量价格高。

性能指标:1、适用类型 : 根据内存条所应用的主机不同,内存产品也各自不同的特点。台式机内存是DIY市场内最为普遍的内存,价格也相对便宜。笔记本内存则对尺寸、稳定性、散热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价格要高于台式机内存。而应用于服务器的内存则对稳定性以及内存纠错功能要求严格,同样稳定性也是着重强调的。

2、内存的接口 : 内存的接口是根据内存条上的针脚数(Pin)来划分的。不同的内存采用的接口类型各不相同,而每种接口类型所采用的针脚数各不相同。笔记本内存一般采用144Pin、200Pin接口;台式机内存则基本使用168Pin和184Pin接口和240Pin接口。

3、内存的频率内存频率和CPU频率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频率是以MHz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频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频率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DDR内存和DDR2内存的频率可以用工作频率和等效频率两种方式表示,工作频率是内存颗粒实际的工作频率,但是由于DDR内存可以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两倍;而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四倍于工作频率的速度读/写数据,因此传输数据的等效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四倍。 目前较为主流的内存频率为333MHz和400MHz的DDR内存,以及533MHz、667MHz和800MHz的DDR2内存。

 4、传输类型:传输类型指内存所采用的内存类型,不同类型的内存传输类型各有差异,在传输率、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工作电压等方面都有不同。目前市场中主要有的内存类型有SDRAM、RDRAM、DDR和DDR2四种。其中DDR和DDR2内存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而SDRAM内存规格已不再发展,处于被淘汰的行列。RDRAM则始终未成为市场的主流,只有部分芯片组支持,而这些芯片组也逐渐退出了市场,RDRAM前景并不被看好。

5、传输标准:内存是计算机内部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其有很严格的制造要求。而其中的传输标准则代表着对内存速度方面的标准。不同类型的内存,无论是SDRAM、DDR SDRAM,还是RDRAM都有不同的规格,每种规格的内存在速度上是各不相同的。传输标准是内存的规范,只有完全符合该规范才能说该内存采用了此传输标准。比如说传输标准PC3200内存,代表着此内存为工作频率200MHz,等效频率为400MHz的DDR内存,也就是常说的DDR400。  传输标准术购买内存的首要选择条件之一,它代表着该内存的速度。目前市场中所有的内存传输标准有SDRAM的PC100、PC133;DDR SDRAM的PC1600、PC2100、PC2700、PC3200、PC3500、PC3700;RDRAM的PC600、PC800和PC1066等。

6、内存容量:内存容量是指该内存条的存储容量,是内存条的关键性参数。内存容量以MB作为单位,可以简写为M。内存的容量一般都是2的整次方倍,比如64MB、128MB、256MB等,一般而言,内存容量越大越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目前台式机中主流采用的内存容量为515MB或1024MB,64MB、128MB的内存已较少采用。

7、错误校验ECC与校正:也叫奇偶校验,这种内存条上有一个专门的控制芯片,并配合主板上的奇偶校验电路对存取数据进行检验,有助于系统的稳定性。常用在服务器。
8、内存电压:由于内存中的数据要电力来维护,因此内存在工作时都有一定额定的电压,一般为3.3V(SDRAM) 、2.5V(DDRAM)和1.8V(DDR2RAM)。

9、内存的带宽总量: =最大时钟频率×总线宽度×每时钟数据段数/8

10、存取时间和最大外部总线频率:存取时间是指内存完成一次数据读取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用纳秒(us)为单位。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显卡  作用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卡非常重要。

性能指标1.产品类型 2.总线接口类型 3.显示接口 4.显示芯片 5. 核心代号          6.核心频率7.显示芯片位宽 8.显示芯片制作工艺   9.显存类型10.显存容量    11.显存时钟周期12.显存位宽13.显存频率14.显存带宽 15.显存封装 16.顶点着色单元17.像素渲染管线18.最大分辨率19.像素填充率  20.RAMDAC频率       21.3D API 22.公版频率 23.PCI Express接口 24.HDMI接口25.散热方式    26.OpenGL 27.DirectX但常使用到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显存参数、分辨率、色深、刷新率等。

       电源  作用:电源为微机主机箱内各部件供电,稳定的电源是微机各部件正常运行的保证。

       性能指标:1.功率:是指电源能达到的最大负荷。电源功率在300W左右的电源可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若计算机内连接了多个设备,则需要购买更大功率的电源。

2.过载或过流保护:防止因负载过大,使输出电流超过原设计的额定值而造成电源损坏。

3.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百分比。电源的效率应该在85%以上。

4.承受电压范围:有的地区电压不够稳定,这就要求电源可以承受的电压范围比较宽,在电压过低和电压过高时仍然能稳定地提供电能。

5.负载稳定度:是指输出电压随着负载在指定范围内变化而变化的百分率,其应用条件是输入电压和周围的温度保持恒定。

6.电源寿命:一般电源按照3~5年计算元件的可能失效周期,平均工作时间在8000~10000小时之间。质量好的电源应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功能,要求输出的直流电稳定,内置风扇风量大,抗干扰性强,低噪音,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7.隔离电压:是指电源电路中的任何一部分与电源基板地线之间的最大电压,或者是能够加在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最大直流电压。

噪音和纹波:分别为附加在直流输出电压上的交流电压和高频尖峰信号的峰值,通常以MV为度量。

8.过压保护:是指当输出电压超过额定值时,电源会迅速自动关闭停止输出,以防烧毁供电设备。

9.电磁干扰:电源内的元件会产生高频电磁辐射,这样的辐射会对其他元件和人体产生干扰和危害。

10.多国认证标记:优质电源具有FCC、美国UR和中国长城等认证标志。

11.电源直流输出电压+12V电源(黄色线);-12V电源(蓝色线);+5V电源(红色线);+3.3电源(橙色线);+5VSB待机电压(紫色线);PS-ON开/关机信号(绿色线);PW-OK电源信号(灰色线)。

12.  电源负载功率:额定功率:环境温度为-5~50℃、电压在180~264V之间,电源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最大功率:环境温度为25℃左右,电压200~264V时,电源能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峰值功率: 短时间(10s)瞬间输出功率。

13. 功率因数与转换效率

PFC电路可对输入电流进行整形,降低波形失真,减少电流中的谐波,减少无功功率。

主动PFC电路对输入电流进行整形,使它和输入的正弦波尽量一致,而且相位相同。

主动PFC电路的功率因数可达到0.99;

被动PFC电路的功率因数在0.6~0.8之间。

硬盘  作用:用来存放当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以及运算的中间结果。

      性能指标:①容量:指硬盘的总容量,一般厂家多以1000M为1G进行标注。

②平均寻道时间: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需要的时间 

③主轴转速: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

④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磁头至硬盘缓冲区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⑤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也称

    为突发数据传输率。

⑥平均访问时间:指持续数据传输率。

⑦高速缓存: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

⑧单碟容量:硬盘由多盘组成,该数据指单片磁盘存储数据的能力。

⑨接口类型:ATA、SATA、SCSI、FC-AL纤通道接口、USB

⑩硬盘表面温度

⑾MTBF (连续无故障时间)

⑿S.M.A.R.T(自动监测分析报告技术 )

显示器  作用:实时显示用户正在进行的操作,使用户与计算机方便地进行人机交流。

       性能指标:

1.显示器的尺寸: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显像管的对角尺寸,单位为英寸,如21英寸、17英寸、15英寸等。显示器的尺寸越大,屏幕可容纳的内容就越多。市场的主流是17英寸的显示器。但是对显示器有更高需求的用户可以选择21英寸的显示器。

2. 点距和栅距:荫罩是显像管的造色机构,是安装在荧光屏内侧的上面刻蚀有40多万个孔的薄钢板。荫罩可分为孔状荫罩和条栅状荫罩两种类型。

所谓点距,是指用孔状荫罩的彩色显示器而言,是显示器屏面上相邻的同色色素点中心之间的距离。点距越小的显示器屏幕越清晰,显示出来的图像越细腻,不过对于显像管的聚焦性能要求就越高。

条栅状荫罩类型的彩色显示器不存在点距的概念。这种显示器的彩色元素是由红、绿、蓝三色的竖向条纹构成,没有色素点,当然也就没有点距。

现在主流的显示器的点距都在0.24mm以下,也有的专业显示器可以达到更小的点距。

3. 行频、场频与带宽:行频 又叫水平刷新频率,是电子枪每秒在屏幕上扫描过的水平线条数,以KHz为单位。行频=场频×垂直分辨率。

场频 又叫垂直刷新频率,是每秒钟屏幕重复绘制显示画面的次数,即重绘率,以Hz为单位。

带宽 这是表示显示器显示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指每秒钟的扫描的图素个数;即单位时间内每条扫描线上显示的频点数总和,以MHz为单位。带宽=垂直刷新率*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图像边缘的信号衰减,保持图像与四周清晰,电子枪的扫描范围略大,水平方向大于25%,垂直方向大于8%,过程扫描系数为8%,所以,真正的带宽应该再乘以1.5。

按照人体工程学,要有85Hz刷新率才符合标准,长时间使用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

4.分辨率:分辨率是屏幕上可以容纳像素点的总和。分辨率越高,屏幕上的像素点就越多,图像就越精细,单位面积所能显示的内容也越多。一般来说,只要显示器的带宽大于某分辨率可接受的带宽,它就能达到这个分辨率。分辨率分为最高分辨率和最佳分辨率,最高分辨率是显示器支持的最高显示分辨率,当显示器设为最高分辨率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会降为65Hz甚至更低,这样易造成眼睛的疲惫,而最佳分辨率多是指该显示器在工作时最合适的分辨率,同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应在75Hz及以上。

常用分辨率有: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1600×1200

5.刷新频率:CRT显示器的荧光屏中的电子打到屏幕上以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扫描,在扫描完整个屏幕后为一次刷新。而一秒钟内所能达到的刷新次数则称为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刷新频率的高低对人的眼睛有很大影响,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越高,图像闪烁和抖动就越不明显,这样有助于保护眼睛。

CRT显示器要求刷新频率应该在85Hz及以上,如果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低于75Hz,人就会觉得屏幕在闪烁,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感觉很不舒服。

6.可视面积:显示器的屏幕有一部分被显示器的边框所遮挡,因此显示器的可视面积要比标称的小,如17英寸的纯平显示器的可视面积一般为16英寸。

7.涂   层:表面蚀刻涂层(Direct Etching Coating) 。直接蚀该CRT表层,使表面产生微小凹凸,对外界光源照射进行漫反射,降低特定区域的反射强度,减少干扰。

AGAS(Anti-Glare\Anti-Static)涂层:防强光、防静电涂层。涂层材料为一种矽涂料,可以扩散反射光,降低强光干扰。

ARAS(Anti-Reflection\Anti-Static)涂层:防反射、防静电涂层。涂层材料为多次结构的透明电介质涂料,可有效抑制外界光线的反射现象且不会扩散反射光。

超清晰(Ultra Clear Coating)涂层。三星显示管特有的专利技术,由多层透明膜复合而成,可以有效吸收反射光,减少图像投射光线的变形,且机械强度较佳。

超黑矩阵屏幕(Black Matrix Screen) 。这种屏幕的荧光点之间涂有碳粉颗粒,因此比常规显像管暗得多,抗外界光线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可以显著改善图象的对比度,使画面色彩看起来更鲜艳。

8. 显示器的色温:色温(Color Temperature)是一个源自物理学的概念,它通过温度来描述发光物体的色彩。发光物体的光谱主要频率可以用一定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光谱来描述,这个温度就称为这个发光物体的色温。大多数的显示器都有一到三种色温(以绝对温度为单位)的设置供调整。标准的预设设置值通常为9300 度、6500度,以及5500或5000度,9300度通常是预设设置值,有时会被用来当做「计算机显示器的白色」。这个设置将提供最明亮的图像,淡颜色有点偏蓝、偏冷色,较适合中国等黄种人使用。6500度提供比较白的白色,有时被引用为「白天的白色」,偏暖色,对欧美等白种人比较适合。5500或5000度的设置有时又叫做「纸帧的白色」,通常运用在印刷或前置出版的领域。如果你从事大量桌上排版或彩色印刷的工作,你可以选用这个设置。

9.辐射和环保标准认证

10. CRT显示器的安装与设置:刷新频率设置 分辨率设置 显示色彩设置、屏幕保护和休眠状态设置

3.常用外接设备有那些

  键盘,扫描仪,鼠标,打印机,音响

4. 品牌机与组装机的异同

品牌机: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计算机厂商生产,并标有注册商标、拥有独立品牌的计算机整机称之为品牌机。其大多数部件由OEM厂商提供。很多是整体代工的。其特点是品质和售后的保证。

兼容机:由IBM最先提出此概念,指按照IBM公司制定的各计算机模块标准而组装成的计算机统称为兼容机,主要采用了总线技术和开放标准。

5.常用的微机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

   常用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XP WINDOWS2003  XINDOWS7等

   常用应用软件有:杀毒软件(瑞星、360、卡巴斯基)下载软件(迅雷)娱乐软件(千千静听、QQ)等

6. 微型计算机的各功能部件的组装顺序

  机箱、主板、CPU、内存条、显卡声卡、储存设备、主板连线、输入输出设备、连接主机电源、开机测试、安装系统软件、安装驱动程序、安装运用软件。

7. 组装工艺、操作要领、组装时的注意事项及组装开始、进行中、结束后如何检查其正确性

(1)组装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组装所需的工具是否齐全。

2.检查及准备好组装电脑的全部组件是否齐全。

3.准备好组装电脑的全部软件(系统、驱动、应

  用、工具软件等)。

4.准备好连接各部件的各类电缆。

5.详细熟悉组装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及组装流程。

6.准备好拆装计算机的工作空间。

7.实验前释放身体上的静电。

8.认真阅读各功能部件的使用说明书,找出各部

  件的驱动光盘或软盘。

9.准备好记号笔和记号纸及装螺钉的小盒。

(2)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操作中注意带好防静电手套并接地。

2.操作过程中应按规范操作,断开市电严禁带电拆装部件。

3.装机过程中,遵循硬件产品的安装规范,注意部件或接口的位置、形状、色标、连接方式、操作顺序等。

4.轻拿轻放所有部件,尽量只接触部件边缘,部件对号入座,细心操作,安插到位,对需要螺钉紧固的部件,一次不可全拧紧,待所有螺钉上好后方可拧紧,切忌把螺丝拧的过紧,以免螺钉滑扣。

5.插拔各种板卡时切忌盲目用力,以免损坏板卡。

6.安装部件时,要看说明书是否对部件进行跳线设置。

7.在连接机箱内部连线时一定要参照主板说明书进行,以免接错线造成意外。

8.安装主板一定要稳固,同时要防止主板变形,不然会对主板的电子线路造成损伤。

  9.主机板必须与机箱金属部分绝缘。

10.螺丝与螺孔的配合紧固,且粗细牙一致。

11.上电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断电。

12.主机板不要裸露置于金属平面上。

13.主机板不要直接置于工作台面上。

14.PCI或PCI-E、AGP总线、内存的接口在插槽内不能前后

   错位或上下倾斜。

15.机箱基底与主机板之间不容许有未露出主机板定位孔的

   螺帽。

16.机外调试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任何液体溅到部件上。

17.必须在全部部件组装完成,检查完毕后方可通电试机。

(3)组装后的检查

  1.机外最小系统调试上电之前必须使各部件之间的金

  属部分绝缘隔离。

2.组装后尤其是在通电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各部分的连

  接是否正确,包括:

  ①主机电源插头与部件电源插座上的电源连接必须

    保证“黑对黑”。

  ②信号线插头与板卡插座的连线必须保证“红对红线”。

  ③板卡的固定不得有缺失和扭曲。

  ④必须保证CPU电源线连接正确。

  ⑤外设的所有连接插头应无方向和位置错误。

3.连接市电之前必须保证电源线接线完全正确。

4.通电之前应确认电源的输入电压相同或相近。

5.电源应该保证接地良好、可靠。

6.要保证各连接部分接触良好。

组装计算机的一般流程如下:

  1.仔细阅读各种硬件使用说明书,察看包装信息,

     清点硬件数量;

  2.安装机箱;

  3. 安装CPU及散热风扇;

  4. 安装内存条;

  5. 打开机箱,固定电源盒,并在机箱中固定主板;

  6. 连接主板上的电源线;

  7 .安装硬盘、光驱及软驱,并与主板连接

  8. 连接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指示灯等;

  9.安装显示卡、声卡、网卡及其它接口卡;

  10. 连接显示器;

11.连接鼠标、键盘;

12.连接音箱;

13.连接其它外设,如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

     外置ADSL调制解调器等;

14.开机前最后的检查;

15.加电测试基本系统的好坏(如测试正常,则关机

     后继续进行下面的步骤,否则返回前面的步骤进

     行检查);

16.运行SETUP设置程序,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并

     保存系统CMOS参数。

安装工艺

  1. 安装CPU

应先将CPU和内存安装在主板上,再将主板固定在机箱中。取出CPU,把英文字摆正看到反面,左下角会有一个金色三角形记号,将主板上的三角形标记与这个三角形对应。拉起CPU插座侧面的固定杆约90度。将CPU上面的三角形记号对准插座的三角形记号方向插入。压下固定杆到底,固定住CPU 。

2. CPU风扇的安装

首先安装散热风扇支架,扣住支架,将散热风扇的连接线插入主板的电源插座中

3. 安装内存  扳开内存插槽两端的卡子   插入内存 将紧压内存的两个白色的固定卡子扳到位,确保内存条被固定住,这样就完成了内存的安装。  

4.安装机箱背板 取出机箱中的各种零配件,如各种线缆,并将它们摆放在桌面上。用螺丝刀拧开机箱背部的固定螺丝,然后向后 抽出两侧的挡板。打开零件包,将里面的螺丝放在一个敞口容器中,以方便取用。将主板在机箱内部比照一下,按照主板上螺丝孔的位置在机箱的相应螺丝孔处做上标记。把铜柱脚按刚才标注的位置用手旋入机箱底部

的螺丝孔内 。拆掉扩展槽挡板

5.安装主板将主板小心地放到底板上,使机箱底板上所有的固定螺钉对准主板上的固定孔,并把每个螺钉拧紧(不要太紧)固定好。连接主板上的各种信号线。

6. 安装电源   取出随机箱所带的各种配件,主要有机箱支座,各种档板和螺丝等,再取出主机电源。把机箱立起来,把电源从机箱侧面放进去。将电源的位置摆好后,然后从机箱外侧拧紧4个螺丝以固定住电源盒。看清电源盒中引出的那个20针的电源插座,把它引出并插到主板上的电源插孔位置。

7.安装硬盘  调整IDE设备跳线。固定硬盘 。连接硬盘信号线。将硬盘数据线连接到主板上 。安装硬盘的电源线 。

8.安装光驱   光盘驱动器跳线设置  光驱的安装方法:通常在机箱面板的上端有三个5.25英寸的安装槽,在机箱内部找到固定面板的塑料卡,用螺丝刀撬起它们,然后往外一拉,面板就可以被拆开。拆下前面板之后,就可以看到机箱内放置光驱的位置,它分了几层,每一层间都有滑轨分隔,只要将光驱水平推入机箱内即可。用螺丝将光驱固定好,固定时选择对角线上的两个螺孔位置,注意光驱两侧螺丝的固定位置要相同。

9. 安装软驱  软盘驱动器所使用的电缆与IDE电缆不同,为34线的电缆 。将软盘驱动器从机箱前方的预留缺口置入。将软盘驱动器两侧拧上螺丝。将信号电缆线与软盘驱动器的信号插座相连。连接软盘驱动器的电源线 。最后将软驱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在主板上 。

10.安装显卡  首先来确认主板上的显卡插槽,找出AGP插槽的位置,然后将机箱上的挡板去掉。接下来插入显卡。将显卡插入AGP插槽后,将AGP插槽边上的小扳手向上搬,当听到“咔”的一声,说明显卡已经被正确地卡住了。接下来固定显卡。最后连接显卡风扇的电源线 。

11.安装声卡和网卡 先安装声卡,再迁音频线,再装其他卡。

12.安装显示器  安装显示器底座 。连接显示器 。连接好显示器数据线之后,再将显示器电源线连接到机箱背面的插座上,这样就完成了显示器的安装。

13.连接主机电源在连接主机电源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各种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接触是否良好,尤其要注意各种电源线是否有接错或接反的情况,检查确认无误后,连接机箱的电源线。

14.开机检测  自检时如果没用警报声,表明一切正常,最后盖好机箱盖。

8.常用的外部设备与主机的连接及接口

常用外设的安装   

  音箱的安装  将音频线的双头部分连接到主音箱的音频输入端口 。将音频线的单头连接到声卡的音频输出端口。将信号线的一端连接到主音箱的信号输出端口,将信号线的另一端连到副音箱的信号连接端口。最后将主音箱的电源插到电源插座上。

  ADSLModem 的安装  以太网接口外置式 ADSL MODEM接口

扫描仪的安装   SCSI接口方式  USB接口方式  EPP接口方式

9.本部分实训体会等

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安装的实训,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计算机内部的具体构造。在打开主机箱的那一刻,主板,硬盘,南北桥芯片,CPU一目了然。亲自动手拆装,不仅能加深对各个部件摆放位置的印象,更能细致地了解其构造原理。在拆装过程中,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一点:细致。对硬件的安装一定要细致,要在通晓硬件组成原理熟悉其位置的前提下,才能动手拆装。这体现了这项工艺的严谨性。其次,要注意安全,要防止静电,手不能直接触碰主板金属部分,以防止烧毁硬件。

通过这次实训,自己以后便可以亲自组装适合自己的计算机了,这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感谢校方提供这个机会,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计算机有了更大的兴趣。

第二部分:微机系统软件安装实训:

1.主要CMOS参数的设置包括哪些内容、设置方法及参数意义

 其设置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参数设置2.磁盘驱动器设置3.键盘设置4.存储器设置5.Cache 设置  6.SHADOW ROM设置  7.安全设置8.总线周期参数设置9.电源管理设置10.PCI局部总线参数设置11.板上集成接口设置12.其它参数设置

 设置方法:进入BIOS设置界面,(不同类型的BIOS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按键也不同,Award BIOS按【Del】键进入,AMI BIOS按【Del】键或【Esc】键进入,Phoenix BIOS按【F2】键进入。)对BIOS主菜单里的参数进行设置。

也可1.调用默认保守设置:在BIOS设置的主界面中选择“Load Fail-Safe Defaults”选项,然后按【Enter】键,按下【Y】键后再按【Enter】

    2.调用优化设置:在BIOS设置的主界面中选择“Load Optimized Defaults”选项,然后按【Enter】键,按下【Y】键后再按【Enter】

 常用参数设置及其意义:1.调整系统时间。2.设置磁盘引导顺序。3.设置开机密码。4.打开病毒防护。5.打开硬盘的S.M.A.R.T监控功能。6.开启USB 2.0功能。7.查看硬件工作状态。

2.磁盘根据什么进行分区、怎样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快速格式化和完全格式化的区别是什么?

  1.系统分区: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叫系统分区,系统将从该分区查找和调用启动操作系统所必须的文件和数据。

2.扩展分区:用系统分区以外的所有剩余空间建立的分区,但它不像系统分区一样能被直接使用,必须在该分区下创建可被操作系统直接识别的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物理硬盘经分区操作后形成的磁盘卷。只要逻辑分区的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兼容,那么操作系统就可以访问它。逻辑分区的盘符默认从C盘开始。

启动系统后,操作系统会对磁盘驱动器进行映像,为系统分区和其它的逻辑分区分配相应的盘符。系统分区的盘符首先被分配,然后再对其它逻辑分区的盘符进行分配。

   对系统分区后进行格式化:可选择NTFS分区格式化磁盘分区,或用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盘分区。

快速格式化和完全格式化的区别:两种都是高级格式化即High level Format,两者的区别在于快速格式化仅仅是清掉FAT表(文件分配表)或NTFS表,使系统认为盘上没有文件了,并不真正格式化全部硬盘,快速格式化后可以通过工具恢复硬盘数据,快速格式化的速度要快的多就是这个原因。不选快速格式化,完全格式化程序会将硬盘上的所有磁道扫描一遍,清除硬盘上的所有内容,不可恢复,普通格式化可以检测出硬盘上的坏道,速度会慢一些。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快速格式化,速度快一点。如果你怀疑硬盘有坏道,可以试用普通格式化。你如果想把FAT文件系统改成NTFS文件系统,就必须用完全格式化.

3.怎样选择操作系统

     首先要了解操作系统的硬件需求,了解电脑的CPU 内存等参数,看能否达到操作系统的理想配置要求。其次,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可信赖的操作系统厂家,在了解各版本的操作系统的前提下选定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

4.操作系统的安装主要有哪几大步骤

     BIOS参数设置、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硬盘、操作系统安装、硬件驱动程序安装

5.什么叫设备驱动程序、哪些设备必须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有什么顺序要求

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全称为“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相当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能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便不能正常工作。

必须安装设备驱动程序的设备有:显卡、声卡、网卡、扫描仪、摄像头、Modem

顺序要求:1.装上操作系统的Service Pack(SP)补丁。2.安装主板芯片组驱动。3.安装显卡驱动及安装DirectX驱动。4.安装声卡网卡等插在主板上的其他设备驱动。5.安装打印机、扫描仪等其他外设驱动。

6.安装驱动程序的方法有哪些

有以下方法:1.安装傻瓜化——双击安装2、从设备管理器里自己指定安装3、让Windows自动搜索驱动程序

7.微机系统优化包括那些内容

   包括以下内容: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加快开、关机过程、节省系统资源、加快软件运行速度、加快错误处理过程、减少出错时所需的时间、优化网络及浏览速度、加快右键菜单的弹出速度、保障系统安全、增加多线程连接、关闭不需要的插件、加强媒体播放能力

8.如何备份、还原系统盘、有哪些基本步骤

备份步骤:(1)打开驱动精灵,点击驱动备份按钮。

(2)选择需要备份的设备。由于操作系统自带了大部分硬件的驱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备份声卡、网卡、显卡以及一些特殊设备的驱动即可,不过对于新手用户,建议选择除系统自带设备外的所有驱动。

(3)选择备份文件的格式,默认为ZIP格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4)选择存放文件的位置,放到除系统盘外的其他盘均可。当然了建议设置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存放备份文件。

(5)点击开始备份按钮,等待备份完成就ok了。

还原步骤:

9.操作过程中各部分的注意事项和步骤由那些

   操作步骤:先设置BIOS参数,再分区、格式化磁盘,再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最后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备份系统盘,安装运用软件。

   注意事项:1、按步骤进行。2、设置好适合本台及其的BIOS参数。3、确保安装过程中不断电。

第三部分:常用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卸载、域网络组网实训:

1.常用的应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常用的应用软件有: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它能很好的建设word文档,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电子演示稿等,给办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常用的杀毒软件有:瑞星杀毒,360杀毒,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他可以有效的检测病毒,部分病毒可以杀除。

常用的防火墙有:Cisco防火墙,中科威网防火墙等。可以有效阻碍病毒的侵入。

2.如何安装、设置、升级、卸载常用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

   进入控制面板,点击添加或删除应用软件,就可以卸载软件了。安装:在网上下载安装包,按提示进行安装。升级:在网上下载相关补丁进行升级。

3.如何维护常用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

时刻对软件进行检测,磁盘清理掉冗余的文件,对软件进行更新,或下载补丁来优化软件。

4.安装、设置、升级、卸载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安装软件前,应仔细搞清软件的功能、版本、许可、兼容性,尤其是对硬件、软件环境的要求、注册、卸载方法。

②应仔细搞清该软件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尽量不要用测试版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

③安装任何软件前,应对系统,尤其是注册表进行备份。

④同一类型的软件尽量只选择安装一种,避免软件冲突及出现软件兼容不好引发的问题。

⑤对于网络下载的软件特别注意是否捆绑有第三方插件,在安装时注意不要选择。软件下载后一定要进行查杀病毒,在确保安全无毒之后再安装。

⑥应当看清该软件还有哪些附属内容需要一并安装或设置。

⑦应注意安装文件的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及要求。注意对软件安装路径的要求,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有哪些设置,安装位置最好在启动盘以外的盘上。

⑧注意软件安装后是否会自动添加到自启动项中。避免给系统添加不必要的资源占用负担。

卸载:

①可通过软件自带的卸载工具卸载。

②可以用系统的添加删除程序来卸载。

③可以用卸载工具来卸载,如优化大师、超级兔子。

④卸载完后应注意检查软件的安装目录是否清理干净,若还存在,可以手工删除。

⑤用工具软件对注册表进行清理。

⑥必要时,可以恢复安装前的注册表信息或恢复安装前的系统。

5基本局域网的硬件构成有哪些

双绞线,交换机,网线。

6.如何组简单的局域网

将电脑的网线连接至交换机上,在电脑上设置共享文件即可。

7. 如何测试网络的连通情况

测试双绞线跳线

  双绞线跳线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插座至计算机的连接、配线架至交换机的连接、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以及交换机与路由器的连接、交换机与光纤收发器的连接,因此,跳线将直接影响网络链路的连通性。

  将需测试双绞线的一端插入微扫描器上的“MAIN”端口,另一端插入“LOOPBACK”端口,或者插入接线映射转接器(如题图所示)。按下“ON/OFF”按钮,打开电源开关。按动“MODE”钮,直至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WIREMAP”字样。此时,将显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均以数字表示,上面一行数字显示的是微扫描器插头处(即插于MAIN口)检测到的线路,下面一行显示的则是实际接线情况。

● 连接正确

  如图1所示为连接正常完全没有故障的实例。

● 连接错误

  当出现故障时,液晶显示屏上将显示“FAULT”字样。如图2所示为“第3-6对”倒向对线故障,不过,这种跳线也就是所谓的交叉线,被用于交换机、集线器普通端口的级联。如图3所示为“第4-5,3-6对”交叉对线故障,如图4所示为“第4-5,3-6对”分离对线故障。

● 断路和短路

  当线路的两端不通,即断路时,不通线路所对应的针脚数字指示灯将变成空白,液晶显示屏上将显示“Open”字样(如图5所示)。当两根线路在内部相连,即短路时,短路所对应的针脚数字将变成括弧,液晶显示屏上将显示“Short”字样(如图6所示)。

第四部分:微型计算机使用、维护、故障处理实训:

1.微型计算机使用环境包括那些内容?、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安装合理、通风照明符合要求。

②温度条件:计算机理想的工作温度应在10℃-30℃,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配件的寿命。使用中应注意良好的通风。

③湿度条件:相对湿度应为30%-80%,太高引起一些配件的短路。太低易产生静电。

④防尘处理:空气中烟雾、灰尘对计算机影响较大。天长日久会腐蚀各配件的电路板及影响散热。应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物理清洁。
⑤电源要求:交流电正常的范围应在220V±10%,频率范围50Hz±5,并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特殊应用,应使用UPS。

⑥防静电要求:使用中的配电插座应有良好的接地,为防止静电对计算机造成损害。

⑦防震动和噪音要求:震动和噪音会造成计算机中部件的损坏(如硬盘的损坏或数据的丢失等),如确实需要将计算机放置在震动和噪音大的环境中应考虑安装防震和隔音设备。

2.微型计算机的常规维护包括哪些内容?其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①  磁盘清理、碎片整理。禁止错误汇报。

②  设备系统失败和编辑启动项。

③  调整为最佳状态。

④  设置处理器计划和内存使用。

⑤  设置虚拟内存。

⑥  关闭系统还原功能。

⑦  关闭自动更新。

⑧  关闭远程桌面取消休眠功能。

⑨  将<我的文档>文件夹转移到其它分区。

⑩  将IE临时文件夹转移到其它分区。

?  设置Windows主题、清理桌面图标、墙纸。

?  设置任务栏、清理随系统启动而启动的无用工具

1.  常规维护工具有哪些

常规维护工具有:优化大师,超级兔子

3. 什么是微机系统故障

微机故障是指:造成微机系统功能紊乱、丧失或系统性能下降的硬件设置不当、物理损坏或软件系统的运行错误。

4.微机系统常见故障有哪些?(至少列出三种)

硬件故障是指造成微机硬件系统功能出错或系统性能下降的硬件不兼容、设置错、接插件接口错位、使用老化、物理损坏等。这类故障的现象比较固定,一般反映出某个功能部件的功能紊乱、丧失或整机出现特定的现象。

软件故障是指由于软件操作不当、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故障,以及因系统或软件参数设置不当、不兼容、病毒、BUG等原因而出现的故障。

5. 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则有哪些?

首先是,先想好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动手。也可以说是先分析判断,再进行进行故障定位。
    其次是,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结合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再着手定位。
    最后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经验的同事或软硬件公司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咨询,寻求帮助。

6、常见简单软硬件故障的排除方法有哪些?(至少列出三种)

软件方面的主要故障

1)当软件的版本与运行环境的配置不兼容时,造成软件不能运行、系统死机、文件丢失或被改动。

(2)两种或多种软件的运行环境、存取区域或工作地址等发生冲突,造成系统工作混乱等。

(3)由于误操作而运行了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不正确或不兼容的程序、磁盘操作程序、性能测试程序等使文件丢失、磁盘格式化等。

(4)软件设计错误导致的BUG、计算机病毒引起的故障。

(5)基本的CMOS芯片设置、系统引导过程配置和系统命令配置的参数设置不正确或者没有设置,电脑也会产生操作故障。

(6)系统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不正确,造成设备无法使用或功能不完全。
(7)系统中有关内存等设备管理的设置不当。
(8)操作系统存在的垃圾文件过多,造成系统瘫痪。

硬件方面的主要故障

硬故障涉及到微机主机内的各种板卡、存储器、显示器、电源等。常见的硬故障有如下一些表现:

(1)电源故障,导致系统和部件没有供电或只有部分供电。

(2)部件工作故障,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如显示器、键盘、磁盘驱动器、鼠标等硬件产生的故障,造成系统工作不正常。

(3)元器件或芯片松动,接触不良、脱落,或者因温度过热而不能正常运行。(温度超过60℃时,电子元件容易发生故障。温度每上升10℃,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就降低25%左右)

(4)电脑外部和电脑内部的各部件间的连接电缆或连接插头(座)松动,甚至松脱或者错误连接,电路的跳线连接脱落、连接错误,或开关设置错误,

(5)环境差、维护不当、器件质量低劣、老化等。

第五部分:键盘指法训练:

1.叙述键盘指法的操作要点

1.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击键力度要适中,节奏要均匀,普通计算机键盘的三排字母键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在进行键盘操作时,主要的用力部分是指关节,而不是手腕,这是初学时的基本要求。待练习到较为熟练后,随着手指敏感度加强,再扩展到与手腕相结合。
以指尖垂直向键盘使用冲力,要在瞬间发力,并立即反弹。切不可用手指去压键,以免影响击键速度,而且压键会造成一下输入多个相同字符。这也是学习打字的关键,必须花点时间去体会和掌握。
在打空格键时也是一样要注意瞬间发力,立即反弹。

2.各手指必须严格遵守手指指法的规定,分工明确,各守岗位。任何不按指法要点操作都会造成指法混乱,严重影响速度的提高和正确率的提高。

3.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一旦养成错误打法的习惯,以后再想纠正就很困难了。开始训练时可能会有一些手指不好控制,有点别扭,比如无名指、小指,只要坚持几天,就慢慢习惯了,后面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4.每一手指上下两排的击键任务完成后,一定要习惯地回到基本键的位置。这样,再击其它键时,平均移动的距离比较短,因而有利于提高击键速度。

5.手指寻找键位,必须依靠手指和手腕的灵活运动,不能靠整个手臂的运动来找。

 6. 击键不要过重,过重不光对键盘寿命有影响,而且易疲劳。另外,幅度较大的击键与恢复都需要较长时间,也影响输入速度。当然,击键也不能太轻,太轻了会导致击键不到位,反而会使差错率升高。

7. 操作姿势要正确。操作者在计算机前要坐正,不要弯腰低头,也不要把手腕、手臂依托在键盘上,否则不但影响美观,更会影响速度。另外,座位的高低要适度,以手臂与键盘盘面相平为宜,座位过低手臂易疲劳,过高不好操作。

8. 主键盘上的数字训练最好在掌握字母键后再做这一项训练,因为我们击键是总是将手指放在字母键的中间一排,击上排或下排的键时,手指再作前后移动,但始终是以中间一排为基点进行小范围的移动,如要打主键盘上的数字,由于中间隔了一排,手指移动的距离相对较大,击键准确度就会大打折扣,字母键比较熟悉后,手指会比较稳、准,再做数字键训练难度就相对小了。

9. 小数字键盘的训练也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从事经常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如财务、金融、统计)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小键盘范围小,一只手就可以操作,另一只手可以解放出来翻看原始单据,在输数字时的速度要比用主键盘的数字键要快很多。

2.常用音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紫光拼音输入法是一个完全面向用户的,基于汉语拼音的中文字、词及短语输入法。提供全拼和双拼功能,并可以使用拼音的不完整输入(简拼)。双拼输入时可以实时提示双拼编码信息,无需记忆。大容量精选词库,收录8万多条常用词、短语、地名、人名以及数字,优先显示常用字词,而字词的使用频度(词频〕则从一亿七千万字语料中统计而来。支持GBK大字符集。智能组词能力:对于词库中没有的词或短语,紫光拼音输入法可以搜寻相关的字和词,帮您组成所需的词或短语。组词算法同样以一亿七千万字语料的统计信息为基础,组词速度快,准确率高。词和短语输入中的自学习能力:包括自动造词、动态调整词频、自动隐藏低频词。智能调整字序,可根据用户前一次的输入情况,动态调整汉字的优先选择顺序。

   搜狗:超强互联网词库,无所不包 先进的智能组词算法,首选词准确率第一 功能强大,兼容多种输入习惯 易用性佳,高级功能丰富。

   谷歌:智能组句:选词准确率高,能聪明地理解您的意图,短句长句都合适。
流行词汇:整合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热门搜索一网打尽,词组丰富强大。
网络同步:您可以将使用习惯和个人字典同步在 Google 帐号,一个跟您走的个性化输入法。
一键搜索:拼写输入的同时轻点一键即可快捷搜索。输入法结合搜索框一举两得。
英文提示:打英文时只需输入前几个字母,输入法自动提示您可能要找的单字。

2.  常用形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五笔输入法、笔形码、大众码等。特点是:重码率低,打字速度快效率高。

三:实训总结

1. 认真总结一周来通过实训所获得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一周以来的学习,我收获了一下几点:1.熟悉了计算机的硬件构成。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3.微机的维护与常用的故障诊断。

  不足是:1.在拆装机上经验不足,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如:直接用手触碰主板的金属导电部位。2.在进行BIOS参数设置时,很多英文单词都不熟悉。3.形码打字也不是十分熟练。以后要加强练习。

2. 掌握了哪些基本内容

   通过这次实训,我掌握的内容如下:1、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安装,磁盘分区及格式化,备份及还原。2、软件的安装与卸载。3、微机的基本维护手段:如磁盘清理,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应用,清理桌面等。4.初步了解了形码打字的方法。熟练了音码打字的方法。

3.了解了哪些常识

  了解的常识如下:1、在计算机拆装时一定要防静电,要细致,在熟悉一切硬件构成及其摆放位置的基础下才能进行拆装。2、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磁盘清理,除掉垃圾文件、冗余文件,桌面上不要放太多快捷方式以便腾出更多空间。3、计算机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使用环境。在软件安装前也要熟悉本机的硬件环境,如内存,显卡性能等。

4. 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希望合理安排同学们的操作时间,以免出现人多机器少的情况,尽量使每个人都能亲自动手操作一次。

附录

附录1每天工作日志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今天,我们进行了计算机硬件拆装,在实验室里,我们亲自动手拆开了计算机的主机箱,熟悉并更深地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及其摆放位置。了解了计算机拆装的工艺。虽然从中午一直弄到晚上,但同学们依然兴致勃勃,实验室里经常呈现出拥挤的现象。

第二天

    今天,我们自己买了操作系统安装光盘,百般周折我们终于买到了原始的安装光盘,看来想当个“内行人”真是不容易啊。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学会BIOS设置,当然,前提是要做好充分的预习,要不然面对那些陌生的英文单词,可真是束手无措了。其实安装过程很简单,重点就是参数设置,一定要认识那些英文啊!

第三天

     天我们学习了系统的备份及还原,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并且亲自动手操作了一次。同时,老师也对微机的维护与优化进行了一些介绍。我学到了一些最实用也最简单的维护方式。如:不要直接从超级用户进入,最好创建四个账户,以免随意删掉重要文件破坏了操作系统。还有一些实用的优化方式:定期进行磁盘清理,桌面上不要放太多快捷方式,且最好不要用桌面图像,以免占内存。这样的话,计算机的速度就会更快了。

第四天

     今天是一节巩固课,由于之前的内容都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今天直接去了机房写实训报告。在写报告的过程中,我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回忆、巩固、加强。也看了老师详细的课件,了解了更多计算机的知识。

附录2:参考文献/书籍等

        参考文献:《微机硬件组成课件》                  ——胡宁亚                            

                 《计算机基础实践》任务书              ——胡宁亚

《实训报告要求及内容补充》            ——胡宁亚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百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