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专题调查报告

2014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三农问题专题调查实习

2014级农林经济管理2班

吕颖琪

20143196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主要通过进行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情况的调研,旨在了解一下民众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看法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服务农民朋友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与采访为辅。

三、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历时一周,调查范围是广东省鹤山市各农户及我身边的居民。主要的调查方式为上门发放问卷及网上投票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收回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份。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归纳整理。

四、 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内容主要为农民自身以及农业发展现状、生态农业普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收集各界对农业发展的建议等。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产功能的复合系统。它强调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它们以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联系起来,也可以说它是以生物组分为核心的生物-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效益,而并不是某一单一组分的效益。生态农业突破了单一狭隘的产业的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努力将农业、林业、园艺、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其他生物生产整合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合系统。它将努力克服或转移单一种植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特别是因为降水异常、市场波动、病虫害、杂草以及肥料成本较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生态农业比一般的农业生产类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为它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或引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物种,为农民提供一些额外的收入。生态农业还通过系统中有机物质的循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调查,我发现生态农业在我市的普及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如下:

(一)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业不能规模化的最大原因,是农民耕地面积小,管理分散,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更别说为规模化添置农业器械。在本市,“农民没地耕,耕地无人耕”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资金和土地的流转以达到效益最大化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另外,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缺乏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的主动性。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二)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因为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生态农业试点,还只不过是“星星之火”,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

(三)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本市农村已经越来越空洞化,逐渐从从事农业变为一个养老的地方。加上前面说的土地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村民种菜多半是为了消磨时间和自给自足,商业化程度低,更别提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那些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之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

方,紧紧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式,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四)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包括没有形成深加工的产业链,输出的都是廉价原材料等。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五)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深入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可见,我市在生态农业的普及上还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也根据调查的反

馈,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列出几点建议:

一、从有限的市场经济转向全面市场经济。加快农村生态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全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态农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和指导农民面向市场,自觉自愿地发展生态农业,以产业化的方式组织生产销售,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有竞争力的生态标志型农产品。

二、从单纯的产量观转向品牌效益观。应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努力由初级产品向最终产品转变,由少品牌、无名牌向多品牌、有名牌转变。

三、从过分依赖传统经验转向现代科技支撑。必须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由于生态农业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益和无污染,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更多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实现;提高农民素质。农业劳动力数量庞大,要加强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以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广。同时要培训一批有生态环境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科技骨干人才,广泛宣传生态农业科技知识,研究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生态农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观光生态农业。要采取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放宽政策,鼓励多种资本参与到生态农业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旅游景区建设、改造和升级;加快农业生态旅游景区运行步伐,促进旅游景区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以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风貌为依托,以农业基地、农业设施、民族村镇为载体,在城市建设、中心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突出农业生态旅游的功能,彰显乡村自然生态、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体系,重点打造一批以农村休闲、农业观光、农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2-3个国家级农业旅游品牌。把生态农业旅游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整体对外包装营销。鼓励农业企业、旅游企业和其他产业的企业投资发展现代休闲观

光度假产业,探索品牌经营、联销经营、合作经营的新模式。完善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强化对农户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规范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六、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政策支持,切实加大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村串寨(户)路、机耕道、生产便道建设,强化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强力推进民生水利工作,兴修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五、总结与反思

本次调查进展尚算顺利,最大的不足是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面,并没有考虑到农民朋友的实际情况,使用了太多专业词语,语言也不够通俗,很多受访者都表示没有看懂。下次设计问卷调查的时候会注意。

另外就是问卷的数量比较少,对象以我身边的亲友居多,从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原理来讲,是不科学的,不能代表全中国的普遍情况。

六、 附件(调查问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