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归零

解读《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

2002-12-26

从10月8日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的新标准Q/QJA 10-2002《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要求》(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从此,集团公司在质量问题归零上有了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它是今后开展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和审查归零工作的依据。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和"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双五条要求,对航天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归零,是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质量保证措施,体现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它对彻底解决质量问题,防范重复质量问题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管理者及广大职工深入理解该"标准"的内容重点,方便操作,本报特对"标准"进行全面解读。

"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航天产品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的实施要求,适用于航天产品从初样阶段开始各阶段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航天产品一般有方案、模样、初样、试(正)样、定型等研制阶段和定型后的批生产及使用阶段。"标准"规定归零工作从初样研制阶段开始实施。"标准"中规定,不用于民品(但民品可以参照执行)。

归零工作中的术语和定义

质量问题归零: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活动。在"标准"中,质量问题是指故障、事故、缺陷和不合格等问题。

技术归零: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技术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

*定位准确: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定位要定到元器件、零件等。

*机理清楚:通过理论分析或试验等手段,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问题复现:通过试验或其它验证方法,确认质量问题发生的现象,验证定位的准确性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措施有效: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经过验证,确保质量问题得到解决。

*举一反三:把发生质量问题的信息反馈给本型号、本单位和其它型号、其它单位,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类似模式或机理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管理归零: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

*过程清楚: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责任明确:根据质量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分清责任的主次和大小。

*措施落实: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严肃处理:对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严肃对待,从中吸取教训,达到教育人员和改进管理工作的目的。对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根据情节和后果,按规定给予处罚。

*完善规章: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从制度上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重复性质量问题: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单位已发生过的质量问题在本单位再次发生,另一种是各级机关已通报过的其它型号(或单位)发生过的质量问题在本单位再次发生。为了避免出现重复性质量问题,各单位行政领导和型号指挥系统应认真对待各级的通报,并充分做好举一反三工作。

*人为责任质量问题:由于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

技术归零的范围有十条:

1、影响研制进度、造成与其它单位的接口设计修改、造成性能指标下降、造成生产返工的设计质量问题;

2、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计和生产质量问题;

4、因技术原因,造成批次性电子元器件、原材料质量问题;

5、造成试验失败或损坏产品的试验技术问题;

6、单机、系统(分系统)交付后出现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7、产品在靶场或外场出现的所有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8、武器装备交付后反映出的影响使用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9、卫星、飞船在轨运行和回收中的故障或影响任务完成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10、上级部门、型号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确定需技术归零的质量问题。

前五条规定的内容既包括产品交付后也包括产品交付前,凡出现这五条范围内的质量问题都应按"标准"做好归零工作。六到九条是指产品交付后出现的所有质量问题都应按"标准"做好归零工作。交付后的产品都是各级签了字、单位出具合格证并盖了公章的,从设计到生产都应是合格的产品,但实际上出现了不满足使用要求或不合格的产品,当然要归零,只有归零才能保证后续产品质量。武器装备交付后的问题,指的是在贮存期内产品固有的质量问题。需技术归零的质量问题可能是生产质量问题,也可能是设计质量问题,应首先分清责任,是谁的问题谁就要归零。

管理归零的范围包括五条:

1、重复性质量问题;

2、人为责任质量问题;

3、无章可循,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质量问题;

4、技术状态管理问题;

5、行政领导和型号指挥系统确定需管理归零的质量问题。

难以分清责任时的处理原则:

有时在系统试验、总装、测试中发生的一些质量问题,往往一时难以分清责任。在归零工作中随着认识的深化,问题的定位逐步确定,责任逐步明确后,归零的责任单位可能会有变化,应实事求是,该是谁的事就由谁管。为此,"标准"规定了处理原则:

1、难以分清设计和生产责任时,由型号总指挥(或项目负责人)确定归零单位;

2、难以分清系统(分系统)间责任时,由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确定归零单位;

3、难以分清单机间责任时,由系统(分系统)技术负责人确定归零单位;

4、难以分清总体和系统(分系统)责任时,由总体单位归零;

5、难以分清系统(分系统)和单机责任时,由系统(分系统)单位归零;

6、外协产品的质量问题,订货单位作为责任单位之一,负责监督外协单位按规定归零。这里的订货单位是指合同甲方、任务书提出方。

归零工作检查和评审的时间节点:

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完成后是否都要进行检查和评审,"标准"中未做规定,各单位和两总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检查和评审。但各级质量管理部门按管理职责应在以下关键节点,对质量问题归零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组织必要的评审:

1、研制过程转阶段前,

2、单机、系统(分系统)验收前,

3、弹、箭、星(船)出厂前,

4、靶场或外场转场前,

5、发射前,

6、卫星、飞船在轨交付前或返回地面后。检查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归零工作质量和研制工作质量,不让前一阶段的质量问题带到下一阶段。

归零工作的责任制

"标准"明确了院长、总指挥、总设计师、总工艺(工程)师、院的管理人员,以及厂(所)级的各类人员,包括质量监督代表在归零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1、单位行政正职职责是:对本单位的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全面负责;

2、型号指挥职责是:全面领导和组织本型号的归零工作,包括明确责任单位和归零要求,批准归零工作实施计划和经费,组织举一反三工作;

3、型号设计师(工艺师)职责是:组织实施技术归零工作,对技术归零的正确性负责,编写技术归零报告;

4、质量管理人员职责是:拟定归零工作实施计划,对归零报告与本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进行检查,组织归零报告的审查或评审,跟踪监督、检查归零工作和措施落实情况,收集、分析整理、汇总和传递质量问题信息;

5、计划、调度人员职责是:落实归零工作实施计划,落实归零工作所需经费及其它保障条件,负责归零工作的组织调度;

6、质量监督代表职责是:对派驻单位归零工作与本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进行监督、检查,在归零报告上签署独立的监督意见。

标准"中技术归零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的步骤有:

1、进行定位和机理分析。之所以把两者放在一起,是由于有些质量问题的现象很清楚,定位也很容易,如断线、接口设计不合理等。但有些问题比较复杂,定位很困难,定位工作和机理分析往往是分不开的,如电磁干扰、信号异常等。这就需要边分析、边定位,多种设备的系统问题还要用故障树的方法逐级查找。因此,把两者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归零工作的开展。

2、进行复现试验。为了查找原因,原则上都应该进行复现试验。但是,当定位和机理都很明确,很容易取得共识时,就不一定非要进行复现试验,如短路、焊缝开裂或元器件损坏等。还有一些质量问题是无法重复试验的,如卫星运行中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可以用模拟试验、仿真试验来进行,不能做真实的复现试验,这些情况应在归零报告中加以说明。

3、制定并落实纠正措施。

4、开展举一反三工作。"标准"对技术归零的举一反三工作提出了三项内容。其中对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在本单位的本型号范围内开展举一反三工作,该项工作情况应纳入归零报告中;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将归零信息报上一级质量管理部门。上一级质量管理部门应明确举一反三要求,并以通报形式反馈给相关单位和相关型号。

5、完成技术归零报告。"标准"对技术归零报告的签署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是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制,落实下级对上级负责的要求,落实总体抓总的责任。

管理归零工作程序主要的步骤有:

1、查明质量问题的发生过程和责任。

2、采取措施和完善规章。

3、问题的处理。管理归零工作中的"严肃处理",主要是吸取教训,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的宣贯与培训,这一点应放在处理工作的首位,对于确需处罚的也应以批评教育、吸取教训为目的。

4、完成管理归零报告。管理归零报告由责任单位组织编写,而不一定是独立编写。如果涉及面比较广,应组织相关单位一同参加。

靶场、外场的归零工作要求:

"标准"对靶场、外场特别制定了归零要求,这是由于靶场、外场与研制工作有所区别:岗位责任制不同,它们是试验队队长负责制;归零工作的程序不完全相同;质量监督代表不在靶场,无须签署意见;有些落实工作(如设计文件更改)须返回后进行;由于靶场工作在时间等方面要求的特殊性,管理归零无法在靶场进行完。

对于靶场、外场质量问题归零的职责分工是:试验队长(或型号总指挥)全面负责靶场或外场质量问题归零工作;设计师(工艺师)系统对产品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工作负责;试验队质量技安组和调度组各负其责。

在靶场、外场发生的质量问题均应进行归零工作。在任务期间确实难以全面完成技术归零工作的质量问题,分析认为不影响本次任务的成败,经试验队长(或型号总指挥)批准,可暂不继续归零工作,其内容至少应包括故障定位过程,机理和危害度分析,措施有效的验证结果;试验任务结束后两周内,试验队质量管理人员应对尚未完全归零的质量问题进行清理,作为待办事项限期完成归零工作;在靶场、外场发生的质量问题,应按规定反馈给其它型号,进一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

归零工作评审的标准

归零评审包括技术归零评审和管理归零评审,无论是哪种评审,重点要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问题的分析和验证是否准确有效,所有的分析结果和验证结果都只能是一种答案,不能有两种以上的结论;第二个就是纠正措施要落实,纠正措施的效果必须得到充分的验证,并把这种措施通过各种技术文件和行政文件,落实到产品设计和生产中,确保在产品上做到真正归零。属于管理归零的措施,必须落实到规章制度上,便于检查、执行。

技术归零评审的组织与管理按照QJ 1302.1-2001执行(靶场或外场可参照执行)。评审组应有质量监督代表参加。评审内容应包括:

1、质量问题的现象叙述是否清楚;

2、质量问题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惟一性;

3、产生问题的机理是否明确,是否含有不确定因素;

4、问题是否复现,复现试验的条件与发生问题时是否一致;

5、纠正措施是否经过有效验证,是否已落实到产品设计、工艺或试验文件中,具体落实到哪些文件中;

6、在本单位的本型号范围内的举一反三结果、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7、归零报告的编写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管理归零评审由责任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归口组织和管理,有关部门参加。评审组长由责任单位行政正职担任,评委应包括有关部门领导和质量监督代表。管理归零评审视情况可与技术归零评审结合进行。评审内容应包括:

1、质量问题的发生过程是否清楚;

2、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性质是否明确;

3、主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是否明确,相关单位是否认识到应承担的责任并采取了改进措施;4、是否结合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人员进行了教育,采取什么教育形式。需要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的是否进行了处罚,处罚是否妥当,是否有文字记录或通报;

5、属无章可循或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是否已完善规章,完善了哪些规章;

6、归零报告的编写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摘自:《中国航天报》

 

第二篇:20质量问题归零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规范

1  目的

规定了质量问题归零的一般要求,质量问题归零范围、归零工作的职责分工、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程序、各级的管理职责及归零评审要求,以及归零报告的编写要求。其目的是将质量问题归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避免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试制和生产阶段中的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

3  职责

3.1  技术问题归零职责分配

3.1.1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对公司或分管产品技术归零工作负责,确定需要技术归零的问题,对技术归零报告行使审批权。

3.1.2  研发中心是技术问题归零的主管部门,负责归零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跟踪检查、验证评审。

3.1.3  责任单位负责提出技术问题故障报告,填写《故障报告表》,及时报研发中心;并按照技术归零的“五条”标准,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组织实施,产品设计师负责编制技术归零报告。

3.1.4  质量部组织归零报告的审查、跟踪监督、检查归零工作和措施落实情况;收集、分析整理、汇总和传递质量问题信息。

3.2  管理问题归零职责分配

3.2.1 总经理是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负责人,对管理归零负责,确定需管理归零的问题。

3.2.2  质量部是管理问题归零的主管部门,负责归零的计划安排、协调管理、跟踪检查、验证评审、统一汇总及归档。

3.2.3  责任单位负责提出管理问题故障报告,填写《故障报告表》,及时报质量部,并按照技术归零的“五条”标准,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组织实施、组织编制管理归零报告。

4  工作程序

4.1  过程识别

质量问题归零是对在设计、生产、试验、服务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本标准指故障、事故、缺陷和不合格等),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产生的原因、机理,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活动。提出需归零的问题是过程的输入,分析故障原因、机理,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准确部位,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举一反三,正确处理,进行评审,跟踪和验证是过程的活动,完善规章、更改文件,完成纠正措施并达到质量改进是过程的输出。

4.2  过程流程图

质量问题归零控制过程流程图见图1。

图1  质量问题归零控制过程流程图

4.3  过程控制内容

4.3.1  质量问题归零一般要求

4.3.1.1  本标准4.3.2条规定的质量问题,应按技术归零或管理归零的要求进行归零,并完成归零报告。对既属技术归零范围,又属管理归零范围的质量问题,既要进行技术归零,又要进行管理归零。

4.3.1.2  技术归零由技术指挥系统负责组织,管理归零由责任单位经理负责组织。

4.3.1.3  质量问题归零具体工作由责任单位负责。难以分清责任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a)    难以分清设计和生产责任时,由技术指挥系统确定归零单位;

b)    难以分清各单位责任时,由抓总单位归零;

c)    外协产品(含顾客财产)的质量问题,研发中心和采购部负责沟通,按规定归零。

4.3.1.4  归零工作要做到有始有终,闭环管理,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按分工要求检查归零工作的效果,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要重新开展归零工作,直至彻底解决。

4.3.1.5  各单位应按规定记录和上报质量问题归零信息。

4.3.2  应归零的质量问题范围

4.3.2.1  技术归零范围

a)    影响研制进度、造成性能指标下降、造成生产返工的设计质量问题;

b)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计和生产质量问题;

c)    因技术原因,造成批次性和重复性的生产质量问题;

d)    因技术原因,造成批次性原材料质量问题;

e)    造成试验失败或损坏产品的试验技术问题;

f)     产品交付后出现的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

4.3.2.2  管理归零范围

a)    重复性质量问题;

b)    人为责任质量问题;

c)    无章可循、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质量问题;

d)    技术状态管理问题;

e)    领导确定需管理归零的质量问题。

4.3.3  归零工作程序

确定所需归零的质量问题后,完成归零报告。

4.3.4  归零评审内容

4.3.4.1  技术归零评审内容

技术归零评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    质量问题的现象叙述是否清楚;

b)    质量问题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具有唯一性;

c)    产生问题的机理是否明确,是否会有不确定因素;

d)    问题是否复现,复现试验的条件与发生问题时是否一致;

e)    纠正措施是否经过有效验证,是否已落实到产品设计、工艺或试验文件中;

f)     在本单位的本型号范围内的举一反三结果,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g)    技术归零评审的组织与管理由研发中心组织和管理,有关单位参加。

4.3.4.2  管理归零评审内容

管理归零评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    质量问题发生的过程是否清楚;

b)    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性质是否明确;

c)    主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是否明确,相关单位是否认识到应承担的责任,并采取了改进措施;

d)    是否结合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人员进行了教育,采取什么教育形式。需要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的是否进行了处罚,处罚是否妥当,是否有文字记录或通报;

e)    属无章可循或规章制度不健全的质量问题是否已完善规章,完善了哪些规章;

f)     管理归零评审由质量部归口组织与管理,相关部门参加。

4.3.5  质量问题归零控制的记录要求

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认真做好技术归零评审记录、管理归零评审记录。

5  相关文件

a)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b)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  记录

a)    故障报告表

b)    技术归零评审记录

c)    管理归零评审记录

d)    技术归零报告

e)    管理归零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