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2010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xx年12月27日 09:00 共有 0 条点评

?

?

?

?

?

?

字号:打印 推荐 收藏 RSS 分享 单页阅读

20xx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作为一个新的监管工具,拨贷比将在未来几年从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20xx年商业银行经营态势稳健向好

20xx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减速但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在资产增速下降可能超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利润增速有望恢复到30%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20xx年银行业绩增长提速是规模增长和息差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费用、拨备以及手续费收入也对利润产生了一定的正贡献。以上市银行为例,商业银行在20xx年的经营态势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信贷投放相对平衡,同业资产较快增长。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有所放缓。呈现出贷款增速小幅下滑、同业资产增长较快、债券资产占比小幅下降的新格局。二是多种因素推动净息差反弹。20xx年,16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平均反弹11个基点。其原因有存款活期化、存贷款重定价、资产收益水平提升和通胀预期上升。三是良好风控进一步减轻财务压力。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信贷成本有所降低。整体拨备覆盖率从20xx年末的155%提高到20xx年3季度末的203%。四是中间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受名义GDP增长提速、存款活期化推动财富管理需求提升、银行卡发卡量继续增加和银行议价能力增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间业务收入重现较快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1

20xx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五是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由于网点的扩IT升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整体经营费用保持自然增长,使成本收入比继续出现下降。

二、存贷款增速放缓

商业银行存贷款增速均告回落。受贷款增幅回落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呈回落态势。截至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9.6%,较20xx年末回落了

8.6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银行规模越小、存款增速越快。主要受信贷额度控制较严的影响,贷款同比增长呈回落态势。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8%,较20xx年末大幅回落11.9个百分点。1-11月共新增贷款7.44万亿元,较20xx年同期少增1.75万亿元。由于中小银行回落较快,大中小型银行的贷款增速差距明显缩小。

20xx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活期存款占比维持高位,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受通胀预期加强、利率水平较低、股市出现波段性行情的影响,存款活期化较为明显,今年以来活期存款占比继续保持在45-47%的较高水平。由于中长期贷款增速相对较快,贷款结构呈现定期化趋势。截至11月末,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为60.4%,较20xx年末提高了4.8个百分点。从贷款部门结构来看,20xx年房地产类贷款增速较快、占比有所提高,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从20xx年末的18.34%上升到20xx年9月末的19.55%,且小型银行扩张相对较快。

存款成本率下降,贷款收益率出现分化。主要受存款活期化和存款重定价的影响,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继续下降,且超过贷款收益率的降幅,成为净利差回升的主导因素。上半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平均为1.32%,较20xx年下降0.18个百分点,大型银行降幅相对较大。贷款定期化并未给上市银行带来贷款收益率的普遍提升。20xx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为5.18%,较20xx年微降0.01个百分点。分类型看,大型银行贷款收益率下降,中小银行有所上升。

三、业务转型稳步推进 再融资压力短期缓解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再融资。一是贷款增长严格受控,银行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结构优化来促进盈利增长;二是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不断提高,不仅直接提高了银行再融资要求,也推动了业务转型;三是政府强化对银行的信贷指导,推动了信贷结构优化;四是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构成较大的分流作用,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此外,融资租赁、银信合作(后被规范)等信贷替代型业务快速增长等对银行业务转型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稳步推进。一是小企业贷款增速相对较高,小企业贷款增长普遍要快于总体贷款增速;二是个人贷款增速超过了贷款总体增速,个人贷款在贷款总余额中的比重略有提高;三是债券资产占其生息资产的比重有所下降,同业资产占比明显上升;四是中间业务增速有所提高,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再融资短期压力缓解、长期压力犹存。20xx年下半年以来,在资本监管强化的刚性约束下,银行纷纷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提升计划,并在20xx年掀起了一波集中再融资高潮。前11个月,商业银行通过IPO、定向增发和配股共融得资本超过5400亿元。发行了830.5亿元次级债券和650亿元可转债补充附属资本。通过比较集中地实施再融资,20xx年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在11%以上,短期内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显著缓解。但从中长期来看,在监管要求可能继续提高、去杠杆化削弱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和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四、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未来风险仍需关注

总体资产质量稳中有忧。20xx年,不良贷款整体上仍呈现“双降”趋势。以上市银行为例,截至20xx年3季度末总体不良贷款余额为3806亿,较年初下降约598亿,降幅为13.6%,下降额较20xx年增加37亿元。整体不良率1.18%,较年初下降39个基点。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企业偿债能力得到恢复;二是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仍然较大;三是财政部放宽了如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核销政策,银行核销自由度更大。但考虑到不良率继续下降空间较小、实施拨贷比考核将减弱银行主动核销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动力,资产质量变动趋势不容过分乐观。

20xx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虽无近忧但有远虑。20xx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要求银行对政府融资进行解包还原和重新评估、对相关贷款进行三分类和按现金流覆盖程度的四分类等措施,逐步对地方融资平台及其贷款进行清理、规范。通过清理、规范,起到了有效防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作用。考虑到政府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尚不高、地方偿债能力较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以及银行本身风险抵补能力较强等因素,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系统性风险可控,近期内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概率不大。但从长期看,一旦未来经济周期下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挫,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而且,随着集中还本付息阶段的到来,给银行资产质量所带来的压力会显著上升,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长期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房地产信贷风险基本可控。受房地产调控政策显著收紧的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回落,房价增幅趋缓,房地产贷款增速也随之放慢。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同比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20xx年9月末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比6月末低7.3个百分点。考虑到房地产信贷及其风险暴露的规模仍处可控范围、我国居民家庭负债率不高,银行业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的风险基本可控。但在开发商资金困难加剧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20xx年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长平稳,经营业绩明显回升,业务转型稳步推进,资产质量继续向好,呈现了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

五、积极探索构建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框架

20xx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监管部门充分吸取国际银行业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实施了更为审慎的金融监管。首先,积极推进四大监管工具的建设,构建宏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一是严格资本金管理,体现“逆周期”的监管理念。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强调普通股和未分配利润在一级核心资本当中的主导地位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银行资本金的监管。二是进一步探索建立动态拨备制度,明确提出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5%。三是通过严格存贷比管理、加强日常流动性管理等措施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四是酝酿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重要补充,约束银行表内外业务的过度膨胀。 其次,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政策指导和风险控制。为防止巨量信贷和信贷投放大起大落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强化了对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的监管,引导信贷均衡投放和平稳增长。同时,监管部门推出了新的监管措施,加大对融资平台贷款管理的力度。同时,通过加强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房地产贷款风险的监管,并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等行业贷款。

第三,规范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防范相关业务的违规风险。针对违规揽储现象有所增加的现象,加强了业务监管,严肃查处银行违规揽储行为。加大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落实力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建立全流程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为防

止银行“表外贷款”井喷带来较大风险,监管部门清理和规范了银行信托理财业务。同时还加强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规范管理。

六、20xx年商业银行将在全新环境中平稳运行、加快转型

20xx年,银行业利润增长的动力将趋于平缓,增速将下降至15%-20%左右的温和增长区间。从利润驱动因素看,20xx年的格局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资产规模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是利润增长的重要动力;利差进一步提升并保持稳定,是净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业务转型推动手续费收入继续稳定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略有提升;监管要求提升将推动贷款拨备较快增长;成本支出在连续压缩后将与收入基本保持同步。

20xx至20xx年银行业运行报告

1、存贷款规模增长进一步减速

20xx年,受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贷款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但考虑到考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响,20xx年新增贷款绝对量难以大幅减少。预计20xx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在7-7.5万亿左右,贷款余额增速为14.5-15.8%。其原因一是20xx年信贷控制更趋严格,新增信贷目标料不会超过7.5万亿,这将导致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二是预计20xx年底之前准备金率还将至少上调4次,每次0.5个百分点左右,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将对银行贷款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是预计20xx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楼市调控下个人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快速增长。

但不排除20xx年新增贷款突破上述预测值的可能。一方面,20xx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且更具灵活性和应变性,对具体工具的使用也更强调适度、平衡。若美国经济增长、就业状况好与预期,不排除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缓行、或者规模缩小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

国内货币政策收紧步伐也会放慢、信贷额度控制可能会有所放松,贷款增长随之加快。另一方面,从信贷需求角度看,已开工项目的后续融资需求较大、“十二五”开局年投资仍保持20%-25%的较高水平、民间投资进一步恢复以及保障性住房计划投资规模大幅扩大,都需要银行配套贷款的支持。

在存款方面,综合考虑正反两方面影响,预计20xx年存款增速也将明显回落。20xx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6%左右。一方面,贷款增速回落影响存款创造,存款增速也会相应回落;为缓解境外资本流入压力,预计央行在20xx年将加大货币回笼力度,基础货币增速的放缓会制约派生存款增长;实贷实付制下20xx年货币乘数也难有明显提升,从而制约派生存款的增速。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扩大的情况下,20xx年资本流入压力不减,有利于存款增加;明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也将扩大货币投放和促进存款增加。主要考虑到贷款增速下降的影响更大,负面因素将起主导作用。

20xx年,一方面存款利率上调、股市不大可能出现持续大幅上涨会抑制存款活期化;另一方面,在阶段性加息预期的“靴子”没有落地之前,因预期利率将要提升反而会导致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定期存款增速放缓。再考虑到20xx年经济增长保持平稳、企业盈利预期也较为稳定,企业活期存款也将保持稳定增速。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预计20xx年活期存款占比将保持稳定、存款活期化有所放缓。在贷款的期限结构方面,考虑到已经开工的很多项目的后续融资需求仍以中长期信贷需求为主,20xx年中长期贷款仍将保持较快增势。但在目前票据融资存量已经不多、未来票据融资继续负增长的空间很小的情况下,加上近期企业短期贷款需求有所回升,贷款长期化的速度将会有所放缓。

2、净息差继续回升,拉动盈利增长

20xx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将延续20xx年以来的回升态势。预计全年升幅也将高于20xx年,达到7-8%左右(14-18个基点),将成为推动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存在一些制约利差提升的负面因素,但正面因素将处于主导地位。

首先,贷款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银行贷款定价。从贷款需求的角度看,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依然较大。定量测算表明,按照名义GDP和信贷增速的弹性为1.2简单测算,假设20xx年实际GDP增速为9%、物价涨幅在3.5-4%,即名义GDP增幅为12.5%-13%,需要贷款增长15-15.6%。从贷款供给角度看,贷款供给能力增长将落后于贷款需求增长,预计20xx年的贷款增幅将低于20xx年,增长绝对额可能接近20xx年的水平。贷款将呈现较为明显的“供不应求”的总体态势,推动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定价水平,从而继续带动净息差回升。 其次,货币政策实施将扩大银行存贷息差。在加息过程中,一般活期存款的调整力度和幅度会大大低于其他档次的存款利率,加息将对净息差的提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即使央行出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考虑,采取非对称的加息模式(贷款法定利率不动或者提升较少),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加息对息差的推动作用。此外,20xx年央行将继续通过窗口指导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引导市场利率上升,这不但会直接提升银行

资金运用于货币市场的资产收益率,也会对贷款利率起到一定的间接拉升作用。此外,20xx年10月加息对利差提升的滞后作用将在20xx年年初集中体现。

第三,银行业业务转型和管理能力提升将小幅推高净息差。贷款增长受限将继续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其中金融市场业务的地位将快速提升。市场各种直接融资主体的增加将扩大商业银行债券资产配置的余地,有利于提高债券投资的收益水平。同时,随着银行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银行对客户选择和定价管理更为重视,客户定位进一步明确,也有利于控制风险的产生,扩大银行利差。

当然,20xx年仍存在一系列负面因素限制银行业净息差的快速提升,但总体影响相对有限。一是提高准备金率会使净息差略微受损;二是20xx年负债结构的不利变化总体来说不会很大,银行业负债结构对利差的不利影响较小;三是目前贴现在贷款中的占比已经降到了3.5%以下的历史地位,通过继续压缩票据贴现规模来调整资产结构的余地有限;四是预计利率市场化在20xx年大幅度、大范围推进的可能性较小,对商业银行当年利差不会产生明显的收窄作用。

3、拨备支出增加将成为影响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20xx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层面的支持,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预计行业不良贷款率将会稳定在20xx年末的水平。首先,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银行资产质量稳定的重要前提。其次,工业企业偿债能力处在历史高位,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偿债倍数两项指标均已经回升至接近或超过20xx年的水平,小幅加息不会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显著影响。

尽管如此,不良贷款额持续下降的趋势难以维持。从商业银行内部来看,在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的空间不大、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对资产质量的贡献度减弱的情况下,不良贷款额下降的动力减弱。从外部环境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可能出现小幅反弹。这一是因为高通胀对当前宏观经济反弹的影响仍将持续,再加上地产调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各行业盈利的分化将日益明显,总量因素和结构因素都对银行贷款质量构成一定挑战;二是资产价格涨幅趋缓甚至可能出现局部下跌,房价地价的下跌将影响银行抵押品的风险覆盖能力。三是虽然大量平台贷款会以公司贷款的形式正常运作,但不排除一些平台项目会形成少量新的不良贷款。

最后,拨贷比的监管要求将驱动信用成本回升、增加拨备支出。作为一个新的监管工具,拨贷比将在未来几年从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存量贷款来看,20xx年3季度末行业整体拨贷比为2.4%,但由于机构间存在差异,有的机构高于监管底限、有的机构差距较大,如果全行业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标,预计仍需增提0.2-0.3%的拨备,造成信贷成本短期快速提升的状况。从增量贷款来看,拨贷比监管将为商业银行的信用成本率设置了一个下限,即每年计提的拨备至少要达到新增贷款的2.5%。由此计算,若商业银行银行每年贷款增速为15%,那么信用成本率将不能低于33个基点,与原来1%的一般拨备要求相比提高了23个基点。另一方面,由于拨备覆盖率

和拨贷比的双重监管要求,部分因不良贷款率较高而使拨贷比达标的银行仍需要进一步增提拨备以满足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

总之,拨贷比监管指标一旦推出,将在达标期内增加商业银行存量贷款的拨备支出,并带来10%以内的一次性负面影响。同时,拨备要求的提高也会降低新增贷款在当年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量贡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拨贷比新规造成的信贷成本提升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降低0.09-0.16%,净利润增速会降低10-18%。总体来看,拨贷比新规会对商业银行的规模、利润的增长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提升等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并不会改变银行业良性发展、总体向好的长期趋势。

4、中间业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增长态势将延续

20xx年,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将更加活跃,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银行业净手续费收入增速将达到30%左右,成为拉动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正面因素之一,业务贡献度也依然会维持20xx年的水平。

一方面,传统和创新型中间业务将会保持较快增长。其原因一是支付结算和银行卡类传统业务增速将加快。20xx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CPI水平的走高,社会资金流动规模扩大所产生的结算需求也会同时增加,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必然会从中得益。同时,以银行卡为载体的传统和网络支付渠道的不断扩展也将提升银行的相关手续费收入。二是投行和咨询类中间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金融脱媒和直接融资占比的继续提高将为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且,贷款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和银行议价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相关咨询类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三是综合经营将助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提升。目前,全部大型银行和相当部分的中型银行都已经涉足综合经营,商业银行旗下的子公司依托 “母体”,成本更为集约,交叉销售更为便利,金融创新也将涵盖更为广阔的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宽了今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政策和收费环境仍会限制部分中间业务的增速。一是为了控制业务风险,一些金融创新型业务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发展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二是由于将银行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思想在我国还较为深入,社会对银行的服务收费社会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三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思路仍需转变。发展思路切换的快慢、成败和差异,将决定长期内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是否能够持续优化和各家银行转型的优劣。

从总体上看,20xx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银行业监管新政的实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盈利能力继续提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转型业务加快增长,继续呈现稳健运行的良好状态。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