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黑英山乡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近年来,黑英山乡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黑英山乡党委对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黑英山乡现有基层党支部13个,机关党支部1个、兽医站支部1个,文教支部1个,全乡共有党员476名,其中在岗职工95名、农牧民党员360名、离退休人员中党员25名、妇女党员97名、少数民族党员463名、35岁以下党员35人、36-59岁党员284人、60岁以上党员112人。

近年来,在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我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深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拓展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扎实开展干部包村定点帮扶、党组织互助共建等形式多样的互帮互助活动。拓展创新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干部责任、掌控处臵、绩效拓展等机制,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维护稳定、管理辖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带动机制,以点带

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二是着力构建领导责任、队伍建设、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科学管理、政策保障、活动带动“七项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按照“有组织载体、有活动阵地、有工作保障、有政治优势、有工作成效”的“五有目标”,稳步推进村(牧场)组织党建工作。四是以“五型机关”建设为抓手,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抓好机关党的建设。全乡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总体上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我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20xx年,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995万元,较去年增长20.6%;其中:农业收入3104万元,畜牧业收入4222万元 ,林果业收入12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54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070元,比上年人均增收775元,其中:农业收入人均因受灾减少75元,畜牧业收入人均增加679元,林果业收入人均增加12元,二,三产业收入人均增加65元,劳务创收收入人均增加94元(外出务工人员2708人)。

二、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

村队党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村队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较弱,个别班子团结协作不好。主要原因是,一些党组织书记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不高,落实党建工作制度机制不力,工作创新办法不多,抓班子带队伍能力不强;有的村队干部

对党建工作认识偏差,有庸俗的“实用主义”观念满足于应对日常工作,不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二)部分基层组织建设能力薄弱

部分基层组织建设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有的村队班子在科学谋划村队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发动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班子成员年龄老化,素质能力不高。目前,全乡村队干部中,35岁以上59人,占74%;大专及以上学历有7名,只占8.9%。一些村队能人选择自己经营或者外出发展,大学毕业生和复转军人返乡少,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二是一些村干部安于现状,求稳怕变,缺乏创新精神和创先争优意识。三是个别村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缺乏奉献精神。

(三)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对党组织作用发挥形成制约 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基层组织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多为群众办实事方面能力不强,对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制约。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村队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思路窄、办法少、途径不多,主要依靠有限的集体土地发包收入,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四)部分党员先进性不够突出,作用发挥不明显

部分党员不能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的党员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有的党员在农村“四个文明”建设方面不能体现先进性。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强;二是有的党员能力素质较差,一些党员缺乏致富本领,生活困难,甚至需要帮扶救助。家庭困难,缺乏创业就业能力,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一)强化党建责任,建立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包联帮扶机制,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机制。着力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完善党建工作考核定档、奖惩激励、责任追究机制。在强调“书记抓、抓书记”的同时,落实“具体责任人”和“共同责任人”责任,使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成为“一把手工程”和班子成员“共建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组织进取活力。

2、推行基层组织建设分类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基层党组织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分类界定。结合村(牧场)基层组织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巩固创新、转化升级、整顿提高等措施。

3、建立“五好”基层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针对“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率较高而有的村(牧场)重创建工作、轻巩固提升,创建命名后水平下滑的实际,建立整改机制,对名不副实的“五好”党组织经行整改。

4、强化包联帮扶机制。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抓党建工作中,主要领导包联帮扶班子软弱、发展滞后、问题较多的村队基层组织。在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工作中,建立“以强扶弱”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组织能力建设

1、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消除体制障碍,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力度,注重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领导班子和党政机关工作,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村干部工资报酬等制度,吸纳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实

用技术人才等优秀分子进入村级班子,服务农牧民群众、服务新建设。

2、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党员干部教育的首要位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干部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坚持按需施教,“缺什么补什么”,解决现实需要的问题,又要从更高层面着眼,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代乡村有关知识以及干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训,使干部素质体现先进性要求;在培训形式上,注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调研式培训,增强培训实效;在培训考核上,探索建立一种不完全以试卷分数论高低,能够客观反映干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制。努力形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局面,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宽广眼界、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善于引领群众谋发展、促稳定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3、创新干部考核机制。结合推进“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规范完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村(牧场)的党员、群众参与基层班子考核的工作机制,推行群众质询制度,让党员、群众行使对基层班子和基层干部工作的知情权、质询权、评判权。通过明晰目标责任、严格业绩考评、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措施,对基层班子和干部的工作业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定考核等次,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向基层党员、群众公布,考核结果与奖惩、评先和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对服务意识淡化、工作业绩不佳、群众满意度低的班子和干部,根据相关办法及时作出处理。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长期滞后的基层组织及主要领导严肃问责。

(三)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强化村级组织实力保障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是适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进入跨越式发展重要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

提高为民办事能力、村队自我发展能力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只有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而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创新发展模式。要打破 “以地生财型”的习惯思维,改变主要依靠集体土地发包收入的单一模式,创新思路,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地缘资源等各种优势和政策机遇,通过整合集体资源、参股村队专业合作社、发展临街商铺租赁、争取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发展潜力,精心选好发展项目,实现多元化运作、多举措推进,切实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2、坚持因地制宜。既要积极推进,大胆创新,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又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一村一策,务求实效,可在部分村队先行试点,坚决避免出现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劳民伤财、无果而终的问题。

3、注重调动干部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带头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乡党委审核批准,可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奖励,从村集体收入中列支,以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四)创新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推进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1、创新党员示范引领机制。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者、党员承诺服务、党员结对帮扶等载体活动,开展“党员服务标兵”、 “党员道德模范”、“周明星”“月明星”评选等活动,建立党员评比制度,激励党员比贡献、创业绩、作表率。

2、创新党员主体作用发挥机制。探索进一步落实党员民主

权利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和完善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内情况通报、调动党员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发挥自身作用的积极性。

3、创新党员创业致富带动机制。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支持村(牧场)党员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或者主动开发致富项目;切实使基层党员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共同富裕的推动者,科学发展的引领人。

 

第二篇:贵州省岑巩县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贵州省岑巩县组织部组织专人就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一)培养干部抓基础,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始终把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分级分类、多渠道、多形式、重质量、求实效的教育培训方法,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采取举办专业培训班、到上级党校深造、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每年分别选派科级领导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20xx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6期,360余人次。充分运用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育站积极开办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12期,700余人次。二是通过实践锻炼抓培养。选派优秀、年轻、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信访一线挂职锻炼,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锤炼,不断积累经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注重干部选拔任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办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察工作制度、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

增强工作透明度。二是坚持实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制订实施了《关于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的意见》,严格对新提拔的委任制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一年制度。20xx年以来,先后调整任免干部497名,其中提拔干部157名、交流157名、免职88名、转任83名。提拔的157名乡科级干部中,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28人、主任科员1 人、副科级领导干部102人。提拔女干部30人、少数民族干部141人。

(三)强化措施,从严管理干部。一是继续运用和完善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年度考核、平时考察等方法,注重考察干部在推进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工作实绩,从源头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二是严格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积极更新观念,破除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陈旧思想,对在领导班子考察中政绩不明显、群众公认和政治敏锐性差的干部,不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贻误了工作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将进行诫勉谈话、组织调整或降职安排。

(四)加强后备队伍建设。一是从调查摸底入手,建立后备队伍人才库。按照干部考察的有关程序,严格后备干部考察工作,每年上报后备干部名册供县委领导参考。二是实行动态管理,保证质量。注重抓好后备人才的建档造册,做到有名册、有登记表、有考察材料。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研究一次,优胜劣汰,确保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个滚动常数。三是备用结合,及时选拔使用。县委在提拔干部时,

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选拔。目前,全县已有正科级后备干部52名,副科级后备干部86名。

(五)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积极推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和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意识。二是加强任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监督的整体作用。在未上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前,县委组织部向县纪委、县计生局征求提拔对象廉洁自律情况和有无违法违纪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行为,使提拔对象符合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家属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改正。四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五是建立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和案件查核督办制度。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联动格局。县、乡两级党委均成立了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全面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省委“1+9”文件精神,制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目标和总体要求,并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有力推动了“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相互推进”的创建工作新格局。(二)强化机制创新,促进工作落实。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在全县深入开展基层党组

织书记“四双”(双承诺、双述职、双评议、双公开)活动,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双承诺,明确工作目标,破解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较软的问题;通过双述职,增强责任感,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外部压力不够的问题;通过上级党组织和群众双评议,扩大参与面,破解基层党建工作民主参与不广的问题;通过双公开,拓展监督范围,破解了基层党建工作监督渠道不畅的问题。同时,把“四双”活动评议结果与干部的任免使用和年度考核挂钩,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良好格局。20xx年,全县14个党(工)委书记和310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共向群众承诺办理实事1387件,目前已兑现1276件,收效明显。

(三)强化基础建设,夯实基础保障。多方筹集资金,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建设和远程教育设备管护工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提供了良好保障。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和村民自治,配齐配强了村级“两委”班子,目前129个村的“两委”负责人中有致富能手186名。落实了村干风险基金制度和优秀离任村干生活补贴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将考评结果与工资报酬及奖金挂钩,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村干部实行考核奖励,激发了队伍活力,如20xx年县财政给予129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的奖励资金分别为2000元,已根据考评情况分发到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和文书的手中。建立了乡镇班子成员联系村级后备干部制度,目前已从农村致富能手、有识青年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670余名。注重抓好农

村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农民党员队伍结构。

(四)强化素质提升,增强队伍活力。充分利用党校、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等教学资源,全面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村党员,注重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机关党员,注重加强以提高“三力”建设为重点的学习教育;对企业党员,注重在增强主人翁精神、提高效益和推进节能降耗上加强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将自身先进性转化到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在20xx年初的雪凝灾害期间,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支援抗震救灾,共向灾区捐款捐物102万元,共交纳“特殊党费”19万余元,树立了新时期共 产 党员的良好形象。

(五)强化示范创建,提高党建水平。切实采取乡村联建、部门帮建、支部带建、党员群众共建等方式,强化“一户一技能”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建设,培植农村致富先进典型,目前已建立“一户一技能”县级示范村2个、乡级示范村10个,已建立各类示范基地36个,各类示范户已发展到3360余户,加快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步伐。如客楼乡白家坝村在“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中,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烤烟种植,目前全村290户农户已有240户走上了烤烟致富的道路。同时,还在农村、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党组织全面开展“五好”创建评比活动,自20xx年新一轮

“五好”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91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五好”基层党组织,其中注溪乡党委等3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省级“五好”。

(六)强化帮扶关怀,密切党群关系。建立了《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在机关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之间开展“结对子”帮扶。20xx年,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共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139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7个;县直各单位党组织共深入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帮扶主题活动430余次,送去各类帮扶资金260余万元,还为困难党员及群众送去了化肥、种子、农药、棉被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建立了党内帮扶基金,切实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同时,针对金融危机,及时开通了返乡农民工党员服务电话,引导其就业创业。

(七)强化党建拓展,形成共建格局。注重加强农村党小组建设,积极探索“村民小组管理委员会”(简称“组管委”)活动形式,20xx年已选择12个村民组开展农村“组管委”试点工作。如大有乡腊恰畈村结合“组管委”工作的开展,在试点组成立了“岑巩县绿宇蔬菜合作社”,通过“党小组+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带动,全村已有300余户农户干起了蔬菜种植,20xx年创收120余万元。积极开展“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已在县金源公司等4家非公有制企业单独组建了党支部,扩大了党建覆盖面和影响力。已在客楼乡、天星乡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已出台了

“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等实施意见,“齐抓共建”的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的基本政策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在贯彻执行中出现偏差;有的干部能力水平滞后,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依法行政的水平较低,处理棘手问题、驾驭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作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切实扩大民主、增强群众公信度的推荐、提名、表决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增强干部实际能力的培养锻炼机制还不够规范,干部上挂下派、适时交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力度;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考核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县干部队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层次还不高,复合型干部更为紧缺,影响了党政干部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领导班子职数的不断从紧控制,造成少部分中层干部感觉提拔、职级晋升无望,思想消极、工作懈怠。四是干部作风不够扎实。少数领导干部作风不够民主,个人说了算;有的干部精神状态较差,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严重,喜欢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弱化,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四、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截止20xx年底,全县共有农民党员3344名,其中55岁以上的有1678

名,占50.2%;初中及以下的2839名,占84.9%,加上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党组织内新鲜血液少,党员管理难度大,致使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不足。二是农村党员干部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适应。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素质偏差,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自身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总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又不会用。另外,村级干部队伍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极少数村出现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现象。三是农村党组织发展意识与新形势不相符。一些村党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部分村干部自我发展的意识较弱,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和威信;先富起来的个别干部,有的带富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造成带富能力发挥不突出,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党员求知求富的实际需求。四是农村党组织为群众办事的能力相对偏低。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较少,甚至少数村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五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缺乏,党员教育管理难于到位,党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五、加强我县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针对基层

干部较为分散的状况,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坚持管理工作经常化,实行量化考核。把干部管理融入于日常的工作监督、检查、考核,实行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制。采用打考勤、汇报工作,组织定期考核、检查工作,群众监督、评议工作等方式,对干部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八小时以外”各项监督制度,加强“八小时以外”动态监管,随时掌握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的活动情况。

(二)多措并举,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重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着力于复合型、多元化的知识专业培训,以及创新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培养,切实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严格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符合新时期各项工作需要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增强人才资源配臵机制活力,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四)落实激励保障制度,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认真贯彻“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逐步落实保障措施,提高干部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职业声望,增强我县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

(五)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 产 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 产 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 产 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文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认真执行党章和党内有关法规,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重点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突出监督重点,着重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尤其加大了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用等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切实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使各种监督形式紧密配合、各方面监督力量有效配合,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

六、加强我县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紧紧抓住“党要管党”这一中心环节,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建工作联系点、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等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领导抓党建工作的任期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严格党建工作的目标管理和奖惩办法。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四双”(双承诺、双述职、双评议、双公开)活动,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群众承诺办实事,并就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述职,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评议。对综合评价不合格票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将进行诫勉谈话;对确因工作不力的采取组织手段予以调整,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责任心,形成了基层党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渠道,认真实施“两推一选”,健全培养选拔机制,注重从优秀现任村干部、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中培养选拔。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档案资料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党校和高等院校的学习。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指导和督促村“两委”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激励保障机

制,建立和完善适当补贴基层干部制度,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以及正常的增长机制。

(三)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规定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后进村,每年到联系点开展帮扶活动不少于4次。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考评机制,每年年底通过群众参评、党员互评和组织评审等多种途径,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同时,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根据党员自身特长和实际能力,坚持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的原则,设定党员承诺范围,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把自身先进性转化到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实行流动党员“五个一”管理和服务(即:发放一个活动证、设立一门咨询服务电话、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春晖行动、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探索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服务站,为培养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返乡任职或创业服务。

(四)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动。按照党章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关要求,高标准抓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全程联名推荐制度发展农村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在机关与农村、社区党组织之间开展“结对子”帮扶。多渠道筹集贫困党员帮扶基金,切实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

充分利用党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全面抓好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保障党代表充分行使权利。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四权”,不断开创党内民主建设新局面。

(五)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领域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和派驻党建联络员制度,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联系点的党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生产线”、“我为党旗增光彩”等活动,深入开展党员联系帮扶群众、党员承诺制等活动,扩大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两新”组织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生产经营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发展。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学习考察等方式,组织“两新”组织中的党务工作者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坚持党建工作服务于社区建设,服务于党员群众,致力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社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四进社区”活动,扩大党在城镇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不断增强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上,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