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民警与归正人员沟通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民警与归正人员沟通的调研报告

【摘要】任何罪犯,当他们服满刑期以后都将重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是愿意改恶从善的,继续危害人民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当他们回归社会后他们的主观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并不完全决定于他们的自身,还会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他们已经得到改造的思想有可能出现反复,他们过去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和恶习,有可能重新出现。特此我采用民警访谈、查阅资料以及和群众沟通,了解社区民警如何对待归正人员,如何处理与归正人员的关系,如何与归正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归正人员 社区民警 沟通

犯过罪错的归正人员和社会其他成员一样,他们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同时也有不同的性格、信仰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对他们进行帮助和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对这些情况都应该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尤其是作为社区民警,更需要改变普通人的观念,不能把回归人员看成“劳改犯”或者“劳改释放犯”,不能把他们当成监督改造的对象,而应该把他们看成享有公民权利的普通公民。

一、调查的背景

1.1归正人员回归社会的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动力。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社会生产水平总是有限的,社会需求总是大于现有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于是就包含着社会发展中自身的矛盾。

除此之外,社会动乱的时常出现,会破坏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生活条件危机,社会需求矛盾加剧,会产生大量犯罪现象;社会道德风尚遭到破坏,文化、价值体系解体,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力,部分社会环境出现不良倾向;个人社会化条件受到扰乱,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破坏和干扰因素,对犯罪个人造成不利改造因素,回归社会时不易消除犯罪意识,回归问题会受到更大障碍。

1.2归正人员回归社会的现状

从犯罪构成情况看,大多数犯罪人是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子女,而且青少年比例不断增大。青少年犯罪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在主观因素方面,矛盾心理表现更为突出。

目前,人口、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之一。社会人口、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犯罪、进而对回归社会发生着直接的影响。人口过剩造成的就业困难,造成的社会物质和精神资料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需要,会直接影响回归人员的回归。

二、归正人员心理状态

犯罪刑满前,即将由一个囚犯成为一个自由的公民,在这种两种身份的临界状态下,其心理结构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一些归正人员回归社会后,面临的首先是角色的变换,必然会出现新的心理反映。他们既有获得自由的喜悦,又有对回归社会后会遇到各种困扰的忧虑和焦急;他们有经过艰苦的劳动、严格的管束、系统的教育后所领悟的重新做人的向善愿望,又有潜藏在心灵深处的遗憾与忧怨。

2.1愉悦心理

犯罪在服刑期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他们过去在社会中担任的许多权利和义务无法行使,一旦获释,首先解除的是心理压力。公民正常权利的恢复,从精神上是一种很大的解放,

家庭中血缘关系角色的恢复会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温暖,社会交往中各种角色的恢复会使他们产生意志力量。

2.2困惑心理

刑释回归人员如果服刑时间较长,都会发生角色不清的问题,因而产生心理困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在不断地变革发展,对许多归正人员来说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要克服困惑心理就必须正确认识自我,改正自己的态度,调解自己的行为,而作为社区民警,有责任帮助归正人员解除困惑心理,尽快适应社会的期望,扮演好社会新角色。

2.3矛盾心理

归正人员一旦回归到大社会环境,一般都将扮演不同的多种社会角色,角色失调的矛盾心理是归正人员的普遍心理现象,有少数人员因为这种矛盾的心理而重新走向犯罪。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对外是环境的困难或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对内是角色心理准备不够或犯罪心理结构未除。

三、社区民警如何对待归正人员

在我调研的派出所里有一位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老杨”的社区民警。他不仅仅是一个民警,更是一个GCD员,即一名优秀的共 产 党员。据老杨所述在他所管辖的社区里,有24个归正人员,占总人数的23%。在老杨担任社区民警的这些年里,和居委会干部实行帮教管理制度,对辖区内的24名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先后为5名重点人口安排了工作,使他们个个遵纪守法,没有一人重新犯罪,社区内的流窜犯罪案件也大幅下降,治安秩序大为改观,深受所领导和社区群众的好评。

据所里老杨的其他同事称,在面对群众的困难疾苦时,老杨从不把它们当作分外的事。在许多人眼里,包括很多共 产 党员,劳改解教和刑满释放人员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惟恐避之不及。可老杨认为,依法打击惩治违法犯罪分子固然重要,但帮助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区、改邪归正同样重要,在他们坎坷崎岖的人生旅途中,社区民警应该成为指引其人生正确方向的航标。

多年来,老杨与形形色色的刑满释放人员打过交道,他由此总结了许多经验:身为社区民警一是要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懂法、知法、守法,从而矫正自身的不良违法行为;二是在生活上要对他们多加关心,在感情上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温暖;三是要帮他们办实事,解决生计问题。

在老杨所管辖的社区中有一居民龙建新,刑释解教后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爱人是残疾人士,一家三口生活无着落。得此情况后,老杨立即帮其与办事处联系,落实了工作,又帮他爱人申请办理了低保,使龙建新深受感动,成为了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恒久拉链有限公司职工王建从戒毒所回家后,为了防止他重新吸毒,老杨每周必上门询问情况,向他宣传法律知识,讲解毒品的危害,及时敲响警钟。如遇人不在家,就向其父母询问了解最近活动情况,防患于未然。像这类例子在老杨的身边数不胜数。

四、社区民警与归正人员的合理沟通

社区民警在与归正人员沟通的时候,除了了解归正人员的背景、基本情况以及其正常心态之后,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态度及其他行动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等等。要用平常人的心态去关注归正人员,用亲情关注他们,用真心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更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4.1用平常人的心态看待归正人员

不要用有色眼睛去看待归正人员,把他们看成享有公民权利的普通公民。一方面社会应该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保障归正人员能够享有公民的权利,妥善安置他们的工作,给他们

迈进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作为社区民警,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归正人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我国虽是一个法制国家,但是人们的法制观念还很薄弱,需要社区民警加强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尤其是面对归正人员,一定要加强法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就要用不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被看待成平常的人。

4.2用亲情关注归正人员

用亲情关注归正人员,认真为归正人员排难解忧,解决归正人员与他人间的纠纷,让他们体会到社区民警、政府及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社区民警老杨自担任片警以来,时常把社区群众看做自己的亲人,无时无刻不关心着群众安危。他对社区里的归正人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第一时刻赶到并帮助他们。只有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点点滴滴为群众谋利,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才能更好的和归正人员沟通,扶持归正人员走上正轨。

4.3用真心和爱心感化归正人员

用真心和爱心帮助他们,在与归正人员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满怀真心和爱心,只有这样,归正人员才能自愿并积极地和民警合作。社区民警也才能合情合理的和归正人员沟通。

五、总结

结束访谈,老杨师傅告诉我,身为民警,尤其是社区民警,首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自制力、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于归正人员沟通之时,这五种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有一颗包藏民心、始终为群众着想的心,这样才能做好群众归正,面对归正人员,要尤其用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 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问题专论 主编:杨世光、沈恒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1995

2. 我是一个新编社区警务教程 编著:展万程 群众出版社,2006

 

第二篇: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沟通

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沟通

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沟通

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沟通

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沟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