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报告题目:厌 学 症 案 例 报 告 姓 名:

所在单位:

1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最近不愿上学,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荆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厌学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荆某,女,小学四年级,11岁,独生子,身高1.5左右,体型适中。无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

3.心理测查结果: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

荆某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也不愿做作业。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

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 2

班主任反映: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奶奶反映: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上学真没意思。”到学校问老师在学校表现,老师说最近书写极差,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而且总说身体不舒服。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根据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

(二)问题主要表现:

厌学表现:家庭的特殊情况以及在校又不被他人及老师关心,而产生了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学习不主动等。

1、主观上看,他厌学是因为因为学习中遇到挫折,老师又不是很关心了解她。久而久之,对老师没了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

2、客观上看,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

3、家校联系不够密切,缺乏他人的关心。

(三)初步诊断:

荆某患有中度厌学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3

(一)最终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提升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正确面对现实。为后续的成长搭建健康的心理舞台。消除他的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其优点,运用激励策略,矫正他的厌学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具体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非理性思考,树立自信。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②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

2.近期目标:

1)使他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偶尔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摔倒了再爬起来,要学会坚强,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与教师及家长做好联系,多关心孩子,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让她们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理论:艾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荆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庭特殊,爸爸不务正业,妈妈不在身边,一直跟着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懂事了许多。因为家庭的特殊,导致她有些自卑,由于心情不好及前一阶段因身体不舒服休息过几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她不够了解,因为成绩下降及表现不够好经常被老师批评,从而感觉在同学面前及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

2.咨询时间和安排:前期每周一次,后期每两周一次。每次1小时。

4

七、心理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第1次心理咨询):2011.3.4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2)方法:

(1)会谈。

(2)心理测验。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3)儿童完成“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与 “一般性厌学焦虑测验(GAT)”,同时向其奶奶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尤其是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奶奶与孩子,并作出对问题的初步分析,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

(6)布置咨询作业

2.心理干预阶段:2011.3.11 “再现”事件。

1)请家长与孩子重新讨论孩子当初为啥不想上学,为什么在学校总感觉不舒服。 5

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怎么做,感觉如何”。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帮助孩子进行情感宣泄;

其二,让家长学会与孩子的沟通;

其三,顺势引导如何做可能会更好。

2) 请家长务必与老师面谈一次,以增进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3) 回想在事件发生前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3.结束咨询巩固阶段:2011.3.25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2)方法

(1)会谈;

(2)改变自我对话内容。

3)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①现在,荆某已经能够做到每天至少两次邀请同伴一起玩耍,变得活泼多了。 ②班主任老师请荆某担任英语课代表,收发每天的作业本。并安排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会改变自我对话的内容,即以较为正面的讯息来告知自己,从而,将否定的自我预言打败;

(3)基本结束咨询;

(4)进一步巩固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6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方的评价

1 、求助者的评价

1)我喜欢上学,因为老师喜欢我。

2)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

3)每天,虽然没有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可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

2、 家长的评价

1)孩子回家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学校里发生的事。

2)近来,没有什么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的。

3)看来,真应该多多关心孩子。

3、 老师的评价

1)上课常常抢着发言。

2)班级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六一文艺中汇演,她一连表演了两个项目,并且获得了全体师生的表扬。

(二)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

七结语

一般而言,小学生都是喜欢上学的。适应良好的学生,更是少有缺课的记录。如果一个向来学习表现正常的学生,告假次数突然增多,身为师长就得留意了,因为这背后的诱因很有可能与家长、老师的责难、训斥,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人际关系的冲突等有关。一方面,我们必须指正和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要体谅孩子的处境与需要,接纳他们“幼稚的想法”和过失,耐心地帮助他们度过成长关。

7

参考文献:

1 彭岩、丁春生编著。《孩子的小毛病不难改》。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xx年1月第1版 P151-P181。

2 蒋小明、孙成刚主编。《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集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P3-P41.

8

 

第二篇:一例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孩子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摘要:一位初一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产生躯体化症状,心理咨询师通过与父母及本人会谈、与班主任访谈,了解个人成长史,经过综合分析,剖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做出诊断,明确了目标,并针对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个性特点制定双方认可的咨询方案,在不同的咨询阶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咨询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社会适应不良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3岁,初一学生,父母均为普通员工,因为在学校感觉痛苦,无助,而恐惧上学,并出现一上学就肚子痛,呕吐、腹泄的症状而无法正常上课,在家已持续休息两周不能上课,并坚决要求父母转学。 近期遭遇的挫折事件:李某小学毕业后进入年级小班,自己及其家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新生到金州参加学军活动,因第一次离开父母,非常想家,第二天身体不适未能参加军训,到晚上流鼻血不止被父母接回家。开学一个月左右,李某回家向父母述说同桌吕某说脏话、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纪律、自己实在无法忍受他的行为,感觉非常焦虑,难受,无法学习,要求换座。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将其与这名同学调开,但李某每天仍觉得班级气氛不好,同学们都对她不够友好,同学之间彼此自私、冷漠,自己也没有朋友,每天在学校的心情都不好,并以上述各种理由不愿意上学。后来父母了解到,刚开学时,老师选了三名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当英语课代表候选人,李某是其中的一个,但因她胆小,对收作业和送卷子这样的事觉得为难,结果在确定正式人选时落选了,她对此事产生了情绪,一个月后李某到校开始说肚子疼,老师反映她经常上厕所,每节课都是最晚一个回来,后来发展到打铃后不能马上回到班级,有时甚至一、二节课也不回来上,老师找到并劝说后才能回去,如果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拍拍她的肩,鼓励和安慰她几句,这一天感觉就会好些, 1

但第二天还是不行,每天的课都上不全。几天后父母发现她发展到早晨起床就说不舒服,吃早饭时咳嗽,快到学校时就开始呕吐,勉强坚持进校后,也不进班级,放下书包就给父母打电话诉说心里非常难受,肚子疼得受不了,要求回家休息。父母带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排除躯体疾病,建议家长看看心理门诊。在心理门诊做了心理测验,医生反馈:焦虑水平高,给开了抗焦虑的药,母亲给吃了几次觉得无效,现在呆在家里已经二周多了,一提上学就发脾气,说急了就以死威胁,父母也已经做好转学的准备,但不知道孩子这样的问题转学后会不会利于问题的解决,不敢盲目行动,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主诉

和心理咨询师交谈中,李某讲述“不喜欢新班级的同学,觉得大家都对自己不好,感觉自己不被接纳,没有朋友”;“在学校呆着非常难受,不自在,学不进去,心情烦燥,有时心像碎了一样难受,感觉不放松,回到家后就觉得全身轻松,自由自在,不舒服的症状全都消失,很开心”;“但爸爸妈妈不知道我在学校有多难受,都以为我极度厌学,为逃避学习找借口,他们不关心我的感受,不能理解我的行为,有时还要我解释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清,一气之下我才赖在家里,感觉自己不能在这里呆下去受罪了。关于转学自己也很矛盾,我并不是真的想转学。”。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访谈班主任了解到:感觉李某交往能力不足,在学校很少和同学说话,独来独往,曾安排几个同学主动与她交往,但李某都显得很被动,和老师说话时也非常紧张,不敢进办公室与老师说事儿或请假,去拿卷子这样与人打交道的事觉得有困难。感觉李某内心非常渴望别人关注,支持她,称赞她,一旦老师不能总是注意她,照顾她,就会觉得不开心,另外同学有一点错误她都会非常生气,似乎总倾向把事情往坏处想,同学间无意的一句话,一件事她都觉得是针对她的。

四、个人成长史:(父母提供)

2

父母30多岁才要这个孩子,全家老小对她倾注了全部的爱,非常宠她。从小主要由奶奶带,为上学方便整个小学期间也一直在奶奶家吃住。父母回忆小时候奶奶总是担心孩子下楼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很少让孩子下楼,更不让孙女和别人玩。大一点的时候,有时父母让孩子下楼去玩一会儿,被奶奶发现后要很生气,要求下楼把孩子找回来,不然就不安心。那时孩子一直很健康也很聪明,只是后来感觉孩子每换新环境后适应期都比较长,小学四年级之后孩子说过没有朋友的事,但我们没重视,因学习一直拨尖,老师都偏爱她,自己很自豪快乐。在幼儿园就表现出一定的英语天赋,口语很好,老师很喜欢她,后来在盖伦学习英语,学习劲头特足,每次课都要第一个到,开门后要抢第一排坐,回家学英语也不知疲倦,成绩很突出。小学期间其它学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校、区优秀学生,是学校的骄傲。

交往方面似乎是从小胆子特别小,上幼儿园时,每天带的文具都没有了,有的被别人拿去,有的是掉在地上了,她都不敢去捡。一些人际交往的小事她做起来特别困难,比如让她给同桌打个电话问问作业,她坚决不做。现在我们发现她在与人打交道方面的确是缺乏经验,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一些小事,开学后与同桌相处成了大问题。每天上学都带着情绪,我们经常做她工作,给她出主意,可就是不行。

与家长交谈还了解到:孩子挺敏感的,胃肠比较弱,呕吐的症状以前也经常有,如生病后,或吃东西过急、过多时都会呕吐。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重大疾病史。

其它临床资料:

初次会面交谈,李某精神愉快,只是稍有一点紧张,开始说话时声音很小且有些抖,但和咨询师目光接触良好。在咨询师巧妙的切入,运用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共情、鼓励等技术后她很快放松下来,并主动开放自己,表达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丰富有感染力,肢体语言、表情丰富,有强烈的表达和表现欲望,思想深刻、成熟,说起话来象小哲学家。整个倾诉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言谈间不断流露出其实并不是不想上学了,只是自己的确觉得遇到了麻烦。“感觉象掉进了沼泽地,淤泥一下埋到我胸口, 3

几乎不能呼吸,我需要停下来调整,不然就要散架了,可父母和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我,不关心我的感受,以为我是厌学、惧怕学习。我不想别人把我当空气??。”

在首次会面交谈中咨询师根据前期获得的资料和李某当时的表现,果断运用存在人本主义的技术,不仅迅速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李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谈话结束前表示周一就要去上学,一定要战胜自己,“我不会在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中中途退出,那不是我的风格”。

会面交谈得到的相关资料:

1、学习成就感非常强,言谈中流露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充分认可和十足的自信。

2、从小争强好胜,盛气凌人,盯别人缺点,“他们都是小蚂蚁不值一提”。

3、缺乏交往,没有朋友,下课时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主要原因是自负、盛气凌人,五年级时唯一的一个“傀儡随从”因不被她尊重,也与她绝交,心里很难受,但假装作不在乎,她当时大喊“我才不会在乎你这样的朋友呢。”

4、心里难受始于五六年级,"我经常站在树下,一个人,看着同学们在一起玩,他们玩得开心,我非常伤心,感觉很孤独,心理常常象刀割一样。后来连站在树下的勇气都没有了,就呆在教室里不出去,有一次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出去玩,我很想说我连下楼的勇气都没有了。当时学习好,我不想表现我的软弱,我尽量表现得很不在乎他们。现在想一想由于学习好,不把同学放在眼里,很伤人,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我。”

5、“六年级时因生病同学们主动来问候,关系缓和。同学们对我的好让我小学最后半年过得最幸福,最快乐,那半年我的成绩也相当出色,所向披靡,最终考上我理想的学校。也许是那段日子太美好了。所以来到新 4

环境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没有小学的班级好,心理非常难受,有时心理明白但控制不了情绪。”

6、临床观察有社会交往退缩,多疑,敏感、被动、自我中心,依赖性高,易受暗示,在高度压力下可伴有躯体症状,主观不适感强,临床观察和通过会面交谈与调查所获资料基本一致。

四、评估与诊断

依据心理“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和心理问题的程度鉴别标准,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躯体疾病历史、家族精神病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和神经症。来访者的心理及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有不良的认知倾向;

2.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表现在与老师、与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上;

3、与具体情境相对应的焦虑情绪和躯体化症状。

4、心理脆弱,对挫折事件反应过度,经验和能力不足,缺乏应对策略。 对问题的认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恐惧、退缩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效率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不良行为模式,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一些不合理因素。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调整,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不良个性的形成,也极易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5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减轻并逐步消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躯体症状(过度紧呕吐);能够正常上学,拥有和谐正常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新集体。根据调整情况,逐步延长在校学习时间,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并逐步赶上教学进度,保证学习基本不被落下。

(二)具体目标:

1、疏导不良的情绪,了解问题的症结,树立信心。

2、进行放松训练,缓解、控制和消除紧张情绪和躯体化症状。

3、调整自我认知,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恢复自信。

4、调整错误的认知结构,对一系列固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纠正。

5、进行人际交往训练,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主动交往,改善社交状况。

6、讨论家庭教育,改善教育的错误,提高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改善家庭过度保护,溺爱缺乏规则等不良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和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存在人本主义、行为治疗和合理情绪疗法。

分析:从李某发病起因看,似乎是学军退出,错过了融合期,又遇到有不良行为的同桌,引发焦虑,其间同学和老师的社会支持不够,导致对 6

新集体新学校评价低,继而又出现英语课代表落选等一系列叠加性的社会性压力最终造成了心理问题。但经过交谈和调查发现,社会性压力背后深层的原因是李某从小的一顺百顺的成长经历,老师、家长“一好百好”的评价方式,父母长辈自幼过度保护、溺爱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形成的错误的认知结构、某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因素、孱弱的身体素质和较低的挫折耐受力。由于环境的变化,压力事件又接二连三,超过了她的适应能力,加之她本人不愿主动用语言表达,没有知心朋友,父母忽视,不理解持续时间较长,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渲泄,冲突得不到缓解,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胃肠自幼较敏感,是个弱化器官,最终导致了不断呕吐的严重的躯体化症状的出现,由于症状的出现引起了老师和父母的关注,填补了她的部分心理空白,于是症状得到强化和固定,这在后来的咨询中症状的奇迹般消失和一旦父母支持不足就又反弹的临床表现上都可以得到验证。

应该说李某的问题暴发在中学,但问题的形成和累积却在幼年;虽然与诱发事件和学校处境直接相关,但根本原因在自身的不良认知结构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身心;心理问题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这些深层的心理性压力源不排除,问题将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面临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思维和方法对待。必须辅以家庭交谈,家校配合,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综合方法,才能最终达到好的效果。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情绪和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个性特征中还明显存在着一些相当积极的因素,善良、正直、耐力、乐观、自信、同情心、善内省、高成就动机等,这些特质和能力曾经一度使自己在学业上永往无前,所向披靡,达到辉煌,也曾经帮助她尽全力克服了童年期人际交往,课外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挫折,这些优势和潜能同样也可以迁移到目前的人生难题的解决上来,她完全有能力发展。加上自己又有很强烈的调整愿望,对问题一定的分析和领悟能力,年龄较小,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7

具体咨询过程:

目的:收集资料,作出诊断,并对其目前的问题和症状进行解释说明。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交谈

过程:询问基本情况;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的同时,主要引导她探寻自己在成长历程中对挫折事件的应对方式和成功体验,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信心和战胜自己的勇气;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做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楚“现在我为什么会这样“,正视问题的同时,树立解决的信心。

第1次到家里咨询效果非常好,孩子周一就上学了,而且没有呕吐症状,放学后对母亲说,“妈妈,我好像感觉自己又行了。”经过与班主任协商,孩子暂时上半天课,之后孩子连续上学一周,但按约定只是上半天课,下午回家自习。其间有一次有症状反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父亲对她每天要丢半天课流露出不满和焦急的情绪。

第2次咨询: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8

2)讨论“情绪表达方式”“挫折事件”应对策略

3) 加强亲子沟通。

方法:交谈

父母与孩子交流了“课代表罢免”等事件,充分让孩子表达。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详细谈了孩子的情况,班主任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及当前问题的实质,对孩子有更多的积极的关注,并降低对她的要求,孩子感觉很好;心理老师与孩子就“别人对我的好??”“我对别人的好??”谈“人际交往”原则等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的觉知。

放松训练“腹式呼吸”指导,讨论情绪表达和挫折应对的方法,促进领悟。

第3次 :

目的:学会合理评价学校事件;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简介ABC理论,以具体事件为例分析事件、信念与行为、情绪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同学及父母;

第4次 目的:突破“挫折应对”提高挫折阈限,强化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第5次 阶段小结,巩固咨询效果;

第6次 处理移情,指导父母。

方法:会谈

第7次 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角色扮演” 9

??

阶段评估:到学期结束李某已经能够尽量参加班级、学校的集体活动,还参加了班级联欢会,观看学校文艺演出,自愿参加了期末考试,除英语成绩较好,另两门功课成绩比较低,但能够接受,并以能参加考试而感到很自豪。自我评估:“我收获了自信和勇气,父母和我的步调基本一致,父亲有时还是不信任我,表示怀疑,但我已经不那么气愤了。” 咨询中期:????

第20次:阶段小结。制定下一步的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商讨并制定假期自我调整计划。

过程:通过李某、父母及咨询师的总结,肯定了成绩,树立了信心,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统一了认识。经亲子协商制定了假期计划,确定了的主要内容:将初一的功课补上,坚持参加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学习表演,锻炼自己的胆量和体质,增加与陌生人交往的经验和与父母沟通的能力,读书和旅游观光。

咨询者反馈:开学后李某主动来汇报自我感觉都很好,觉得自己对别人的认识也改变了许多,假期在补课班结识一个最好的朋友。对班级的印象也有大的转变,觉得老师不在时,自习也很静,以前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所以觉得环境特别吵。

咨询师评估:说话声音明显有力量,笑容多了,走路更有活力了,也更自信了,对这学期的学习有一定的信心,但也有一定的顾虑担心落课太多跟不上。

父母反馈: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了,变得独立了,能自己下楼买早点,能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几乎不给父母打求助电话了,父母有时故意逆着她时也不那么生气了,对别人也不那么苛求了。

10

班主任反馈:开学初,表现很好,大部分时间能坚持上满课,答应作班级的班报编辑,承担部分工作;经过同学的鼓励到前面去主持“班级午检”当众发言,情绪愉快,有成就感。

初一下学期:

第?次:20xx年3月8

讨论生活中对挫折事件的应对,继续强化合理的信念。重点讨论学习和考试的看法,减轻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想像制敏”练习。 第?次:20xx年4月

咨询师分析和总结。本人回顾和总结。讨论长远目标。(以下摘自她自我总结中对自己问题的分析)

“其实我的问题已经很久了,虽然是上了中学后才感觉一下子什么都不行了,快要崩溃了,其实早在小学时我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是的,只不过当时感觉它像是一串鞭炮,它的导火索非常长,我当时已经看到它燃烧,但没有上去踩灭,我没有采取行动,因为我不能确定结果是怎样的,我以为它也许会像一个礼花,可结果当它爆炸时,把我自己给炸坏了。我小学时学习上是很成功的,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很失败。而现在学校是培养全面的人,学校的活动很多,很多事,包括教学中都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配合着做许多事,比如“英语课要经常和别人对话”,平时要同学一起主持午检,每个人都要轮流作值日班长,语文课每人都要上前讲成语故事、二分钟演讲,课下还要一起办板报,每个课代表都有两个人,他们有分工有配合等等,而这些事都不是老师看谁好就让谁做而要主动去争取,没有人会考虑你过去都有什么样的成绩,没有人会把机会放到你手上,我小学时也参加过一些活动但都不是这种方式,来到这里对我来说每天都面临挑战,所以开学初我一方面觉得被忽视,一方面又觉得压力很大,应付不了??。”

李某对自己的呕吐症状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因为父母不关注我的心情,不会因为我内心痛苦就允许我在家休息,又想到我表哥有时就是 11

因为肚子疼在家心安理得的休息,所以就非常希望自己也能真的生病,一天晚上,一次性吃了十多片药,然后就暗示自己快吐吧,快发烧吧。结果果然很灵,自己去卫生间吐了很长时间,父母亲都慌了,都非常心疼我。第二天去学校时我也暗示自己,快吐吧,结果就真的吐出来。

后来能上课了,肚子也不疼了,可每当在校遇到困难时,我还是想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会允许的,我只有说肚子疼得实在受不了了,他们才可能会同意,因为只有我真的病了,他们才能同意我在家休息,这样才是合理的。所以每次我都是这样说,其实我是在说谎,虽然我心情难受时肚子也确实会有些不舒服,但并没有痛的受不了??因为身体不好而呆在家里,大家的心里都好受些??。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我不是特别在意别人是不是重视我了”;“妈妈始终鼓励我,也很理解我,父母为我做了很多”;“我这几个月的闹腾还是有收获的” ;“我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可以谈话的朋友了”“原来我觉得时间那么慢,最近我感觉时间真是太快了,一眨眼我的春天也要到了。”“我现在觉得不转学是对的。”;“我已经敢参加月考了”。

“孩子变的更勇敢、坚强了”;“孩子回家后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很自觉的做作业了”。“和同学有矛盾时她也能意识到自己有错” ??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近期谈话: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焦虑的情绪和社会退缩行为,提高了抗挫折能力和学习适应性水平。

20xx年5月:目前,李某自觉在校心情变得平静,坦然,躯体症状消失,学习状态很好,遇到学习任务较多时仍觉得有压力,但能积极面对,能上全天课,身体素质仍不是特别好。

12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8 月第一版.

[2]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 .民族出版社,2005 年8 月第一版.

[3] 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 .民族出版社,2005 年8 月第一版.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