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陈列柜试验报告

“机械原理认知实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组号: 本组人数: 时间: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简述对机械原理课程学科特点的初步认识;

四、从柜中思考题中选择3-5个你感兴趣的题目,思考答案;

五、.通过参观学习得到的启示或体会;

六、.提出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设想或新建议。

 

第二篇: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

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比例尺

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五、         思考题

1.一张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能否任意选择?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六、实验报告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齿廓曲线的原理;

2.了解齿廓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了解刀具径向变位对齿轮的齿形和几何尺寸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

2.剪刀、绘图仪;

3.圆规、三角尺、两种颜色的铅笔或圆珠笔(自备)。

三、         实验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之间保持固定的角速度比传动,好象一对真正的齿轮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制得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的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包络线的形成,我们用范成仪来模拟实现齿轮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切削”过程。

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半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上的轴心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凹槽内嵌有两条钢丝3,钢丝绕在凹槽内,其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两条钢丝的一端固定在圆盘2上的B、B点,另一端固定在拖板4的A、A点,拖板可水平方向移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条刀具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有刀具的小拖板5,转动螺钉7可以调节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齿轮范成仪中,已知基本参数为:

1.齿条刀具:压力角,模数

             齿顶高系数,径向间隙系数

2.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

四、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基本参数分别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直径db、最小变位系数xmin,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1和da2、齿根圆直径df1df2,将上述六个圆画在一张绘图纸上,并沿最大的圆周剪下制成被加工齿轮的“毛坯”;


图2——1    齿轮范成仪结构

2.把齿轮“毛坯”安装到范成仪的半圆盘上,注意对准圆心;

3.调整刀具,使其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此时刀具处于“切制”标准齿轮位置;

4.“切制”齿廓时,把刀具移向范成仪的一端,然后每当刀具向另一端移动一个不大的距离(2~3mm),描下刀刃在图纸上的位置,直到形成两个完整的齿廓为止;

5.调整刀具的位置,使其中线远离轮坯中心。移动距离为避免根切的最小变位量mx,即刀具顶刃与变位齿轮齿根圆相切。重复上述“切制”过程,得到两个完整的变位齿轮齿廓,为便于比较,此齿廓可以用另一种颜色画出。

五、        思考题

1.根切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根切?

2.比较用同一把齿条形刀具加工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下述几何参数的变化:、m、d、da、df、db、ha、hf、S、Sb、Sa、Sf、e、P。

3.这两种齿轮的齿廓曲线是否全是渐开线?

六、        实验报告

1.已知参数

齿条刀具:模数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顶隙系数

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d=

2.计算结果

实验三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通过测量和计算,熟练掌握齿轮各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被测齿轮一对;

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3.机械零件手册;

4.渐开线函数表、纸、笔、计算器(自备)。

三、        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通过计算得出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渐开线直齿圆柱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顶高系数ha*、径向间隙系数C*、变位系数x。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啮合角、中心距a。

以上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如下:

1.测定模数m和压力角    如图3——1所示,当量具在被测齿轮上跨K个齿时,其公法线长度应为

若所跨齿数为K+1时,则公法线长度为

所以                                      (1)

有因为

所以                                         (2)

Pb为齿轮基圆周节,可以从(1)式中求得,由齿轮标准可知,可能为150,也可能为200,故分别用150和200代入式(2),算得两个模数,取数值接近于标准模数的一组m和为被测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

为保证量具的卡脚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所需的跨齿数可参照表3——1。


图3——1    公法线长度测量示意图

表3——1    跨齿数

2.测定变位系数x

与标准齿轮相比,变位齿轮的齿厚发生了变化,故它的公法线长度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不等,两公法线长度之差为

设WK为被测齿轮跨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WK为相同模数m,齿数Z和压力角的标准齿轮跨K个的公法线长度,所以有

即                                             (3)

式中WK可以从机械零件手册查出,将WK的值代入式(3)中即可求出变位系数x。

3.测定齿顶高系数ha*和径向间隙系数C*

根据齿根高计算公式                        (4)

式中df为被测齿轮齿根圆直径,可用卡尺测得,然后求得齿根高。

另一齿根高计算公式                   (5)

式中ha*和C*为未知,因为不同齿制齿轮的ha*和C*均为标准值,故分别将正常齿制ha*=1.0、C*=0.25和短齿制ha*=0.8、C*=0.3两组标准值代入式(5),取最接近hf值的一组ha*和C*为所测定值。

4.  测定啮合角和中心距a

如所测定的两个齿轮是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则根据所测得的这对齿轮的变位系数x1和x2,按公式(6)和(7)计算出它们的啮合角和中心距a。

                           (6)

                                   (7)

实验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定这对齿轮的实际中心距并与计算结果比较,求出中心距误差,测定方法如图3——2。


图3——2    实际中心距测定示意图

       首先使这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然后分别测量齿轮内孔的直径及尺寸b,由此得:

                                           (8)

四、        实验步骤

1.数出齿数,按表3——1查出跨齿数K;

       2.分别在每个齿轮的三个位置测出公法线长度及齿根圆直径,算出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逐个计算齿轮参数,填写实验报告。

五、        思考题

1.两个齿轮参数测定后,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啮合及传动类型?

2.测量齿根圆直径时,对于齿数分别为奇数和偶数的齿轮测量方法有什么

不同? 

标准齿轮单位模数的公法线长度                              (mm)      

六、        实验报告

实验五    回转构件的动平衡

一、        实验目的

1.巩固和验证回转件动平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补偿质径积式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

1.补偿质径积式动平衡机;

2.试件;

3.平衡质量(螺钉、螺母、橡皮泥等);

4.
普通天平、量角器、活动扳手。

图5——1    动平衡机的结构原理图

三、        实验原理

理论上已经阐明:质量分布不在同一回转面内的回转构件的动不平衡,都可以认为是分别处于两个任选回转平面内向径分别为的两个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因此,在实验中分别测定所选两平衡校正平面内的不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相位,并给予校正就可以达到要求的动平衡。

图5——1为动平衡机的结构原理图。框架1经弹簧2与固定的底座3相联,它只能绕道OX轴摆动构成一个振动系统。框架上装有主轴4,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电动机14通过皮带和皮带轮12驱动,主轴4上装有齿轮8,与齿轮5齿数相等,相互构成交错轴斜齿轮传动。齿轮5、圆盘7固定在轴9上,圆盘8随轴9转动,还可通过调节手轮17沿轴9上下移动,由此而改变两圆盘间的距离由指针16指示,,圆盘7、8的大小、质量完全相等,上面各装有一质量为的重块,质心都与其回转轴相距,但相位差,因此,当圆盘7、8转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便构成一个可调的力偶矩,它与框架振摆平面间的夹角以表示,轴9上端的指针15即用来指示的作用平面和方向,指针相对圆盘的指向即为的转向,齿轮6还可以沿主轴4移动,移动的距离与它的轴向宽度相等,比齿轮5的节圆圆周要大,当调节手轮18,使齿轮6从左端移动到右端时,齿轮5和轴9可以回转一周以上,以此调节瞬时的值。

实验时,将待平衡的试件10架于两个滚动支承13上。通过挠性联轴器11由主轴4带动,此时试件的不平衡质量可以看成在所选的两平衡校正面内,向径分别为的两个不平衡质量。平衡时,可先令校正面通过振摆轴线OX。当试件转动后,面上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矩为零,不引起框架振动;而面上的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对于振摆轴线OX形成力矩使框架发生振动,其大小为:

振幅可由指针20指示。与此同时,主轴4带动齿轮5、6,因而圆盘7、8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对于OX轴的力偶矩分量为,也直接影响框架的振动,此即用补偿质径积产生补偿力偶矩的一种方法。

      

使框架振动的合力矩大小为:

      

当M=0时,框架便静止不动。所以有:

      

或 

满足上式的条件应为:

                                                 (1)

                                                         (2)

       因此,通过移动圆盘8和齿轮6调节值,可使框架静止不动,此时将动平衡机所指示的值代入以上两式,即可求得的大小和相位。在本实验中动平衡机的是已知的,试件的两平衡校正平面是预先选定的,故值也是已知的,故式(1)可写成

                                                      (3)

式中=常数

当选定所加平衡质量的向径后,的大小便为:

      

根据读得的值便可直接求出值。

       图中重块19可在框架1上移动,作为调节整个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之用,使实验时框架接近共振状态,以便提高平衡精度。

       测量另一个平衡校正面内的不平衡径积并求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时,其原理同上所述,只需使面通过框架振摆轴线OX轴即可。

四、        实验步骤

1.记录本实验台系数c;

2.开机,使一校正平面通过振摆轴线OX轴;

3.移动重块19,使框架振幅最大;

       4.加补偿力矩,先调节手轮17,使有一定读数,框架振动。然后调节手轮18,观察指针20。由于试件与圆盘转速相等,故变化频率相同。当调节到时,同向,两力矩正向叠加,框架振幅最大,当时,两力矩反向叠加,框架振幅最小;如此反复调整数次,至指针20基本不动,框架振动消除。

       5.读出的值,确定应加平衡质量的相位和安装时的回转半径

6.根据式(4)由c、的值算出

7.根据所得的大小和相位,将试件在面内校正,然后使为零。开机、观察平衡效果。

8.测试另一校正平面,步骤同上。

五、        思考题

1.动平衡实验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试件?

2.试件经动平衡后是否还需要进行静平衡试验?

3.简述执行实验步骤7时,校正平面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