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电学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发光二极管电学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测量LED正常发光的电流范围;

2、测量各种LED正向导通电压。

3、测量各种LED烧毁的最小电流。

实验仪器

1、万用表;

2、10 ?/0.25W电阻1个,5k ?电位器(502)1个;

3、φ3mm红、黄、绿、兰、白LED各1个;

4、φ10mm红、黄、绿、兰、白LED各1个;

5、直流电压源(+5V)。

实验原理

1、LED简介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可见或非可见辐射光。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禁带宽度不同,因而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红色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一般为650~700nm,黄色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一般为585 nm左右,绿色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一般为555~570 nm。

 

图1  PN结的电致发光   (a)零偏压,(b)外加正向偏压VF

 

图2 磷化镓发光二极管

(a)管芯截面图    (b)封装后的磷化镓发光二极管

按其使用材料可分为磷化镓(GaP)发光二极管、磷砷化镓(GaAsP)发光二极管、砷化镓(GaAs)发光二极管、磷铟砷化镓(GaAsInP)发光二极管和砷铝化镓(GaAlAs)发光二极管等多种。按其封装结构及封装形式除可分为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塑料封装、树脂封装和无引线表面封装外,还可分为加色散射封装(D)、无色散射封装(W)、有色透明封装(C)和无色透明封装(T)。

2、LED参数

发光二极管的两根引线中较长的一根为正极,应按电源正极。有的发光二极管的两根引线一样长,但管壳上有一凸起的小舌,靠近小舌的引线是正极。按发光管出光面特征分圆型、方型、矩型、面发光管、侧向管、表面安装管等。最为常见为圆型,其直径有:分为φ3mm3mm、φ4.4mm、φ5mm、φ8mm、φ10mm等。国外通常把φ3mm的发光二极管记作T-1;把φ5mm的记作T-1(3/4);把φ4.4mm的记作T-1(1/4)。

发光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约5伏;最大工作电流与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大小有关,φ3mm的发光二极管,最大工作电流为20mA;φ4.4mm的发光二极管,最大工作电流为40mA;φ7.8mm的发光二极管,最大工作电流为120mA;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如图3所示。

图3 导通压降与颜色和电流的关系

      从图3可见,红色发光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最低,约为1.8V~2.0V左右;黄色的正向压降次之,约为2.0~2.2V,绿色的压降为3.0~3.2V。

它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很陡,使用时必须串联限流电阻以控制通过管子的电流,否则电流过大会烧毁LED。限流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E为电源电压,VF为LED的正向压降,IF为LED的工作电流。

 

LED(发光二极管)是pn结,LED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I-V特性);还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外加正偏压表现低电阻,反偏压为高电阻。

实验电路

LED伏安特性测试电路

发光二极管正向导通,当达到导通电流时,二极管发光,当电流过大,发光二极管会烧毁。实验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 实验原理图

实验步骤

1、将RW1电阻调至最大,按图4连接,图中LED使用红色发光二极管。观察红色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将此时流过LED的电流和LED两端的电压记录在表1中。

2、将RW1缓慢调小,进行测试,数据填入表1中。注意记录刚亮、亮、极亮、烧毁五个状态的电流电压值。


实验数据与分析

表1  φ3mm 的LED V-I特性和发光状况

表2  φ10mm 的LED V-I特性和发光状况

分析:由实验数据表得出,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

 

第二篇:实验二-发光二极管P-I特性测试实验

常用光纤器件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二  发光二极管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

2、了解发光二极管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

3、掌握发光二极管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发光二极管平均输出光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

2、根据P-I特性曲线,计算发光二极管斜率效率

三、预备知识

1、了解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激光器的异同点

四、实验仪器

1、ZY12OFCom13BG3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FC接口光功率计                                           1台

3、850nm光发端机(HFBR-1414T)                              1个

4、ST/PC-FC/PC多模光跳线                                    1根

5、万用表                                                   1台

6、连接导线                                                20根

五、实验原理

半导体光源主要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器(LD)两种。LD已经在上一个实验介绍过,本实验主要是介绍LED。

发光二极管(LED)结构简单,是一个正向偏置的PN同质节,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辐射复合发光,称为电致发光。发光二极管(LED)发射的不是激光,输出功率较小、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发射角较大(≈100°)、与光纤的耦合效率较低。其优点是:寿命很长,理论推算可达108至1010小时,其次是受温度影响较小,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线性关系较好,价格也比较便宜,驱动电路简单,不存在模式噪声等问题。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做为中短距离、中小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发光二极管(LED)而言,自发辐射产生的功率是由正向偏置电压产生的注入电流提供的,当注入电流为I,工作在稳态时,电子-空穴对通过辐射和非辐射复合,其复合率等于载流子注入率,其中发射电子的复合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光子产生率为,因此LED内产生的光功率为

                                  (2-1)

式中,为光量子能量。假定所有发射的光子能量近似相等,并设从LED逸出的功率内部产生功率的份额为,则LED的发射功率为

                         (2-2)

ηext亦称为外量子效率。由2-2式可知,LED发射功率P和注入电流I近似成正比。这说明LED的P-I曲线线性度好,调制时动态范围大,信号失真小。

该实验测量其电光转换特性(P-I特性),工作电流不同的时候,输出功率也不同,基本上是成线性关系。

图2-1 LED发光二极管P-I曲线示意图

实验中发光二极管电流的确定通过测量串联在电路中R110的电压值。电路中的驱动电流在数值上等于R110两端电压与电阻值之比。实验中先用万用表测出R110的精确值,计算得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然后用光功率计测得一定驱动电流下发出的光功率,从而完成P-I特性的测试。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不可大于60mA,否则有烧毁发光二极管的危险。

2、由于光源、光功率计、光跳线等光器件的插头属易损件,应轻拿轻放,使用时切忌用力过大,不可带电拔插光电器件。

七、实验步骤

1、将光发模块中的可调电阻W101逆时针旋转到头,使数字驱动电流达到最小值。

2、拨动双刀三掷开关,将BM1、BM2选择在中间档,即将R110与电路断开。

3、用万用表测得R110电阻值,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4、拨码开关BM1和BM2分别拨到数字和850nm档,选择850nm数字驱动电路。

5、用ST-FC光跳线将850nm光发端与光功率计连接,并将光功率计选择波长850nm档,连接导线T504(数字信号源模块)与T101。

6、接好电源,先开交流电源开关,再开直流电源开关,即按下K01,K02 (电源模块),这时电源指示灯全亮。

7、接通光发模块和数字信号源模块直流电源(K10与K50),并将K501,K502,K503拨为全“1”。

8、用万用表测量R110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103,黑表笔插T104)。

9、慢慢调节电位器W101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2-1,测量精度为0.1uW。

表2-1  LED的P-I特性测试表

                   

10、做完实验后将拨码开关BM1和BM2拨到中间状态,然后依次关掉各直流开关,以及交流电开关。

11、拆下光跳线和光功率计,拆除连线,将实验箱还原,将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

八、实验报告

1、字迹工整,原理分析透彻

2、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相应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分析P-I特性曲线意义。

3、对实验结果以及误差分析正确

九、 思考题

1、说明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比较分析发光二极管与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的区别。

2、环境温度的改变对发光二极管P-I特性曲线有何影响?

3、发光二极管P-I特性曲线是否严格线性?为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