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书报告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感觉的源泉,而经验批判主义是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感觉是物质的源泉,两者是完全对立的。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细致地分析了经验批判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性,是为了粉碎俄国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世纪初期的俄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革命失败,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了很多修正主义者。列宁的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的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唯物主义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而唯心主义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在认识论方面,经验批判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对立的。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主张感觉第一性,否认感觉是有机体的技能和属性。它认为质量和运动构成心理体验,而实际上体验只是物质的特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马赫的“要素论”实际只是换了说法的唯心主义,混淆了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质。而且马赫否认人脑是思维的“住所”,否认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新术语和新诡辩并不能消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只是想要掩盖这个对立。经验批判主义的最终结果也只能导致唯我论。

在对真理的认识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也是完全对立的。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客观真的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唯物主义感觉论坚持外部世界是感觉的源泉,承认客观真理。唯心主义感觉论则否定外部世界是感觉的源泉,否认客观真理。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人类对客观真理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会受到历史背景和环境等影响,但是客观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人类可以不断地向客观真理靠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重要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而经验批判主义则把实践从认识中排除出去,认为理论不受实践的影响。

列宁说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到的,它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经验,但对经验的来源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义把客观事物看作经验的内容,把经验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映象。唯心主义否认经验的客观源泉,把经验看作心灵的产物。

在对现代物理学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上,列宁解释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物质结构学说的变化并不影响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哲学物质概念是个认识论范畴,它揭示的是物质和存在的关系。物质结构学说是个自然科学问题,它只与物理世界本身有关。作为哲学概念的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永远不会陈腐的。

最后,书中指出马赫主义实质上是为某些社会阶级服务的,哲学党派的斗争,实际上是社会阶级斗争的反映。

如何认识世界反映出我们如何做事,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有时候不小心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范畴,所以需要在迷惘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大脑,重新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进入唯心主义,在认识世界和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清醒。

 

第二篇:法团主义读书报告

法团主义读书报告

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不是明白什么是法团主义?什么是多元主义?什么是自由主义?又或这些理论观点有何分歧等此类问题,而是我在此书论述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和社会事实中,并受到法团主义理论的启发,联想起当前中国转型时期正经历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我对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是我对本书部分内容所涉及的部分理论和观点的简要概括

一、法团主义和自由主义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上。法团主义认为国家在工业政策方面充当干预社会生产和福利事务的双重角色。法团主义特别突出组织和社会集团的作用。因此,所谓“双重国家角色”,法团主义主要指的是,在工业政策方面国家干预社会生产和福利事务的角色。与自由主义时期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利益的分化不再主要是以横向的阶级为基础,而是以纵向的产业和行业为基础;二是国家变得拥有有自身的逻辑,开始独立于各个社会利益团体(四、法团主义视野中的国家88页)。

二、在此书中反复论证了多元主义利益表达模式的弊端,其中有各利益团体为争夺对政府的影响力而相互排挤,结果力量弱小的利益就的不到真正的表达;其次,各利益团体只代表自身利益,对社会公共利益缺少担当,结果是以利益团体为个体单位,形成更高层次的“集体行动的困境”。针对弊端法团主义的方案是,

(1)以行业为单位,将利益代表垄断化,原先同行业内的多个利益团体整合进入新法团的层级秩序。(2)法团内部实行自我管理,“整理成员的利益而不是单纯代表成员的利益”。通过自我管理,“利益团体接受了公共利益的价值,不是仅仅把眼光放在自我利益上”(3)最后,法团和国家之间建立起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法团向国家提供咨询,提出利益诉求;国家也对法团进行管制。这样,法团就解决了多元主义利益表达的弊端:通过利益表达的制度化,使每一种利益都有了平等有效的表达机制;国家的独立和权威也保障了基本的公共利益。(五、协调组织化利益109页—126页)

三、法团主义认为法团主义政制与社会从历史中传承的结构有关,或者说法团主义的产生需要依据相应的社会结构。美国的利益集团和欧洲的利益集团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利益团体不仅影响政治,而且被政治的特性所构成。并且依据不同的社会结构,法团主义者总结了三类主要的理念模型(同意型、权威型、松散的合约型),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行条件,反映了三类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结构。

此外,本书认为美国政治秩序是多元主义模式,而法团主义思想和实践与欧洲经济社团的集权化、雇主联合会的建立、组织良好的工会运动的发展、集权化的工会联盟的出现以及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增强等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近来西欧法团主义倾向已经表现为中央工会和产业组织共同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扩大了民主,还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以上只是一些书中观点的罗列,但我总是感觉本书的一些主要理论概念含混不清,我看了几遍想概括出来,但都没有成功,如法团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等,也可能是理解水平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