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期,我们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政策、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当前春耕备耕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今年,中央和省委继续在加大农业投入等方面拿出了许多“真金白银”,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整个农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的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就我市而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我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全市标准农田不到50%,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

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另一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沉重镇村债务像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镇村头上,就赤壁市而言镇村债务仍然很重,通过去年的多法化债,债务仍高达4064.61万元,其中债务最多的村达到100多万元,镇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

3、农村土地纠纷不断,二轮土地延包完善工作较困难。

由于好政策给农业带来了很多实惠,农村土地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今天的抢手货。土地的一轮承包已过去30年,二轮延包也过去七八年,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土地多年来不值钱,土地和承包者之间的经营关系没有理顺和规范,而造成当前大量的土地纠纷问题,再加上由于过去的二轮延包极不规范,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所以二轮土地延包的完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市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6、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7、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解决“四难”,建设“四网”。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在抓好通乡油路建设的同时,利用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彻底消灭断头路、泥巴路,实行桥涵闸配套,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道路硬化网络。二是加大“三建三改”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实施好“人畜饮水”工程,今年初步完成全市40%以上村的供水管网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逐步建起农村自来水供水网络,让农民用上卫生安全的饮用水。三是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年选择1至2个乡镇办合作试点,健全规范村级医疗机构,解决农民小病不就医,大病难就医的问题。四是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网的覆盖面,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延伸互联网信息到农村,设立村组信息中心户,采用高科技手段为农民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在“四网”的在建设中,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建设。把农村小康建设、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等资金捆绑在一起使用,提高投入效益。“四网”建设分层次推进,每年选择几个有基础的乡镇,实施好一两个项目,花3—5年的时间建设农村“四网”。同时,抓好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大力推行“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把水利经营推向市场,利用民间资本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2、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把农业税免征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去年我市开展了合村并组工作,全市247个行政村已合并为149个,减少村干部750人,今年重点抓好组的合并,力争合组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把减人、减事、减支落到实处;村组合并完成后,将村干部纳入财政供养,每村财政供养三人,按村的大小不同每村每月财政支付村干部工资1000至1200元,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村组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落实好“双代管”的有关政策;努力化解村债务,要采多法化债,今年再化债30%;继续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经营能力。从今年开始我市将突出林纸、粮油、茶麻果和水产等“四大产业”重新进行部署,从基地建设到龙头兴建到市场开发,高起点规划,加速度发展,使我市农业综合经营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对产业化经营的领导。按“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激励政策,一抓到底”的方案抓好产业化经营,二是培植壮大产业龙头。加快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逐步扩大赤壁晨鸣集团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万吨的产量;重新运作好林纸公司,使其在竹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粮油产业和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上,按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培植加工大户,引导加工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以企业群组建联合体形成大龙头、大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和“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发展以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协会延伸产业链,扭紧农户与企业和市场的利益关系,网络更多的农户,逐步形成真正意义的产业化经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从财政列支100万元建立一个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化经营绩效挂钩、科技推广、检查评比、外出考察、名优申报、产品宣传、办公经费等,对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按照省里提出的“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组建农业科技网络,开展“科技承包”,培育村组

“科技明白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农机、水利维修服务团下乡巡回服务。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5000人以上;加快推广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稻鹅共育、秸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养殖业高产优质配套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减灾等十大增产增效适用技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实行“五包一赔”,要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立农机、农资、农技、农金一体化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做到市有配送中心,镇服务公司,村有分支机构的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

5、积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一是搞好春耕农业生产资料调度,发动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储备充足的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组织服务队实行全市大配送,满足农民生产所需;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我市已于3月8日正式启农业“三下乡”活动,深入到村组户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农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争取不留死角;三是开展打假保春耕活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3月16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农资市场整顿,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四是搞好农业信贷资金放贷的协调工作,争取信用部门的支持放宽贷款条件,确保有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不务农时。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年1月20日——22日

调查情况:放假后几次访问乡政府,未能取得允许,载20日终于取得办公室人员的接待,得到一些近年来我于家乡经济概况,加以整理,从中学习改革开放对农村的影响。后又在农村中展开调查,访问其生活阅历,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从中发现30年来农村人民生活的巨大转变。

调查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乡。于家乡位于井陉西南部太行山区,于家乡辖12个行政村,总面积33.5平方公里。于家乡耕地总面积11851亩,人均耕地1.57亩,其中水浇地3765亩。总人口7348人,其中农业人口为7255人。

报告内容

(一)   艰苦的前十年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而那时,在父辈们激情似火、热火朝天的干“革命”时,我们还未出生。据调查,那时的农村生活情况还是很差的。而我家的情况还算比较好的,父亲是一名人名教师,就在乡里的一所中学任教,刚上岗位的他那时的工资是28.5元,较之今天的近3000元工资,每年的增幅不止8%、10%啊!或许现在我们根本不把这点钱放在眼里,可在当时已经算是不小的“一笔钱”了。当时物价水平低,通常两三分钱就可以买一份菜,而两分钱就可以买一个馒头,一分钱一碗粥,即使是赋予家庭,平均每人每顿饭钱也不超过5角钱,与现在真是无法比拟。那时还有生产队,年轻人要在队里干活儿,挣“工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理解这些字眼了,他们可以上学,但放学回家还不能先写作业,而是去拾粪、挑水……吃的是大锅饭,大家的土地大家养!那时虽说已经通上了电,可普通家庭能用得上的唯一的“电器”就是灯泡了,家里的电费也就是在几角钱之间徘徊。那时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厕所都找不到,人们没有卫生纸,能用得上报纸来解决问题的农户就算是高档的了,通常是在所谓的“厕所”里放着一堆白土块……大家可想而知了

那时我的哥哥已经出生了,他们平时玩的,别说玩具了,“过家家”的东西都难找,可他们说他们的童年依然快乐,甚至比我们今天的孩子们都“快乐”。确实,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恐怕都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东西了,我们也永远无法体会他们的“童趣了”……

那时的老人们说的最多的不是“苦”,因为更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改革”,是“开放”,日子已经一天天好起来了,他们的心中已满是对新生活的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他们干劲儿十足,只为更好的明天。

当时的农业还处在比较低级的水平,可还是有不小的成就。村里农民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存粮,也存在了不少的农业大户,也第一次有了“万元户”的概念,人人都开始为这一目标奋斗。当时人们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黄土地,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少,较之今天,乡里几乎平均每户都有一名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家庭的收入还是比较单一。

而乡村建设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并未形成规模。村里稍微大一点的青年还记得那一条条“土路”,下雨后泥泞不堪的路面犹如他们的内心,想大干一场却碍于条件的不成熟,开放初期就是这样,人们的心情总是向着最好,可还是不敢放开视野,甩开膀子!

当时村里甚至乡里都没有几台电视机,更别说看“春晚”,连基本的新闻需求都无法满足。尽管这样,还是不能挡住外面的世界。深圳的情况也被人们传扬。“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口号也曾在乡里喊响!到80年代末期,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这时候的于家乡也才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   希望的十年

我是1989年出生,说是“八零”后,其实也差不多是“九零”后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已经不一样了。

步入九零年代后,进入了我们这一代的“天地”,生活质量可以说提高了一个大的层次。首先,我们小孩儿一年穿一次“新衣服”了,家长也再也愁怎么过“年关”了,人们的脸上开始洋溢那些久违的“笑容”了。小孩儿手中拿起了玩具手枪,爱美的村姑穿起了紧身裤,家里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家具。家家住进了平房,最次的也是大瓦房,再也不见了破旧的土坯房!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有饮料喝了,今天的什么“可乐”、“橙汁”都没有那时的“麦乳精”、“桔子水”好喝了……

九十年代里,乡村里除了鸡鸣狗吠之声,多起来的还有拖拉机的轰鸣声。对了,农民已经开始告别牲畜劳动的模式,机械化开始盛行。由开始的手扶拖拉机、简易收割机发展为大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而耕地、播种、施肥更是不用农民在田里摸爬滚打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效率提高了,产量自然节节攀升。而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的兴头也开始高涨起来了!

同时,乡里也开始了道路硬化的工程,已经有一条柏油路贯穿乡镇,公共汽车也由一辆变成了四辆,人们的出行有了很大的保证,对于一个这样山区乡镇来说,已经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出行要求!

(三)   辉煌的后十年

跨入新世纪后,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这里有近两年的几个数据:(数据来自于家乡政府)

20##年,全乡财政预算任务为134.32万元,实际完成17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6%,(税外)可用121.99万元。完成国税90.16万元,增长146%;地税79.84万元,增长154%。

20##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4500万元,与20##年同期相比增长20.5%,农业总产值完成3850万元,与20##年同期相比增长12%,财政收入350万元,与20##年同期相比增长52.2%,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10元,比20##年人均增加350元。

20##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3006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4300万元,同比增长35%;财政收入完成450万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0元,同比增长10%,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原定项目15项,总投资2850万元,实际完成20项,总投资6350万元。

另外,在刚刚过去的20##年,全乡财政投入为76万元用于建乡卫生院;发行国债资金20万元;改造高级厕所180个;新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新增加97户共153人办理最低保障。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们农村的生活与往昔不可相提并论了。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城里人可以享受的,也都已经进入农村家庭。人们开始关注时下流行的服装款式,追求“时髦”,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彩电、冰箱、洗衣机更是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心态由“从众”转变为“追求个性”,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村里人们从新世纪开始就装电话了,由原来的村里一两台,发展为户户通电话。而到今天,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互相之间的沟通联系再也没有了障碍。时至今日,人们还不满足电话这一简单的沟通媒介,他们要选择网络。实时的网络信息、面对面的交流村里人的又一新话题。虽然现在上网的农户还不多,但在不就得将来,网络的便利一定会惠及每个农家院落!近年来国家启动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工程,让农民们买得起家电、汽车,实在是让农村生活越来越甜了!

随着国家免除农业税,农民们的负担减轻了很多,农闲时的文化生活就多了起来,现在乡里村村都有公园和一些运动娱乐设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在访问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老人们的感受时,他们说做梦都不曾梦到的情景,在今天实现了!满脸的沧桑都写尽了他们对这30年巨大变化的感慨。

调查感想

改革开放30年,我从食不裹腹到丰衣足食,从低矮的茅草屋搬进了漂亮的小别墅,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各地农村旧貌换新颜,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足以印证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英明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也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有光明的前途,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一定要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望着农村的变化,我感觉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听到了社会前进的步伐,预感到我们的祖国将会有巨大的腾飞,这就要求我们这一代更要努力去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