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 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读了《理想国》,我对柏拉图所描绘了理想中的国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柏拉图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等进行的总结和自己的一些观点。

教育理念

在教育内容方面,他强调在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体育、谐音学等全面的学习,而且不同方面的教育都有先后顺序,并论述了每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而且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符合智力的发展,并且尤其强调学前教育。

我的观点:柏拉图的教育内容方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更要考虑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如今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社会,我们更要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教育的奴隶。

柏拉图提出了教育公有的制度,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都由公家供养,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有公家配给,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则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3—6岁的儿童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饮食起居由女奴负责;对于女子教育上,他提出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的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她们军事教育。 我的观点:这就涉及到了教育公平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贫富差距造成的受教育权不公平,教育公平也是我们所讨论的热点;可见他那时候就意识到了男女平等,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应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但

其实在那个年代男女平等并没有很好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这方面大有好转,只是由于贫富差异巨大,社会又受金钱权利控制比较严重,自然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严重化,当然现在政府对这方面实施了措施,但也不可能彻底解决。

柏拉图提出的“共妻共子”等理念,可以有助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使整个国家成为“一家人”,因为这样会使国家的统治者们同情手足,他们会把自己所碰到的任何人都看做是和自己有关系的,肯定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亲、儿女、祖父么、孙子孙女等,大家就会同甘共苦,就不会为了自己的“小家”而发生纠纷,护国者们就能得到幸福。

我的观点:我认为这种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社会,首先这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但事实上不一定有可操作性,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大公无私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恰恰相反;另外,虽然实现了教育等方面的公平,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公平,孩子生来就应该得到父母的关爱,当然也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才,这对人才的多样化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也不利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所以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手段去实现教育公平,而无权利去剥夺孩子的父爱母爱。

在教育方法上,他一直都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强调每个人天赋适合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给予他怎样的教育,也提到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工作,所以因材施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他提到了小孩子应寓教于游戏,这样如果孩子们从一开始做游戏,就能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的确,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并且幼儿的教育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也一样,大家都慢慢意识到对孩子幼儿时的教育。

我的观点:虽然每个人都受到天赋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随意去否定后天的努力,

有些潜藏的才能没能显示出来,也许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天赋没能被激发出来,所以作为施教者,应该想办法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天赋,鼓励他们后天努力,而不是满足于现在,一语定终身,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被决定是处于什么地位,那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只有存在希望,才能鼓励更多人去向更高程度迈进,就算不一定达到,也是有机会取得进步的,从整体上讲,这就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进步。

教育目的

1、使国家的各种品质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正义,使每个人各守本分,不干涉别人的事,使社会关系协调一致,达到社会有效发展。在阐述这个的的时候,做了一个人性假设,在老天铸造人的时候,在统治者身上加入了黄金,因而这些人是最宝贵的;在辅助者(军人) 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并用“铜铁当道,国家灭亡”这句话来表达当一个国家做不到各安其份、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将导致国家灭亡。

(在选拔人才方面提到:如果护卫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把他降入其他阶级,如果低等阶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应把他提升为护卫者。可见选拔人才公正公明,不存在阶级影响,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天性的职务。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公正。)

2、引导灵魂转向,认识善的理念。通过对“善”的阐述,并得到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问题,关于正义等等的知识只有从它演绎出来的才是有用的和有益的。有些人宣称,教育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文章用“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到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将其否定。他认为教育并不是把灵魂里没有

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而是实现灵魂的转向。文中要培养的护卫者,他们的灵魂要达到最好的知识,上升到那个高度之后,还要有能力参加这学生活和政治生活,帮助其他人实现灵魂的转向。

3、他认为每一个灵魂都追求善,都把它作为自己全部行动的目标。但是大多数是不自觉的,缺乏对于善的信念,只有哲学家才具有这一点。因此,柏拉图最高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哲学家。同时他提出太阳跟视觉和可见事物的关系,正好像理智世界里面善本身跟理智和可理知世界的关系一样。“太阳”喻便是柏拉图用来说明最高的“善的理念”时运用的一个重要的隐喻,这一隐喻同时也阐明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即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

我的观点:大纲上,教育即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四化主义建设人才。我觉得教育也是一个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柏拉图所说的实现灵魂的转向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也赞成教育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以我自己的求学经验来看,我觉得教育除了帮助人成长外,一部分就是知识灌输的过程,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本身并不存在于我们的脑子,而是靠后天的灌输才有的,有些人接受了知识,也有些人一无所获。这也导致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将知识用在正道上,一种便是用在歪门邪道上,比如黑客,他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就是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便成了黑客。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传输知识前,必须要领略善的理念,这也就应正柏拉图说的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问题。

道德教育

在道德教育方面,柏拉图主要提出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由于不同人

具体品质不同(三个人性假设),所以这些品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柏拉图认为智慧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美德,文中提到“由于他的少数人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者它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并且,如所知道的,唯有这种知识才配称为智”。所以他认为能够适应统治任务,具有治国才能的,只能是哲学家。在他看来,一个国家才有少部分人可以配称为是富赋予“金”的,进行专门的教育培养,最终成为理想的统治者——哲学王。 他认为军人只有具备一种真正勇敢的美德,才能担当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同时,它讲到了如何培养,自然的引出了学前教育,应当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方式,为培养勇敢的品质、坚定的性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高一级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勇敢的品质,使他们有资格成为保家卫国的护国者。当然人的天性可能向野蛮和勇敢发展,所以要通过合适的引导,使其向好的发展,否则会成为国家的败类,栋梁与败类就只是一线之差而已,“善的理念”是极其重要的。

他认为节制是生产者必须具备的美德,节制是对某种美好的秩序和对某些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也就是能约束一己之欲。在国家的建设中,要遵从理性的领导,成为有节制、能控制欲望、做自己的主人的人。同时,只有具备了节制的美德,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为国家做贡献,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文中提到“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的人生活得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可见正义是及其重要的,它能够使节制、勇敢和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并是他们将各种品质保持下去。正义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是实现其他品质的基础。

我的观点:首先不可否定,正义是最重要的,没有正义,其他美德也不会很好的体现出来,或者说就有体现,也是虚假的。但是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也是全面发展的,各行各业需要的品质很多,可能不会像这里所说的哲学家主要突出智慧的品德,军人突出勇敢的品德,一般公民强调节制的美德。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必须同时拥有这些品质,并不只是突出某个品质这么简单,比如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员工,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同时具备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并全面发展这些品德。

 

第二篇:《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众所周知,柏拉图是西方希腊古典文明的产儿,他的思想是古希腊思想史上的丰碑。其作品《理想国》是他在思想领域的经典之作之一。这部作品针对当时的城邦奴隶制危机时期的现实政治与社会文化问题,以理念论为核心,将他的哲学思想和国家建设的理论融为一体,或者说是他用他的哲学理念打造了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家概念。

在柏拉图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只有哲学家才是真正掌握“真”、“善”、“美”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一书开篇交代了这场辩论发生的地点:比雷埃夫斯港,大海与雅典城之间。这个位置显然是柏拉图故意交代给读者的,将关于“政治”“正义”的讨论设置在远离尘嚣的城外,显现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脱于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气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够以“局外人”的视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础,审视“正义”和“善”本身,因为没有城邦是绝对正义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复活的苏格拉底安排了诸多精明的诡辩家作为对手,使苏格拉底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中,娓娓道出“正义”的含义。对手越是强劲,就越能够显示出苏格拉底的英明,即显现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一方面,对所有人而言,我们不应用一生来庸碌地追求钱财,在物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应学会构建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轻物质享受;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有所担当。老后更不要因为生平的错误而产生恐惧和自责,要勇于接受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一切后果。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而《理想国》中所描述的国家,大致上是这样的:

首先,理想国的公民被分为三类:赋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 1

们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他们是理想国的立法者和监护者;赋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战的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国家的卫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安分守己,节制情欲,忍受劳苦,他们处于最下层,为统治者及其辅助者服务。理想的国家应该是由哲学家来领导的,从寻求正义出发,来建构幸福国家的模型。

其次,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公民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国家不应有私心,而应竭尽全力的为国家做贡献,领导者应该善于团结,这样城邦才会稳定。国家内部不能发生内讧,在对外上则要有战争的实力和准备,这样才能守卫好国家,才能排除一切内忧外患,使理想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国家要承担教育的责任,无论统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从小都要接受教育。并且男女平等,都要接受共同的教育,做同样的工作。

这样的一个国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无疑是一个专制的国家,无论这样的国家是好或是不好,试想一下,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干一种事,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完全地依赖那些可能有些故弄玄虚的哲人王,一切音乐、故事、诗歌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接受严格的审查,“去其精华,弃其糟粕”。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各安其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互不越位,这样的城邦就是正义的。为了城邦的正义,平等被牺牲了,自由也受到限制。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面,人的自由又被置于何地。

其次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的知识和品德虽然承自先天的特质,但也要后天培养。在知识的追求上,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以获取更高的智慧和品德。他甚至不能有私有财产,不能有自己的家庭。这样他也就不必以权谋私,要有很高的政治品德,要为全国人民谋利,虽然执掌最高权力却最不热衷权力。但是这样的官员存在吗?真的可以选举这样的官员吗,如何能保证这一点呢,把所有的一切寄托在这个有着多种不确定的哲学王身上,未免过于勉强。

但是现在民主制度能克服上述弊端吗?将来会有这样的哲学王出现吗?面对古代先贤,我们仍没有能力作答。人的私欲都是不断壮大的,拥有的越多,想要得到的也就越多,手里的权力越大,心也就越大,而人的自主意愿的约束力也就越小。民主现状并不让人满意,官德也不让人信服,社会中仍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哪个国家也不例外。公平尚未实现,人类仍在探索。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柏拉图先是探讨出城邦的正义,进而推及到个人。在他看来,正义是各司其职,互不侵扰。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 2

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纵观全书,我觉得柏拉图构造的《理想国》有点儿类似于我们今天想要建设的共产主义国家,所有人各司其职,财产共享,等等。可是真的会有这样的社会出现吗?每一个人都完全没有自己的私欲,无私的为社会为别人奉献,自己创造财富给别人使用,真的会有这样的一天吗?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出现了这样的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物质充足,人的思想境界特别崇高,乐于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那么在这样高度发达的社会系统里面,人的一切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人生似乎就没有了更高的目标,所谓理想,此时已经全部实现。那么这个时候,生命的动力在于什么?奋斗的目标在哪里?这个社会存在的前景是什么?

当然就当时的社会而言,柏拉图的很多思想是特别超前的。例如:一是妇女和儿童共有化,在国家的调控下最优化生育与教育,比如说,允许勇敢的卫国者可以多找几个妻子,好多为国家留一些优秀的后代,连近代最先进的共产主义理论都做不到如此无私;二是按照男女各自的特性来分配合适的工作,给女性受教育和训练的机会,使她们有能力为国效力,甚至参军,近代以来妇女争取解放了那么多个世纪,才实现了2300多年前理想国里提出的男女教育与就业机会的相对平等。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