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建筑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年建筑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一、行业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三、政策及环境

四、统计数据

五、竞争分析

六、产业布局

七、技术特点

八、市场分析

九、发展趋势

十、重点企业

十一、投资分析

一、建筑行业定义及分类

  城市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建筑不仅仅只是一个供人们住宿休息,娱乐消遣的人工作品,它从很大的方面上与我们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相关联。在今天,城市建筑 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文化,散播着生活的韵味,不断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和安宁的精神家园。当前国家处于建设阶段,建筑行业的发 展来势迅猛,如火如荼,遍及全国各个区域,建筑风格新颖多样。尤其是一些公共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彰显出城市特有的个性与风采,也因此而成为了一个 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形成了该地区经济与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筑的发展也同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作用。

       建筑行业的定义: 据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市场深度分析报告分析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建筑行业的主要分类 ,建筑的分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一)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1.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其中包括:

  (1) 行政办公建筑 如机关、企业单位的办公楼等。

  (2) 文教建筑 如学校、图书馆、文化宫、文化中心等。

  (3) 托教建筑 如托儿所、幼儿园等。

  (4) 科研建筑 如研究所、科学实验楼等。

  (5) 医疗建筑 如医院、诊所、疗养院等。

  (6) 商业建筑 如商店、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

  (7) 观览建筑 如电影院、剧院、音乐厅、影城、会展中心、展览馆、博物馆等。

  (8) 体育建筑 如体育馆、体育场、健身房等。

  (9) 旅馆建筑 如旅馆、宾馆、度假村、招待所等。

  (10)交通建筑 如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水路客运站等。

  (11)通信广播建筑 如电信楼、广播电视台、邮电局等。

  (12)园林建筑 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亭台楼榭等。

  (13)纪念性建筑 如纪念堂、纪念碑、陵园等。

  3.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主要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

  4. 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二) 按建筑的规模分类

  1. 大量性建筑

  大量性建筑主要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中小型办公楼等。

  2. 大型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主要是指建筑规模大、耗资多、影响较大的建筑,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有限,但这些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的面貌影响很大,如大型火车站、航空战、大型体育馆、博物馆、大会堂等。

  (三)按建筑层数分

  1. 低层建筑 指1~2层建筑。

  2. 多层建筑 指3~6层建筑。

  3. 高层建筑 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

  (四) 按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划分

  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给与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选择结构材料和构造做法上,应根据其性质分别对待。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 成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性质重要的或规模较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大量性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次要或 临时建筑按建筑四级等级设计。构建的耐火等级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能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是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 用小时h表示。

建筑行业包括的范围广,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的企业集中度不高。在我国众多的建筑业企业中,仅上市公司就达三四十家,小型企业尤其是承包队更是数不胜数,仅 就这一点来说,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足够激烈,但由于规模的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项目或者环节也不同。研究认为大型上市公司主要竞争于房地产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承包,小型企业主要竞争于建筑装饰装潢等子行业或者大型项目的分包项目等。

二、建筑业行业市场概况及现状分析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节能建 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 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据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建筑业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 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59313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

  施工面积为1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6%。20##年一季度,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6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全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70.1亿美元,同比增长7.2%。

  由于除上市公司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营业总收入数据难以获得,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总收入数据也未有权威部门进行统计,在此处以房地产开发投 资额(扣除土地购置费用)代替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行业收入,而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总承包收入代替营业总收入计算行业集中度。20##年我国房屋 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集中度较低,行业前4家企业的比重不到10%,而前8家企业的比重仅为11.19%。

  尽管我国建筑行 业竞争激烈,但也形成了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从企业来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行业龙头企业。不管是在国内市彻是海外市场,该公司的竞争优势是国内其 他企业无法比拟的。按总承包收入排名前十的建筑企业有: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 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三、建筑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会议,下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副部长王宁在讲话中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建筑业改革发展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8个问题。将工作重心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淡化前置管理,重视事中和事后监管”,宽进严管。

  (一)关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问题

  要坚决消除市场壁垒,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规定和要求,坚决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保证金。跨省承揽业务实行一次性网上备案,省级主管部门备案后通报各地市,不得再次备案。规范备案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问题

  提出建筑设计要注重与优秀文化的结合,系统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质,梳理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调,通过建筑空间布局、造型样式、材质色彩等,恰当地表达地域文化内涵。

  要从“树立设计企业创新主体观念、提倡精品设计,加强建筑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建筑设计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方案策和后评估制度”4个方面入手,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三)关于工程招投标改革问题

  放开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必须招标的限制,赋予非国有投资业主自主招标决策权,允许其自主选择是否进行招标发包、自主选择是否进入有形市场交易。由项目业主对选择的设计、施工等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一方面,强化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加强对业主发包行为的监管。审查其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核查业主是否依法履行建设程 序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履约等行为。严格审查招标公告资质条件,严禁建设单位设置明显高于招标项目实际需要和脱离市场实际的不合理条件,以及以各种形 式排斥或限制潜在投标人投标的条款。探索评标方法的改革,采取评定分离,改变以往评标专家对评标定标起决定性作用,突出业主定标权。

  (四)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

  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正在征求意见,即将完成修订。总目标是:简政放权,逐步淡化行政审批。做好已有的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工作,将进一步下放资质审批 权限、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在资质类别设置方面,对于市场能自主选择的,取消资质类别设置,对业务范围相近的资质进行合并,同时简化考核内容,重企业、人员 信用状况、安全质量等指标。

  一级建造师注册和招标代理甲级资格认定的审批权将下放。建设工程企业的延续审查工作下放省级住建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建立权责明晰的分级审查机制,将综合指标和非注册人员指标的审查委托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改进行政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推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

  (五)关于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问题

  重点做好加快企业、人员、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工作。

  据市场研究中心的中国建筑设计咨询行业竞争环境研究报告调研显示,为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设水平,针对当前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住建部日前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简政放权,开放市场,坚持放管并重,消除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全国建筑市场体系;创新 和改进政府对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和现场联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进 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意见》表示,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放开建筑市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招标投标监管方式,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与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制度,强化建设单位行为监管,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体系。

  《意见》要求,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是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监管,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强化施工安全监督。

  《意见》还要求,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加大工程总承包推行力度,提升建筑业技术能力。

  《意见》强调,要加强建筑业发展和改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试点,加强协会能力建设和行业自律。

  市场研究员指出,在建筑行 业整体需求下行,政策需要促转型、稳增长的背景下,建议考虑建筑行业结构化的机会。选择受益新型城镇化建设、景气程度高企的子行业,如建筑智能、智慧城市 行业,建议关注延华智能;装饰行业龙头企业传统业务发展扎实,未来空间仍大,可以关注亚厦股份、洪涛股份;自下而上的选股思路,特别是选择有业务转型升级 预期的,建议关注苏交科、围海股份等。

四、建筑行业统计数据分析

  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中考”成绩7月16日放榜,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69,400亿元,同比增长15.3%,但与20##年同期的19.3%相比,降幅达4个百分点,略高于20##年第四季度的14.9%。

  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指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69,044亿元,同比增长7.4%。 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812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123,871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5,361亿元,同比增长8.0%。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放缓增速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77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6月,第一产业投资4820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1—5月提高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89,186亿元,同比增长 14.3%,增速较前5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18,764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与1—5月持平。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发布会还透露,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看,上半年施工项目总投资738,77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第一季度快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6,843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第一季度快1.0个百分点。

  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盛来运用12个字概括: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盛来运认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为增长趋稳,就业总体稳定,物价基本平稳,农业稳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不过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当前形势还是比较错综复杂的。传统产业调整的阵痛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顶着压力,迎难而上,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继续坚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动摇,继续巩固经济趋稳向好的势头。”盛来运说。

  房地产投资增速为四年半最低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

  2014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0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2个百分 点。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80,1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4%;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9.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 积14,8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

  据市场研究中心的中国建筑用石加工行业统计数据分析预测报告调研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新开工面积等都有下降趋势。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分化调整态势,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往下调整的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回落到四年半来的最低水平。

  对此,盛来运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去年的同比基数较大。今年1—6月房地产销售面积为4.8亿平方米,去年同期基数为5.1亿平方 米,而且去年上半年增速达近30%,在这样高基数的情况下出现回落也是很正常的。第二,市场自身的内生调整需要,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落也是一种向理性 回归的正常反应。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调整,短期确实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压力。但是从长期看,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既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健康运行,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盛来运说。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增速略回落比第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20##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增长0.9%,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同比增长1.1%;材料费出现负增长,为-0.8%;人工费同比增长6.4%;机械使用费同比增长1.9%;设备、工器具购置费也出现负增长,为-0.4%。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后发现,从20##年增速同比增长6.6%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走“下坡路”,20##年为1.1%,20##年为 0.3%。经过几番跌落,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再次回升到1.1%,但20##年上半年仍以0.9%的增速收尾。其中,材料费和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增速虽仍为负增长,但下降趋势有所放缓。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不过投资增速已难再现飞速时代,且还会进一步放缓。建筑业总产值还将保持一定增长,但受投资增 速放缓影响,建筑业发展增速也会进一步放缓。不过,新型城镇化、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自贸区扩容、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落地,或将成为建筑业 未来几年的发展机遇。

  “习惯了粗放式高增长的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在向外拓展市场的同时,更应注重向内的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信息化创新等方式来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和企业集约化经营,以此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业内专家指出。

五、20##年我国建筑行业竞争分析

  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涌向国际建筑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并且在国际市场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国外优秀建筑企业相比,中国建筑企 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尤其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我国建筑企业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工程合同管理普遍存在风险,从中标到合同谈判,再到合 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会暴露出缺乏合同意识、合同管理不科学,甚至会导致合同解除等一些重要后果。那么,我国的建筑企业究竟凭什么与国外建筑企业竞争呢?

  专家指出:国际大型建筑企业对工程合同管理非常重视

  在实施海外经营的这些年里,我们也体会到海外优秀建筑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合同意识,重视合同管理,同时也重视合同管理师的培养。他们清楚的意识到企业要 取得理想经济效益,合同管理是关键一环。海外项目业主在项目执行期间一切以合同为准,符合合同要求的事好谈,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事难谈,除非走变更程序流 程。合同管理成为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这一点比国内项目更为突出,除了合同谈判工作外,变更控制和合同结算应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工作重点。海外工程的合约 往往更倾向于保护业主利益,在制定签订合同之前由专业的合同管理师详细分析和评估合同条款,包括对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对方的技术要求、补偿条款、环境保 护、保险、专利保护和侵权、变更和索赔、涉及的法律法规等。所以对建筑企业来说要睁大了眼睛过好“合同关”。在这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现在还存在隐患,缺乏 规范。

  20##年7月1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正式进入执行阶段。工程合同管理 作为工程建设的四项基本管理制度之一,是我国工程建设市场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已把工程合同管理提升为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战略抓手。

  对于目前国内建筑市场来说,首先要提高合同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将企业的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合同管理范畴,切实按合同要求办事。要从上到下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使合同管理覆盖到企业的每个层次。

  其次一定要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技能型人才。工程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合同管理 人才是实现项目高效优质管理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建筑行业,还缺少这种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因此为解决目前合同管理人才紧缺的状况,应大力建立和培养专职合 同管理人才队伍,提高合同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实现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费用的预期目标。

  我们的建筑企业目前最缺的是专业合同管理人才

  对许多期待走出国门的建筑企业来说,人才的匮乏是致命的缺陷。中国建筑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海外市场法律、精通业务、了解当地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看到,大部分企业在海外工程通常使用国内公司的外派人员,一些企业的海外市场的负责人不懂国际贸易,也不懂外语;也有些人员在国内一般都属于素质 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比较熟悉国内市场,然而一到国外,难以适应市场环境、文化的差异;也有的企业在招聘业务人员时只凭学历草率录用。于是,在能力 结构上造成市场拓展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竞争优势,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对于建筑企业尤其需要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合同管理是企业盈利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工 程建筑企业合同管理高级技能人才缺乏,也不重视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导致合同管理中漏洞百出,矛盾频发。

  专家呼吁:建筑企业一定要组建一支稳定、专业的合同管理团队

  当代市场环境下,企业一定要大力组建培养自己的合同管理团队,利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管理工程合同,才能有效的抵御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早在20##年,人社部就开始了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和职业考试研究,并委托北京百高建筑科学研究院具体实施,百高建科院首先是对《工程合同管 理师》新职业岗位设定进行行业现状研究,对岗位职能及社会需求发展进行分析论证;其次是对教材的内容和主要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大量筛选,确定了《工程合同 管理师》的培训教材内容;再次是组建了测试考核题库,拟定了考试与培训运营计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年10月底召开了《工程合同管理师》项目评审会议,组织相关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该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启动计划。

  “工程合同管理师”这是一个新的职业资格考试,其职能主要是实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成本、进度”三大目标。其工作内容贯穿组织实施招投标及标书编 制、合同谈判、起草订立、技术交底、过程签证、变更索赔、备案归档、监督执行。职业证书分初、中、高三级,每年两次统考。具体情况,从业者可以到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网站上查询了解。

  中国建筑企业首先应该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积极主动地学习国际知名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经验,积极培养专业的工程合同管理师,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据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调研显示,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

  在我国,随着多种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建筑行业整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建筑业已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截至20##年末,中国建筑业企业数量为75,280 家。

  据市场研究中心的调研显示中国建筑业竞争格局中主要包括三类企业:一是大型国有、国有控股建筑企业。该类企业在我国建筑业内居于主导地位。

  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央建筑企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并具有侧重的 专业建筑领域,拥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各省、市、自治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建工集团及路桥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建筑企业,利用地方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是集体与新兴的建筑企业。这些企业多数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实现了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持股,企业机制更具活力,在完全开放、竞争充分的环境中迅速发展。该类企业数目众多,竞争激烈,在中低端建筑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是跨国建筑公司。中国加入WTO 之后,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跨国建筑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在勘察、设计、智能建筑等高端建筑市场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跨国建筑公司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融投资与承建的联动,参与部分大型项目的竞争,抢占高端市场份额。但总体而言,跨国建筑公司在我国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随着该类企业在我国业务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将可能加剧。

六、20##年我国建筑产业布局分析

  作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地产综合集团,中国建筑旗下业务涵盖了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紧密。如果盘点20##年的地产主题,新型城镇化无疑将成为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之路。

  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对公司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公司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坚持建筑、地产主业的同时,围绕城市节能环保和配套服务展开新探索。

  城镇化业务转型调整

  “不管是原来的城镇化,还是现在的新型城镇化,中国建筑都是城镇化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孟庆禹这样描述了公司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类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中国建筑拥有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房地产开发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的优势,成为中国建筑能够快速推进城镇化业务的基础。

  早在20##年,中国建筑便提出规划设计、投资开发、承包建设和产业运营管理“四位一体”的新商业模式。在两年时间内,公司已与几十个一二线城市政府签署了城市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的投资额达到5000亿元。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将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把控上,体现在成本控制和商业模式上。”孟庆禹坦言,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代表公司 一定要包揽城镇化的所有业务和流程,公司允许所属企业探索不同的经营方式。20##年公司在城镇化业务方面的投资已经实现回款12亿元,说明这种经营模式 总体方向可行,经营风险可控。

  “我感觉,只要能建立新型城镇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公司的城镇综合开发业务就能快速推进。”孟庆禹表示,公司第一主业是建筑工程,第二主业是地产开发, 希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找到并形成公司第三主业。“具体业务可能要围绕城市节能环保和配套服务展开。这也是公司结构调整的方向性内容。” 孟庆禹透露。

  对于尚处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我国而言,基建和房建仍面临较大需求。根据申银万国的测算,在城镇化率为50%-75%的发展阶段,基建和房建投资快速发展,只有城镇化率达到75%之后才会明显放缓。

  正是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中国建筑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11月末,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0%左右,新签订单超过1万亿元,在手待施订单已超过1.6万亿元。

  不过,在城镇化业务扩张的同时,中国建筑也面临着不少考验。“公司在推进城镇化业务中遇到的问题是,虽然前期签约非常顺利,但落实中却存在较多困难。 在诸多阻力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受限太重,行政审批太慢。”孟庆禹直言,期望在推进城镇化的大框架下,清理、废除一批制约城镇发展 的政策性文件,鼓励城镇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坚守中高端房产开发

  1031亿元,这是前11个月中国海外交出的经营答卷,由此中国海外也成为年内第四家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房地产企业。作为中国建筑旗下主要地产平台,中国海外已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按照中国建筑的规划,坚守中高端房产开发将是未来房产业务的主要定位。

  据市场研究中心的20##-20##年中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海外累计合约销售额1317.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031亿元。截至11月底,累计认购未签约额92.5亿港元及认购未签约面积40.3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110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权益土地储备1068.4万平方米。

  “只要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完成,房地产总体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建筑会长期坚守房地产业务这个大方向。”孟庆禹表示,未来公司房地产开发仍将以中高端商品住宅市场为主。

  目前,中国建筑旗下主要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其中,中海地产每年业务增长保持在20%以上。中建地产虽然属于中型房企规模,但发展迅速,复合增长率高达60%。

  20##年中国建筑提出对旗下的房地产业务进行整合,计划将中建股份房地产事业部、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注入中海地 产。对此,孟庆禹表示,中建地产直营的地产项目已在中海地产主导下运行。不管整合的进展如何,公司所有的地产项目均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根据中国建筑的计算,公司每年地产销售规模约1000万平方米,在施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期一般需要3年左右时间。同时,公司新增土地储备虽然每年的波动性较大,但总体思路上是与销售情况保持同步,每年约1000万平方米,且还要略有上升。

  数据显示,中国建筑目前的土地储备有7000多万平米。这些土地储备90%左右集中在一二线城市,10%左右集中在经济实力好、住房需求旺盛的三线城 市。“我们不关心城市的行政级别如何,只关心经济发展前景是否良好,人口聚集能力是否会持续提高,潜在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是否持续旺盛。”孟庆禹表示,不管 是商品住宅项目,还是商业地产项目,公司都始终坚持经济实力至上原则。

  近几年来,中国建筑也加大了商业地产的布局。据了解,目前公司的办公楼项目进驻城市达到9个,环宇城项目已开发5座。孟庆禹表示,公司还将借鉴地产业 务整合的经验,继续加强其他专业板块的资产重组,并利用国家推进IPO注册制的改革窗口期,推动这些专业公司的分拆上市。

  加快海外业务布局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收入曾占据中国企业海外收入的三分之一,而目前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仅5%。中国建筑表示,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平衡业务比例,加快海外布局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

  据了解,中国建筑的海外业务结构正在向基建和地产领域倾斜。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在推进经营结构调整,要把房建、基建、地产收入的占比从8:1:1调整到5:3:2,海外业务也不例外。

  目前,中国建筑海 外的基建和地产业务已取得突破。在基建领域,中国建筑主要拓展道路、桥梁、机场、文化设施等业务,承接了美国汉密尔顿大桥、港珠澳大桥、香港新机场、肯尼 亚多功能水坝、刚果1号公路等一批项目金额高、影响力大的项目。公司基建业务已占海外合同额的40%。在地产方面,公司已收购伦敦金融区甲级写字楼,在纽 约、新泽西地区首先起步地产开发等业务。

  “公司将抓住重组、并购等机会,加快海外业务拓展步伐。如果一切顺利,市场很快就能看到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孟庆禹直言。

  除了拓展海外业务外,中国建筑还 有海外融资平台的优势。目前,中国建筑在香港已经有四家上市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中国海外宏洋、中国建筑国际和远东环球。前两者主要从事房地产业务, 后两者则专注于建筑领域。“受惠于国际融资平台,公司整体的融资成本一般要低于国内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利率。公司资金充裕,能满足拓展新型城镇化业务的需 要。”孟庆禹表示。

七、20##年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大规模建设将持续较长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将决定我国建筑业和建材业发展水平,并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工 业化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对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还很低,无论是在设计理念、科技研发、工厂化制造、现场管理等方面,还 是在城市规划、建筑管理体制、建筑建材业联动发展、产业链配套延伸发展方面,与日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围绕低 碳、绿色、节能、环保、和谐建筑等发展主题,通过探究日本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其发展现状与发展进程,学习与解剖日本的经验与做 法,为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提供借鉴,显得十分必要。

  据市场研究中心的中国节能建筑材料发展分析及技术开发研究报告调 研显示,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我国大规模建设时期至少还要持续20~30年左右,建设高峰期将在20##年左右出现,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 的房屋总面积达600~700亿平方米。当前的房地产调控过后,对住房的刚性需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建材产品的刚性需求依然强 劲。因此,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渡过大规模建设阶段,保证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满足建筑的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促使中国建筑业 研发与技术水准快速提高。大型建筑企业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目前中国 大型、领先建筑企业的建造技术和施工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大量规模大、技术复杂、工艺难度高、需要集成创新的工程,如超高层、大空间房 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大跨度预应力、大跨径桥梁设计及施工,长大隧洞及地下工程施工,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很 不均衡,整体的技术水准仍然偏低,装备较为落后,平均建筑能耗物耗较高,影响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筑业在推行节能减排方面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绿色建筑设 计与建造、建筑节能、绿色施工等技术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业积极寻求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生产 和管理中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建筑企业仍然存在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专利和专有技术数量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八、20##年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分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系统是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集成系统构成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正在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公共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况

  20##-20##年,我国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业总产值逐年增长。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建筑装饰业总产值由20##年的3,525亿元提升至20##年的13,7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28%。

  (2)住宅装饰装修市场发展概况

  根据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建筑装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住宅装饰装修总产值总体呈增长态势。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宅装饰装修总产值由 20## 年的 4,675 亿元提升至20##年的13,0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2.03%。

  (3)幕墙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20##-20##年,我国幕墙总产值呈持续增长态势。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20##年我国幕墙业总产值为300亿元,20##年提升至2,3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5.40%。

九、20##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大厅摘要:在房地产市场与“中国制造4.0”的双重转型压力下,建筑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也愈发迅速。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以下是20##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房地产市场与“中国制造4.0”的双重转型压力下,建筑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也愈发迅速。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以下是20##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趋势一 :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

  笔者之前看到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操纵几架无人机搭建起一座长7.3米能支撑一个普通成年人体重的绳桥。

  视频显示,这些底部安装线轴的无人机能把绳绕在脚手架横竖两根杆的交叉处,还能牵着绳穿梭在脚手架之间,编织成一张网,也可以说是一座绳桥。它们有时单独施工,有时两架无人机一起编织绳桥。

  这个视频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无人机完全可以独立实现全部的建筑行为,虽然暂时的建筑成果承重能力有限,但这已经足够说明无人机的应用潜力。事实上, 无人机最为关注的发展潜能在于其替代部分人类工作的可能性。诸如建造绳桥这种,存在一定危险性和困难性的工程,无人机的存在显然成为了建筑工作者的福音。 建筑专家认为,能飞行的机器比传统建筑机器有很多优势,尤其是,他们能到达空间任何一点并能飞进或环绕任何已有的物体。

  除了无人机,机器人是建筑行业的另一个福音。有了机器人的存在,建筑施工即将进入到新时代。笔者可以先给大家说个机器人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案例。在美丽 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香港新世界大厦正拔地而起,但这座大厦的外防护架与传统的竹竿脚手架不同,它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能够自动提升的全金属脚手架——由国 内企业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建筑施工防护机器人。

  这种新型建筑防护施工机器人不仅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简单,每层提升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这对人工费很高的海外市场 来说,仅此节省的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事实上,建筑施工防护机器人已在迪拜、新加坡、澳门及国内等中心城市多个项目成功使用。

  在建筑行业,砌砖机器人也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些在烈日下工作的砌砖工人非常的辛苦,而随着砌砖机器人的出现,并开始大量投入应用,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笔者了解到,世界上的第一个砌砖机器人是由一个名叫珀斯的工程师发明的,它可以在2天内就砌起一幢新房的砖墙,也可以全年无休地工作,而人类的泥水匠要4-6周才能砌起一幢新房的砖墙。

  总结的来说,无人机、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将促进建筑行业自动化进程。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熟练和半熟练技术工人越来越缺乏,人工成本逐年增加……这些问题都需要借助自动化设备来解决,同时也可以将有有限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

  趋势二 :“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

  在“互联网+”浪潮下,建筑行业出现一个新词——智能建筑。只有两张床大小的迷你卧室,电钮一按自动转换成一间智能办公室;房屋墙体开裂了,涂上纳米“创可贴”,裂缝即强劲弥合……拥抱互联网的建筑,就是这么的“潮”!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而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嫁接“互联网+”是智能建筑发展的热门趋势。智慧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而“互联网+”理念的植入,为“智慧建筑”大厦的构建提供了无限 可能。因此,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定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均已把智慧建筑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予以重点推广。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 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

  虽然国内智能建筑发展火热,但智能建筑行业还处于混乱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各方配合不默契。配合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有着不同的智能化要求。

  2、系统集成商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市场主要在建筑领域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工程各种要求。怎样把好的东西用好,要有设计、规划、施工、监理、验收一整套的流程,在这当中,与系统集成商的水平相关,系统集成商要与建筑领域相关部门很好结合。

  3、缺乏原创产品。我国建筑智能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厂商将会被淘汰; 高端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本土一些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 的成长,获得较快的发展。

  笔者总结一句,虽然目前智能建筑发展局面较为混乱,但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与智能建筑联系密切。在市场自发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推动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狠”角色

  除了自动化设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筑行业转型,还有一个“狠”角色是不能忽略,它就是3D打印。

  3D打印进入建筑行业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建筑模型,此类模型或用来为客户展示房屋样式,或被摆在家中当做艺术品欣赏,虽创意十足,但却是3D打印在该行 业中最低级的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如今3D打印实体房屋已被证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实体房屋也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

  从技术角度讲,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一栋实体房屋有两种方式:一是打印出各房屋部件再进行后期组装;二是直接打印出成型房屋,后期仅需按要求安装门窗等即可。总体而言,由于3D打印结构是一层一层建立起来的,因此,无论上述哪种方式,都允许工程师在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改造等方面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如果说后期组装是3D打印建筑目前可行的模式,那么,一次性打印实体房屋将是未来主流发展趋势。

  第一,传统房屋成品都是通过人工修砌、机械切割等方式制造而出,站在房屋设计者角度,或许会在精度和美观度方面有所偏差,而3D打印机由 电脑操控,只要有数据支撑,便可将任何复杂的设计模型快速、精确地制造出来;第二,3D打印可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同时大大降低制造门槛和时间 周期;第三,3D打印可极大节省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由于摒弃钢结构,目前3D打印房屋主要材料来自混凝土、塑料等,部分材料甚至可用回收废料代替。此 外,3D打印建筑的高可行度,为科学家“建筑智能化”构想提供了良好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3D打印技术的引领下,建筑产业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转变已成趋势。但是有一点笔者需要提出,3D打印建筑只是刚刚 诞生,还缺少必要的安全和质量的规范。能否替代传统的房屋建筑方式,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更多相关行业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建筑工程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十、2014我国建筑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日前,中国建筑业20##年度双百强企业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入围“20##年度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名列第34名,成为云南建筑业唯一入选的建筑业企业。

  据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建筑工程百强企业研究年度报告显 示,中国建筑业双百强即竞争力百强和成长性百强企业评选活动由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评审专家组通过对申报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上缴税金、 员工构成、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八项内容进行复核、评审后,再通过公示,遴选出“20##年度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和成长性百强企 业”。水电十四局20##年度、 20##年度均入选“竞争力百强企业,分别名列41位和47位,20##年度名列第34位,成为云南省唯一入围的建筑业企业。

十一、20##年我国建筑行业投资分析

  建筑行 业存在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装饰、园林和部分向新兴产业转型公司。两条思路寻找建筑行业结构性机会:一是主业会受益于投资结构性改善的公司;二是积极向新 兴产业转型的公司。具体看:装饰方面,我们认为市场部分高估了地产的冲击,开发商贡献的公装产值仅占公装总产值的22%,而服务类行业的公装产值占 26%,因此装饰短期虽受地产等冲击,但中长期会受益于服务业的发展;园林方面,小型市政园林公司受益于生态治理投资加速,爆发性较强;另外,我们也相对 看好金螳螂、粤水电、中国海诚等向互联网、新能源、环保等方向的转型,下半年可重点关注。

  在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和中长期都呈放缓趋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建筑行业整体难有超额收益,给予“中性”评级。个股上相对看好受益于投资结构性改善以及积极布局转型的公司,推荐铁汉生态、粤水电、金螳螂。

  转型期的投资放缓,能否再次向上?短期内,业主方内外资金渠道受限,增量资金收缩将使投资延续放缓趋势;需求端则是本轮投资放缓的更深层次原因,制造 业、地产和基建行业供需格局已经或正在逆转,投资空间受限;中长期看,借鉴国外经验,投资退位也是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即便后续需求及投资周期 性回升,整体增速也将平台下移。

  据市场研究中心的20##-20##年中国高层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投资的结构性改善将此起彼伏,我们预计生态治理、新能源、服务类行业的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转型期投资的结构性改善源自两方面:一是产业变迁,二是政策扶持。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投资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持续背离:过去20 年服务类行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重上升了11 个pp 至38%,其投资占比却下降了5 个PP 至12%,我们认可原因包括服务业投资依赖较小、非服务类行业投资效率较低等5 方面。由于中美两国服务业投资率相近,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判断未来我国服务类行业发展将推动服务类行业投资增长;另外在政策扶持下,生态治理、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后续也将结构性改善,这在我们近期的调研中已得到验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