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季燕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已是国际数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总体目标也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的。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思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加有益。

2、培养学生的学合作交往能力。

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组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他们在合作学习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思考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通过研究,使学生既学会数学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学习,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在交往过程中,他们懂得了沟通与包容、尊重与信任,懂得了共同创造与分享。因此,他们能正确对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地帮组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也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数据材料,这样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评价他人,学会如何在成功与失败面前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在合作学习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研究》结题报告

五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对待师生关系,对待教学关系,对待自我和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四种变化。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透析近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性课堂本质把握的缺失,片面地追求动态生成的情境,试图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成性知识,无视生成的价值追求和生命发展,无意中步入了新理念的误区。再加上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产生了答非所问、重复雷同、貌合神离等现象,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们提出了“有效引导”的教学实验,立足于力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迅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中。

二、实验目标。

认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带动全校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我校数学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发展目标。

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初步形成一整套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支撑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系。

三、“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研究”的构想。

“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是教师对课堂充分的预设和课堂随机生成的灵活把控,从数学不同知识层面的构建,通过激活“动情点”——找准“连接点”——形成“创新点”——把握“成功点”,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使数学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之中。

(一)预设引导,激活“动情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从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的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引导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为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情境。

(二)即时引导,找准“连接点”。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科由于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上要讲究灵活,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的信息作为引导的“话题”,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灵活引导,形成“创新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突破教材表面局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解和领悟,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规律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不只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更深的东西,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学问题引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去尝试创新,提高学生的探求数学的能力。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引导的本意。

(四)激发引导,把握“成功点”。

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恰当把握“成功点”,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潜在能力,让学生人人都享受“成功之乐”。

四、实验理论根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多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一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数学课程教师有效引导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事实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二)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做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掌握这写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教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研究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研究成果

(一)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研究目标——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次次的假设、研究、讨论、求证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学会的和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围绕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求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由此我们得出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为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依据

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强调教师有效的引导,更强调学生有效地“学”。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

有了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角色地位由“权威”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由原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传递反馈;从原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转变为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念的更新带来了工作的动力,我们学习名师专家的先进理念及优秀教法,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努力付诸实施。全体老师人人争上实验课,他们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去感悟。其中杜楷云老师撰写的《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获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课中,我们从典型的学生身上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讲出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独立的思想,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在表演比赛、游戏中既能表现自我的个性,有创造性,也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相互帮助,优化学习效果。从实验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所学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对所学内容有独立的选择性,在小组活动中善于讨论,善于总结归纳小组意见,自主学习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学习成绩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省育苗杯数学竞赛中,郑靖杰等十一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总之,我们的研究还很粗浅,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探索,深入领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理论精髓,为推进素质教育而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相关推荐